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恶性结节的CT表现,以提高对此类病灶的CT鉴别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手术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通过多层螺旋CT(MSCT)对甲状腺结节的发生部位、病灶大小、形态、密度(包括有无钙化及钙化形态等)、病灶边缘、增强扫描的强化特点以及有无颈部淋巴结肿大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80例患者共计有94枚病灶,CT征象中簇状微钙化在甲状腺恶性结节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31,P<0.001),增强扫描后出现晕征在甲状腺恶性结节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9,P=0.015),咬饼征在甲状腺恶性结节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04,P<0.001),形态不规则在甲状腺恶性结节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82,P<0.001),高强化在甲状腺恶性结节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82,P=0.001)。结论通过对甲状腺恶性结节CT影像分析,对作出正确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4种恶性风险指数(RMI)对鉴别卵巢肿瘤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卵巢肿瘤患者的术前癌抗原125(CA125)水平、绝经状态、超声分数、肿瘤大小以及术后病理等资料,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RMI1、RMI2、RMI3、RMI4)计算卵巢肿瘤的RMI,并进行恶性判定,结果与病理对照,评价在不同病理组织类型和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通过ROC曲线比较4种RMI与单项指标诊断效能的高低,以及各项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特异度和敏感度。采用Cochran's Q检验比较RMI1、RMI2、RMI3、RMI4四种方法的异同,Dunn's检验(经Bonferroni法校正)进行4种指数的两两比较。结果RMI1、RMI2、RMI3、RMI4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0.872、0.866、0.878。根据ROC曲线分析,RMI1、RMI2、RMI3的界值为100,RMI4的界值为200时,其敏感度分别为77.5%、82.6%、80.0%、82.5%,特异度分别为94.4%、91.9%、93.1%、93.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7.5%、71.7%、74.4%、75.0%,高于原始界值的阳性预测值。4种RMI诊断效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33,P=0.04),进行两两比较,发现RMI1与RMI2两种方法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RMI对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的诊断率较高(71%、77%、71%、74%),其中RMI2的诊断率比其他3种RMI高;RMI对卵巢非上皮性肿瘤的诊断率较低(均为40%)。在卵巢恶性肿瘤中,对I期病变及交界性肿瘤的诊断率低。结论4种RMI对卵巢肿瘤的恶性诊断均有较高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但对非上皮性肿瘤、交界性肿瘤、卵巢肿瘤早期患者敏感度较低,仍需进一步改良。

  • 标签: 卵巢肿瘤 癌抗原125 超声 恶性风险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通过甲状腺峡部结节的超声特征鉴别其恶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甲状腺全切术及颈部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且有病灶位于峡部的196个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特征,根据手术石蜡病理将结节分为恶性2组,对2组结节的超声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回顾分析同期于本院行甲状腺全切术及颈部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且位于甲状腺侧叶的239个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超声特征,比较分析峡部与侧叶甲状腺恶性结节各超声特征的差异。验证2种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对甲状腺峡部结节的诊断效能。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恶性结节患者年龄及结节大小有无显著差异;用χ2检验比较恶性结节各超声特征及患者性别有无显著差异;用χ2检验,必要时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峡部与侧叶恶性结节各超声特征有无显著差异。结果低回声、实性结构、边缘不光整、微钙化、周围型血供、低血供等超声特征为甲状腺峡部结节恶性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峡部恶性甲状腺结节比侧叶恶性甲状腺结节更易表现为纵横比≤1、甲状腺外侵犯、与包膜接触面积>25%、周围型血供、低血供(P均<0.05),且更易发生颈部中央组淋巴转移(P=0.041)。本组4A、4B类甲状腺峡部结节的实际恶性率皆明显高于2种TI-RADS的推荐恶性率。结论纵横比>1并非鉴别甲状腺峡部结节恶性的良好超声指标,周围型血供、低血供等非灰阶超声特征可协助峡部结节的恶性鉴别;与侧叶结节不同,当甲状腺峡部结节为低回声时,就应提高警惕;当对峡部结节进行风险分层时,应适当升级。

