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膜透析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效果及对血清脂蛋白(a)[Lp(a)]、血肌酐(Sc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进行透析治疗的CRF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膜透析组和连续血液透析组,腹膜透析组患者接受双联腹膜透析治疗,连续血液透析组患者接受连续血液透析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血清炎因子和血清Lp(a)水平。随访并统计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肾功能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血清BUN和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因子水平均得到显著的改善(P<0.05),治疗后腹膜透析组的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低于连续血液透析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L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腹膜透析组血清Lp(a)水平显著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治疗后6、12个月,腹膜透析组患者的生存率高于连续血液透析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患者的感染、血细胞减少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连续血液透析组(P<0.05)。结论腹膜透析连续血液透析对于CRF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对于高血脂、老年、贫血患者,使用腹膜透析可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腹膜透析 肾透析 肾机能不全 脂蛋白(A) 血肌酐
  • 简介:摘要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相关腹膜炎(PD-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是PD的严重并发症,防治PDAP对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近期发布的2022版国际腹膜透析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ritoneal Dialysis,ISPD)有关PDAP防治指南中,对于难治腹膜炎(refractory peritonitis)、再发性腹膜炎(recurrent peritonitis)、复发性腹膜炎(relapsing peritonitis)、重现腹膜炎(repeat peritonitis)、腹膜炎相关导管拔除(peritonitis-associated catheter removal)、腹膜炎相关转血液透析(peritonitis-associated haemodialysis transfer)、腹膜炎相关死亡(peritonitis-associated death)、腹膜炎相关住院(peritonitis-associated hospitalisation)等概念均赋以明确定义,提出了一些新的腹膜炎类型和预后概念,如PD前腹膜炎(pre-PD peritonitis)、肠源腹膜炎(enteric peritonitis)、导管相关腹膜炎(catheter-related peritonitis)及腹膜炎的临床治愈(medical cure)。新指南建议PDAP的总体发生风险应低于0.4例次/患者年,每年无腹膜炎患者占比应高于80%。对于PD系统污染的处理、侵入操作的抗生素预防、PD培训与再评估以及腹膜炎可预防的风险因素如豢养宠物、H2受体拮抗剂等热点问题均在新指南中给予了阐释。经验抗生素的选择和剂量,及针对特殊病原菌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减轻氨基糖苷类耳毒性的新方法也在新指南中进行了介绍。最后,指南对未来腹膜炎防治的研究方向给出了建议。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指南 治疗 预防 预后
  • 简介:摘要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 PDAP)是导致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其中真菌腹膜炎(fungal peritonitis, FP)虽然在PDAP中占比少,但其治愈率低,由其导致的技术失败率及PDAP相关死亡率高。然而,至今尚缺乏统一的FP预防及治疗方案。预防FP的药物主要包括制霉菌素与氟康唑,但其用药时机尚未确定。治疗FP主要包括拔除导管和抗真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然而,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拔除导管,但拔除导管的最佳时间仍然未知。本文结合近年来的重要临床研究,对腹膜透析相关FP的预防及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真菌性腹膜炎 腹膜透析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包裹腹膜硬化症(encapsulating peritoneal sclerosis,EPS)是腹膜透析患者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持续或反复肠梗阻,腹膜超滤功能下降,腹膜弥漫增厚、硬化、钙化或包裹小肠,致广泛的肠粘连和肠梗阻。EPS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病死率高,主要见于接受长期腹膜透析者及有反复、严重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PDAP)病史者。我们报告一例因主观因素延误诊疗导致的EPS病例,以期引起医患对腹膜透析并发症的宣教、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视。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纤维化 腹膜炎 包裹性腹膜硬化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频发性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的关系。方法回顾研究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PDAP的患者资料。根据腹膜炎发生频率分为单发组(1年内仅发生1次PDAP)和频发组(1年内发生2次或2次以上PDAP)。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人口学资料,初次发生腹膜炎时患者的血压、透析龄、腹膜炎发生诱因等临床资料及实验室资料,以及治疗后患者的转归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PLR与频发性PDAP的关系,同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LR对频发性PDAP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PDAP患者78例,男53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45.2岁。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总人年数为765.1人年,总腹膜炎发生率为0.10例次/人年。其中单发组53例,频发组25例。与单发组患者相比,频发组患者的透析龄更长,收缩压和PLR水平更高,体重指数和血尿酸水平更低,腹膜透出液耐药菌生长比例更高(均P<0.05)。频发组患者最终因腹膜炎无效拔管率高达44.0%(11/25),明显高于单发组[15.1%(8/5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高PLR水平是频发性PDAP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OR=1.006,95%CI 1.002~1.010,P=0.003),且ROC分析PLR预测频发性PDAP的曲线下面积为0.783(95%CI 0.663~0.904,P<0.001)。结论高PLR为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频发性PDAP的独立相关因素,可作为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频发性PDAP的潜在预测标志物。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血小板 淋巴细胞 频发性
