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5 个结果
  • 简介:我读书不多,买书自然就更少。不过有几个作家的著作,我是每出必买的,他们是戴望舒、沈从文、陆蠡、朱生豪、契诃夫等等。理由很简单,就是我喜欢他们,包括他们的著作和为人。现在就是来谈谈戴望舒。

  • 标签: 诗人 翻译家 戴望舒 人物传记 中国
  • 简介:翻译是交流的开始,中国古代翻译从佛经开始。中国的佛经翻译初始于东汉,发展于魏晋时期,鼎盛于隋唐盛世,至宋代以后渐趋衰落,前后历时十个世纪,翻译过来的三藏共有1690余部,6420余卷(已译出而佚失了的以及藏文佛典不计算在内)。

  • 标签: 中国古代 佛经翻译 翻译家 藏文佛典 佛教
  • 简介:<正>吐蕃时期是藏民族形成的历史时期,也是藏族文化逐渐定型的重要历史阶段。众所周知,佛教文化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佛教文化的传入、传播和发展中,翻译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打算对翻译在佛教文化的传播中的历史作用,和它在藏族文化形成中应有的历史地位进行一些探讨,以期抛砖引玉,推进对这方面的研究。吐蕃时期的翻经翻译中心主要有两处,即吐蕃本部地区和敦煌,本文主要国绕吐蕃本部展开。译经起源学术界一般认为,佛教是在松赞干布时期正式大规模传入吐蕃社会的,但也并不排除藏文文献中记载的佛教在拉托托日聂赞时代就已渗入吐蕃的可能性。佛教之所以在这个

  • 标签: 吐蕃时期 佛经翻译 佛教文化 藏族文化 佛典翻译 松赞干布
  • 简介:<正>在佛教由印度传入西藏,再由西藏传入蒙古的过程中,由印度佛教文化带来的形形色色的词汇通过音译的形式从梵语移植到藏语之中,又从藏语移植到蒙古语之中。因此,不要说阅读佛教文献,即使是为了正确地阅读藏族编年史及蒙古编年史等一般性的书籍,对佛学词汇的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蒙文文献的撰写之际,刻意追求了

  • 标签: 蒙古语 翻译 词汇 版本 列宁格勒 西藏
  • 简介:<正>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千百年来,瑶族人民用诚挚的感情、朴实的语言和简明的手法创造了无数的歌谣。这些歌谣充分表现了瑶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瑶族的劳动、生活与追求,不愧是民族文艺园地的骄艳花朵。可惜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很多瑶歌没能保存下来,幸存至令的仅有一小部分。现在,瑶族人民口里尚存的历史瑶歌是活的记录,而借助汉字留存的历史瑶歌就成了宝贵的文献遗产。解放后,党和国家对瑶族的文化遗产十分关怀、重视,对历史瑶歌做了很多搜集,整理、翻译和出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

  • 标签: 瑶族 搜集整理 汉语文 书面语 瑶语 汉字
  • 简介:海外汉学研究成果的翻译引进是中外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环节,它不同于文艺作品的译介,需要建立并遵循严格的翻译规范体系.近年来汉学论著中译本存在的种种问题表明,翻译汉学论著必须遵循学术规范,汉学论著翻译中文化的还原、形式的统一、翻译手段的拓展以及研究与翻译的统一等问题,也都需要加以探讨.

  • 标签: 汉学著作 翻译规范 学术规范
  • 简介:<正>1989年3月,日本东洋文库出版了石滨裕美子、福田洋一校订编著的梵藏蒙三种文字对照的佛学词汇集——《新订翻译名义大集》。《翻译名义大集》是一部成书于公元9世纪的佛教词汇集。当时,该书被收入藏文大藏经《丹珠尔》部分。18世纪,该词汇集中又加入了蒙古语和汉语译语,并被收入蒙古文大藏经《丹珠尔》部分。《翻译名义大集》的传世版本很多,有手抄本木刻本和19世纪以来出版的各种刊本。其中有梵藏对照本、梵蒙对照本、梵藏蒙汉合壁本、梵藏汉日合壁本、梵藏蒙满

  • 标签: 翻译 藏文大藏经 蒙古文 东洋文库 校订 手抄本
  • 简介:<正>民族出版社新近出版了由周季文、傅同和共同编著的翻译教材《藏汉互译教程》。这是一部编排合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而系统的藏译汉、汉译藏教材,值得向读者介绍、推荐。

  • 标签: 书评 < > 内容体系 翻译理论 技巧
  • 简介:1958年从苏联回国后,我在武汉钢铁公司陪苏联专家任俄语翻译。在武钢的专家人数最多时有20多位,其中少数专家还带有夫人。苏联专家的专业范围是耐火材料、烧结、炼焦、炼铁、炼钢、轧钢、机械、基本建设以及一些附属专业等。苏联专家组长叫巴杜罗夫,他的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在苏联国内有一定的权威,知名度比较高。

