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音乐教学绘画相结合的方法河南朱友善,宫鹤小学生好动、爱玩,这是儿童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在音乐教学中,如果将音乐图画结合起来,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几年来我们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音、画导课。音、画引歌,听音画图,音、画再现等教学形式,切合儿童生...

  • 标签: 画引 导课 生理心理 欣赏课 动物形象 游来游去
  • 简介:《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最重要的必修课和基础课程之一。然而它又是一门枯燥的课程,多年来一直采用课堂教学训练的方式,故在形式上较为死板。由于内容较为繁琐,学生们往往对它重视不够且理解不深。因此,要想使《视唱练耳》课程取得更好的成效,必须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形式。

  • 标签: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视唱练耳》 教学改革 课堂 基础课程 教学与训练
  • 简介:作者认为提倡多元音乐文化和倡导母语音乐教育两者间并没有矛盾,它们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母语音乐教育应当成为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基础。本文论述了世界音乐教学母语音乐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对如何进行结合提出了两项具体措施。

  • 标签: 世界音乐 母语音乐 音乐教育
  • 简介:在声乐的发展史上,民族歌剧的起源占据着重要的一部分,这种从西方引进的艺术形态给中国歌剧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经了不同时期,逐渐形成了中国歌剧的民族审美意识。中国的声乐教学随着歌剧的创作表演不断发展,其中涉及的剧本文学、歌曲演唱、歌剧表演等都对中国声乐教学起到了积极影响。目前,高校对于民族歌剧的教育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导致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将结合民族歌剧的特点,阐述民族歌剧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要作用,探讨如何结合民族歌剧创造良好的民族声乐教学课程。

  • 标签: 中国民族歌剧 实践 高校民族声乐 教学
  • 简介:关于我国胡琴的起源,民族音乐先师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下简称《史稿》)中说;“这时候(指唐代)已有两种拉弦乐器:一种是轧筝,约有七条弦,是用竹片擦弦发音的。一种是奚琴,有两条弦,是用竹片在两弦之间发音的。后者是后来胡琴的前身”(上册235页)。可是,最早记载奚琴的是北宋末年陈旸的《乐书》(书成于1011年),奚琴演奏方法相同的“嵇琴”,其记载时间也不出上下。而胡琴呢?此前两百多年的唐朝便有记载了。所以,杨老在注释中说:根据推断,奚琴“可能是唐代已有”。由于这种推断的支配,产生了如下论点:1.将奚琴的产生由“可能是”变成肯定是唐代已有,现在,进而推至“隋唐”时已有;2.将唐、甚至宋代胡琴说成是”泛指”西部

  • 标签: 奚琴 嵇琴 拉弦乐器 陈旸 民族音乐 杨荫浏先生
  • 简介:参军戏的起源和得名等问题,向来是困扰治戏曲史者的难解之谜。大体而言,在参军戏之体参军戏之名始于何时这个问题上,一部分研究者持参军戏之体及名均源于东汉石耽的观点,另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参军戏之体源于东汉石耽,参军戏之名源于后赵周延。

  • 标签: 参军戏 得名 起源 辨误 研究者 戏曲史
  • 简介:唐代李肇《国史补》载有一段王维"观图乐"的事情,这是中国历史上所见最早的关于音乐图像学的记录。但三百多年后被北宋沈括所否定,并在其后的历史中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实际上,王维"观图乐"并非虚妄;沈括所言也并非确论。这段久远的故事却说明了中国古代音乐图像学的历史及其道理。

  • 标签: 王维 观图辨乐 沈括
  • 简介:朱熹的禁戏历来被视作理学禁锢民间音乐的枷锁。本文拟从“存天理、灭人欲”的内涵、“禁戏”的历史背景、福建地方民俗等几个方面对此加以辨析,力图以更加客观全面的眼光看待朱熹的禁戏措施,还其更加公正的历史评价。

  • 标签: 朱熹 民间戏曲 禁戏
  • 简介:"昆弋腔"本是昆腔、弋阳腔(弋腔)的合称。如清代以来北京的昆腔、弋腔常常合称"昆弋",兼唱两腔的戏班称为"昆弋班"。近数十年来又有研究者认为"昆弋腔"是吹腔的别名(或其前身),这种认识的形成清乾隆年间刊行的剧集《缀白裘》很有关系。《缀白裘》主要收录昆腔戏,同时也收录了一些昆腔以外的杂腔

  • 标签: 昆弋腔 缀白裘 弋阳 辨疑 枞阳腔 摘锦奇音
  • 简介:<正>在中国戏曲史上,经常有"弦索"及有关名称出现,有代表乐器或器乐曲名的"弦索";代表明代俗曲的"弦索调";也有代表清代小戏"弦索调时剧";更有代表弦索俗曲派生出的戏曲剧种的统称"弦索腔"。但是内涵不一,互有混淆,使初