  • 简介:摘要布鲁氏菌(Brucella)导致的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相关腹膜炎(PD-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在全球范围内都比较罕见,目前国内外相关的病例报道极少。本文对本中心成功治愈的5例PD并发布鲁氏菌相关腹膜炎患者进行分析汇报,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 标签: 腹膜透析 布鲁氏菌 诊断 治疗 腹膜炎
  • 作者: 刘希会 董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慢性肾脏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4;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临沂 276000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慢性肾脏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4
  • 简介:摘要递增式腹膜透析(incremental peritoneal dialysis)从理论上讲更符合生理,是个体化透析的一种范例。这种透析模式是根据个体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及其变化而给定动态变化的透析剂量,以维持残余肾和透析总溶质清除达到一恒定量的需求。与标准腹膜透析相比,它更可能保护残余肾功能,带来生存获益。

  • 标签: 腹膜透析 肾替代疗法 残余肾功能 溶质清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对降低首年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发生率的作用。方法纳入2006—2016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置管的维持腹膜透析患者。入组患者按照置管时间分为4组:CQI前2006—2007年置管患者(A组),CQI后Ⅰ期2008—2010年置管患者(B组),CQI后Ⅱ期2011—2013年置管患者(C组),CQI后Ⅲ期2014—2016年置管患者(D组)。运用设计、实施、检验和应用(PDCA)四步法,改进首年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处理和预防流程。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或随访至期间退出腹膜透析。采用Poisson检验比较CQI前后的腹膜炎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 383例腹透患者,其中A组、B组、C组、D组分别为346例、850例、688例、499例。患者年龄(47.1±15.8)岁,男性1 409例(59.1%),糖尿病肾病者510例(21.4%),随访(10.9±2.8)个月。与A组相比,C组(CQI Ⅱ期)首年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总体发生率下降(0.156次/患者年比0.234次/患者年,P=0.020);亚组分析显示,CQI后各期首年革兰阳性菌腹膜炎发生率均下降(0.052、0.049、0.054次/患者年比0.104次/患者年,均P<0.05);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率曾一过上升,经进一步改进后亦有所下降(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CQI与首年革兰阳性菌腹膜炎的发生率独立相关(HR=0.526,95%CI 0.349~0.792,P=0.002)。结论应用CQI能有效降低腹膜透析首年革兰阳性菌腹膜炎的发生率。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知信行"模式联合动机式访谈在持续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18年1-12月建档进行CAPD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动机式访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知信行"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6个月的容量管理状况及透析充分。结果干预6个月,观察组液体摄入、食盐摄入量分别为(716.84±127.45)mL、(3.79±1.08)g,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03.01±143.78)mL、(4.34±1.32)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74、2.498,均P<0.05);两组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尿量逐渐减少,但干预6个月,观察组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9,P<0.05)。干预6个月,观察组水肿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31,P<0.05)。干预6个月,观察组尿素氮、肌酐分别为(16.19±4.62)mmol/L、(502.01±226.61)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9.50±4.77)mmol/L、(599.65±266.63)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61、2.161,均P<0.05)。结论"知信行"模式联合动机式访谈对CAPD患者控制水盐摄入的效果十分明显,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水肿程度及尿素氮、肌酐指标。

