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自从暑假以来,在本人繁乱的事务当中,与六朝有关者可谓既多且杂。先是七月中旬,复旦大学史地所举办"历史地理研修班",我讲说的题目是《六朝政区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在三个小时的讲说中,我重点讨论了"文献资料"问题,包括传世习见文献、传世扩展文献、考古出土文献.

  • 标签: 文献资料 古墓 历史地理 复旦大学 六朝
  • 简介:以林纾的第一部翻译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巴黎茶花女遗事》为专案,对比20世纪80年代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王振孙译本和《茶花女》英文版,专门从词汇入手,说明派的林纾其实并不“”,在林以古文笔调翻译的西方小说中,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了新时代的讯息。林纾在译文中使用甚至创造了“新名词”,在计时方法上也表现了很强的时代感。不过这种欲新还的状态非林纾本人,而是时代赋予的,在那种更迭的时代里翻译者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新旧取舍的困境。

  • 标签: 林纾 茶花女 翻译 新旧词汇
  • 简介:以《吟边燕语》为例,点出林纾“讹”若干实例,并从伦理文化、叙述技法、情感表达等方面分析林纾翻译的干预策略,在书与著书的辨析中剖析林特点及林纾的思想,认为林纾在翻译中渗入自己的理想和对民族与国家的认同,主要是迎合市场和读者,应和政治,并传达一种新秩序的构想和新文化的移植。

  • 标签: 林纾 《吟边燕语》 讹译
  • 简介:道光《徽州府志》征引了大量文献,其中有不少志书。这些志书中有一些原书已经亡佚,有的虽有辑本却已不完整。道光《徽州府志》注明了资料出处,因而成为辑佚这些志的资料来源。道光《徽州府志》总共辑出16部志书的40条佚文,其中包括6部总志的24条佚文,5部府志的8条佚文,以及5部不知归属之志的8条佚文。

  • 标签: 道光《徽州府志》 辑佚旧志 资料考证
  • 简介:本文通过对解释性翻译方法的讨论,提出翻译作品的质量标准以及优秀译作的生产途径;并提出优秀译作诞生于正确的步骤和途径,尤其注重将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严格分开,区别对待,并对翻译过程做了学理探讨。

  • 标签: 翻译 信息输入 信息输出
  • 简介:商务印书馆早年名声鹊起,效益奇丰。除教科书广为发行外,严复的汉译名著和林纾的翻译小说的出版,尤其是后者所带来的大规模品种,在商务印书馆的产业化运作下,获得了极大的收益。十几年间,在商务印书馆教科书之外的业务撑起了半边天,为商务印书馆品牌串红起到了功不可没之效。作为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奠基人、最后的古文家,林纾依托商务印书馆,在张元济的推动下,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发出了夺目的光彩。

  • 标签: 张元济 林纾 翻译小说 出版
  • 简介:张嗣昌于雍正十年莅台,三年后离任,他在台湾颇有治绩,但学界目前尚无人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文章从处理“大甲西社番乱”善后、教育、行政、经济四个方面,对张嗣昌具体的施政做出论述,以就教于方家。

  • 标签: 张嗣昌 治台思想 教育 行政 经济
  • 简介:高职院校公选课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基本模式之一,但在具体的教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据此提出了有效开展高职院校公选课学生教的策略。旨在为完善高职院校公选课学生评价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

  • 标签: 高职院校 公选课 学生评教
  • 简介: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成就巨大,他既是著名的革命家,又是文采出众的诗人与词人。曾有外国友人评价他说:"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郭沫若称赞毛泽东:"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毛泽东同志将自己炽热的灵魂与血肉融铸进诗词创作,

  • 标签: 毛泽东 人生 新中国 郭沫若 诗人 诗词
  • 简介:课是小学音乐教师的常态工作之一,我们必须坚持课的目的性、导向性、激励性、平等性及实事求等原则。而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课方式则是课的有效方式。

  • 标签: 小学音乐学科 评课 原则 方式
  • 简介:学生教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高校自上世纪80年代推行这一制度以来,关于学生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学性和有效性方面。从理论上说,学生教通过向学生赋权,有利于促进教师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然而,现实中的学生教却深受教师和学生的诟病,更严重的是,向学生赋权的努力反而成为对学生的“规训”。本文以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为分析框架,探讨学生教的内在机制,试图为深入分析学生教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 标签: 学生评教 微观权力 规训机制
  • 简介:中国近代历史地理学脱胎于中国传统的舆地之学,这以1934年《禹贡》半月刊的出版为标志。也即由此,舆地之学乃成为历史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政区沿革地理。钱穆先生有言,历史学有两只脚,一只脚是历史地理,一只脚是制度。[1]举凡历史事件,都离不开其发生的具体空间。

  • 标签: 历史地理学 校注 整理 历史事件 历史学 中国
  • 简介: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上海历史短浅,沿海一渔村,因渔务、酒务而成村落,建县不过七、八百年,即便到清乾隆朝被称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实际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县邑。至1843年开埠,上海方始起了最大的变化,以港兴商,以商兴市,以市而盛,最终成长为国际大都会。开埠百年的巨变,市政、商业、金融、贸易、经济乃至文化,皆成为全国的中心,东亚的桥头堡,更是学人心驰神往的渊薮。

  • 标签: 教育史 上海 近代 国际大都会 桥头堡 历史
  • 简介:本文对A大学的学生教工作进行了个案分析,指出了其在制度建设、量表设计、反馈改进以及评价结果运用4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之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对策。本文的个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结论对其他高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教学质量 学生评教 个案研究
  • 简介:《云水谣》的情爱叙事类型为中国当代电影增添了创新性的要素:一是采用了大跨度的历史背景来强化情爱叙事的长度和深度;二是将单一的情爱叙事场景复数化,从而创造出"世纪爱情"的奇观化。但是,《云水谣》也没有逃脱"特色即缺憾"的当代电影探索的悖论,油水分离的爱情和历史导致了情感与时空的脱离和割裂,复数化的电影类型停滞于老套镜头的拼贴。《云水谣》在情爱叙事类型创新方面的得与失,将成为中国爱情片探索过程中的珍贵标本。

  • 标签: 《云水谣》 情爱叙事 类型
  • 简介:长篇小说《一段心灵史》是王手在其创作深入过程中堪称"短暂性回归"的一部作品,其在人物形象刻画、言语叙事方式以及小说框架的整体构建方面都显示出特有的并渐趋稳定的艺术风格,而自我主导下的男性叙事、底层生活的常态书写则是这部小说最为突出的创作特点。

  • 标签: 王手 《一段心灵史》 自我叙事 底层写作
  • 简介:通过以主题为线索对《语言学理论求索集》的梳理表明,该书不仅建立了一条理论语言学研究架构,而且还展现了作者独有的理论语言学研究范式。

  • 标签: 理论语言学 继承和发展 研究架构 研究范式
  • 简介:《无碑》这部长篇小说通过打工者老鸟在南方的十多年的生活经历,展现了当下的时代风貌。这是一部关于正义、善良、爱、青春与梦想、苦难与苦难中人性伟大之光的小说。通过评论这部小说,试图为这一代打工者竖立一座纸上的纪念碑。

  • 标签: 王十月 《无碑》打工者 纪念碑
  • 简介:在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使道德相对主义和多元主义日趋兴盛。而在一个民族国家内部,各种不同的思想观念相互竞争,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也日益突出,如何正当地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道德观念之间的相互冲突与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冲突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似乎风马牛不相及。

  • 标签: 政治伦理思想 道德问题 哈贝马斯 商议民主 政治问题 文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