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山西医科大学位于山西省省会城市太原。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19年的山西医学传习所,1955年山西、江苏、山东、浙江四所医学院的卫生系合并组建了山西医学院卫生系,成为全国保留有卫生系的六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1996年更名为山西医科大学。学校下设21个直属学院,有32个教学医院,88个教学基地。

  • 标签: 国家重点学科 211工程 高等医学院校 山西医科大学 高校 顶尖
  • 简介: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也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阶段。重点学科建设则是研究生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本文从重点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和重点学科建设的意义两个方面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 标签: 高校 学科建设 研究生教育 工作思路 可持续发展
  • 简介: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马德秀任志武进入本世纪80年代后,中国基础研究的人才危机、设施条件落后、课题分散重复、研究机构之间相互封闭的现象,未能与中国社会的全面开放和经济发展相一致得到的改善。为解决上述问题,稳定中国的基础研究,适应世界科学发展的趋势,经国...

  • 标签: 国家重点实验室 金属基复合材料 软件工程 高技术产业 研究人员 基础研究
  • 简介:为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促进交叉学科与新学科的探索,培养高层次的科学研究人才,更好地为国内外学者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国家计委于1984年开始以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和国内大学为重点,建立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已有150余个陆续投入了建设,其中77个已建成,向国内外开放,另有70多个边建设边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着眼于科技长远发展和人才培养,拥有国内一流的实验装备,提倡科学和民主的学术风气,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的运行机制。田实验室主任负责、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审。学术委员会由来自不同部门(或系统)的科学家组成,负责确定实验室的学术发展方向,制定课题指南,审批开放课题和

  • 标签: 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础研究 学术委员会 学术风气 实验装备 中国科学院
  • 简介:嘉应学院环境科学重点学科是2003年开始建设,学科带头人是苑星海教授。该学科现有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与分析和环境污染物化学等3个学术研究方向。经过4年的建设,已经达到了队伍强壮,结构合理,研究方向明确,研究成果喜人。学科建设促进了本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 标签: 环境科学 重点学科 嘉应学院 污染控制工程 学科带头人 环境污染物
  • 简介:<正>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基础建设。为了使学校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在80年代,我国提出了在高等学校建设一批重点学科的任务。1984年上海市采取专家评议、主管部门审批的办法,确定了首批市属高校重点学科。首批重点学科经过五年投资建设,在1989年通过了验收。1990年3月又确定了第二批市属高校重点学科。本文从上海市建设市属高校重点学科的实践出发,讨论地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管理的有关问题。一、地方高校重点学科的地位与作用

  • 标签: 全国重点学科 高校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建设 地方高校 学科建设内容 高等学校建设
  • 简介:生物工程是嘉应学院首批重点建设学科之一,学术带头人是刘志伟博士。目前主要有两个研究方向:1.发酵与食品工程。主要研究生物工程中下游技术,重点开发应用型项目,以发酵工程为基础,分别向上游和下游扩展,开展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级代谢物的研究和生物物质的生产技术研究,并将生物技术与食品工程相结合,利用各种天然物质,开发绿色环保的健康食品。

  • 标签: 生物工程 嘉应学院 重点学科 生产技术 植物细胞培养 食品工程
  • 简介:生物学科成立于2006年,于2008、2011年遴选为学校第二轮、第三轮重点建设学科,2015年遴选为第四轮特色重点学科。该学科学科带头人为杨期和教授。现有成员22人,其中教授(包括研究员)6人、副教授(包括高级实验师、高级工程师)7人、讲师(包括实验师)8人、助教1人;博士9人、硕士12人。

  • 标签: 重点学科 生物学科 学院特色 学科带头人 高级工程师 实验师
  • 简介: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为重点学科建设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阐述了当前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强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对策.

