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急救护理管理在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急救中心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304例急救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2例。观察组男80例、女72例,年龄(38.49±2.47)岁;对照组男78例、女74例,年龄(39.28±2.64)岁。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加强急救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急救所需时间、病死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观察组转移回时间、达到患者处时间、出车反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6.28±2.12)min比(12.26±2.84)min、(7.64±2.18)min比(13.51±3.51)min、(2.12±0.57)min比(3.20±0.68)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01、4.632、5.102,P=0.016、0.013、0.024);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92%(9/152)比27.63%(42/152)](χ2=25.657,P<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8.68%(150/152)比75.66%(115/152)](χ2=36.033,P<0.001)。结论通过加强急救护理管理可有效缩短急救所需时间,降低病死率,提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院前急救 急救所需时间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病死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救工作可以降低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而急救箱在急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临床使用的急救箱容易导致针剂破碎,且不方便在夜间使用。为此,我们设计了"猫头鹰"急救箱,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8 2 0727656.7)。该急救箱包括针剂收纳盖和药剂收纳箱。针剂收纳盖上设有若干针剂收纳板,用于卡接型号大小不同的针剂、查体笔、采血试管等,可有效防止针剂药品被挤压、脱落破碎;针剂收纳盖一侧有支撑杆,可提高用药效率,方便急救人员双手取药;药剂收纳箱内设有若干隔断,可以根据放置物品的大小和种类进行调节;底板上设有若干对称的弹性卡扣,用于卡接瓶装药剂,便于急救人员单手取药;针剂收纳盖边缘处设有照明灯,同时药剂收纳箱箱体内壁上还设有若干荧光条,方便医护人员在夜间或光线较暗的环境中更加精准地取放抢救物品和药品,有效避免了安全隐患和差错。"猫头鹰"急救箱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可有效防止针剂破碎,方便操作,同时便于在夜间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院前急救 夜间 急救箱 设计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信平台优化急救接诊程序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微信平台优化AECOPD患者的急救接诊程序,根据流程优化时间将聊城市传染病医院接诊的AE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51例)和观察组(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4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生命体征、临床症状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急救时间、通气完成用时和静脉通路建立用时均低于对照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急救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水平和CAT评分较急救明显下降,氧饱和度明显上升(均P<0.05),且观察组的呼吸频率和CAT评分低于对照组,氧饱和度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17.65%,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ECOPD患者急救中利用微信平台对急救接诊程序进行优化,能明显缩短急救时间,改善AECOPD患者的体征和临床症状,提高急救成功率。

  • 标签: 微信平台 院前急救 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接诊程序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圆形分步法了解舟山市道路交通伤害医疗急救时间规律,为合理安排医疗急救人员、车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取舟山市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信息系统2020年道路交通伤害医疗急救出车记录,并通过采用圆形分布法分析当地急救出车的时间集中度,推算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的高峰时点和高峰时期。结果2020年舟山市发生道路交通伤害共4 349例,男女比例为1.35∶1;年龄4~73岁,主要年龄分布范围为21~40岁(50.31%);交通伤害主要部位头面部1 776例(40.83%);交通伤害类型以非机动车事故为主,共2 479例(57.00%)。道路交通伤害医疗急救的发生在时间分布上有明显的特征,按年分布的道路交通事故高发期为6月27日至10月25日;按周分布的高峰期在周二至周五;日发生高峰时段为9:04~17:58。结论舟山市每年夏秋季、每周二至周五、每日白天时间,均为道路交通事故高发期。

  • 标签: 急救医疗服务 圆形分布法 时间规律 海岛 交通事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急救护士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为降低急救护士离职率、稳定急救护理队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北京市2所急救中心的急救护士为调查对象,于2019年9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主要人口学特征、工作量、医患关系、职业认同、职业倦怠以及离职意愿。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秩和检验及Kappa一致性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40份,其中141人(41.5%)表示偶尔考虑离职,40人(11.7%)表示经常考虑离职,职业认同得分为(33.29±6.00)分,职业倦怠得分为(63.70±14.90)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工作单位、健康自评状况、职业认同水平、职业倦怠水平、工作年限、工作量、医患关系以及职称晋升压力的护士离职意愿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倦怠水平、平均每班次出车次数、健康自评状况与离职意愿呈正相关,职业认同水平与离职意愿呈负相关(P<0.05)。结论北京市急救护士离职意愿较高,建议相关部门建立合理排班制度并增加岗位人员配置;建立院急救护士分流政策与职称晋升制度,并设立岗位风险特殊津贴;培养医疗救护员承担患者转运和搬抬工作,以降低急救护士的离职意愿。

