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氯胺酮是常用的麻醉药物,但是由于术后噩梦、锥体外系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临床的应用有所减少。而司氯胺酮作为氯胺酮的异构体,与消旋体氯胺酮相比,应用剂量较小,具有较强的镇痛和镇静作用,心血管和精神方面不良反应小。此外,还可以应用于难治、重度抑郁症和癫痫患者,尤其在儿童麻醉中具有很好的前景。

  • 标签: 麻醉药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癫痫 艾司氯胺酮
  • 简介:摘要氯胺酮是常用的麻醉药物,但是由于术后噩梦、锥体外系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临床的应用有所减少。而司氯胺酮作为氯胺酮的异构体,与消旋体氯胺酮相比,应用剂量较小,具有较强的镇痛和镇静作用,心血管和精神方面不良反应小。此外,还可以应用于难治、重度抑郁症和癫痫患者,尤其在儿童麻醉中具有很好的前景。

  • 标签: 麻醉药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癫痫 艾司氯胺酮
  • 简介:摘要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替代治疗的方式之一。以葡萄糖为渗透剂的传统腹膜透析液(腹透液)安全、有效的特性已被广泛接受,但由于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进入腹腔后易被吸收,难以维持较长时间的渗透梯度而致超滤下降,且生物相容性较差,长期使用可导致腹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考糊精是一种分子质量为13 000~19 000道尔顿的葡萄糖聚合物,不易被腹膜吸收。以考糊精为渗透剂的等渗腹透液通过介导胶体渗透压可在PD长留腹时维持稳定的渗透梯度而产生持续超滤。考糊精腹透液在国外已使用20多年,除显著的超滤作用外,其在生物相容性、腹膜保护、提高PD技术生存率以及改善患者预后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证据。本文结合国内外考糊精腹透液的最新临床研究数据,重点对其临床优势及获益人群作一综述。

  • 标签: 腹膜透析 透析液 超滤 艾考糊精 生物相容性 技术失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间歇性静脉滴注普拉唑钠和大剂量、持续静脉滴注司奥美拉唑钠,预防内镜止血成功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再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设计,纳入2021年3月3日至6月15日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33家医院成功施行内镜止血治疗的高危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51例,区组随机分为试验组(74例)和对照组(77例)。试验组患者间歇性静脉滴注普拉唑钠,1次/d,首日20 mg滴注60 min,第2、3日10 mg滴注30 min;对照组患者持续性静脉滴注司奥美拉唑钠72 h,首剂量80 mg滴注0.5 h,之后以8 mg/h的速度持续滴注71.5 h。静脉滴注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均予以口服普拉唑肠溶片,每次10 mg,1次/d,持续4 d。基于全分析集(试验组72例,对照组75例)分析2组患者治疗72 h后和治疗后7 d内的再出血率,治疗后72 h内因再出血而接受内镜下或手术再治疗的患者比例;基于安全性分析集(试验组74例,对照组76例)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72例试验组患者治疗72 h后均未发生再出血,治疗后7 d内仅1例(1.39%,1/72)发生再出血;对照组在治疗72 h后和治疗后7 d内分别有1例(1.33%,1/75)和4例(5.33%,4/75)发生再出血。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72 h后和治疗后7 d内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治疗72 h内均无患者因再出血而需接受内镜下或手术再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5例(6.8%,5/74)和6例(7.9%,6/76)发生不良反应,未予治疗即自行恢复;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内镜止血成功的高危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中,间歇性静脉滴注普拉唑钠与大剂量、持续静脉滴注司奥美拉唑钠的疗效和安全性相似,但间歇性给药方案用量更少,给药方式更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消化性溃疡出血 止血,内窥镜 再出血预防 注射用艾普拉唑钠 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患儿MRI检查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至6月行MRI检查的患儿100例,性别不限,年龄1~6岁,体重10~3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丙泊酚组(P组)和司氯胺酮+丙泊酚组(K+P组)。麻醉诱导: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5 mg/kg,K+P组静脉注射司氯胺酮0.5 mg/kg和丙泊酚1.5 mg/kg;麻醉维持:静脉泵注丙泊酚100 μg·kg-1·min-1,调节丙泊酚输注速率,维持Ramsay镇静评分≥5分。发生中重度体动反应时,静脉注射丙泊酚0.5~1.0 mg/kg和(或)增加丙泊酚输注速率。评估检查过程中MRI图像质量,记录体动反应发生情况及其程度、气道相关不良事件(低氧血症、窒息、上呼吸道梗阻、分泌物增多)及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记丙泊酚平均输注速率、静脉追加量及总用量。记录苏醒时间和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记录恢复室观察期间不良事件(呕吐、复视及躁动)发生情况和家属对镇静效果和恢复的满意度。结果与P组相比,K+P组丙泊酚平均输注速率和总用量、气道相关不良事件及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降低(P<0.05),体动反应发生率及其程度、MRI图像质量、苏醒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及恢复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患儿MRI检查镇静。