  • 标签: 重点实验室 重点学科 建设 持续发展
  • 简介:地理学科隶属于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地理学经过学校一般扶持学科(GIS)(2005—2008年)、重点扶持学科(地理学)(2009—2011年)、重点学科(地理学)(2012—2014年)三轮学科建设,在学术队伍、教学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础条件建设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学科建设基础,并在第三轮重点学科检查验收中考核为优秀。在第四轮重点学科建设中经遴选被确定为优势重点学科

  • 标签: 重点学科建设 地理学科 嘉应学院 优势 地理科学 学术队伍
  • 简介:<正>重点学科建设的目的一是为了能够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二是为了更好地承担国家重点科研任务。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认为重点学科应具有下列四个比较明确的条件:(1)在学科发展中有较大的优势;(2)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的学科梯队;(3)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基础;(4)在研究、实验和图书资料等物质条件上已有一定的基础。重点学科建设影响因素很多,人才、财力、物力,但其中有一项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即人的因素。

  • 标签: 重点学科建设 学术带头人 学科发展 高质量 学科梯队 图书资料
  • 简介:本文首先分析了加强学科建设对于高校发展的意义,其次提出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最后围绕学科方向、学术梯队、条件建设和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重点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

  • 标签: 高等学校 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
  • 简介:一、学科评价的内涵及主要模式1.学科评价的内涵。学科评价作为教育评价延伸至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特殊范畴,其内涵随着学科概念的发展而不断拓展。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学科评价标准,通常涵盖学术声誉、教育质量、教师质量和科研成果等内容,评价目的在于突破学科评价的国内视野,系统地收集国际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科信息,通过比较自身、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的学科水平,在国际上开展学术竞争。

  • 标签: 评价模式 世界一流大学 重点学科 高等教育机构 教育质量 竞争对手
  • 简介:分析了当前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认为基于“投入-产出比”的新型重点学科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弥补了现有指标体系只反映学科建设现状不能体现学科建设前后“增量”变化的不足.能较好地反映出重点学科建设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成长性,同时以实例加以验证。

  • 标签: 重点学科 绩效评估 指标体系 投入-产出比 科学发展观
  • 简介:分析了高校“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现代项目管理中的过程控制和目标控制思想,提出了引入第三方监理制来改进和完善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管理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监理制的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并给出实施该模式的几点建议。

  • 标签: 211工程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第三方 监理制
  • 简介:南昌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是江西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校级重点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所"和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水文化研究中心"为发展平台;本学科现有教师20人,其中教授8人、博士14人,博导1人、硕导10人;形成了一支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的科研与教学团

  • 标签: 南昌工程学院 省级重点学科 校级重点 文化研究中心 业务素质 全国学术研讨会
  • 简介:大学中的学科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学术组织,学科发展是学科自身连续不断进步发展的过程,学科建设是不同主体特别是政府采取一定手段措施推动学科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学科建设是社会建构模式的重要体现,具有行政性、封闭性、荣誉性等特征,我国采用社会建构的学科建设模式。地方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点学科建设经历了初始期、发展期和转型期三个阶段,形成了国家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和校级重点学科三个层次。重点学科建设一方面加剧了地方高等教育系统的非均衡性,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地方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学科发展的趋同性。由于三种机制的交叉作用,这一趋同性不断加剧,势必影响地方高等教育系统的多样化发展。因此,政府需要从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出发,减少行政干预,引入市场和社会机制,推动高校尤其是地方一般高校学科发展不断走向正规。

  • 标签: 学科发展 重点学科建设 非均衡性 组织趋同
  • 简介:何静,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分别于1996年、2003年和2006年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德国马普煤化学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首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奖,科教部“十二五”稀土材料重点专项总体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标签: 何静 北京化工大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化学 德国马普 化学工程
  • 简介:瞬态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内,于1991年3月成立,现已正式对国内外学者开放。中国科学院院士侯洵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国夫研究员任副主任。学术委员会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由专家教授13人组成。学术委员会的职责是审议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项目指南,评审基金课题和核准项目资助金额、论文和成果评价,审议实验室的重大学术交流活动。

  • 标签: 瞬态光学技术 国家重点实验室 精密机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光和物质相互作用 学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