  • 标签: 专家翻译 援苏联 苏联专家
  • 简介:萨迦派是藏传佛教中的著名教派之一,其密法传承自成体系,在藏传佛教界极有影响。近年来藏传佛教密法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成果不断推出。但对萨迦派密法介绍、研究不多见,主要是由于第一手资料的缺乏。为此,我们约请才让等先生翻译了1990年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萨迦派密法著作《诸瑜伽师依脉气幻轮修习甚深菩提道次第》和《详论练身与幻轮之实修方法·脐轮火之乐暖自燃》,供民族体育研究者、藏传佛教密宗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这二部著作皆是讲练身与幻轮功法,各有特色。对译文中之不妥,请译界先进多予指正

  • 标签: 跏趺 消化不良 萨迦派 脚后跟 排气 收尾
  • 简介:汤若望的是晚明西学名著,其中论及神经、骨度,尤为中、日、朝鲜三地学者所注意.汤书本来是神学书的翻译,其翻译医理之精粗得失,向来未为学者所深究.本篇以汤书所论神经与骨度两节为例,审读原典,较量翻译,并将东方读者的"误读"稍作考查,其旨要在于说明,西学东传,传教士的著述意图(传教),与东方读者的阅读意图(考究实学)错配,此现象并不罕见.在此环境下,翻译的偏正精粗,对读者理解上的正误,以及西学东传的实效,攸关重要.像这样的西学名著,我们要非考查原典背景与内文,细心衡量翻译上的得失,是绝不容易对其传扬西学的贡献作出公允的评价的.

  • 标签: 明朝晚期 汤若望 《主制群征》 神学书 医学翻译 西学
  • 简介:<正>尽管近年来翻译理论研究呈繁荣兴旺景象,各种著作相应问世,如《文学翻译原理》、《现代翻译理论》、《西方翻译简史》等,但大多数是对翻译活动的过程及与其发展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而对翻译活动的理论研究还几乎是一个空白。直到今天,许钧的《文

  • 标签: 文学翻译批评 翻译活动 理论批评 翻译理论研究 翻译过程 现代翻译理论
  • 简介:<正>在去年台北欧洲汉学史国际学术会议上,加拿大M.Dolezlova女教授的《欧洲现代中国文学之研究》指出:第一个在欧洲介绍及评介中国现代文学的是俄国著名汉学家阿列克塞耶夫(A.M.Alexeev)院士。这对我及其他参加该会的俄国汉学家启发很大。

  • 标签: 胡适 俄国 白话诗 中国现代文学 鲁迅 作品
  • 简介:从《情人》不同译本比较看现代技巧小说之翻译袁筱一那是个温暖的冬日,朋友寄过来的一张票子,附了小小的纸片,只歪歪斜斜地写了两个字:《情人》。赶过去,迟到了,放映厅里已经一片黑暗。小姑娘就出现了,一顶平檐男帽。回首转身,在汽车的玻璃窗上印下一吻。这一吻,...

  • 标签: 《情人》 译本比较 杜拉斯 小说 译文 文学翻译
  • 简介:陈逵先生是中文诗人,又是英语诗人,人称“双语诗人”。他的中、英文诗合集出版时,老诗人冯至以“堪称双璧”誉之。他是最早和史沫特莱交往的中国人,是最早将毛泽东诗词介绍到英语世界的人,他是毛泽东著作英译委员会委员,他还是最早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外语人才的人,周恩来总理对他很器重……他的事迹却鲜为人知———

  • 标签: 双语诗人 学贯中西双语 翻译家陈逵
  • 简介: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往湖南长沙,1938年4月又迁往昆明办学,称西南联合大学,5月4日正式开学。由原三校校长组成常务委员会领导,梅贻琦任常务委员会主席。设文、理、工、法商、师范等5个学院26个系,3000余名学生。拥有教授190余名,不少均是国内第一流的专家学者。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教职员工以孔子“饱受波折,东奔西跑,栖栖惶惶,被困于蔡,绝粮于陈,但对教育事业始终如一”的事迹自勉和共勉,为抗战教育尽心出力。从1938年至1946年间西南联大共毕业学生2522人,吴健雄、杨振宁等均出自于该校。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于1946年解散,三校复员回原址。西南联大在抗战的

  • 标签: 西南联大 西南联合大学 教职员工 中国教育史 抗战教育 梅贻琦
  • 简介: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以后,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蔡元培等,试图改革中国的教育管理制度,他们提出并试验了“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改革方案,其原意是欲改官僚化的教育部、教育厅为学术化的大学院、大学区。但是,在官僚制度下,“学术化”的大学院和大学区,也不免陷于“官僚化”的泥淖,结果导致一片混乱,以失败而告终。所谓大学院,是将全国依省份划为若干大学区,按北伐进军的次序,命名为第一中山大学(广东),第二中山大学(湖北),第三中山大学(浙江),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在中央则不设教育部而成立“中华民国大学院”,统管全国的学术和教育行政,在省则撤销省政府教育厅,而由各中山大学院统管全省的学术和教

  • 标签: 大学区制 大学院 民国时期 国民政府教育 教育行政 蔡元培
  • 简介:西学传播是近代中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新变化。谈到西学传播就不能忽略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所起的作用。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虽然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但翻译西书的主张却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就有了。魏源在《海国图志·筹海篇》中指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林则徐在禁烟期间曾组织专人翻译西文报刊,为制订御敌策略提供依据。60年代初,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也提出译西书的问题,他

  • 标签: 江南制造局 近代中国 校邠庐抗议 西书 海国图志 桂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