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从考古学上看,中国早期的文化是多样性的,苏秉琦先生描述为“满天星斗”。由此,苏秉琦先生提出“根深蒂固的中华大一统观念”是历史认识的一个怪圈。苏秉先生的考古学总结无疑是正确的,但从《尚书》、《史记》等古典文献看,中国古代又确实在很早的历史时期就形成了统一的历史观念。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言:

  • 标签: 族群认同 商周时期 神观念 祖先 中国早期 历史认识
  • 简介:一、吉祥观念及其产生的基础吉祥语是直观性的语言,吉祥物是象征性的语言。民间把钱币作为吉祥载体,所铸的吉祥物,因种种背景,其象征意义被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层次的人所接受和领会,成为全国性的吉祥物。与此同时这些吉祥物有着浓厚的各种不同民族色彩,这些民族底色随着岁月的流逝不但不会褪去,反而是愈磨愈亮,这些观念意识领域极其广泛,可为人知的内容有反映世界观、人生观、生死观、道德观、宗教观、艺术观、民俗信仰等等。在古代面对强大的自然力量,人类显的那么无能为力,因而要规避与自然力量的冲突,因此将自然界的某些物种视若神灵,再饰以神秘多彩的光环,然后铸于钱币之上,缝于衣襟、肩头或挂于胸前,成了形影不离的护身符。

  • 标签: 吉祥观念 民俗信仰 民族色彩 自然力量 吉祥物 象征意义
  • 简介:楚墓帛画、镇墓兽的魂魄观念郑曙斌楚墓随葬帛画、镇墓兽,是楚国特有的葬俗,反映了楚人宗教观念和信巫鬼心理。这些图象、物象奇谲怪诞,今人的释读也难以略同。并非哪一种释读是唯一答案,而各种释读有助于我们从更多的角度去观察它们。本文试以周至汉代文献中提到的魂...

  • 标签: 镇墓兽 魂魄观 帛画 楚墓 楚人 《招魂》
  • 简介:汉画像中的玉壁与丧葬观念陈江风1990年11月,中国汉画学会在四川中部风景秀丽的乐山召开学术讨论会。会议期间考察了麻浩、白崖、柿子湾等著名汉代崖墓。在柿子湾考察时,代表们对其中一组崖墓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一个并排凿有三个墓道的崖墓,三个墓门外是一个...

  • 标签: 汉画像 丧葬观 玉壁 玉璧 灵石崇拜 天门
  • 简介:当今世界,博物馆和人类遗产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我国的博物馆体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由于博物馆经费来源单一,仅靠财政拨款,政府又难以满足博物馆更新设施,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提高服务水准的要求,限制了博物馆业务的拓展,使博物馆工作手段落后于社会的发展。此外,由于经费来源单一,

  • 标签: 博物馆工作 计划经济体制 现代科技手段 财政拨款 服务水准 单一
  • 简介:一、民族文物学的形成民族文物学(1)这个概念,是在我国民族文物工作普遍兴起,尤其是民族文物研究工作逐步深入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产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我国告别过去、开拓未来的转折时期.正是在这个时候,党的民族政策得到恢复和落实,我国的民族工作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民族文物、民族博物馆事业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和进步.

  • 标签: 民族文物学 民族文物 民族博物馆 中国
  • 简介: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北麓。全县由不连片的三块地域组成,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约200多公里,是我国独有民族裕固族唯一的集居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裕固族神奇的历史渊源,这里自古就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和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 标签: 裕固族 经济文化交流 地理位置 民族 自治 历史渊源
  • 简介:20世纪80年代民族考古学作为新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考古学一同被介绍到中国大陆.引起了中国考古学界的注意.学者们通过各类学术刊物对其定义、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近30年过去了,这场讨论的余波也早已平息,但对于民族考古学的理解学界仍然未达成统一的认识.民族考古学的理论专著和实践亦寥寥无几,中国的民族考古学研究进展缓慢.

