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1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发端的1900年,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八十天环球游记》在中国翻译出版。它讲一个伦敦人,与别人打赌,要在80天内环游地球一周。时为1872年10月2日。当时飞机还没有出现,只能靠火车和轮船作交通工具,困难很多。这个伦敦人经过种种艰难曲折,依靠自己的毅力与智慧,终于实现了目的。整整一个世纪已经过去。现在80天作环球游,不仅不再是"科学幻想",而且早被现实远远

  • 标签: 地球成 成村
  • 简介:<正>魏晋南北朝时代(公元220—589年)是我国古代战争频繁和政局最不稳定的时代。从魏文帝起至晋武帝灭吴,统一全国,经历了60年的战争。西晋统一后,全国仅11年(公元280—291年)无战争。随后,直到公元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方时,前后共经历了148年的长期战争,作为我国经济文化中心的黄河流域几乎遭到彻底的破坏。东晋和南朝统治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也发生过战乱和政权更替,以及南朝与北朝之间的战争。但从全国整体来看,东晋和南朝时期战争较少,政局较稳。所以,长江

  • 标签: 环境保护 南北朝时代 齐民要术 战争 南朝 我国古代
  • 简介:自1981年在四川省甘洛县首次发现尔苏沙巴文象形文历书等苯教文献以来,部分学者提出系"虎推地球图"和"虎转四季图"。文章作者经过多年田野调查,对几种藏族苯教《历书》的相关图画文字进行比较研究发现,30年来学界一致认为的"虎推地球图"和"虎转四季图"实际上是"年煞"和"月煞"运行的图语,即"煞图"图语。在尔苏沙巴文中并没有"虎推地球"一说。

  • 标签: 苯教文献 尔苏沙巴 象形文字 虎推地球 图语
  • 简介:我国研制的第一种以液氢和液氧为推进剂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代号为YF-73,该发动机用于“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第三级。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飞行试验圆满成功,将我国的“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准确地送人了预定轨道。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 标签: 通信卫星 研发过程 地球 液体火箭发动机 运载火箭 长征三号
  • 简介:六百年前,一个出生卑微的太监率领一支睥睨晚古今的庞大船队成就了中国古代历史的最后的荣光。继汉代黄沙万里的丝绸之路、唐代气度恢弘的远交近抚、宋代举国上下的笔墨流香和元代辽阔疆域的金戈铁马,明代拓展了波澜壮阔的海上蓝色丝绸之路,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向海外全面展示了强大的中国形象,也同时开启了欧洲主导的全球范围内土地和财富的再分配。据史籍记载与专家考证,郑和于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的二十八年间,

  • 标签: 郑和 新时代 中国古代历史 丝绸之路 中国形象 中国历史
  • 简介:本人曾再次提出论点,关于《明史》记载巴喇西国遣使臣前来中国的经历,得到祝允明(1460-1526)所撰《野记》的支持,及认为《野记》中另外两则关于东夷的传闻,例如有大蟒蛇、鳄鱼、鹿和石朱砂等,都可能表明该些传

  • 标签: 郑和船队 明朝 《东南海夷图》 《广舆图》
  • 简介:梁白泉,1929年生于重庆,1946年入中央大学理学院地理系学习,后转入文学院历史系。1951年毕业,分配至南京博物院(前身为国立中央博物院)工作,曾任副院长、院长,研究馆员,1992年获享国务院特殊津贴,现离休。编著有《国宝大观》《南京博物院藏宝录》《南京的六朝石刻》等。近日,南京大学校友口述历史计划工作组对他进行了采访,他向我们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前那个动荡时代

  • 标签: 六朝石刻 中央大学 南京博物院 大学校友 口述历史 历史系
  • 简介:过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又叫春联。据说中国第一副春联始于五代时(918—968年)后蜀主孟袍的桃符题词。有一次过年时。他叫翰林学士辛寅逊题词于门上桃符,孟昶嫌辛寅逊题不好。就亲自题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尔后,文人学士群起仿效,把题春联视为雅事,春联之俗传人民间。春联的正式命名从明朝开始。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南京,除夕那天,他突然下旨:“公卿士庶家,须加春联一副”,要各家各户贴红纸春联。经朱元璋提倡,贴春联从此成为春节习俗。