  • 标签: 卫生人力 院前急救 护士 离职意愿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江门市区120急救医护人员掌握电除颤术现状,为全市急救技能规范化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随机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社区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配备现状、120急救车除颤仪配备现状、人员培训现状、急救人员对电除颤术掌握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江门市区公共场所均没有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江门市区120急救车均没有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仅配备手动监护除颤仪;被调查医院有70%的医院有对本单位的急救人员进行急救技能培训计划;基层医院的急救人员对电除颤术技能掌握合格率(73.2%)显著低于二级以上医院的急救人员(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门市公共社区和120急救车均缺乏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急救医护人员电除颤技能水平欠理想,尤其是基层单位急救医护人员,应加强规范培训。

  • 标签: 院前急救 自动体外除颤仪 电除颤 培训
  • 作者: 黄淑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江西赣州 341000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急救护理工作的实施对于脑干出血患者的作用疗效。方法:此次实验期间,共从我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之间接收的脑干出血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相关探究工作。对其中25例患者进行现场急救,称其为研究组,另外25例患者不做现场急救干预,称之为对照组。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表现水平。结果:从恶化死亡率的角度进行统计比较,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组的治疗成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干出血的患者而言,对其采取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救治成功率,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院前急救;脑干出血;护理干预
  • 作者: 李胜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8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3期
  • 机构: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江苏南京211800
  • 简介:目的:分析严重创伤骨折患者的120急救护理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80例因严重创伤骨折由我120指挥调度中心进行院急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均采用抽签法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在急救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患者在急救过程中接受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关节肿胀情况、关节活动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关节肿胀度和关节活动度变化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休克和二次损伤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严重创伤骨折患者的120急救过程中施行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并能够促进患者关节肿胀情况的改善,能够提升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严重创伤骨折;120院前急救;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人体行为识别在新一代急救中的应用。方法从蒙特利尔跌倒视频数据集获取60份视频,按5∶1比例分为模型训练数据和评价测试数据。①数据模型训练:利用奇异值分解对图片进行清晰化处理,通过目标检测与傅里叶变换识别图片中人体的目标边界,将人体曲线描绘出来;利用OpenCv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软件库人体姿态估计将人体的重要部位(如臀部、膝盖)标出,计算重要部位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及检测框架的长宽比例,识别人体是否具有异常行为。②评价测试:从模型训练数据集中随机提取6个视频,每个视频抽取10个1帧,将每帧看成一张图片,对每帧进行CNN行为识别,计算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的识别率。结果数据模型训练过程中,对每帧进行人为的标签化,训练CNN人体行为识别模型。评测结果显示,正常行为识别率为(90.33±3.03)%,异常行为识别率为(87.74±2.88)%。结论在路人发生危险行为时,通过CNN识别人体行为可判断其是否处于危急状态,并及时发出预警,对急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院前急救 人体行为识别 图像处理
  • 作者: 杜宏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8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鹅湖分院急诊科,江苏 无锡214000
  • 简介:目的:观察面向急性胸痛病例基于风险管控开展急救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2023年就治于我院的急性胸痛病例50例为观察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急性胸痛病例划归为25例试验组、25例对照组,对照组遵循急性胸痛常规式急救法施护,试验组基于风险管控开展急救护理,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急性胸痛病例急救时效性测评指标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面向急性胸痛病例基于风险管控开展急救护理,利于其急救时效性与安全性的提升。

  • 标签: 急性胸痛;风险管控;院前急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和解放军63600部队医院承担航天员及院内医疗救护任务。为圆满完成任务需要,本研究设计了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急救病历,并应用于任务实践,取得了满意效果。本文详细介绍了急救病历设计理念、特点、结构内容,阐明病历在医疗救护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其中的不足及以后的优化改进措施进行讨论。

  • 标签: 航天员 院前急救 病历设计
  • 作者: 盛春晨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4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苏州215300
  • 简介:目的:探讨徒手颅骨固定法联合颈托制动在颈椎损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收治的46例颈椎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观察组使用徒手颅骨固定法联合颈托制动。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情绪反应、2次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徒手颅骨固定法联合颈托制动干预可有效改善颈椎损伤患者急救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状态,有利于提高急救成功,降低不良情绪反应、2次损伤发生率,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徒手颅骨固定法;颈托制动;颈椎损伤;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