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唐代燕射礼仪包括朝会、上寿、食举、宴飨、大射等活动且这些活动均有音乐表演,十部伎、坐部伎、立部伎、雅乐部、胡部、法部等部都曾参与唐代燕射礼表演。唐宋“燕”内涵不同,但无论唐人所说“燕”,还是宋人所说“燕”,都与唐代燕射用实际不相符合,描述唐代燕射用乐和燕射歌辞当慎用“燕”概念。唐代燕射用既有雅乐,也有俗乐,不能简单将其定性为非雅即俗。

  • 标签: 唐代 燕射用乐 乐部 性质
  • 简介:2017年9月27日晚7点.由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主办,沈阳音乐学院协办的“秋之歌”——室内专场音乐会,在沈阳音乐学院第二教学楼多功能厅举行。本场音乐会为辽宁音乐家协会占典室内系列音乐会的第86场。

  • 标签: 专场音乐会 室内乐 音乐学院 辽宁省 多功能厅 音乐家
  • 简介:研究中古时期音乐制度及人社会身份问题,根本目标是研究中古伎演化过程。其中心点在于伎人。通过显性研究,考察中古社会变迁中乐人群体的形成与发展、聚合与离散、生活职能与社会身份;通过隐性研究,分析中古时期政治秩序更迭变化中造成音乐文化的散佚与及对传统的回拨。人的音乐创造活动及伎形式与内容的构建,二者之间所具有的二重关系,指出了伎作品生产源头与传播路径是一个系统、完整、严密、地位低下的人制度,它们共同地推动了中古伎的演化发展。

  • 标签: 中古时期 伎乐 乐伎 中古音乐史
  • 简介:是日本最古老、最传统的戏剧演出形式。它的发端,最早可以追溯到8世纪前期《续日本纪》中记载的由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所带回的中国散。散包含歌舞杂耍、傀儡口技、武功魔术等多种演出内容,很快受到了当时日本上至统治阶层、下到平民百姓的喜爱。散传入以后,又受到更早由中国和朝鲜半岛传入的舞的影响,同时与日本本土固有的民间表演艺术相结合,如源自日本稻作祭礼演出艺术的“田”和表现平安时代优美奢华风情的“风流”,最后形成了一种被称为“猿”的艺术形式。

  • 标签: 日本能乐 美学阐释 民间表演艺术 假面 演出形式 演出内容
  • 简介:2018年8月5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魏文华在津仙逝。八十余岁她仍站在舞台上,一颦一笑间书写的是津门女相声演员的传奇人生。魏文华,天津人,相声兼北京琴书艺术家。1937年出生于艺人家庭,6岁随父母于东北各地演唱曲艺和地方杂曲,其父魏雅三系曲艺乐师,其母魏墨香系时调演员.

  • 标签: 魏文华 相声表演艺术家 相声演员 1937年 传奇人生 天津人
  • 简介:室内这一词是从国外引进我国,其本质就是通过一件或几件器乐来完成的小型器乐曲,其核心指的就是重奏曲以及小型的器乐合奏曲。通过参阅相关资料可以发现,我国的民族器乐室内虽然有着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但是提升的速度相对迟缓。因此本文选择民族器乐室内的教学现状作为研究的主体,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其次说明演奏人员需要按照要求学习民族器乐的重要性,再者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讲述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所需要采用的方法。

  • 标签: 民族器乐 室内乐 教学
  • 简介:本文以萧亢达《汉四品》为脉络,在一一辨析《汉四品》研究成果所涉文献的基础上,梳理条陈已有建构,以期确认其认知的合理与可信——"短箫铙歌"很可能只是汉第三品"黄门鼓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应是与其并列的汉第四品;当时在三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天子用叫"宴私之乐":天子与其后宫亲昵者欢宴时表演的乐舞——进而为中国古代音乐史教科书之汉代音乐史文本注入新知。

  • 标签: 萧亢达 汉乐四品 短箫铙歌 宴私之乐 辨析确认
  • 简介:琴的超越性进化是“琴”脱离大众艺术被士人阶层的精神气质、价值标准、审美旨趣等“雅化”的过程。经宋明理学的濡染,以儒家立场的知识阶层对琴艺术空前广泛的参与为契机,琴学的理学概念化、琴艺术实践的理学功夫化日臻主流。在琴的超越地位更进一步得到巩固和确立的同时,琴与士人的文化共生关系在宋明理学规范的生活世界中也走向成熟。尤其在理学意识形态化和制度化之后,明代儒家立场的士人阶层确立了对琴的文化专属。回顾从先秦到17世纪中叶琴学名著《谿山琴况》诞生前古琴艺术发展史的重要契机,可梳理琴美学标准向“超越性”倾斜的过程及其因素,并试论在此“进化”表象下,实则士人从“乐器”“道器”两个层面实现了与“琴”的文化共生。

