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高原肺高血压(HAPH)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表达特征,挖掘可能的发病机制和潜在的治疗药物。方法本研究为现况性病例对照研究,从世居云南省丽江市的纳西人群中,采用超声心动图筛选出6例HAPH受试者及4例正常对照,作为HAPH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受试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采集肺动脉压力相关指标。采集受试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RNA测序,对比两组间基因表达差异,进行富集分析、转录因子基因表达调控网络构建及药物相似性分析;并与特发性肺高血压(IPAH)公共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两种亚型的疾病在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上的相似性。结果6例HAPH患者年龄(68.1±8.3)岁,男性2例(2/6);4例对照组受试者年龄(62.3±10.9)岁,男性2例(2/4)。HAPH组三尖瓣反流速度、三尖瓣压力梯度及肺动脉收缩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RNA测序结果示,与对照组相比,HAPH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显著高表达基因有174个,显著低表达基因有169个,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与220个生物学过程、52个分子功能和23个细胞组分相关。筛选到HAPH与IPAH共同的生物学过程21个、信号通路2条,多数与炎症和免疫反应相关。经转录因子基因表达调控网络构建筛选到ZNF384、SP1、STAT3等与HAPH高相关性的转录因子。药物相似性分析筛选出了曲古菌素A和伏立诺他两种潜在的治疗HAPH的药物。结论HAPH患者与正常人群外周血单核细胞基因表达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炎症和免疫功能紊乱是主要致病因素。曲古菌素A和伏立诺他是治疗HAPH的潜在药物。

  • 标签: 高血压,肺性 基因表达 药物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简介:摘要4例男性患儿均表现为缺铁性贫血,其中2例伴有腹痛。胃镜组织活检病理诊断均符合胶原性胃炎表现,2例累及十二指肠。4例患儿均口服铁剂补铁,2例加用泼尼松口服治疗。1例患儿失访,另3例贫血症状均有改善,其中使用激素治疗的患儿胶原沉积减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高原地区慢性失眠共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患者的睡眠结构特点。方法选择来自青海红十字医院睡眠医学科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以西宁为主,海拔2 250 m以上)原发性慢性失眠患者23例[失眠组,年龄(48.2±9.9)岁],慢性失眠共病OSA患者22例[共病组,年龄(46.8±8.9)岁]和正常睡眠者20例[健康组,年龄(46.2±7.1)岁],采用Alice 5进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并按照《美国睡眠医学会睡眠及其相关事件判读手册》对其睡眠结构进行比较,探索慢性失眠共病OSA患者的睡眠结构特点。结果失眠组和共病组的睡眠效率[(62.4%±16.7%)、(59.8%±16.0%)比(80.9%±8.8%)]、非快速眼动(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2期睡眠比[(37.9%±12.2%)、(36.2%±12.5%)比(49.7%±6.2%)]和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 REM)期睡眠比[(7.7%±4.0%)、(6.5%±4.0%)比(12.5%±4.6%)]均显著低于健康组(均P<0.05);共病组氧减指数均显著高于失眠组和健康组[(30.8±29.2)比(7.9±7.5)、(5.9±2.7)次/h,均P<0.05],失眠组NREM3潜伏期均显著长于共病组和健康组[(148.9±113.6)比(89.3±51.8)、(59.1±40.3)min,均P<0.05]。结论高原地区慢性失眠共病OSA患者表现出不同于同地区原发性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结构,其入睡后能更快地进入深度睡眠,且睡眠质量显著低于正常睡眠者。

