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8 个结果
  • 简介:在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的阿拉善盟,就在有着"世界第三大沙漠"之称的巴丹吉林沙漠的边缘,分布着先民们创造的珍贵文化遗产——岩画。这些岩画分布地点繁多,而以阿拉善右旗曼德拉山分布的岩画最为密

  • 标签: 创作艺术 北方民族 山岩画
  • 简介:大型泥塑《收租院》诞生于六十年代中期的大邑地主庄园,一开始展出,就引起了国内外的轰动,全国各大报刊争相报道和评论,全国主要的大中城市都复制《收租院》展出,观众成千上万,排队参观。《收租院》图册还由外文出版社以多种文字出版发行。六十年代、八十年代,

  • 标签: 《收租院》 泥塑 艺术特色 中国 雕塑艺术 人物形象
  • 简介:在中国古代,自先秦以降就一直有绘制历史画的传统。《楚辞·天问》中保留有关于历史画的记述。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和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记述了从六朝至唐宋时画家所绘历史题材的画作,并且还阐明绘历史画时必须遵守真实性的创作原则。流传至今的中国古代绘画中,保存有不少历代画家所绘历史题材的画作。同时也保存有不少各代画家创作的描绘当时人物或社会凤物、习俗的作品,流传至今也可列入历史画的范畴。在西方世界,历史上也都有绘制历史画的传统。现存的西方历史画同样包括两类内容,一类是画家创作的历史题材的绘画;另一类是不同时期画家所描绘当时社会生活的绘画,流传至今,也属历史画的范畴。在近代中国,画家在学习西画的基础上,也进行了画历史画的新尝试。新中国建立后,历史画出现了新的热潮。历史画创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两点:第一要重视历史的真实性,第二是作品的艺术性,相辅相成,缺—不可。

  • 标签: 历史画 历史题材真实性 艺术性创作原则
  • 简介:一、民族文物学的形成民族文物学(1)这个概念,是在我国民族文物工作普遍兴起,尤其是民族文物研究工作逐步深入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产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我国告别过去、开拓未来的转折时期.正是在这个时候,党的民族政策得到恢复和落实,我国的民族工作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民族文物、民族博物馆事业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和进步.

  • 标签: 民族文物学 民族文物 民族博物馆 中国
  • 简介: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北麓。全县由不连片的三块地域组成,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约200多公里,是我国独有民族裕固族唯一的集居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裕固族神奇的历史渊源,这里自古就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和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 标签: 裕固族 经济文化交流 地理位置 民族 自治 历史渊源
  • 简介:20世纪80年代民族考古学作为新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考古学一同被介绍到中国大陆.引起了中国考古学界的注意.学者们通过各类学术刊物对其定义、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近30年过去了,这场讨论的余波也早已平息,但对于民族考古学的理解学界仍然未达成统一的认识.民族考古学的理论专著和实践亦寥寥无几,中国的民族考古学研究进展缓慢.

  • 标签: 民族考古学 新考古学 中国大陆 研究进展 研究方法 学术刊物
  • 简介:呼伦贝尔被誉为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是因为她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大兴安岭纵贯其南北,岭东是气候温和的宜耕丘陵地带,岭西是一望无际的宜牧草原,大兴安岭仅海拔500~1500米左右,中生代以来,气候湿润,森林密布,大小河流3000余条,南流北淌,500多个沼泽湖泊星罗棋布。优越的生态环境,养育着各种植物动物,给人类提供了栖身和衣食的条件。几千年前的呼伦贝尔,不仅大兴安岭及

  • 标签: 室韦 额尔古纳右旗 生态环境 新巴尔虎右旗 扎兰屯市 岭西
  • 简介:中国西北地区在地理范围内应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以及内蒙古西部的广大地域,处于“黄河流域稻作文化区和东北、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畜牧渔猎文化区”之中。这里地势起伏、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既有平原绿洲又有戈壁沙漠。既有牧区草地又有雪域高原。