  • 标签: 氯胺酮 二异丙酚 儿童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司氯胺酮PCIA对剖宫产术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椎管内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孕产妇300例,年龄25~35岁,BMI≤35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50):对照组(C组)和司氯胺酮(E组)。术毕行PCIA,C组药物配方:枸橼酸舒芬太尼50 μg+酒石酸布托啡诺12 mg+胃复安针20 mg,E组药物配方:司氯胺酮1 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50 μg+酒石酸布托啡诺12 mg+胃复安针20 mg,2组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背景输注速率4 ml/h,PCA剂量4 ml,锁定时间30 min,镇痛至术后48 h,维持VAS评分<4分。若VAS评分≥4分且患者连续按压PCA泵按钮2次无效时,口服对乙酰氨基酚0.5 g补救镇痛。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3、7、42 d时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EPDS评分≥10分为轻度抑郁症,EPDS评分≥13分为重度抑郁症,排除产前抑郁症的孕产妇。记录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和程度。记录术后0~6 h、6~12 h、12~24 h和24~48 h内补救镇痛情况及术后3 d内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E组术后3和7 d时产后抑郁症发生率降低且程度减轻,术后不同时段补救镇痛率降低(P<0.05),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司氯胺酮用于剖宫产术后PCIA,在产生良好镇痛效应的同时,还可改善孕产妇产后抑郁症。

  • 标签: 氯胺酮 镇痛,病人控制 剖宫产术 抑郁症,产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必净联合醒脑静治疗司唑仑中毒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探讨。方法以文山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司唑仑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33.46±2.74)岁;对照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33.19±2.56)岁。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接受血必净+醒脑静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接受醒脑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结束后的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别为(85.19±4.34)ng/L、(79.03±4.45)ng/L、(6.13±1.26)mg/L,均低于对照组(167.35±9.27)ng/L、(125.98±8.56)ng/L、(11.67±3.9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后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3.63±0.24)mmol/L、(197.23±3.57)U/L、(0.67±0.19)U/mg,均高于对照组(1.28±0.32)mmol/L、(101.39±4.58)U/L、(0.20±0.11)U/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意识清醒时间较对照组短[(33.45±3.49)h比(43.98±5.18)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低[(7.89±1.92)分比(12.94±2.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治疗,两组均无患者死亡、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血必净联合醒脑静治疗司唑仑中毒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炎性反应、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机体损伤,可在短时间内促使患者意识恢复、降低预后死亡风险,该方案值得在临床司唑仑中毒患者的治疗中推广。

  • 标签: 血必净 醒脑静 艾司唑仑中毒
  • 简介:摘要β受体阻滞剂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基石,司洛尔作为超短效作用的静脉β受体阻滞剂,具有起效迅速、代谢快、方便调控的特点,是心律失常急性期治疗的重要药物。司洛尔阻断交感神经兴奋,具有负性肌力、负性频率、降低血压等多重作用,临床应用时常面临既有适应证又有相对禁忌证的情况,需掌握好适应证和禁忌证,规范合理用药。

  • 标签: 心律失常, 心性 肾上腺素能β受体拮抗剂 艾司洛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塞那肽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足细胞的作用。方法通过给予C57BL/6J小鼠高脂饮食并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糖尿病肾病对照组(DN组,n=8)、塞那肽干预组(DN+Ex组,n=8)。同时将普通饲料喂养的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n=8)。干预结束后,测定血糖、肾功能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采用过碘酸希夫染色(PAS)观察小鼠肾小球病理学改变,实时定量PCR分析肾小球组织中促纤维化分子Ⅳ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基因转录水平,免疫荧光染色及电镜观察足细胞损伤及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小球组织中裂孔膜肾病蛋白(Nephrin)、活化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Akt)表达水平。结果与DN组相比,DN+Ex组小鼠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显著降低(P<0.01)。PAS染色及分析发现,塞那肽干预治疗改善了糖尿病肾病小鼠的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和肾小球肥大(P<0.05)。实时定量PCR显示,与DN组小鼠相比,DN+Ex组小鼠的肾小球组织中Collagen Ⅳ、TGF-β和Fibronectin基因表达下调(P<0.01)。免疫荧光染色和电镜显示,塞那肽干预治疗改善了糖尿病肾病小鼠的足细胞损伤及凋亡。Western印迹法发现,塞那肽干预后糖尿病小鼠肾小球组织中的Nephrin水平升高(P<0.01)、Cleaved caspase-3水平下降(P<0.01)、p-Akt水平升高(P<0.01)。结论塞那肽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小鼠的足细胞损伤及凋亡,减少蛋白尿,从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肾小球中磷酸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艾塞那肽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晚期大肠癌治疗中采用FOLFIRI(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方案联合康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临床诊断为晚期大肠癌患者42例,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n=19)和观察组(n=23)。对照组男10例,女9例,年龄(52.68±5.37)岁;观察组男12例,女11例,年龄(53.20±5.49)岁。对照组行FOLFIRI方案治疗,观察组行康注射液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值。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9%(4/23),低于对照组47.37%(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E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EA值为(105.71±52.11) 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314.62±46.36)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康注射液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减轻,临床价值更高。