  • 标签: 民族考古学 新考古学 中国大陆 研究进展 研究方法 学术刊物
  • 简介:呼伦贝尔被誉为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是因为她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大兴安岭纵贯其南北,岭东是气候温和的宜耕丘陵地带,岭西是一望无际的宜牧草原,大兴安岭仅海拔500~1500米左右,中生代以来,气候湿润,森林密布,大小河流3000余条,南流北淌,500多个沼泽湖泊星罗棋布。优越的生态环境,养育着各种植物动物,给人类提供了栖身和衣食的条件。几千年前的呼伦贝尔,不仅大兴安岭及

  • 标签: 室韦 额尔古纳右旗 生态环境 新巴尔虎右旗 扎兰屯市 岭西
  • 简介:中国西北地区在地理范围内应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以及内蒙古西部的广大地域,处于“黄河流域稻作文化区和东北、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畜牧渔猎文化区”之中。这里地势起伏、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既有平原绿洲又有戈壁沙漠。既有牧区草地又有雪域高原。

  • 标签: 中国西北地区 民族文物 内蒙古高原 保护 历史文化底蕴 新疆地区
  • 简介:鬼自古以来就是邪恶、灾病的象征,而敦煌符箓中的某些内容却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的存在:鬼为世人提供护佑,发挥正面作用.本文以敦煌符箓材料为切入点,并结合其他敦煌材料,对"善鬼护身"观念进行初步探讨,以求丰富中古民众鬼神观念研究的内容.

  • 标签: 敦煌符箓 中古民众鬼神观念 善鬼护身
  • 简介:我国56个民族中,有22个民族人口在10万以下,统称为人口较少民族。他们分别是:毛南族、撒拉族、布朗族、塔吉克族、阿昌族、普米族、鄂温克族、怒族、京族、基诺旗、德昂族、保安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乌孜别克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总人口63万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福建、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十个省(区)。其中除福建省外,其余九省(区)的人口较少民族相对聚居在西部和边疆地区的86个县(旗、市)、238个乡(镇)、晰行政村。有16个民族在边境沿线与国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

  • 标签: 民族人口 人口较少民族 乌孜别克族 塔吉克族 鄂温克族 俄罗斯族
  • 简介:作为韩国民族的祖先而不时出现在中国史书上的貊问题,依据人们对文献本身的考证和解释历史的观点,或多或少并非没有不同意见的。无论貊是韩国民族的全部构成成员或是部分构成成员,决不能把它从韩国民族的起源和形成中排除在外,这是不言自明的。多年来,一直牵挂着貊问题的作者,认为有关貊的研究直接关联着韩国民族的起源,确信只有把韩国文化的起源同它结合起来,在民族

  • 标签: 韩国民族 涉貊 历史考证 民族起源 文化价值
  • 简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首都博物馆为反映全国各民族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第一次尝试从人类学的角度展示民族文化。首都博物馆以北京历史文物展览见长,受自身性质的局限,在民族文物和民族工艺品的收藏方面较为薄弱。面对此重大选题,首都博物馆借鉴2008年第29届奥运会期间跨区域进行馆际合作的成功经验,向京内外博物馆同仁发出“多彩中华”展览的合作邀请。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多元民族文化 文物展览 内容策划 民族精神 第29届奥运会
  • 简介:本文以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随葬药物、药具等文物资料为主要依据,探讨了西汉时期南越国的医疗文化观念,认为当时存在着以巫为主、医巫并存的现象,且“巫”对于南越社会的影响更甚于中原;另外一个明显特点是受到中国传统阴阳五行医疗理论的影响,南越国最高统治者也尊崇方术医学。

  • 标签: 西汉 南越王墓 南越国 医疗观念
  • 简介:本文试图将敦煌文献、传统史志、考古发掘实物与域外史料互相印证,对敦煌佛寺所藏的珍奇异物:玛瑙、真珠、琥珀、瑟瑟、珊瑚、琉璃,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对其在宗教实践中的性质和功用做了解说,并揭示了这些珍宝与密教宝物供养观念之间的联系.

  • 标签: 敦煌文献 佛寺 密教 供养 观念 宗教实践
  • 简介:本文据相关民俗志与田野调查资料,从创世神话、图腾——始祖神话的剖析中,探究北方阿尔泰民族中有代表性的尚白习俗的形态及其文化观念。并追索尚白习俗的精神源头——萨满教的太阳崇拜,揭示其中蕴含的生存意识。

  • 标签: 阿尔泰民族 尚白习俗 太阳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