  • 标签: 入睡和睡眠障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共病现象 高原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on insomnia,CBT-i)对失眠伴抑郁患者以及单纯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71例符合失眠症诊断的患者,根据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得分分为单纯失眠组(<14分,33例)和失眠伴抑郁组(≥14分,38例)。2组患者每天填写睡眠日记,并给予8周标准的CBT-i治疗,在治疗前(基线)、治疗第4周、治疗第8周、治疗结束后4周(第3个月)、治疗结束后16周(第6个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BDI、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SF-36健康调查简表对2组患者睡眠质量、抑郁焦虑程度、个人健康状况等进行评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各时间点组内比较。结果与基线时比较,单纯失眠组和失眠伴抑郁组第8周、第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入睡潜伏期、睡眠效率、PSQI、ISI、BDI、BAI、SF-36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失眠伴抑郁组较单纯失眠组在基线、第8周、第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BAI(t=-6.340、-3.301、-3.511、-2.982)、SF-36(t=4.162、3.195、2.022、3.629)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2组ISI评分在第6个月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3±4.6)分与(4.7±3.4)分,t=-2.044,P=0.048]。2组入睡潜伏期和睡眠效率以及PSQI的评分在第8周、第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与基线的变化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2组BAI、BDI评分在第8周与第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与基线的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BT-i对失眠伴抑郁患者和单纯失眠患者均有效,且可以缓解失眠伴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入睡和睡眠障碍 认知疗法 抑郁
  • 简介:摘要2018年1—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就诊的已签约家庭医生的慢性失眠患者中,以便利抽样法抽取410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患者的基础资料、失眠疾病认识情况及行为习惯等,采用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评估患者抑郁情况。调查对象以女性(74.1%,304/410)、已婚(84.9%,348/410)、退休老年人(71.9%,295/410)为主。在失眠认识方面,正确率前3位依次为"紧张、焦虑易致失眠"(92.2%,378/410)、"失眠除了睡不好,对身体没危害"(72.2%,296/410)、"打鼾说明睡得香"(70.2%,288/410),后3位依次为"夜间梦多说明睡眠差"(11.5%,47/410)、"长期吃安眠药会依赖、成瘾"(12.7%,52/410)、"失眠一定是身体有病带来的"(12.7%,52/410)。在行为习惯方面,仅22.2%(91/410)睡前1 h适量读书看报或无其他不良习惯,规律运动、午休者分别占70.2%(288/410)和34.1%(140/410)。在治疗方面,分别59.5%(244/410)、40.5%(166/410)尝试西药、中药治疗,仅7.3%(30/410)尝试心理治疗。PHQ-9评估结果显示,46.3%(190/410)患者无抑郁,19.8%(81/410)患者存在中度至重度抑郁。提示本地区失眠患者对疾病知识认识需提高,行为需改善,全科医师应进行健康教育转变患者疾病认识及行为,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 失眠 认识 行为
  •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失眠在临床上很常见,大部分临床医师在遇见脑卒中后失眠的患者,仅作为普通失眠人群,未考虑到脑卒中人群的特殊性。临床上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种类繁多,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副作用不同。脑卒中后失眠药物的疗效和选择目前尚无统一定论。本文围绕脑卒中后失眠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失眠 脑卒中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性官兵急进高原高原习服后两种暴露状态下心肌损伤指标的变化情况,为高原心肌损伤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急进高原(海拔4 300 m)和高原习服后(海拔4 300 m)的新疆某部队57名官兵纳入到试验组,同时将世居平原(海拔43 m)的42名官兵纳入到对照组,利用化学发光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超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C反应蛋白(CR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人们急进高原状态时血液中CK、CK-MB、MYO、hs-cTnI、CRP和hs-CRP的中位数分别为:168.20 ng/L、1.20 ng/L、39.80 ng/L、1.00 pg/L、0.70 mg/L和0.75 mg/L;高原习服状态分别为:135.70 ng/L、0.90 ng/L、38.80 ng/L、1.00 pg/L、0.50 mg/L和0.40 mg/L,二者的CK、CK-MB和hs-CRP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与平原对照组相比较,急进状态下的各指标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习服状态下的CK、CK-MB、MYO和hs-cTnI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当机体急性暴露于高原环境导致其心肌标志物升高。而经过高原习服后炎性指标有所改善,但依然会导致其心肌标志物升高,心肌酶的升高提示心肌损伤应注意心肌保护;同时该研究为机体急进高原高原习服心肌损伤的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高原 急进高原 高原习服 心肌损伤 心肌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西藏高原地区断指再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拉萨市人民医院急诊对12例15指断指患者进行了再植手术,其中机器轧伤4例,钢丝绳勒伤3例,电锯伤4例,旋转撕脱伤1例。术后常规抗生素、抗凝、解痉治疗,同时进行吸氧、保暖、禁烟和禁咖啡因等处理。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本组有12指完全成活,3指坏死,再植指成活率为80%(12/15)。术后随访4~16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断肢(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优3指,良7指,中1指,差4指,优良率66.6%(10/15)。结论高原地区断指再植难度较高,经过尽量多吻合血管、先吻合动脉缩短总缺血时间、术后吸氧和保持室温等处理,可以获得较高的成活率。