  • 标签: 弦索调 戏曲剧种 中国戏曲史 山坡羊 辨疑 百戏竹枝词
  • 简介:关于《鸣凤记》的作者,不外有三种说法:一是王世贞;二是无名氏;三是王世贞门人。认为是无名氏的,多依据明代曲论家的记述,因为在他们的多种著述里,大都把《鸣凤记》归入无名氏作品之列。如吕天成《曲品》下卷,把剧作分为"旧传奇"、"新传奇"和"作者姓名有无可考"三类,《鸣凤记》就被列在第

  • 标签: 王世贞 鸣凤 无名氏 杨继盛 王骥德 中国文学史
  • 简介:关于西周雅乐到底是无“商”声还是无“商”调的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从汉代的郑玄开始直到现代的许多学者,仍就对此问题有着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本文通过综合前人对此问题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历史文献,对《周礼·春官·大司乐》、《荀子·王制》及《乐记·宾牟贾》中有关“商”的问题的记载重新作以解释,并由此得出:西周雅乐是无“商”调,而非无“商”声,雅乐无“商”调编钟无“商”声并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的结论。

  • 标签: “商”声 “商”调 编钟
  • 简介:作为一本240出的长篇宫廷历史大戏,《鼎峙春秋》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袭用了很多前代旧戏,学界普遍认为被《鼎峙春秋》承袭的旧剧有11种,即传奇《连环记》、《草庐记》、《赤壁记》、《四郡记》、《锦绣图》、《西川图》,杂剧《连环记》、《义勇辞金》、《隔江斗智》、《单刀会》、《狂鼓史渔阳三弄》。而据笔者认真比对,其中杂剧《连环记》、《义勇辞金》、《隔江斗智》三剧,《鼎峙春秋》并无承袭。其实这11种戏曲只有传奇《连环记》、《草庐记》、《赤壁记》、《西川图》和杂剧《狂鼓史

  • 标签: 连环记 赤壁记 貂蝉 鼓史 赐环 气吐虹霓
  • 简介:声乐教学中教与学就是一对矛盾因子。教者,知识传授者,学者,接受知识者。如何教,如何学,既对立又统一,交织着对立统一规律的特征。怎样才能把矛盾的二重性相统一呢?那就是声乐教师和学生建立一种默契的互学互教的新型师生关系。作为声乐教师,对所教的每一位学生,...

  • 标签: 声乐教学 启发式教学法 声乐教师 学习声乐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特殊性
  • 简介:<正>音乐思维中的辩证特点是音乐思维进化中的一个巨大变化,它是哲学上辩证观点对美学以及文学艺术在思维上影响的结果。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期在欧洲范围内所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旧的经济基础,同时也深深地动摇了旧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 标签: 辩证思维 贝多芬 思维进化 辩证观点 音乐思维 方式变革
  • 简介:线条的魅力──兼及“单声”“多声”的辩证观从古到今,作为展现心灵、传神写照、表情达意的重要媒介之一的线条,以其高度简炼的艺术概括力、自由超越的艺术创造力、以一当十的艺术表现力和气韵生动的艺术感染力,备受艺术家们的青睐。而对于线条的普遍倾注和特殊偏爱...

  • 标签: 多声音乐 旋律线条 单声音乐 音乐化的语言 音乐艺术 中国音乐
  • 简介:在钢琴演奏或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作曲家创作背景还是作品本身的艺术内涵,其价值体现在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教者或是演奏者是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修养。那么在教学活动中,作为钢琴教育工作者如何才能较好地把握作品实质,在讲授过程中完整地诠释作品,将一种内在的表意教授给学生,

  • 标签: 钢琴演奏 文化修养 演奏教学 辩证 教育工作者 教学过程
  • 简介:在音乐欣赏学科教学的整体上,应有一套完整的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提高对各音乐要素的听、感受能力的系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欣赏音乐,能完整、全面地对音乐进行审美。

  • 标签: 音乐欣赏 音乐要素 听辨与感受
  • 简介:清代许多曲家,其生平事迹往往湮没不彰;其生卒年,在清人的戏曲书录中,也常常失载。而检索近人编纂的一些戏曲专著和工具书,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卷》(中华书局,1996年)、《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等,相关的记载又或

  • 标签: 清代 曲家 生平事迹 考辨 生卒年 石庞
  • 简介: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南宋宫廷画师所作的艺术珍品《大傩图》。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撰文指出该图《周礼》等古代文献所记载的傩形象不符。此后,学术界基本形成共识,认为《大傩图》名不副实。本文通过文献梳理,认为宋代大傩世俗化发展达到极点,成为包罗万象的世俗歌舞表演,该图正是当时大傩实际情况的真实写照,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代傩仪式歌舞的变化。

  • 标签: 大傩图 村田乐 南宋 世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