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康复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昏迷患者气切导管拔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 2018年 6月至 2018年 12月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昏迷患者 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 n=30)和干预组( n=3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体外膈肌起搏、胸部神经易化技术、呼吸训练和运动疗法等肺康复治疗,时间共 2周。采用肺部感染率好转率、咳痰能力、血气分析、 24小时痰量、呼吸频率、肺部听诊痰鸣音、气切导管拔管成功率和患者家属满意度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 2周后,干预组咳痰能力、肺部感染率好转率、血气分析、气切导管拔管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而 24小时痰量、呼吸频率和肺部听诊痰鸣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肺康复 昏迷 气管导管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康复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昏迷患者气切导管拔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昏迷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0)和干预组(n=3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体外膈肌起搏、胸部神经易化技术、呼吸训练和运动疗法等肺康复治疗,时间共2周。采用肺部感染率好转率、咳痰能力、血气分析、24小时痰量、呼吸频率、肺部听诊痰鸣音、气切导管拔管成功率和患者家属满意度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干预组咳痰能力、肺部感染率好转率、血气分析、气切导管拔管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而24小时痰量、呼吸频率和肺部听诊痰鸣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肺康复综合护理方案能够显著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昏迷患者的气切导管拔管率。

  • 标签: 肺康复 昏迷 气管导管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脑病(IIDD)与自身免疫性脑病(AE)的诊断与鉴别。方法在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6月收治的疑似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脑病(IIDD)和自身免疫性脑病(AE)患者中随机选取5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症状、影像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观察。结果经过临床症状、影像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对比观察,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脑病(IIDD)与自身免疫性脑病(AE)三项检查结果的对比,可以进行良好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脑病与自身免疫性脑病在临床中要进行良好的鉴别与诊断,需要观察多项症状与检查数值,在实际临床诊断与鉴别中需仔细观察与检查。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脱髓鞘脑病 自身免疫性脑病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大麻二酚(CBD)因其在治疗神经疾病方面的价值而被临床医生所关注,并且有确切疗效和适应症的大麻二酚的药物制剂已经被允许应用于临床。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确定大麻二酚的作用机理,但是其独特的药效和安全性正在不断地被发掘。本文主要阐述了大麻二酚应用于神经疾病方面的治疗进展,以及所面对的问题和对未来临床应用的展望。

  • 标签: 大麻二酚 神经系统疾病 大麻素 大麻素内源系统
  • 简介:摘要:大麻二酚 (CBD)因其在治疗神经疾病方面的价值而被临床医生所关注,并且有确切疗效和适应症的大麻二酚的药物制剂已经被允许应用于临床。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确定大麻二酚的作用机理,但是其独特的药效和安全性正在不断地被发掘。本文主要阐述了大麻二酚应用于神经疾病方面的治疗进展,以及所面对的问题和对未来临床应用的展望。

  • 标签: 大麻二酚 神经系统疾病 大麻素 大麻素内源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生物标志物在临床感染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临床诊疗的协助作用十分明显。2017年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在发布的《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1中明确指出了生物标志物在感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即能够辅助诊断感染疾病并指导抗生素的应用,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生物标志物 感染性疾病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感染疾病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方法在2017年4月15日至2018年4月15日期间选择40例感染科护理人员为试验对象,运用奇偶数分组方式,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在确定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后,分别进行针对性防护对策、常规防护干预,各20例。结果观察组完全执行率(100.00%)、职业暴露发生率(0.00%)、对职业暴露后处理了解度(96.35±2.74)分、佩戴防护用具了解度(95.19±2.43)分、消毒剂使用了解度(97.13±0.52)分、医疗垃圾处理了解度(97.69±1.12)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确定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后,进行相应的防护对策效果显著,可增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职业危害 防护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生物标志物在临床感染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临床诊疗的协助作用十分明显。2017年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在发布的《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1中明确指出了生物标志物在感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即能够辅助诊断感染疾病并指导抗生素的应用,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生物标志物 感染性疾病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受累,进行护理并观察。方法采用病例回顾的方法,对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并神经受累的64例进行分析,研究神经受累通过及时治疗和护理后,治疗的疗效。结果64例患儿治疗后,其中有9例继续使用呼吸机,2例好转出院,53例治愈出院,无1例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对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并神经受累进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帮助患儿在治疗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也极大的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可以进行推广。