  • 标签: 晚期大肠癌 康艾注射液 FOLFIRI方案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肝细胞癌索拉非尼耐药细胞株胚种植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药物连续诱导法,构建肝癌索拉非尼耐药细胞株;利用胚动物模型,建立索拉非尼耐药细胞株的移植瘤;初步探讨耐药细胞株胚种植瘤模型成瘤特点,分析相关靶点和信号通路的表达。采用t检验。结果筛选到索拉非尼耐药的HepG2细胞(sHepG2)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88.7±7.6) μmol/ml,显著高于HepG2(t=16.416,P<0.01);建立HepG2与sHepG2细胞株胚种植瘤模型各5例,成功种植成瘤率为70%[(3+4)/(5+5)];种植瘤肿瘤鲜重HepG2组[(0.093 2±0.012 2) g]低于sHepG2组[(0.141 1±0.019 4) g,t=3.709,P<0.05];成瘤组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HepG2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t=9.336,P<0.01)、磷酸化蛋白激酶(p-Akt/p-PKB)(t=7.123,P<0.01)表达显著高于HepG2组,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t=6.164,P<0.0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FGFR1)(t=6.297,P<0.01)表达显著低于HepG2组。结论体外建立索拉非尼诱导的HepG2耐药细胞株,并在胚移植瘤动物模型中成瘤,移植瘤生长以及瘤组织相关靶点与信号通路的差异性表明,胚种植瘤模型可作为肝细胞癌索拉非尼耐药的在体研究方法。

  • 标签: 肝细胞癌 索拉非尼 鸡胚模型 种植瘤 药物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司氯胺酮对七氟醚全身麻醉下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特征的影响,寻找能反映司氯胺酮复合麻醉的麻醉深度指标。方法收集2020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汉族患者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司氯胺酮组(K组)和对照组(S组)(每组5例),两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后30 min分别给予司氯胺酮(0.15 mg/kg)和等体积生理盐水。麻醉维持使用七氟醚吸入和瑞芬太尼静脉泵注。观察两组患者基本情况,采集两组患者麻醉全程的EEG数据,对司氯胺酮给药前后EEG的边缘频率、麻醉指数(anesthesia index, Ai)和相位幅值耦合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BMI及给药前后MAP、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组EEG平均功率谱在给药后低频波功率降低、高频波功率略有增加,具体表现为给药后EEG边缘频率和Ai值较给药前明显增加(P<0.05);S组EEG特征在给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组的边缘频率变化值和Ai变化值明显高于S组(P<0.05)。K组给药前后δ-α相位幅值耦合强度的变化与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司氯胺酮能够改变七氟醚全身麻醉的EEG频谱特征,但并不显著影响临床麻醉深度,因此δ-α相位幅值耦合指标能较为合理地反映亚麻醉剂量司氯胺酮复合麻醉的麻醉深度。

