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卷二六五《吕蒙正传》载:蒙正初为相时,张绅知蔡州,坐赃免。或言于上曰:“绅家富,不至此。特蒙正贫时勾索不如意,今报之尔。”上命即复绅官,蒙正不辨。后考课院得绅实状,复黜为绛州团练副使。及蒙正再入相,太宗谓曰:“张绅果有赃。”蒙正不辨亦不谢。

  • 标签: 《宋史》 中华书局点校本 勘误 吕蒙正
  • 简介:一、本《正误》以1977年中华书局点校出版之《宋史·兵志》为底本,除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有名词未标线外,其余均依底本。

  • 标签: 正误 宋史 中华书局 专有名词 底本
  • 简介:宋史》卷一九四《兵八·拣选之制》载:(绍兴)二十年,枢密院言都统吴玢选中护卫西兵千人,诏隶殿司。又统制杨政选西兵三百二十五人,填步军司。按:吴玢为南宋抗金名将,曾任川陕宣抚处置使司都统制、川陕宣抚副使、四川宣抚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九“绍兴九年六月己巳条”载:“吴玢薨于仙人关治所。”

  • 标签: 《宋史》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正误 枢密院 绍兴
  • 简介:<正>《宋史》卷九三《河渠三·汴河上》记:嘉祜六年,汴水浅涩,常稽运漕。都水奏:‘河自应天府抵泗州,直流湍驶无所阻。惟应天府上至汴口,或岸阔浅浸,宜限以六十步阔.于此则为木岸狭河,扼束水势令深驶。梢(稍?)伐岸水可足也。’遂下诏兴役,而众议以为未便。宰相蔡京奏:‘祖宗时已尝狭河矣,俗好沮败事,宜勿听’。役既半,岸木不足,募民出杂梢。岸成而言者始息‘旧曲滩漫流,多稽留覆溺处,悉为驶直平夷,操舟往来便之。按:考北宋政坛称蔡京而可查知者,仅有一人,即宋代臭名昭著的权相蔡京。读了此段记载,倒好象发现蔡京做了一件益事,其实这一记载纯属误笔。据《宋史》卷二一一《宰辅表二》和徐自明《宋宰

  • 标签: 北宋 河渠 政坛 宋史 应天府 蔡京
  • 简介:宋史·礼志》的主要缺陷可归纳为13类:沿袭旧史致误;改元不统一;人名错误;时间错误;混淆史事;史事重复;脱字、衍字、错字;史料错误;不明史事而致误;避讳未改回;记事自相矛盾;文字颠倒致误;删改、概括错误。对这些问题应当予以充分重视,要仔细查找史源,以便真正弄清史料原意而不致产生讹误。

  • 标签: 宋史 礼志 点校本
  • 简介:宋史》订误四则燕永成读中华书局校点本《宋史》,偶拾得四则史实方面的错误,今不揣浅陋,稍加订正。1.《宋史》卷八八《地理志·两浙路》(P.2174):“临安,望。钱奏改衣锦军。太平兴国四年,改顺化军,县复旧名。”按:《宋史》此处“太平兴国四年”当作“...

  • 标签: 《宋史》 《续资治通鉴长编》 订误 古籍整理研究 宋会要辑稿 上海师范大学
  • 简介:<正>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尚存有部分系时讹误未经校出,笔者对纪传部分做补校如下,敬请方家指正。校文主要以陈垣《二十史朔闰表》(以下简称陈《表》)为定朔依据。(点校本卷数、页码随引文标出)1.(太祖开宝四年)三月乙未,幸飞龙院,赐从臣马。(卷二页32)按三月丙申朔,月内无乙未。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续长编》)卷十二"乙未,幸飞龙院,赐从臣马"系于"二月"条下,二月丁卯朔,乙未二十九日,是,应从

  • 标签: 《宋史》 定朔 点校本 二十史朔闰表 甲戌 陈垣
  • 简介:宋史》史源颇为复杂,或源出宋"国史""实录""日历""会要"等官修史籍,或取材自私家著述如《续资治通鉴长编》《东都事略》等以及一些笔记杂史之类,甚至还包括个别元人编纂的史书。为此,本文就《宋史》与宋"国史"之史料渊源关系、《宋史》与其他宋人著述之关系,以及由此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指出颇为后人诟病的《宋史》中存在某些记载讹误,实与其史料来源情况密切相关。

  • 标签: 《宋史》 宋朝官史 笔记杂史 史料来源
  • 简介:<正>《宋史》是历代正史中错讹较多的一部,1977年中华书局点校本"以百衲本为工作本,同时吸收了叶渭清《元椠宋史校记》和张元济《宋史校勘记》稿本的成果,参校了‘殿本’和‘局本’",~①成了通行本中最为优秀的版本。除此而外,先后尚有聂崇岐《校宋史本纪札记》、顾吉辰《宋史比事质疑》、舒仁辉《〈宋史·高宗纪〉补正》等研究成