  • 标签: 断指再植 显微外科技术 西藏 高原地区
  • 简介:摘要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是近年来极具发展前景的免疫过继疗法之一。CAR-T免疫原性与抗嵌合抗原受体(CAR)特异性免疫反应可导致CAR-T体内扩增能力下降及存活时间缩短,从而导致原发疾病复发,限制其临床应用。CAR-T免疫原性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研究最为广泛的是鼠源性单链可变区(scFv)构建CAR结构所产生的免疫原性。目前已有多种降低CAR-T免疫原性,从而延长CAR-T体内存活时间,增强疗效的方法,如解决CAR结构非人源化问题等。为了深入探讨影响CAR-T免疫疗法疗效及安全性的相关因素,笔者拟就CAR-T的免疫原性、其产生的免疫反应进行阐述,同时探讨可降低CAR-T免疫原性的相关措施,以期进一步增加CAR-T免疫疗法的临床应用。

  • 标签: 免疫疗法,过继 免疫球蛋白可变区 基因编辑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 免疫原性 免疫反应 鼠源性单链可变区
  • 简介:摘要失眠症的诊断除主观抱怨的睡眠不足,还包括日间功能损害。认知损害是失眠症患者常常抱怨的日间功能损害之一,但客观认知测试并没有发现一致的结论。执行功能是高级的认知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核心方面:抑制控制、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性,并对高水平能力的复杂技能控制起着重要作用,执行功能与日常活动、工作和学业成就相关。执行功能对睡眠不足敏感,但目前失眠症与执行功能关系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失眠症患者是否有执行功能损害尚不明确。现就失眠对执行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并探讨失眠症患者执行功能损害的潜在机制以及高觉醒对执行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失眠症 执行功能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失眠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现通过对相关药物在老年失眠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药物疗法 入睡和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对更年期女性失眠的疗效。方法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筛选76例更年期女性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均给予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伪刺激,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评定患者的睡眠情况;并记录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1)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ISI评分[(16.39±4.03)分,(15.66±4.89)分]、PSQI评分[(14.97±2.70)分,(14.11±3.6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6,-1.190,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SI、PSQI评分[(10.08±3.65)分,(9.58±1.73)分]均低于对照组[(12.82±4.47)分,(12.13±2.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6,5.440,均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所有睡眠参数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对照组的睡眠效率、觉醒时间、觉醒次数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观察组的睡眠效率、N3期百分比和REM期百分比[(79.52±9.31)%,(22.80±6.05)%,(18.78±6.6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0.38±12.99)%,(17.39±11.75)%,(13.98±6.3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6,-2.524,-3.212,均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rTMS联合CBT-I可显著改善更年期女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安全性高,可作为更年期女性失眠较理想的非药物治疗方案。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更年期女性 失眠 睡眠质量 多导睡眠监测
  • 简介:摘要电针治疗原发性失眠应用广泛、疗效确切。电针治疗本病的疗效影响因素包括电针波形选择、治疗频率、刺激强度、刺激时间、穴位选择等方面,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调节兴奋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褪黑素、IL类细胞因子水平等方面。

