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转调的条件是共同音,在乐理上主要是指共同的调式自然音,而在律制上则应该包括所有升降音,并且要严格等高。纯律自然音阶有204音分的大全音,182音分的小全音和112音分的大半音,这样三种互相不能换算的计算单位,各调之间极少共同音,调关系的复杂,转调之不便登峰造极。五度相生律自然音阶有204音分的大全音和90音分的小

  • 标签: 自由转调 非平均律 音分 五度相生律 十二平均律 纯律
  • 简介:规范化曲式结构存在于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中,本文通过分析一些相关谱例的曲式结构,针对变体曲式、边缘曲式、自由曲式三种规范化曲式结构的分析方法提出一些观点与看法。

  • 标签: 非规范化曲式 变体曲式 边缘曲式 自由曲式 分析
  • 简介:《交响》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发表了高士杰同志的《从三个方面试论音乐的特殊性》(以下简称《高文》)一文。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音乐是“阶级性的艺术”。这个问题是音乐美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值得探讨。高士杰同志的这样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但是,我感到文章中一些论据欠妥,缺少说服力。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求教于高士杰同志和其他同志,以便把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深入下去。需要说明的一点是,《高文》中提到的“音乐”,实际是指器乐,不包括声乐(《高文》中说:“歌曲是音乐和诗词的结合”),因此,我也把讨论的范围局限在器乐内。

  • 标签: 物质材料 政治倾向性 一九 肖斯塔科维奇 中说 华沙起义
  • 简介:佛教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包括佛教、道教在内的传统宗教音乐的研究,在众多音乐学家的关注下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应看到,这方面的研究一则刚刚起步;二则不少音乐学家对研究相系的宗教尚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在研究成果上还存在着许多“圈外人”难以避免的不足,一些著述往往停留在纯音乐形态的介绍及分析上,而带有“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缺憾。本文的作者昭慧法师,是台湾一位精擅佛门教理及戒律研究的比丘尼。祖籍广东梅县,1957年出生于缅甸,1978年出家,1979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现为福严佛学院教师。她又是位素养不凡的音乐爱好者,出家前曾是台湾广播电台业余合唱团成员。本文是她的近作,围绕佛教戒律乐的态度,而佛教界又倡导音声佛事的“矛盾”现象,结合佛教史的演进,从一个“圈内人”的宗教和美学角度,对佛教音乐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前景作了比较充分而精辟的阐述,很值得研究佛教音乐的同仁参阅。此文原载作者《如是我思》一书,本刊在转载时作了部分删节。文中涉及佛教的一些常识性名词或术语,因篇幅有限,读者可查阅有关的佛教辞典,本刊不予另行注释。

  • 标签: 非乐 佛教音乐 思想 比丘尼 宗教音乐 《四分律》
  • 简介:调性集合论中,关于包含关系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然而,涉及集合关系(即相同基数的集合)方法的,却廖廖无几。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中,最突出的是A·福特具有开拓性的论著,他根据各种包含关系,推出一系列相似关系一览表。虽然它们对于相似关系的认识有其重要的价值,但其中一些方面确实存在着问题。事实上,正是这类使用A·福特R—关系所导致的不恰当的结果,构成了撰写本文的动机。文章中笔者将用精确的和音乐意义上的术语,来对这些问题加以描述。以下的讨论将分为四个部份。首先,我们将考察福特的相似关系,并指出其问题所在;其次,笔者拟对自己所提出的相似功能进行定义,并将其分析结果同福特的分析结果相比较;然后,我们将把这种比较扩展至对前后关系的具体分析;最后,笔者将指出

  • 标签: 包含关系 前后关系 廖廖无几 补集 研究成果 重复计算
  • 简介:乐思想到音声佛事(下)释昭慧四、梵呗之历史,功能及其特色(一)声呗之起源与发展《铜牒律》中有名为“bhanaka”者,汉译诸律或音译作“呗”、或简称“呗”,或加意译而作“声呗”。“呗”的起源很早,诸部派干音乐之设限宽严不等,但都听许声呗,而且都传...