  • 标签: 艾司氯胺酮 麻醉深度 边缘频率 麻醉指数 相位幅值耦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五红汤联合箱灸对铂类化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行铂类化疗方案恶性肿瘤患者,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入院当天行箱灸直至出院,化疗当天开始服用五红汤共14 d,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前、化疗后第14 d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总健康状况得分为(65.80±16.67)分,高于对照组的(53.30±21.90)分,疲倦、恶心呕吐、食欲得分分别为(28.40±26.13)分、(6.70±11.23)分、(16.57±20.95)分,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2.20±26.00)分、(20.00±15.93)分、(33.27±27.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五红汤联合箱灸能减少铂类化疗后患者的疲倦、恶心呕吐情况,改善患者的食欲,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五红汤 艾箱灸 铂类化疗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司氯胺酮对大鼠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及自噬在其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40只,体重200~24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8):对照组(Con组)、司氯胺酮组(Con+Ket组)、脓毒症组(LPS组)、脓毒症+司氯胺酮组(LPS+Ket组)和脓毒症+司氯胺酮+3-甲基腺嘌呤组(LPS+Ket+3MA组)。采用腹腔注射LPS制备脓毒症大鼠AKI模型,Con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Con+Ket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30 min后尾静脉注射司氯胺酮10 mg/kg;LPS组腹腔注射LPS 10 mg/kg;LPS+Ket组腹腔注射LPS 10 mg/kg,30 min后尾静脉注射司氯胺酮10 mg/kg;LPS+Ket+3MA组腹腔注射LPS 10 mg/kg,30 min后尾静脉注射司氯胺酮10 mg/kg和3-MA 15 mg/kg。腹腔注射LPS后24 h时麻醉大鼠,随后处死取肾组织,观察病理学结果,采用ELISA法测定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aspase-1、IL-1β和IL-18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LC3、P62和Beclin-1的表达。结果与Con组比较,LPS组肾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NLRP3、ASC、caspase-1、IL-1β和IL-18含量升高,LC3-Ⅱ/LC3-Ⅰ比值降低,Beclin-1表达下调,P62表达上调(P<0.05);与LPS组比较,LPS+Ket组肾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NLRP3、ASC、caspase-1、IL-1β和IL-18含量降低,LC3-Ⅱ/LC3-Ⅰ比值升高,Beclin-1表达上调,P62表达下调(P<0.05);与LPS+Ket组比较,LPS+Ket+3MA组肾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NLRP3、ASC、caspase-1、IL-1β和IL-18含量升高,LC3-Ⅱ/LC3-Ⅰ比值降低,Beclin-1表达下调,P62表达上调(P<0.05)。结论司氯胺酮可减轻大鼠脓毒症AKI,自噬参与了这一过程,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自噬 氯胺酮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尔巴韦/格拉瑞韦对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真实世界研究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开放式、单中心的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就诊的103例使用尔巴韦/格拉瑞韦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析其临床基线特征,以及抗病毒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103例患者中,男55例(53.4%),女48例(46.6%),年龄为(47.6±13.9)岁;基因1a型2例(1.9%),基因1b型101例(98.1%);17例(16.5%)干扰素经治患者均为基因1b型,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3例(2.9%)。103例患者中,35例合并基础疾病,26例有合并用药。98例完成治疗12周的随访;89例完成治疗结束后12周的随访,均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4%(21/103),主要为失眠、焦虑、乏力,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3例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在治疗后无乙型肝炎病毒激活。结论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有效性较高,安全性良好。

  • 标签: 丙型肝炎,慢性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曲波帕治疗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4月1日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接受HSCT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并采用曲波帕治疗的2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估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根据造血干细胞来源分为脐带血组和外周干细胞组,根据疾病类型分为恶性病组和非恶性病组,分析各组间临床疗效。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24例患儿中男15例、女9例,曲波帕用药时的年龄7.7(2.6~13.7)岁,接受曲波帕治疗的时间为移植后第27.5(8.0~125.0) d,使用后完全有效的时间为23.5(6.0~83.0) d,用药疗程为36.5(8.0~90.0) d,曲波帕总剂量为1 400(200~5 900)mg,完全有效率92%(22/24),未发生曲波帕相关不良反应。脐带血干细胞移植(16例)的患儿使用曲波帕的疗程及总剂量均明显低于外周干细胞移植组(8例)[24.5(8.0~81.0)比65.5(35.0~90.0)d,900.0(200.0~3 850.0)比2 862.5 (1 175.0~5 900.0) mg,Z=-3.004、-2.604,P=0.002、0.007],而达到完全有效的时间及停药2周后血小板计数、随访终点血小板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恶性病患儿(12例)相比,非恶性病患儿(12例)用药后至获得完全有效的时间、用药疗程、总剂量及停药2周后血小板计数、随访终点血小板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曲波帕用于儿童HSCT后血小板减少症有一定疗效,安全性高,尤其在脐带血移植中可能更有优势。