  • 标签: 腹膜透析,持续不卧床 健康知识,态度,实践 信念 行为 健康教育 护理 护理实践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腹膜透析(腹透)患者胃肠道症状和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率,探讨其与腹透相关腹膜炎的相关关系。方法前瞻纳入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透中心随访的腹透患者为研究对象,追踪随访至患者退出腹透或研究终止日期2019年12月31日。收集患者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疾病及腹膜炎发生情况,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评估患者胃肠道症状严重程度,比较胃肠道疾病组与无胃肠道疾病组患者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筛选腹透患者发生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471例腹透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387例(82.2%)患者出现至少1种胃肠道症状,142例(30.2%)患者患有胃肠道疾病。患者总体腹膜炎发生率为0.094次/患者年,革兰阳性菌腹膜炎发生率为0.034次/患者年,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率为0.027次/患者年。多因素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肠道疾病是总体腹膜炎及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分别OR=1.852,95%CI 1.252~6.369,P=0.002;OR=3.324,95%CI 1.616~6.836,P=0.001);腹泻症状得分较高是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2.832,95%CI 1.616~4.963,P<0.001)。结论腹透患者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率较高,胃肠道疾病是总体腹膜炎及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腹泻症状是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胃肠疾病
  • 简介:摘要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一项持续的血液净化技术,血液经过体外循环时可导致血小板活化并激活内源、外源性凝血途径导致体外循环凝血发生,不仅导致CRRT治疗中断、治疗效率下降、血细胞消耗,而且导致血管通路并发症增加、医疗费用增加及医源性感染的风险增加。因此,安全有效的抗凝策略在CRRT过程中显得尤为关键。故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成立了CRRT抗凝管理指南工作组。指南工作组通过对此领域文献的系统全面检索、数据分析及专业讨论,从CRRT抗凝评估与监测、局部枸橼酸抗凝CRRT、系统抗凝CRRT及无抗凝剂CRRT 4个方面构建了CRRT的抗凝管理指南。该指南基于CRRT抗凝的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经验,有利于规范CRRT抗凝技术,减少CRRT患者的抗凝相关并发症,延长体外循环寿命。

  • 标签: 连续性肾替代疗法 血液凝固 抗凝药 指南 局部枸橼酸抗凝
  • 简介:摘要腹膜透析(腹透)相关腹膜炎是腹透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腹透患者预后。腹膜炎期间,由于腹膜毛细血管扩张等因素,腹透患者可发生溶质转运增加及超滤下降等表现。艾考糊精透析液具有超滤功能持久、保护腹膜功能、不含葡萄糖及低葡萄糖降解产物等优势。我们在国内首次报告于艾考糊精透析液中加入经验抗生素治疗腹透相关腹膜炎3例,以初步评估艾考糊精透析液在腹透相关腹膜炎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艾考糊精 腹膜透析液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维持血液透析(血透)与腹膜透析(腹透)患者认知功能的差异,评价透析模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规律透析患者,采用多种认知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及核磁共振检查评价脑小血管病变。结果共入选189例患者,包括血透122例及腹透67例。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4±13.2)岁比(56.4±16.1)岁,t=0.004,P=0.997],血透患者的透析龄、血白蛋白水平高于腹透患者[58.0(16.8, 107.5)个月比31.0(7.0,67.0)个月,Z=-3.490,P<0.001;(39.6±3.9)g/L比(35.3±3.8)g/L,t=7.328,P<0.001]。两组患者的脑小血管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透患者的即时记忆损害、长期延迟记忆障碍风险分别是血透患者的11.90倍及6.18倍(95%CI 1.40~101.08,P=0.023;95%CI 2.12~18.05,P=0.001),校正年龄、教育水平、透析龄、血肌酐及脑小血管病后上述趋势仍然存在。腹透患者的执行功能障碍风险是血透患者的43%(OR=0.43,95%CI 0.17~1.04,P=0.061)。结论本研究中腹透患者的记忆功能差于血透患者,而腹透患者执行功能可能优于血透患者,两组的语言功能没有显著差异,认知功能间的差别尚未发现受脑小血管病影响。

  • 标签: 腹膜透析 肾透析 认知功能障碍 脑小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日间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DNU)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DNU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小剂量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方案,观察组30例行小剂量日间非卧床腹膜透析方案。治疗半年后评价效果,比较两组残肾功能、血糖水平、营养状态。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残肾腹膜尿素清除率(Kt/V)、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t=2.412、3.557、3.036,P<0.05),观察组24 h尿蛋白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4 h腹膜液蛋白低于对照组(t=2.337、2.964、3.008、2.903,P<0.05);两组腹膜Kt/V比较,t=0.097,P>0.05。结论DNU患者选择小剂量日间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可更好地保护残肾功能,改善血糖水平,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 标签: 尿毒症 糖尿病肾病 腹膜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低血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水平及其持续时间与新发PD相关腹膜炎的关系。方法回顾选择2000年9月1日至2021年7月6日在珠三角地区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及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PD中心定期随访的PD患者,根据患者ALB均值分为低血白蛋白(low serum albumin,LSA)组(ALB均值<35 g/L)、中血白蛋白(moderate serum albumin,MSA)组(35 g/L≤ALB均值<40 g/L组)和高血白蛋白(high serum albumin,HSA)组(ALB均值≥40 g/L),比较3组临床资料的差异。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不同ALB均值组腹膜炎事件的发生风险。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血ALB水平及低白蛋白血症持续时间与新发腹膜炎的相关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853例PD患者,年龄(49.72±15.34)岁,男性1 036例(55.9%),LSA组患者551例(29.7%),MSA组患者920例(49.7%),HSA组患者382例(20.6%)。