  • 标签: 春联 印记 春节习俗 翰林学士 朱元璋 明太祖
  • 简介:一在闽南,见得最多的是红砖建筑。闽南人像省城福州人一样,习惯把房子叫'厝',在闽南,红砖古厝比比皆是,极富闽南建筑特色和审美韵味。而在厦、漳、泉——闽南金三角西北部的'中国乌龙茶之乡'、名茶'铁观音'发源地安溪县,距离县城32公里的金谷镇溪榜村,沿一条小路斜坡下去,我看见一座西式建筑风格的小洋楼,凭借八根石柱矗立于浮萍飘荡的池塘之上。

  • 标签: 《延安颂》 八路军 郑律成 延安城
  • 简介:<正>本卷论述中国远古时代的历史,是由苏秉琦教授主编,张忠培教授、严文明教授共同撰写的。李伊萍、朱延平、朱永刚、许永杰、赵辉、戴向明、吴贤龙、刘雪英等同志也都参与了与本卷撰写有关的一些工作。苏秉琦教授,生于1909年10月,河北高阳人,中国考古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从1952年至1982年主持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工作。自1934年起,先后主持和指导陕西宝鸡斗鸡台、西安郊区、洛阳中州路、陕西华县、河北邯郸及洛阳王湾等遗址大规模考古发掘与调查工作,著《斗鸡台沟东区墓葬》、《斗鸡台

  • 标签: 中国考古学 斗鸡台 中国远古时代 考古发掘 张忠培 大学教授
  • 简介:<正>一、中国的籍户1247年冬,即1235—1236年籍户几年之后,贵由敕令着手另一次户口统计。这次户籍整理的详情一无所知,这说明贵由清理户籍之令是在一有限的范围内进行的,或更可能因贵由夭寿而未完成。不管怎样,五年之后即1252年,蒙哥认为有必要清查人口数的升降和再次命令登记民户(北中国的居民)。此次籍户由布智儿与其随员负责进行,不同地区授与官吏的

  • 标签: 蒙古语 编年史 户口统计 人口统计 北中国 户籍
  • 简介:抗日战争期间国内一批知名学者随清华、北大、浙大、中大、山大等学校迂至西南三省,由张其昀、张荫麟,贺麟、钱穆、朱光潜、谢幼伟等发起,在后方创办《思想与时代》月刊,因这些发起人和所在的学校分散于昆明、成都、乐山、遵义等地,便把编辑部设在贵州遵义的国立浙江大学,由浙大史地系主任张其昀负主编责任,于1941年8月1日在贵州遵义出版第一期(如图)。因在该刊撰文者皆是学界精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国内人文社科学术研究的动态和水平,所以刊物出版后顿受欢迎,曾在全国学界风靡一时,影响极为深远。

  • 标签: 刊号 抗日战争期间 刊物出版 知名学者 浙江大学 学术研究
  • 简介:时代,手机、微信盛行,用新的技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无疑值得肯定。但是,也应该看到,新的技术正在改变年轻一代的生活习惯和阅读习惯。他们当中不少人缺乏认真读书的兴趣,业余生活和爱好几乎都是动漫和游戏。虽然快餐式的文化也能增长知识,添加乐趣,但难以积淀学问,提高素养。长此以往,对于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将有莫大贻害。

  • 标签: 读书 生活质量 阅读习惯 生活习惯 业余生活 技术
  • 简介:“我给你念一场戏吧”,芦苇先生站起身,走进里屋取出一本10厘米厚的剧本。他身高一米八二,在狭小的客厅里,转腾挪移都显得小心翼翼。房屋的主人显然不是整理爱好者:一摞摞碟片和书堆在地上,最新的《大众电影》杂志倒扣在沙发柜边。窗帘紧闭,仿佛芦苇随时准备看一场电影。

  • 标签: 芦苇 原地 爱好者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