  • 标签: 受体,血小板生成素 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小板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塞那肽对高糖诱导的小鼠足细胞损伤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足细胞系MPC5细胞按照不同葡萄糖培养浓度和干预因素分为以下5组:正糖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n=3)、甘露醇高渗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19.5 mmol/L甘露醇,n=3)、高糖组(25.0 mmol/L葡萄糖,n=3)、高糖+塞那肽组(25.0 mmol/L葡萄糖+100 nmol/L塞那肽,n=3)和高糖+塞那肽+LY294002组(25.0 mmol/L葡萄糖+100 nmol/L塞那肽+50 μmol/L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LY294002,n=3)。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膜联蛋白Ⅴ-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裂孔膜肾病蛋白(nephrin)、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以及磷酸化Bcl-xL/Bcl-2 相关死亡启动子(p-BAD)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多重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t检验。结果与正糖对照组和甘露醇高渗对照组比较,高糖组足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分别为(28.60±2.65)%、(4.50±0.75)%和(4.55±0.65)%,t=-19.19、-19.15,均P<0.01],细胞内nephrin蛋白表达降低(分别为0.22±0.03、0.72±0.06和0.73±0.08,t=11.43、11.52,均P<0.01),p-AKT和p-BAD蛋白表达下调(分别为0.14±0.03、0.83±0.06和0.86±0.04,0.16±0.03、0.66±0.06和0.68±0.04,均P<0.01)。与高糖组比较,高糖+塞那肽组足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细胞内nephrin表达升高,p-AKT和p-BAD蛋白表达上调(均P<0.01)。而高糖+塞那肽+LY294002组较高糖+塞那肽组足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内nephrin蛋白表达降低,p-AKT和p-BAD蛋白表达下调(均P<0.05)。结论塞那肽通过上调足细胞中nephrin蛋白表达和减少足细胞凋亡从而保护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KT/BAD信号途径有关。

  • 标签: 足细胞 艾塞那肽 高糖
  • 简介:摘要为提升高校防同伴讲师的知识水平和干预能力,本研究从蓝墨云班课"经验值"的积累理念和活动类型出发,围绕课程设计原则与目标,进行系统的资源建设,同时构建出融"学习度"和"分享度"于一体的量化评分体系;并从校内学生中通过自愿报名和选拔的形式,组建了首批防同伴讲师培训班,依托28名学员进行了课程的"混合式"应用尝试。经评价发现,基于云班课"经验值"为驱动和量化的防同伴讲师培训课在能力提升方面具有积极的调动作用。根据建设中暴露出的问题,研究者从评分体系、线下活动和资源优化等方面提出了改进策略。

  • 标签: 经验值 艾滋病 同伴教育 讲师 课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孕期超声筛查及诊断胎儿腭裂的可行性,分析总结二及三超声对正常胎儿和腭裂胎儿腭的成像技术和图像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接受孕早期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检查的胎儿10 519例,将胎儿NT测量标准切面上的腭线作为筛查标记,常规进行观察。对腭线异常胎儿,增加二超声冠状面的鼻后三角和轴平面的上颌牙槽突弓作为诊断切面,并采集三容积数据以及面部三多模式成像进行离线分析,确定或排除胎儿严重腭裂畸形。对纳入本研究的所有病例,在早孕期引产后或中孕期进行结构畸形筛查以及产后(或引产后)评估。结果在10 519例胎儿中,10 204例(97.01%)成功获取标准NT平面并观察到腭线,其中腭线正常10 169例。35例腭线异常胎儿中13例通过增加二超声切面和三容积离线分析确诊为唇腭裂,并经引产证实:包括单侧唇腭裂7例,双侧唇腭裂3例,正中唇腭裂2例,不规则唇腭裂1例。无假阳性结果报告。22例经增加二超声切面和三容积离线分析后排除唇腭裂。全部胎儿均经中孕筛查和(或)生后追踪证实。漏诊单纯继发腭裂1例。结论腭线是早孕期胎儿腭裂的良好筛查指标。对腭线异常胎儿,增加鼻后三角和上颌牙槽突弓轴平面,并采集三容积数据进行离线分析,可确定或排除有无严重腭裂畸形。本研究对胎儿严重类型唇腭裂畸形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产前遗传咨询以及出生缺陷防控有重大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查 腭裂 胎儿 腭线 早孕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司洛尔对中青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20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用药,分为美托洛尔组189例(治疗过程中β受体阻滞剂仅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和司洛尔组104例(先给予司洛尔静脉注射,后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口服)。比较两组入院时及治疗后临床指标、Gensini评分和Killip分级、治疗情况以及治疗后7 d和治疗后3个月的心功能。结果司洛尔组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明显高于美托洛尔组(P<0.05),司洛尔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明显低于美托洛尔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司洛尔组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和罪犯血管Gensini评分低于美托洛尔组(P<0.05),治疗7 d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复查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司洛尔组高于美托洛尔组,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D)司洛尔组低于美托洛尔组(P<0.05)。司洛尔组的术后发作室速、休克和死亡例数少于美托洛尔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经评估后应用司洛尔静脉泵入,对患者的心肌损伤、肝功能以及心功能有改善作用。

  • 标签: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中青年 艾司洛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