  • 标签: 电针疗法 原发性失眠 疗效 作用机制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手机“微信运动”APP计步探索慢性失眠患者运动量与失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温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失眠患者19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烟酒史等)及“微信运动”每天运动步数。患者日均运动步数7 500步以上归为运动充足组(68例),其余归为运动不足组(122例)。患者症状的评估选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PHQ-9)和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量表的评估及资料的收集由2名经过培训的研究者完成。比较两组各项数据的差异,并分析患者日均运动量与各量表得分的相关性。结果运动充足组的PSQI总分低于运动不足组[(12.94±3.14)分比(14.93±2.99)分,t=4.31,P < 0.001]。PSQI分项: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得分均低于运动不足组(P=0.011、0.008、0.025、0.039、0.006)。运动充足组的PHQ-9、GAD-7分数均低于运动不足组(P=0.011,P=0.002)。失眠患者日均步数与PSQI总分、PHQ-9分数、GAD-7分数、PSQI的分项分数(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29、-0.16、-0.19、-0.24、-0.15、-0.18、-0.23)。结论日均运动量不足的失眠患者相较于运动充足的患者失眠与情绪症状更为严重;日均运动量与其睡眠和情绪症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入睡和睡眠障碍 微信 运动 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肿瘤免疫原性细胞死亡是调节性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由包括化疗药物、放疗、溶瘤病毒、纳米载体药物和光动力在内的应激压力驱动,可以诱导针对肿瘤死亡细胞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对其深入研究可为抗肿瘤免疫和肿瘤的临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 标签: 钙网蛋白 HSC70热休克蛋白质类 HMGB1蛋白质 免疫原性细胞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人外周血中白细胞培养后主要CD分子的变化,验证其作为免疫原制剂的可行性。方法以白细胞滤盘为原料,对比分析白细胞滤盘中淋巴细胞培养前后CD2、CD3、CD4、CD8、CD44、CD45、CD98、CD99、CD107a、CD38、CD25、CD56、CD147、CD50、CD49d、CD82、HLA-ABC共17种CD分子的变化,并与胸腺细胞、Jurkat细胞和外周血细胞进行对比。用培养的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原的制备,进行E玫瑰花环抑制试验和淋巴细胞毒试验,制定并验证免疫程序。结果白细胞滤盘中的淋巴细胞培养后,检测的17种CD分子均未发生丢失,其中CD3+、CD3+CD4+、CD3+CD8+阳性率分别从培养前的59.81%、32.73%、22.15%变为98.80%、18.32%、75.31%。免疫原性分析结果显示,第3次免疫后6~15 d血浆抗体的E玫瑰花环抑制试验100%合格,9 d时淋巴细胞毒试验合格率最高。另用10头猪进行了免疫程序的验证,结果显示效价100%合格。结论人外周血白细胞处理后作为免疫原制剂可行。

  • 标签: 人外周血 白细胞 抗原 免疫原制剂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安艺萌 周旭 王佑春 黄维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200051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生物制品检定所艾滋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生物技术产品检定方法与标准化重点实验室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生物制品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629,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200051,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生物制品检定所艾滋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生物技术产品检定方法与标准化重点实验室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生物制品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629
  • 简介:摘要流感病毒持续而广泛地影响全球人类健康,其广泛的动物宿主特性、高度变异的特点导致抗原不断漂移,易感人群更迭,引起全球流感流行反复发生,也影响着季节性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本研究以多种亚型的甲型流感病毒为例,从抗原性漂移对抗原性的影响、季节性流感疫苗株与流行株的匹配度、广谱流感疫苗研发的思路等方面,对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加深对流感病毒抗原性进化的理解,为流感疫苗未来研发思路提供参考。

  • 标签: 流感,人 病毒 抗原变异 疫苗
  • 作者: 杨婷 江米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1年第01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杭州 310052杨婷现在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儿科318015
  • 简介:摘要轮状病毒是引起儿童腹泻病的最常见原因,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减轻疾病负担的重要方式。目前全球已经有多个国家将轮状病毒疫苗列入国家的免疫计划,但是其免疫效果有较大差异。近期的研究指出肠道菌群组成会对轮状病毒疫苗的免疫原性产生影响,现就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