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胸主动修复术治疗急性主动综合征的经验,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27例行胸主动修复术的急性主动综合征患者,统计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学测量、腔修复术方法及随访治疗效果。全部病例随访采用CT血管成像,分别于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及以后每年一次随访。结果:1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平均为(90±18)min,平均出血量为(35±11)ml;2近段锚定区平均长度为(14±4)mm,近段支架扩大率为(12.2±5.6)%;3627例患者共植入683枚覆膜支架;4627例患者有6例死亡,总生存率为99%;5坚持随访的443例(占70.7%)患者支架段假腔血栓化率为86.0%,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19例(占4.3%)患者进行了二次腔修复术,2例(占0.5%)开放手术治疗。结论:胸主动修复术是微创治疗急性主动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亚急性期、无合并症简单型急性主动综合征及主动穿通性溃疡预后效果最好。规律的随访是必要的,当需要时可进行二次腔修复治疗。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壁间血肿 主动脉穿通溃疡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影像学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夹层术后患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住院,行主动夹层手术治疗而且术后合并肾功能衰竭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个性化、综合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严密监测肾功能的指标、做好用药的护理、CRRT护理和饮食护理等,促进患者肾功能的恢复。结果40例主动夹层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经过护理,在住院期间未发生压疮,胃肠道功能及肾功能恢复较好,顺利出院。结论对主动夹层术后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实施个性化、综合护理,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利于患者肾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体外循环 肾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主动夹层患者的急诊症状和诊断进行分析研究,提高对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减少漏诊,误诊,降低死亡率。方法对最终诊断为主动夹层分离的38例患者的急诊症状辅助性检查,治疗方法及其转归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38例急性主动夹层病人,及时地作出正确地诊断有26例,得到及时性治疗或及时性转院救治,其中18例治愈或康复出院,其治愈率占69.92%,死亡率占30.08%,12例延误诊断,开始误诊为其他疾病的病人,有3康复出院,3例死亡,其治愈率和死亡率各占50.00%,6例转院治疗后4例治愈康复。结论主动夹层表现多种多样,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是误诊的关键。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早期诊断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应用主动球囊反搏(IABP)过程中的最佳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介入治疗围术期使用IABP的高危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加强术后观察与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IABP手术均成功,其中31例因病情危重于术前床旁置入,17例术中置入IABP反搏球囊,8例于术后补救植入,住院期间死亡3例。IABP治疗成功率94.6%。结论IABP应用后可改善心功能及全身状况,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熟练掌握反搏泵的使用方法,加强IABP术后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IABP成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心病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夹层DebakeyIII型患者的心理辨析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科80例主动夹层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分析,提出有效的护理方法并实施。结果75例患者心理、生理舒适度、满意度得到了有效提高,稳定了患者的情绪。结论主动夹层患者心理护理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被尊重感,使其主动配合手术,为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创造了良好条件,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生存率具有意义。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心理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球囊反搏术在心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入住某院心内科并接受IABP辅助治疗的心脏重症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于床旁或者心导管室行IABP置入术,比较IABP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率、动脉压、24h尿量、心脏射血分数、心排出量、脑钠钛等。结果:30例患者经过IABP辅助治疗后,28例患者的病情得以好转,好转率达93.33%;心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平均动脉压与24h尿量均较治疗前有显著的提高,左室射血分数与心排出量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血浆脑钠钛浓度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结论:IABP在心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长期预后,从而具有极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心脏重症患者 应用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主动夹层腔内隔绝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所收治的接受主动夹层腔内隔绝术患者资料10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将所选取的100例患者依照其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平均每组5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情况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为接受主动夹层腔内隔绝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 围手术期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对38例复杂型B型主动夹层患者实施杂交手术治疗,结果38例患者均成功接受动脉转流并腔血管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复查大动脉CTA均无支架漏及人造血管堵塞等情况发生,切口愈合良好。随访至今均存活。提示对此类患者,做好充分的病情评估,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前做好生命体征的观察、疼痛的监测和控制,术后还需做好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监护,细致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杂交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报告了1例胸腹主动置换术并急性高位不全性肠梗阻的护理。其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生命体征及神志的观察和心理支持,持续禁食禁饮、胃肠减压、动态监测血清淀粉酶及电解质,配合使用生长抑素,积极抗感染治疗,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密切观察呕吐物、胃肠减压引流物的颜色、量、性质及肛管排便排气,严格准确记录出入量,保持内环境稳定。由于监测严密,术后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得当,患者痊愈出院。