  • 标签: 仪式音乐 梵呗 根本说一切有部 《高僧传》 《增一阿含经》 装饰音
  • 简介:音乐院校图书馆的馆藏结构有一半以上是与音乐和音乐教学有关的书谱及音响、音像资料。在做这些资料的采购、分编、流通及咨询服务工作时,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音乐修养,就会给工作带来诸多麻烦,也根本做不到以优质服务于读者、服务于教学。所谓音乐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音乐修养并非要像一位作曲家、音乐教师、或从事某项音乐专业的音乐工作者所具有的水平高度,但起码要懂得音乐发展史、了解不同时期

  • 标签: 音乐院校图书馆 音乐修养 图书馆工作人员 音乐作品 作曲家 音响资料
  • 简介:《老子》音乐美学思想中最关键的命题“大音希声”不断的被注者予以新的诠释。由于不顾及《老子》的整体思想,这些诠释往往脱离全书主旨和作者本意,使人无从把握《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实质所在。本文通过对《老子》及其有关资料的研究,意在指出《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实质——乐,并对其它观点加以分析,兼与墨子的乐思想比较。

  • 标签: 《老子》 大音希声 非乐 愚民 墨子
  • 简介:  自2002年我国正式启动“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和物质遗产工程”以来,各级政府和群众对这项伟大工程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昆曲、古琴、维吾尔木卡姆、乌日汀多--蒙古传统长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继批准为“人类口头和物质遗产代表作”;我国第一批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推荐名单的公布;以及国务院又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保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伟大工程 各级政府
  • 简介: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已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在我国广大少数民族地区,流行文化、西方文化、汉族文化犹如强劲之风,正席卷这些地区.相对而言,这些地区长期传承的传统物质文化遗产,却正在逐步萎缩、凋敝中.假如我们不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任其发展,终有一天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将会出现泯灭的可能,即使在去年11月已进入“人类口头和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维吾尔木卡姆也不例外.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传承 成功 少数民族地区
  • 简介:  人类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人类具备一种虽然缓慢、艰难,但却不断发挥作用的“纠错”本能.道德思想层面的忏悔与反思,落实到行动与社会层面,就是社会观念的进步以及政策、行为方式的改变.当然,人类的每一次“纠错”,都要付出代价.而能否用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价使我们的观念、政策符合人类的最大利益和自然规律,则是判断一个社会合理性与成熟性的标志.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鲁迅 概念 社会层面 思想层面 社会观念
  • 简介:研究表明像以前学习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经历这样的因素可以影响理解音乐内容的能力和影响情感反应。这项研究探究的是主修和主修音乐的学生对一首20世纪音乐作品当时的反应与音乐作品的关系。要求主修音乐的大学生和主修音乐的大学生、研究生们操纵一个有边疆不断反应数字界面的系统,它及时记录着学生们的反应数据,在学生们听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时指示出学生们的反应。数据分析揭示在主修和主修音乐学生的反应之间有相当大的差异。图表和数据分析说明这些情感反应是随着音乐的织体结构而改变的,主修音乐的学生的情感反应与织体是一个适度颠倒的关系,主修音乐的学生的情感反应与织体是一个稍微适度肯定的关系。

  • 标签: 情感反应 主修课 非主修课 音乐 学生 《春之祭》
  • 简介:本文试图以声乐作品的创作及演唱现状为切入点,从以下三个部分:语言因素在歌曲创作及演唱中的逐渐淡化;口语化歌唱——人类共有的音乐叙述法则;“结构因素”——音乐创作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等,并结合个例分析,论证了当前创作与演唱实践中的弊端及其根由。提出了“口语化歌唱”和创作中要重视“结构因素”作用的新观点。

  • 标签: 歌唱性口语 口语化歌唱 语言因素 语言特征 音乐叙述法则 非结构因素
  • 简介: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我国"遗"保护的研究和交流,推动"遗"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由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苏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承办的"中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暨第二届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7月5日至8日在苏州市举行.与此同时,中国(苏州)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展示周也拉开帷幕.短短的三天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们观摩了昆剧、古琴专场音乐会、江南丝竹、中篇评弹等特色剧目,并考察了苏州古城运河、苏州戏曲博物馆、苏州评弹博物馆、水乡古镇同里等极富江南特色的文化景点.

  • 标签: 中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苏州论坛 会议综述 2005年 和谐社会
  • 简介:八度周期人工音阶”是高为杰探索的一种新的音高系统及其组织方法,并有多部作品以此写成,但每部作品又各有不同特点。

  • 标签: 非八度周期 人工音阶 音阶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