  • 标签: 甲状腺峡部 甲状腺结节 超声特征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威胁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早期肺癌以肺结节的形式存在,病变无症状生长,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肺结节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发病原因仍不清楚。肺结节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明显地降低肺癌病死率。本文就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以及肿瘤标志物在肺结节恶性评估中的诊断价值以及肺结节恶性早期诊断模型进行综述,探讨肺结节恶性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早期诊断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恶性胸腺疾病的CT影像特点与鉴别,提高儿童胸腺疾病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行CT检查的胸腺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共入组50例患儿,男32例,女18例,年龄5 d~14.2岁,平均(6±4)岁。根据临床诊断和/或病理结果,将所有患儿分为良性组(22例)与恶性组(28例)。总结并比较良性组和恶性组患儿的临床表现与CT征象(胸腺体积、形态、边界、密度、内部特征、与周围结构关系及强化方式、程度)。结果良性组和恶性组患儿临床表现多样,多以发热就诊,无明显特异性。22例良性组中8例患儿表现为胸腺缺如,均为原发免疫缺陷病,且临床表现均有反复、持续呼吸道感染病史。28例恶性组中20例出现周围及远处侵犯,分别为淋巴结7例、胸膜6例、肺部6例、心包2例、肝2例、脾2例、肾2例、骨1例,其中6例胸膜受累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2组患儿CT表现比较,胸腺体积缺如及增大、边界、病灶内部坏死、推挤包绕血管、周围或远处侵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形态、密度、内部钙化或囊变、强化方式和强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良性病变CT多表现为胸腺缺如或体积正常、边界清、无坏死、无推挤血管、无周围或远处侵犯;恶性病变CT多为体积增大、边界清晰或模糊、内部可有坏死、推挤包绕血管、周围或远处侵犯。胸腺恶性疾病CT表现各有特征,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 标签: 胸腺 儿童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鉴别膀胱恶性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因膀胱占位行超声造影检查的15例患者共17个病灶进行分析,观察病变位置、大小、数目,肿块内是否有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是否有增强及造影剂到达时间,增强模式。结果17个病灶中恶性病灶13个(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癌12个、膀胱肉瘤样癌1个),良性病灶4个(腺性膀胱炎1个,膀胱沉积物或凝血块3个),病灶大小(2.8±1.5)cm。超声造影诊断恶性病灶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χ2=0.215,P=0.046)。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癌超声造影到达时间为(20.7±6.0)秒,增强模式为均匀高增强、缓慢慢退;膀胱肉瘤样癌超声造影到达时间为13秒,增强模式为均匀高增强、快速消退;腺性膀胱炎超声造影到达时间为24秒;3个膀胱凝血块表现为无增强。结论超声造影能明显提高常规超声对膀胱占位的检出和鉴别诊断能力。