中位随访37(15,66)个月,新发腹膜炎患者508例(27.4%)。与LSA组相比,MSA组及HSA组新发腹膜炎发生率较低(χ2=14.053,P<0.001;χ2=21.857,P<0.001),而HSA与MSA两组新发腹膜炎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提示,LSA组患者腹膜炎累积发生率较MSA组及HSA组患者明显升高(Log-rank χ2=22.128,P<0.001)。与正常血ALB的PD患者相比,低白蛋白血症持续时间越长的PD患者新发腹膜炎发生率有升高趋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ALB均值<35 g/L(LSA组/MSA组,HR=1.495,95%CI 1.198~1.866,P<0.001;LSA组/HSA组,HR=1.459,95%CI 1.104~1.928,P=0.008)是PD患者新发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随着低白蛋白血症持续时间延长,PD患者新发腹膜炎的风险显著升高(HR=1.013,95%CI 1.003~1.024,P=0.014)。结论ALB均值<35 g/L和低白蛋白血症持续时间延长是PD患者PD相关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血清白蛋白
  • 简介:摘要儿童重症医学科应用连续血液净化技术(CBP)越来越广泛,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但是在技术发展和规范化应用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应从血液中存在的分子特点理解CBP清除理念和选择CBP模式,理解CBP从器官功能被动替代治疗向主动清除血液中分子的发展,理解并认识CBP对机体病理生理的影响尤其是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推动建立CBP在儿童危重症的应用共识,并开展CBP临床应用的规范化培训,有助于提高CBP技术的应用水平。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膜透析综合护理预防腹膜炎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肾病科长期接受规律随访的120例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分组法均分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腹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社会功能(67.6±5.3)分、角色功能(65.4±5.2)分、躯体功能(63.8±6.8)分、情绪功能(71.5±6.4)分,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社会功能(53.5±5.6)分、角色功能(54.2±5.7)分、躯体功能(57.3±5.8)分、情绪功能(64.3±5.8)分,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66.4±5.6)分,对照组为(65.3±5.4)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腹膜透析过程中给予综合护理不仅可以有效减少腹膜炎的发生率,还能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膜透析 护理干预 腹膜炎 满意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研究,纳入2005年1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置管并进行规律腹膜透析的585例患者,分为长透析龄组(持续透析5年及以上,n=217)及短透析龄组(5年之内终止透析,n=368)。结果显示,与短透析龄组相比,长透析龄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收缩压、糖尿病肾病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透析后心血管事件比例较低,血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及全段甲状旁腺素水平均更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HR=0.579,95%CI 0.392~0.877,P=0.008)、年龄>60岁(OR=0.582,95%CI 0.354~0.951,P=0.030)、合并糖尿病(HR=0.283,95%CI 0.151~0.532,P<0.001)与短透析龄独立相关。作者认为,女性、≤60岁、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更易拥有长腹膜透析龄。

  • 标签: 腹膜透析 肾功能不全 危险因素 透析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时机对腹膜透析(腹透)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25日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接受腹透新置管并长期随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置管术时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入选患者分为早透析组[eGFR>5.5 ml·min-1·(1.73 m2)-1]和晚透析组[eGFR≤5.5 ml·min-1·(1.73 m2)-1],随访终点事件为转其他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肾移植)或死亡。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间生存率的差异。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法分析腹透患者全因死亡及技术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共342例腹透患者入选本研究,早透析组165例,晚透析组177例。与早透析组比较,晚透析组患者合并糖尿病比例、男性比例及血红蛋白、血钙及CO2结合力水平较低,而合并高血压比例、血磷、血尿酸、血尿素氮水平较高(均P<0.05)。中位随访时间33(16,57)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晚透析组患者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早透析组(Log-rank χ2=12.004,P<0.001)。在校正性别、置管年龄、体重指数、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因素后,早透组患者发生全因死亡事件的风险比是晚透组的1.950倍[HR=1.950,95%CI 1.019~3.730,P=0.04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透析时机与终点事件发生风险不受体重指数、糖尿病分层等因素影响(交互P值均>0.05),但与置管年龄存在交互(交互P值<0.05)。按置管年龄进行分层后分析结果显示,低年龄(≤48岁)早透析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更高(HR=21.287,95%CI 2.609~173.665,P=0.004)。结论早透析组腹透患者的病死率更高,该差异在低年龄组更明显,且独立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及高血压。

  • 标签: 腹膜透析 预后 队列研究 回顾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