  • 标签: 五行志 叶渭清 宗纪 聂崇岐 物异考 校勘记
  • 简介:宋史》卷二六四《宋琪传》称太平兴国“九年九月,上幸景龙门外观水皑,因谓侍臣曰:‘此水出於山源,清泠甘美,凡近河水味皆甘,岂非余润之所及乎?’琪等对曰:‘实由地脉潜通而然,亦犹人之善恶以染习而成也。

  • 标签: 《宋史·宋琪传》 正误 《宋史》 《宋琪传》
  • 简介:由于元修《宋史》的繁芜,所以自元末以来,改编《宋史》不绝如缕。早在元至正十年,陈柽就撰成《通鉴续编》24卷,开了后人改编《宋史》的先河。其后,周以立有重修宋辽金三史的打算。据《明史·艺文志》载,洪武初,梁寅曾撰写《宋史略》、《元史略》各4卷,可惜此书已不存。正统间,周以立曾孙周叙继承先祖遗志,得到朝廷的允许,着手重修三史,“诠次数年,未及成而卒”(《明史》卷一五二《周叙传》,中华书局1974年)。

  • 标签: 《宋史》 考述 史记 《明史》 中华书局 艺文志
  • 简介:“六策咸在”,六策未详何意。《武夷新集》与《历代名臣奏议》均作“典策咸在”。典策指记载典章制度之书册,与下文“自三公之极贵,九品之至微,着於令文”正相合,当以典策马是.

  • 标签: 杨亿 职官 宋史 典章制度 九品
  • 简介:宋史·职官志八》(下简称《宋志八》)“合班之制”载真宗咸平四年(1001)杨亿上疏(中华书局点校本,页4003--4007),点校本据《武夷新集》校正四条,

  • 标签: 宋史 杨亿 职官 中华书局点校本
  • 简介:进入21世纪以来,在宋代史研究领域中,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关于南宋时期历史的研究有了显著的进展。经常回顾、归纳一个学术领域的状况,冷静客观地分析其成绩与不足,思考其学术成长的动因,讨论其今后可能深化的着力点,是推动它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方法。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大致归纳近十余年来南宋史研究的学术动态,并在此基础之上.

  • 标签: 宋史研究 展望 学术领域 21世纪 南宋时期 学术动态
  • 简介:通过钩稽史料,排比史实,发现十七所载大宴仪非太宗朝所能有,亦非真宗、仁宗朝的实际情况,而是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月十日天宁节的仪制.但徽宗建中靖国元年的大宴仪实际仍是由神宗熙宁九年、元丰年间所创立,并用于神、哲、徽三朝,迄徽宗大观三年因新大宴仪的出世才罢用.

  • 标签: 宋史 乐志 大宴仪 考辨
  • 简介:在过去的五年左右,研究中国史的学者和研究其他地区的历史学者-样,意识到数字史学并非只是把文本变成量化资料,或只是把这类资料整合起来.?不少人发现,历史学者利用数字化语文学(digitalphilology)的方法可以辅助并丰富他们在研究文本和物质文化中使用的分析方法和诠释策略.在这篇短文里,我将概括讨论我接触到的-些用于唐宋文献的数字化研究方法,并讨论我如何将之整合到唐宋政治史和思想史的研究之中.

  • 标签: 数字化 语文学 宋史研究 唐宋 历史学者 研究文本
  • 简介:元修《宋史》,事成倉促,綴述史事、裁剪史料之失,所在多有。然而,當《宋史》修纂之時,宋代官修史籍尚稱全備,《宋史》保存史料可謂詳贍,後人於宋朝國史亡佚之後,更難另起爐竈,此二點前人論之已詳。自上個世紀鄧廣銘先生發表《〈宋史·職官志〉考正》以來,學者研究宋代制度,於《宋史》各志的訂正,用力極深,成果亦富。在《宋史》諸志中,《禮志》卷帙最繁,至其研究則頗爲滯後,近年方有湯勤福、

  • 标签: 元修 七廟 國史 修纂 官修 升祔
  • 简介:宋史·地理志》永兴军路京兆府条,记京兆府领县十三。

  • 标签: 地理志 宋史 高阳
  • 简介:陈振《宋史》一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文字晓畅,深入浅出;比较充分地反映出宋史学界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作者立足于对宋代整体政治军事形势、社会变迁过程的综合观察与把握,对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政制、军制、法制、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勾勒,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赵宋一朝的发展态势。该书充满辨析与创见。过细考证与全面阐释的结合,系统介绍与重点议题的结合,是其重要特色。

  • 标签: 《宋史》 深入浅出 断代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路径 引导
  • 简介:音韵学是古代史研究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学习好音韵学对宋史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宋朝是一个多民族交汇的时期,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学习音韵学有助于加深对宋代史事的了解。其次,从唐宋到元,古代音韵经历了从中古音向近代音的巨大转变,由此可以将唐宋音韵的变化纳入唐宋变革论体系,从而为研究者进一步深入了解整个唐宋社会提供了新视角。

  • 标签: 音韵学 宋史研究 唐宋变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