  • 标签: 超声 超声造影 膀胱占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对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3月至2021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超声诊断科检查的9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男42例,女54例,年龄(41.2±9.6)岁,年龄范围为11~67岁。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甲状腺常规超声检查与UE检查,且均接受手术切除甲状腺结节病理学检查,结合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甲状腺常规超声检查与UE对甲状腺结节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术后病理诊断良性结节44个,恶性结节68个。UE对甲状腺结节诊断的灵敏度[91.2%(62/68)]、特异度[38.6%(17/44)]及准确度[81.8%(36/44)]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67.9%(76/112)、87.5%(98/112)、86.8%(59/68)],且常规超声检查与UE诊断效能的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E在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恶性方面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甲状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测甲状腺结节(TN)恶性的术前检查指标。方法收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接受甲状腺手术的513例T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1例、女性402例,年龄13~80(49.02±12.95)岁。以患者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为良性组(275例)和恶性组(238例)。检测患者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水平。患者行甲状腺超声和甲状腺静态显像检查,采用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进行分级。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采用单因素回归、Logistic多因素回归对所有指标进行分析,并预测甲状腺癌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组TN患者的年龄(χ2=26.716 ,P=0.000 )、体重指数(t=-2.301,P=0.022)、结节功能状态(χ2=16.882,P=0.001)、结节直径大小(χ2=151.817,P=0.000)、TSH水平(Z=-4.430 ,P=0.000)和超声检查(χ2=225.712 ,P=0.000)均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性别、肿瘤家族史、文化程度、合并症、体重、身高、Tg、TgAb和TPOAb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患者的年龄、体重、文化程度、TSH和Tg水平、结节直径大小、超声检查(OR=1.004、0.980、0.514、1.280、1.002、1.222、0.589,均P< 0.05)可能与甲状腺癌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H水平(OR=1.198,P=0.046)、年龄(OR=0.962 ,P=0.001)和结节直径大小(OR=0.251,P=0.000 )是甲状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超声检查(OR=16.390,P=0.000)预测意义较大。结论超声检查对预测甲状腺癌有重要意义,结合患者年龄、血清TSH水平和结节直径大小,预测甲状腺癌的价值可能更大。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肿瘤 超声检查 促甲状腺激素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在鉴别男性乳腺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3月因乳腺病变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乳腺MRI检查的34例男性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分析乳腺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当两者评估不一致时,则由第3名放射医师对影像学特征进行评定。评估内容包括病灶位置,T1WI及T2WI信号,病灶类型,伴随征象。所有病灶经穿刺活检或手术获得病理结果,其中良性12例,恶性22例。采用单因素方法(连续性变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乳腺MRI影像学表现。结果34例患者中,31例临床触及肿块,3例表现为单纯乳头溢血。在MRI征象中,乳腺癌均表现为肿块样强化(22/22),良性病变多表现为非肿块强化(7/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侧腋下肿大淋巴结仅出现在乳腺癌中,与良性病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患者在年龄、病灶位置、T1WI信号、T2WI信号、皮肤有无增厚及乳头有无内陷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表现为肿块的病变中,肿块大小、形状及边缘在恶性病变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MRI可用于男性乳腺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非肿块强化多为良性病变,肿大淋巴结有助于诊断乳腺癌,乳头内陷及皮肤增厚对乳腺癌诊断价值有限。

  • 标签: 乳腺肿瘤,男性 磁共振成像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背景下伴有甲状腺恶性结节与伴有良性结节的腺体实质超声表现的不同,以鉴别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恶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瑞金医院行甲状腺手术、经病理确诊为桥本甲状腺炎且术前超声影像资料完整的患者456例。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良性结节组175例;桥本甲状腺炎合并恶性结节组281例。对2组的甲状腺腺体大小、实质回声类型及实质血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合并恶性结节的患者甲状腺两腺叶的前后径、左右径及峡部厚度均小于合并良性结节的患者(P均<0.01)。恶性结节组甲状腺实质最常见的回声类型为网格样改变(112/281,39.9%),而良性结节组最常见的为斑片状减低(80/175,45.7%)。良性结节组中斑片状减低型和结节样改变型的占比大于恶性结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86、4.100,P均<0.05),恶性结节组的网格样改变型占比大于良性结节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8,P<0.05)。恶性结节组最常见的是血供类型为无明显改变或轻度增多型(180/281,64.1%),占比大于良性结节(64/175,36.6%);良性结节组最常见的血供类型为中度增多型(85/175,48.6%),占比大于恶性结节(61/281,21.7%);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748、35.753,P均<0.01)。结论形态较小、实质呈网格样改变、血供正常或轻度增加的桥本甲状腺炎腺体背景更易伴发恶性结节,腺体的超声影像学评估有助于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恶性鉴别。

  • 标签: 超声检查 桥本甲状腺炎 甲状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卵巢肿瘤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201例,均接受超声检查。分析恶性患者的超声征象并分组,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探讨超声对卵巢肿瘤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201例卵巢囊肿患者中,病理检查发现良性103例,恶性98例。恶性卵巢肿瘤超声征象在形态、包膜、回声、阻力指数(RI值)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血流显示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超声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65%(81/98)、86.41%(89/103)、84.58%(170/201)、85.26%(81/95)、83.96%(89/106)。结论超声检查对于鉴别卵巢恶性肿瘤具有较高价值,临床应多关注患者的RI值、包膜、形态、内部回声等超声征象变化。

