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美德好比宝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衬托下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主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以彼。许多容颜俊秀的人毫无作为,是因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

  • 标签: 奥古斯都 造物主 内在美 爱德华 大丈夫 美德
  • 简介:《雅歌》的作者是或不是所罗门或许无伤大雅,但是对于《雅歌》进入正典,或许是一重要考量因素。《雅歌》的美学内涵固然可以引申出许多象外之意,但很显然美在这里与那一种带几分罪衍感,而且是险象环生的虚幻价值已经毫无干系,它甚至不是依附神的光辉,迂回曲折地登堂入室,而具有从感官到精神的一切引人向往的魅力。身体的母题由此在《雅歌》中凸显出来,被认为可表征出自我与世界、世界与自我之间的关系,而成为隐喻的焦点,各式不同术语的结合部。作为《旧约》中无一语提到上帝的独特爱情诗篇,从最初的单独情歌到汇成整体的“歌中之歌”,从起初的分散情节和情景发展到跌宕起伏的半梦半醒叙事,《雅歌》本身的这一进路,考究起来,当同样是充满了美学意味。

  • 标签: 《雅歌》 隐喻 身体 伊甸园
  • 简介:在20世纪初期的尊孔与反孔思潮中,有人激烈地提出“打倒孔家店”,也有人固执地要把孔教定为国教来供奉。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李大钊对有关孔子及其学说的态度并没有偏激到这两个极端。就现有文本资料来看,他对孔子及其学说的论述和评价有抑有扬、有褒有贬,而没有简单地片面地全盘否定或盲目地纯粹地肯定。李大钊在政治上不遗余力地积极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道德,同那些抬出孔子作为护身符来维护专制统治的言行展开了猛烈斗争;同时,他科学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方法,对孔子及其思想进行了辩证分析。他认为孔子有两种不同形态的存在,即春秋时期真实存在过的孔子和被后世一再“解喻”的历史上的孔子。李大钊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孔子有着不同的分析和认识,并予以不同的评价。这种区别对待的做法是合理的,也是科学的。

  • 标签: 李大钊 孔子 政治思想
  • 简介:康德在18世纪自然科学机械占统治地位的大背景下,提出了超越机械的几种方案。第一种是撇开机械所占据的认识领域而到实践领域中去另起炉灶,在现象和自在之物、理论和实践之间做出绝对的划分;第二种是对经验对象进行反思性的判断力的主观重建,在自然的形式合目的性中发现人的情感能力的先天原则,揭示其中美和崇高的意义;第三种是将反思性的判断力转用于对有机体的整体把握,将机械的法则作为手段用来为有机体的内在目的服务;第四种则是通过对有机体的外在目的的推导而设定一个自然内在的最后目的,这就是人和人的文化,并在这一更高层次上将人与人的机械关系(暴力冲突等)纳入到合乎道德目的的公民法治社会秩序之下,由此走向上帝和至善的终极目的。这四种方案每种都在超越机械的道路上向前跨进了一小步,都不到位,但却为后人(如谢林、黑格尔和胡塞尔)真正超越机械的局限性打开了一扇窗户。

  • 标签: 机械论 超越 目的论 反思判断力
  • 简介:"以学养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维,是对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文化人等育人路径的延伸。高校立德树人的核心使命是"以学养人"价值基础,知识的高度聚集为"以学养人"提供了实现可能。理论意蕴上,"以学养人"具有知识传承的内容维度、精神成人的目的维度、涵养渗透的方法维度三个层面的内涵;实践价值方面,"以学养人"力助实现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力促突破知行悖离的道德困境,力拓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视域。以学养心、以学养德、以学养魂是"以学养人"的实践路径。

  • 标签: 以学养人 以学养心 以学养德 以学养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 简介:弗莱的文学循环思想是其原型批评的重要内容,原型批评的理论框架就由此推演而来。弗雷泽的自然循环和斯宾格勒的历史循环作为两个重要理论资源,为弗莱的文学循环提供了完整的隐喻和象征的框架,弗莱在此基础上对文学作品进行分类,形成了文学类型的循环序列。同时,弗莱赞同斯宾格勒对文明循环与自然循环的区分;批判弗雷泽忽略二者的区隔,将神话还原为自然和历史事实的行为。如此弗莱就形成了一套独立于真实历史的文学发展逻辑,构建了文学人类学的视角与方法,然而这也导致了形式和唯心的弊端。

  • 标签: 弗莱 原型批评 循环论 文学人类学
  • 简介:剖析和把握听觉美,必须承认形式美与内涵美的区别,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所谓"听觉美",指能够直接唤起听觉愉快的音响美。它实际上表现为单纯由音响引起听觉愉快的形式美与由想象、联想、理解引起愉快的内涵美。文章从音频、音高、音强、音色、音质、音长、音密入手,剖析了听觉—音响美的物理基础和生理机制,讨论了以"旋律""和声""节奏"为主的音乐的纯形式美和建立在理解、想象、联想基础上的音乐的内涵美,提出了兼顾听觉美的双重形态,反对偏于一端的基本美学观。

  • 标签: 听觉美 音乐美 形式美 内涵美
  • 简介:一般人以为,孔子治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注重经世致用,即所谓"入世",而与脱离俗世之束缚即所谓"出世"思想无涉。我们认为,此种看法的后半部分与事实相去甚远。事实是,孔子毕生心向大道,"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即便是不得已而"隐居",孔子也是以实现平生志向为依归。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是,孔子曾长期处于"退隐"即由仕而布衣的平民化时期,这在一般人是人生最为失意、失落或最为沮丧的时期,而对于孔子,倒是一个自我砥砺而渐趋超凡入圣的过程。