  • 标签: 古琴 琴史 琴学 音乐美学
  • 简介:王朴(Wangpu)五代时期后汉(947—950)至后周(951—960)大臣。公元906年生于东平(今山东东平)。字文伯。少颖悟,后汉乾祐三年(950年),擢进士第,拜秘书郎,依附枢密使杨邠。广顺三年,柴荣任开封府尹,封晋王,王朴为右拾遗、开封府推官。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柴荣即帝位,升王朴为比部郎中,后升谏议大夫,知开封府。

  • 标签: 人名 古代 中国 开封府 五代时期 王朴
  • 简介:清代是中国学术的总结期,就音乐美学而言,"淡和"和"尚实"构成了它的两个维度。《乐记》以及宋儒的音乐观念在清人乐论中回响不绝,从而表现出明显的"淡和"倾向。同时,清代乐论又带有崇实、尚用特征,不仅能够客观地看待雅俗、古今问题,而且所论问题更重技法。"淡"与"实"实为一体之两面,前者是思想层面的有意选择,后者是现实层面最终归宿,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就音乐与文学的关系而言,清代是音乐文学的解体期,虽仍有"诗一理"的倡导,表现出以乐理比附"文章之理"、"诗歌之理"的特征,但这种比附已经十分生硬,且在创作实践中对文学性的重视已经淹没了音乐性因素。因此,清代乐论的"尚淡"、"崇实"倾向未与文学思想和文学实践产生共鸣,从而预示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潜力的消亡,以及音乐文学实践的终结。

  • 标签: 清代 乐论 美学 文学
  • 简介:著名古琴家吴文光继承传统,立足当下,在古琴音乐发展方面提出了“述作”之说,还将“‘完形述作’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传承的一种方法”,以自己打谱的琴曲为范本,释编了独奏曲、管弦乐、室内、重奏曲、独唱、合唱等多种体裁的现代音乐作品。吴文光的琴“述作”学说在继承中国古典阐释学传统的基础上,又借鉴了西方现代阐释学的观念,以古释今,从而赋予“述作”一词理解和阐释的新意,将其构建为当代琴学发展中传统音乐符号重建完型的核心理念。本文从继承性、创造性、现代性三个向度对琴“述作”说进行了学理性的探讨,以期钩深致远,解读其所蕴含的创新意义及现实价值。

  • 标签: 吴文光 古琴音乐 琴乐“述作”说 阐释学 向度
  • 简介:理查·施特劳斯是19世纪末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其一生创作大量管弦乐作品、艺术歌曲、歌剧。他的作品中以浓密的织体、庞大的管弦乐队、频繁的调性变换、多样的和声处理而备受瞩目,尤其是20世纪初,理查·施特劳斯创作的歌剧《莎美》。《莎美》为理查·施特劳斯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也正是《莎美》将理查·施特劳斯定义为一位最杰出的歌剧作曲家。本文将对这部作品中所采用的晚期浪漫音乐语言做进一步分析研究。

  • 标签: 理查·施特劳斯 《莎乐美》 晚期浪漫 音乐语言
  • 简介:"燕礼",是周代"礼乐制度"之产物:有"礼"有"",在"燕飨"礼仪和用操演中实现。"燕礼"因其"礼"之性质,而与社会政治相交集;又因其"仪"之性质,而直接联系仪式并与仪式活动互动,从而塑造出"燕礼"及其用(即"燕")之社会性质与特征。鉴于"礼仪"活动与"身体"之互动,以"身体"角度切入,聚焦考察"燕礼"仪式之三大问题:一、"礼乐制度"下"燕礼"之特殊性质;二、"燕礼"背景中仪式音乐之特点;三、"燕"之"社会制度"建构和国人"文化心态"建构之双重社会建构。

  • 标签: 周代礼乐 燕礼用乐 仪式 身体 社会建构
  • 简介:在当下众多民族音乐创作及演奏形式中,室内逐渐成为众多作曲家在创作形式中的重要领域。民族器乐最大特点之一在于声音性格的区另别,民族器乐音色的多样性使其在室内创作中对于乐器的选择有更多自由和组合的可能性。运用器乐本身以及不同器乐组合时可以通过音色的挖掘与调配,更好地完成作曲家对所创作音乐形象的表达与想象,同时运用能够激发民族室内作品音响与演奏效果的和声语言.使民族音乐不断焕发生机。