  • 标签: 超声检查 卵巢肿瘤 良性 恶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多参数MRI在甲状腺结节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8例共91枚甲状腺结节的MRI表现,观察结节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信号、是否伴囊变、增强程度、强化方式及周围结构侵犯,测量ADC值,绘制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并分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恶性结节MRI征象。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素并建立联合诊断模型,绘制ROC曲线分析评价MRI征象和联合模型的诊断性能。结果恶性甲状腺结节间结节大小、形态、边缘、囊变、T1WI信号、ADC值、强化方式、TIC类型及甲状腺被膜是否侵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边界不清楚(OR=77.61)、无囊变(OR=36.11)和TIC类型(OR=83.41)是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独立预测因素,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9、0.788、0.751。将三者联合建立诊断模型,其AUC为0.977,灵敏度为0.986,特异度为0.904。结论甲状腺多参数MRI可用于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联合独立危险因素边界不清楚、无囊变、平台型或流出型TIC类型的诊断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磁共振成像 表面线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e ratio,PLR)鉴别低于8月龄婴儿畸胎瘤恶性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畸胎瘤患儿临床资料和30例体检为健康儿童的NLR、PLR数据。52例畸胎瘤患儿中男16例,女36例;年龄范围在8 d至8个月。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0~Ⅱ级畸胎瘤患儿纳入良性畸胎瘤组(44例),Ⅲ级畸胎瘤及卵黄囊瘤患儿纳入恶性畸胎瘤组(8例)。30例健康儿童纳入健康对照组,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范围在21 d至7个月。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ROC曲线评估NLR、PLR对鉴别畸胎瘤恶性的效能,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组间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卡方检验结果显示,畸胎瘤恶性与NLR(χ2=5.89,P=0.015)、PLR (χ2=7.91,P=0.005)有关系,血清甲胎蛋白与NLR(χ2=5.39,P=0.020)、PLR(χ2=5.13,P=0.024)有关系。恶性畸胎瘤组的NLR为1.66±1.63,良性畸胎瘤组的NLR为0.90±0.71,健康对照组的NLR为0.25±0.14,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畸胎瘤组的PLR为139.67±66.00,良性畸胎瘤组的PLR为85.34±41.47,健康对照组的PLR为66.54±19.83,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LR与PLR呈正相关(r=0.767,P<0.05)。甲胎蛋白、NLR和PLR诊断畸胎瘤恶性灵敏度(87.5%)相同,甲胎蛋白、NLR、PLR诊断畸胎瘤恶性特异度分别为81.8%、59.1%、65.9%,即甲胎蛋白诊断畸胎瘤恶性特异度较NLR、PLR高。结论对于低于8月龄婴儿,NLR、PLR升高提示畸胎瘤恶性可能,可以将测定NLR、PLR作为一种新型诊断方法帮助术前鉴别畸胎瘤恶性

  • 标签: 畸胎瘤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成MRI技术在乳腺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的93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合成MRI技术检查,并测量其定量参数值T1、T2、质子密度(PD)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乳腺恶性病变患者临床及影像特征的差异,采用ROC曲线比较定量参数值对乳腺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效能。结果93例乳腺病变患者中恶性62例、良性31例。恶性病变的T2值[分别为103(93,126)ms、83(77,90)ms]和PD值[分别为87.7(72.7,96.7)pu(pu为单位体素内氢质子密度)、73.5(63.3,79.4)p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T2值=90.5 ms、PD值=84.8 pu为界值,鉴别乳腺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75,准确度分别为80.6%、78.5%,特异度分别为87.1%、54.8%,灵敏度分别为77.4%、90.3%。结论合成MRI技术能够应用于乳腺病变的检查,且有望成为鉴别乳腺恶性病变的有效辅助诊断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诊断,鉴别 磁共振成像 合成MRI
  • 简介:摘要恶性椎体压缩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s)的临床治疗原则和预后差别极大,准确鉴别二者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MRI技术如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动态对比增强MRI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化学位移成像的发展与应用,尤其是影像组学新技术的发展,诸多影像学特征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恶性VCFs鉴别诊断的准确性。该文就MRI技术和影像组学在恶性VCFs鉴别诊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椎体骨折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化学位移 影像组学
  • 简介:摘要食管黏膜发生恶性病变或较大损伤时,极易发生狭窄,如何防治食管狭窄,国内尚无内镜下规范化治疗的相关共识。202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联合组织全国相关领域权威专家讨论,提出了食管恶性狭窄内镜下防治专家共识,以期对该类疾病的防治提供指导作用。本共识内容分为食管大面积病变内镜下切除术后狭窄预防、食管良性狭窄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治疗、食管恶性狭窄治疗4个部分,共17条陈述建议。