  • 标签: 中国西北地区 民族文物 内蒙古高原 保护 历史文化底蕴 新疆地区
  • 简介:1938年冬,“鲁艺木刻工作团”在党中央的号召下成立,他们在团长胡一川的带领下深入太行山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开展艺术宣传工作。经过三年的奋斗,他们在敌后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许多人民群众、抗战官兵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民族形式”的木刻作品。1941年,胡一川带着部分木刻作品回到延安,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进行了展览,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也为延安的木刻创作带来新风。在1942年毛泽东文艺座谈会思想方针的指导下,延安木刻创作在“鲁艺木刻工作团”的工作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创作出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艺术家交口称赞的木刻艺术作品,也成为抗战时期美术作品的经典代表,同时对当下的艺术创作思路有所启示。

  • 标签: 鲁艺木刻工作团 木刻艺术 民族形式
  • 简介:我国56个民族中,有22个民族人口在10万以下,统称为人口较少民族。他们分别是:毛南族、撒拉族、布朗族、塔吉克族、阿昌族、普米族、鄂温克族、怒族、京族、基诺旗、德昂族、保安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乌孜别克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总人口63万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福建、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十个省(区)。其中除福建省外,其余九省(区)的人口较少民族相对聚居在西部和边疆地区的86个县(旗、市)、238个乡(镇)、晰行政村。有16个民族在边境沿线与国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

  • 标签: 民族人口 人口较少民族 乌孜别克族 塔吉克族 鄂温克族 俄罗斯族
  • 简介:作为韩国民族的祖先而不时出现在中国史书上的貊问题,依据人们对文献本身的考证和解释历史的观点,或多或少并非没有不同意见的。无论貊是韩国民族的全部构成成员或是部分构成成员,决不能把它从韩国民族的起源和形成中排除在外,这是不言自明的。多年来,一直牵挂着貊问题的作者,认为有关貊的研究直接关联着韩国民族的起源,确信只有把韩国文化的起源同它结合起来,在民族

  • 标签: 韩国民族 涉貊 历史考证 民族起源 文化价值
  • 简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首都博物馆为反映全国各民族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第一次尝试从人类学的角度展示民族文化。首都博物馆以北京历史文物展览见长,受自身性质的局限,在民族文物和民族工艺品的收藏方面较为薄弱。面对此重大选题,首都博物馆借鉴2008年第29届奥运会期间跨区域进行馆际合作的成功经验,向京内外博物馆同仁发出“多彩中华”展览的合作邀请。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多元民族文化 文物展览 内容策划 民族精神 第29届奥运会
  • 简介:<正>《龙王礼佛图》(以下省称“礼佛图”)是敦煌壁画绘制中出现较晚的一种新颖题材。现据莫高、榆林两处石窟统计,尚存四十余壁面(约一百余平方米)。从目前断代资料认定:“礼佛图”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的洞窟中,现存五代四十二个窟就有十三个洞窟(占30.9%)画有这种新型壁画题材。而最晚也是在北宋前期洞窟中出现过,宋代四十三个窟中也有七个窟(占10.9%)画有“礼佛图”。而在此后皆消声匿迹再不出现。这就:“礼佛图”是五代、北宋瓜沙归义军世守时期被绘制于洞窟中的特殊壁画题材。别的历史时期并不画它,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性。为什么?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其次,从目前所

  • 标签: 敦煌壁画 佛教艺术 宗教信仰 宗教意义 魏晋南北朝 石窟
  • 简介:本文据相关民俗志与田野调查资料,从创世神话、图腾——始祖神话的剖析中,探究北方阿尔泰民族中有代表性的尚白习俗的形态及其文化观念。并追索尚白习俗的精神源头——萨满教的太阳崇拜,揭示其中蕴含的生存意识。

  • 标签: 阿尔泰民族 尚白习俗 太阳崇拜
  • 简介: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对外的窗口,是联系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它既是博物馆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也反映着博物馆工作的形象、质量,影响着博物馆的效益。博物馆的工作成效如何,在社会中的地位怎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陈列展览。而陈列展览最佳效果的获得,除了丰富的陈列内容、新颖的艺术构思外,陈列展览的环境也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观众是否到博物馆。特别是民族民俗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环境更是如此。因为民族民俗文物本身不但具有生活性极强的特点,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的变化,

  • 标签: 陈列展览 民族民俗 环境 文物 博物馆工作 民俗博物馆
  • 简介:文化遗产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人类活动的信息资料库,是展示人类文明的卷轴,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民族文化遗产十分丰厚。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伟大实践中,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

  • 标签: 民族文化遗产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文化遗产保护 信息资料库 文化生命 民族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