  • 标签: 民族室内乐 民乐音色 器乐组合 和声色彩 文化背景
  • 简介:汇聚各国乐器名品,集拢全球行业名流,2018年10月10日,享誉世界的"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盛大开幕。柏斯音乐集团"长江钢琴IPC冠军系列"新品发布会带来展首日"峰值看点"。凭借跨越式发展和一流品质树立中国钢琴新姿的长江钢琴再次呈献精品,以"IPC冠军系列"为有音乐梦想、有更高品质追求的钢琴演奏者带来"圆梦之选"——用"冠军品质"激发演奏者无限能量,用"冠军精神"陪伴爱乐人的成功之路。

  • 标签: 钢琴演奏者 冠军 长江 峰值 上海 国际乐器展览会
  • 简介:咏叹调是美声演唱和教学活动中的核心领域之一,巴赫的德语咏叹调则是该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约翰受难》中两首女高音咏叹调《我用喜悦的脚步追随着你》和《破碎了,我的心》进行风格分析和演唱教学探析是拓展我国美声演唱与教学曲目,丰富提高美声演唱方法的重要途径。从音乐表现上看,这两部作品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分别表达了欢欣鼓舞和悲苦沉痛的心情;两部作品均采用了巴洛克时期最为常见的A-B-A返始咏叹调形式(Da-capo-Arie),体现出利都奈罗结构(RitornelloForm)的回旋交替原则,同时展示出巴洛克时期音乐模写、器乐风格和自由对位手法的完美融合。在演唱中,歌唱者应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积极借鉴巴洛克器乐的技法和风格,综合运用合理的声乐技术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

  • 标签: 《约翰受难乐》 《我用喜悦的脚步追随着你》 《破碎了 我的心》 音乐风格 演唱与教学
  • 简介:现代声乐作品呈现出一个崭新的局面,出现了很多题材别具一格、音乐风格新颖独特的声乐作品。《秋水长天》作为胡廷江新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其歌词创作基于中华民族传统诗词文化,作曲技法嫁接了许多现代流行元素,富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并且符合当代大众审美要求。这首歌曲彰显了很强的艺术性和哲理性,同时对演唱者的技术与修养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下面笔者将从这首歌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唱情感两方面对此曲做出分析。

  • 标签: 创作特征 演唱情感
  • 简介:"傩戏"一词对于当代的我们显得尤为陌生,并且给人感觉是充满迷信色彩的。当然,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存在绝对有它曾经的功能与需求,若是学习"傩戏"本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再运用现代的作曲思维加上技术手段,又会呈现出怎样的声响效果。在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创作环境下,我们又该如何学习好、发展好、传承好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傩戏的表现方式是在封建社会下的产物,是否需要继承发展。想要传统文化繁荣发展是一种极其困难的事情,但是任何事情也都是有途径可以够解决的。本文将以创作电子《傩戏随想曲》为例来解读傩戏的由来与发展,以及如何运用"傩戏"的素材创作音乐而得出笔者对"傩戏"素材配器的思考与延展。

  • 标签: 贵池傩戏 戏曲创新 电子音乐
  • 简介:民间吹打音乐好听在哪里?听众和环境以及吹奏的乐曲在“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具备,艺人通过对听众无言需求的理解,利用自己加花变奏、即兴发挥的能力,使得听众感到非常好听、过瘾,同时也报以热烈的掌声、欢呼声。这是吹奏者的一种能力,也是吹奏者一种更高的追求,这种音乐最能表达他们共同的思想情感,形成了完整完美的生活自然结构场景。本文立足于继承传统民间吹打,有意于推崇吹打的“室内化、城市化”,并在历代民间唢呐艺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教学使其继承并发扬光大,以期造就更多对唢呐音乐有情感的广大群体。

  • 标签: 民间吹打乐 欣赏环境 音量大小
  • 简介:马勒《第五交响曲》中铜管部分非常活跃,其中特别重视圆号的演奏,在第三乐章又以独奏圆号与乐队的形式呈。本文对第三乐章独奏圆号部分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其独特的演奏风格与丰富的技巧。

  • 标签: 独奏圆号 演奏技巧 马勒 第五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