  • 标签: 食管狭窄 预防措施 内镜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造影特征变量对甲状腺结节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超声造影检查的312例患者341个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病理确定的结节恶性分为良性组(105个结节)和恶性组(236个结节),比较患者一般资料及超声造影特征变量差异,以超声变量特征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Logistics回归模型对甲状腺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结节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和恶性组结节超声造影征象变量中均匀性、环状增强、灌注缺损、峰值强度4个特征变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特征变量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以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变量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均匀性、灌注缺损、峰值强度为恶性结节诊断的影响因素,以此建立Logistics回归模型Logit(P)=-4.763+2.181×均匀性+2.747×灌注缺损+4.158×峰值强度,似然比检验χ2=106.437,P<0.001;以该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下面积为0.962±0.28,P<0.001,95%可信区间(0.942,0.982),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恶性的灵敏度为86.87%,特异度为87.62%,准确率为87.10%。结论以不均匀性增强、灌注缺损、低增强3个超声造影征象变量建立的Logistics回归模型能够有效对甲状腺结节恶性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超声造影 特征变量 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鉴别 临床价值
  • 作者: 杨帆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650000
  • 简介: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恶性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X线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将患者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组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良性28例,恶性32例。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的良性、恶性病变结果均高于X线检查,且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X线诊断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恶性病变检出率较高,可准确地反映孤立性肺结节病变情况。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多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激素(TSH)联合检测在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98例,根据病理结果将119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良性组,79例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恶性组。比较两组血清TgAb、TPOAb、TSH水平。比较恶性组不同转移性质患者血清TgAb、TPOAb、TSH水平。比较TgAb、TPOAb、TSH以及三者联合对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分析血清TgAb、TPOAb、TSH水平与甲状腺结节病变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组TgAb、TPOAb、TSH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均<0.05)。恶性组中,转移性患者TgAb、TPOAb、TSH水平均高于未转移性患者(P<0.05)。TgAb、TPOAb、TSH三者联合对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78.28%,155/198)高于TgAb (63.64%,126/198)、TPOAb(62.63%,124/198)、TSH (61.62%,122/198)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gAb(r=0.706)、TPOAb(r=0.659)、TSH(r=0.584)和甲状腺结节病变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TgAb、TPOAb、TSH联合鉴别恶性甲状腺结节价值较高,且具有较高检出率,其血清水平高低可有效反映甲状腺结节病变性质。

  • 标签: 良恶性甲状腺结节 血清因子水平 诊断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人工智能(AI)建立并验证≤20 mm孤立性肺结节(SPN)恶性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手术切除并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20 mm SPN患者279例(338个SPN),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吸烟史、恶性肿瘤史及家族恶性肿瘤史)、影像特征(最大径、最小径、实性占比、体积、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空洞征、胸膜凹陷征)、及影像组学特征(最大CT值、最小CT值、平均CT值、中位数CT值、CT值标准差、偏度、峰值、能量、熵)。采用完全随机法将SPN按8∶2比例分为训练集(271个)和验证集(67个)。训练集数据中,首先使用最小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方法对临床特征、影像特征及影像组学进行筛选,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20 mm SPN恶性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实现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最后将测试集数据传入该模型进行验证,绘制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预测价值。结果训练集中271个≤20 mm SPN,其中良性81个、恶性190个。经LASSO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得出年龄、性别、最大径、空泡征、实性占比5个因素为预测最大径≤20 mm SPN恶性的独立预测因子, 构建预测模型为:P=ex/(1+ex),x=-2.583+0.027×年龄+1.519×性别+0.127×结节最大径-2.132×实性占比+1.720×空泡征。该模型预测≤20 mm的SPN为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0, 灵敏度为73.7%,特异度为82.7%,准确度为82.3%。验证集67个SPN,其中良性22个、恶性45个, 预测模型的AUC为0.882,灵敏度为82.2%,特异度为81.8%,准确度为85.1%。训练集和验证集预测模型的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重合度良好(训练集:P=0.688,验证集:P=0.618)。结论基于AI建立的≤20 mm SPN的恶性预测模型可获得预测概率并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 标签: 肺肿瘤 人工智能 预测模型 列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