  • 标签: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 神经系统受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前胎儿神经畸形彩超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产前检查诊治疑似为胎儿神经畸形孕妇11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孕妇孕期分别采用普通B超和彩色超声进行检查,以引产或分娩后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超声检查灵敏度、特异性及诊断阳性率、误诊率、漏诊率。结果110例孕妇经引产或分娩后证实为胎儿神经畸形85例,发生率为77.27%。普通B超在产前胎儿神经畸形中诊断灵敏度为75.29%,特异性为64.00%。彩色超声在产前胎儿神经畸形中诊断灵敏度为91.76%,特异性为92.00%。彩色超声在产前胎儿神经畸形中诊断阳性率高于普通B超,误诊率和漏诊率均低于普通B超(70.91%vs.58.18%,1.82%vs.8.18%,6.36%vs.19.09%,P<0.05)。结论彩色超声在产前胎儿神经畸形中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性,可降低误诊、漏诊发生率,提高阳性诊断率,可作为产前筛查胎儿神经畸形首选辅助检查方法。

  • 标签: 产前 胎儿神经系统畸形 彩超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应用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所收治的体检儿童20例,并将其划分到对照组,同时选取疑似感染儿童80例,平均划分到病毒感染组和细菌感染组,各组患儿均为40例,对以上三组患儿实施血常规检查,并对比其白细胞含量。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细菌感染组白细胞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病毒感染组白细胞含量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病毒感染组和细菌感染组白细胞含量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能够对小儿细菌感染进行及时发现和治疗,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小儿 细菌性 感染性疾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感染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威胁着人类健康。早期明确感染病原,对治疗极为重要,所以寻找能早期诊断,检测疗效好且特异性高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对临床及时诊断,有效治疗,降低病死率,同时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三大常规 抗生素 指导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诊断小儿细菌感染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5月间收治的42例小儿细菌感染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42例儿童作为对照组,均对其采取超敏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测以及超敏C反应联合血常规检测,分析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水平、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以及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水平以及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优于单纯采取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阳性率以及单纯采取血常规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诊断小儿细菌感染疾病中采取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明显优于单一的采取超敏C反应蛋白或血常规检测,其阳性检出率较高,适合早期儿童病情的诊断。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血常规 联合检测 诊断 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我院NICU收治的2017至2018年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为样本,采用神经评分(NBNA评分及52项检查)进行系统分析,探究神经评分在HIE患儿康复治疗过程中的评价意义及指导价值。方法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NICU诊断为HIE的患儿,对其进行住院时及出院后不同阶段神经评分,并以此评分指导后期促脑发育训练。结果神经评分分值越低,提示脑损伤程度越重,促脑发育训练意义越大,反之则亦然。结论神经评分直接评估HIE患儿不同时期的脑损伤程度,对于指导HIE患儿促脑发育训练具有直接、有效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神经系统评分 促脑发育训练 临床实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感染疾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的60例感染疾病患者纳入研究,查随机表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分别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头孢他啶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分别研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感染疾病患者,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值得采纳。

  • 标签: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感染性疾病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48例作为观察组,在将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48例作为参照组,对两组儿童均进行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检验,并分析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与参照组儿童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实验组患儿的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诊断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中采用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的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高敏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验 小儿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60例感染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感染方式分为甲组(细菌性感染疾病,80例)和乙组(病毒性感染疾病,8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全血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检测的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诊断价值分析。结果单独和联合检测结果显示,甲组患儿的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乙组;且各组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单独检测的阳性率;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联合检验 儿科 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的诊断中采用hs-CRP联合血常规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确诊的100例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血常规检查,观察组采用hs-CRP联合血常规检查,并对患儿诊断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患儿确诊率高于对照组患儿确证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采用hs-CRP联合血常规检验,能够有效提升患儿病情确诊率,对及时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hs-CRP 血常规检验 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