  • 标签: 胸腹主动脉置换 肠梗阻 护理
  • 简介:摘要总结探讨StanfordA型主动夹层(AD)杂交手术后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StanfordA型AD患者杂交手术的临床资料和术后护理。20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和术后护理痊愈出院。科学严谨的护理措施对提高StanfordA型主动夹层杂交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杂交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分析腔内隔绝术治疗III型主动夹层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III型主动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腔内隔绝术治疗,并结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比患者护理干预前与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结果对比患者护理干预前与护理干预后的焦虑程度与抑郁程度,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患者护理干预前与护理干预后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领域、生存质量、健康状况6个维度,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的III型主动夹层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腔内隔绝术 治疗 III型主动脉夹层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对25例腹主动瘤行腔内隔绝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要点为1、术前评估2、术后严密监测3、做好出院健康指导,巩固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球囊反搏(IABP)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56例AMI合并CS应用IABP辅助循环的患者,加强IABP应用期间的病情观察、导管护理,加强心理护理,落实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56例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中42例患者在植入IABP后PCI治疗,9例患者行CABG术,5例患者行保守药物治疗。IABP应用期间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消化道出血1例,穿刺部位渗血及血肿各2例,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1例。未出现脑出血、下肢缺血或栓塞、球囊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IABP应用过程中应加强监测,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能确保IABP安全有效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IABP的功能,预防或减少并发症,使重危患者度过难关。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左西孟旦的一种新型的钙增敏剂,通过提高收缩部位对钙的敏感性而产生正性肌力作用1,其可促使Ca离子与TnC结合,增加心肌收缩,增加心输出量,但不影响细胞钙离子浓度;开放细胞膜上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而扩张血管,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从而提高心功能。

  • 标签: 左西孟旦 心力衰竭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和D-二聚体(D-dimer)联合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和急性主动夹层(acuteaorticdissection,AAD)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ACS组患者120例、AAD组患者120例和正常对照组60例,取血清,分别检测TSP-1和D-dimer在三组中的血清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SP-1和D-dimer在ACS组、AAD组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TSP-1在ACS组升高更明显,D-dimer在AAD组升高更明显。结论:TSP-1和D-dimer联合检测可以协助ACS和AAD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主动脉夹层 凝血酶敏感蛋白-1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采用颅血肿脑室引流术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1月所在医院62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颅血肿脑室引流术进行治疗,根据治疗期间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接受颅血肿脑室引流术治疗期间,为其配合全面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时间,控制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出血 颅内血肿脑室引流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未破裂颅动脉瘤在人群中较为常见,其发病率约为2%。而随着CTA的广泛使用,以及CTA检查对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良好的显示,未破裂动脉瘤的检出率明显增加。而当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合并有颈动脉狭窄时,其治疗方式及预后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合并颈动脉狭窄的颅动脉瘤患者,其治疗存在一定的矛盾,由于颈动脉狭窄治疗会诱发动脉瘤破裂,而动脉瘤治疗可能造成缺血性脑卒中,因此其致残率以及病死率可能大大增加。本研究对合并颈动脉闭塞以及未破裂动脉瘤的患者发病率进行回顾,并对这类患者的治疗策略进行探讨。

  • 标签: 未破裂动脉瘤,颈动脉疾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