  • 标签: 孔子 志于道 入世 天命 出世
  • 简介:托马斯·哈代是十九世纪末著名的英国现实主义及悲剧主义作家之一。哈代的现实主义主要是通过对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冲击封建宗法制度而形成的,通过对当地农民、工人、小商人悲惨生活现状的真实描述来反应现实;哈代的悲剧主义主要源自故园多塞特乡村被资本主义商业化和工业化冲击而渐去渐远产生的纠结和怀念。哈代为了怀念已经被英国工业革命冲击而逝去的多塞特乡村,通过浓厚的故园情来构建自己的"威塞克斯王国",进而舒拓"怀念故园而故园不再"的故园情结,表达对逐渐消失的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多塞特式故园的留念,呼吁在工业革命的同时应兼顾民众家园的情怀。

  • 标签: 哈代 故园情结 家园
  • 简介: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的德治思想开辟了中国政治哲学的传统。文章通过对孔子德治思想的分析,来理解和把握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思想基础和植根于国民性之中的政治心理。

  • 标签: 孔子 德治 儒家
  • 简介:川剧高腔《琵琶记》是川剧高腔的经典剧目,现存的皆为舞台演出本,根据川剧高腔的舞台演出实际及艺术形式,对原本的情节与人物形象都作了改动,使其更适应于舞台演出。

  • 标签: 川剧高腔 《琵琶记》 情节 人物 弋阳腔
  • 简介:汤姆·斯托帕德的《戏谑》通过使用人物形象的不协调、性格的不确定、身份的双重性,戏仿、拼贴的话语策略以及无终结的环形叙事结构和时空的错位等艺术手法,体现出了浓厚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性。

  • 标签: 汤姆·斯托帕德 《戏谑》 不确定 后现代主义
  • 简介:庄子继承了孔子“听其言而观其行”的识人的基本原则,并将之具体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九征”察人之法。试图通过猝问、远使、近使、烦使、急期、危境、委财、醉酒、杂处等方式或情境,考察被考察对象的心理意志品质、道德操守、价值倾向以及处世办事能力。简言之,即是考察被考察对象的“内圣”与“外王”状况。庄子这种通过设置不同情境、期望从多角度去考察被考察对象的知人智慧,至今看来,其对于化解当前我国各级各类部门或有关用人单位存在的用人失察等问题,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 标签: 庄子 九征 知人 内圣外王
  • 简介:明万历中期陆应阳第一次明确记录了“吴中四才子”这一名号,此后经由明末钱谦益的引用而广为人知,最终在清初官修国史中完成定型过程。“吴中四才子”名号背后所体现的是明代以来地域文化的自觉意识与吴中文化的本土特征。

  • 标签: 吴中四才子 王世贞 陆应阳 地域文化
  • 简介:书法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其他文字亦有艺术化的书写,但只是美术字。其区别乃书法之"法"包含了笔画的规定性与抒情的无限性。缺少前者为图画字,缺少后者为印刷体。书法的产生与文字的象形没有直接关系,汉字的隶变是书法产生的内部条件,书写工具的选择是其外部条件,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则是培育其内部与外部条件的土壤。

  • 标签: 书法 汉字 隶变 书写工具 哲学思想
  • 简介:水意象在《诗经》弃妇诗中有两类,一类是比兴之水及其相关的意象,一类是情景交融的水意象。这些水意象体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蕴——水的柔弱象征女子的柔弱,水的清浊象征品德的好坏,水的阻隔象征爱情的被弃,这些审美意蕴丰富了弃妇诗的内涵。

  • 标签: 《诗经》 弃妇诗 水意象 审美意蕴
  • 简介:一、教育综合改革的战略协同战略协同是教育综合改革协同性的灵魂,它将教育战略置于国家的整体战略之中,将教育系统的战略与其它社会系统的战略融为一个整体,将教育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的目标协同起来,从而使教育综合改革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第一,教育战略与国家整体战略的协同。第二,教育系统与其它社会系统之间的战略协同。第三,教育战略的内部协同。

  • 标签: 教育综合改革 协同性 战略协同 教育战略 教育系统 整体战略
  • 简介: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也是我国意识形态治理的思想遵循。高校意识形态危机是关涉高校及师生员工、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优先目标和正常秩序造成威胁和损害,改变或可能改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质的情势。系统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危机的范畴体系、评估框架和防控机制,对于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危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高校 意识形态危机 识别 防治
  • 简介:在分析读者决策采购与传统馆员采购所具有的五大优势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如何实施读者决策采购,并进一步提出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读者决策采购所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 标签: 图书采购 读者决策采购 高校图书馆
  • 简介:为探究《破戒》中的女性书写,探讨小说中女性的身体书写以及作者在小说中体现的女性观成为必要,这有利于阐述小说女性人物表现出的近代性和前近代性,进一步解析作者岛崎藤村的近代性的特点和女性观,剖析《破戒》的小说世界。解析小说如何通过女性书写建构对父权制压迫之抨击的隐性进程,对于拓展小说主题维度具有积极的建设性意义。

  • 标签: 《破戒》 女性 隐性叙事 近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