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CG引导PICC尖端定位的方法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7年10月,共收治28例患者,借助心电监护仪的ECGⅡ导联P波的变化来判断置管长度及PICC导管尖端到达的位置结果在置管过程中,借助ECGⅡ导联P波的变化来判断置管长度及PICC导管尖端到达的准确率的关系结论通过心房内ECGⅡ导联P波的变化可以引导PICC尖端位置的定位,知道术中置管方向,提高置管成功率和安全性,降低X线检查等相关费用。

  • 标签: 心房内心电图 PICC置管 尖端定位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医院公共卫生管理的功能定位,阐述了管理工作的现状,指出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解决问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以及医院发展水平为目的,提出了有效的管理途径,仅供参考。

  • 标签: 医院 公共卫生管理 功能 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定位方法在小儿股静脉采血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4例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施行传统的触摸股动脉搏动的定位方法,观察组则采用股三角凹陷内触摸股动脉搏动的定位方法。结果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血肿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股静脉采血过程中,应用股薄肌定位方法可有效提高股静脉穿刺成功率,极大程度上减轻患儿受到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股静脉采血 定位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保障医疗效果的关键场所,其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控制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均有直接性的关系。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医院对于消毒供应中心的关注也逐渐加大。鉴于此,本文针对当前的新形势,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重要价值以及定位进行了分析,进而在明确该项目工作在医院工作中定位的基础上,从思想、制度体系、人员素质以及监控方面提出做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措施,以希望为进一步确保手术安全,提高医疗水平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工作定位 清洗 消毒 灭菌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及后处理系统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总结各种螺旋CT后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并在临床检查中合理运用,以利于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肋骨骨折 螺旋CT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定位下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CT定位下应用LY-1型一次颅内血肿穿刺针穿刺抽吸血肿,并置管引流,定时用尿激酶冲洗,术后给与常规治疗。结果穿刺引流时间3-7d,本组病例3d内拔管者65例,3-5d拔管20例,因出血量大并脑室铸型的4例患者死亡,1例颅内感染。出院时按ADL分级法,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35例;Ⅱ级部分恢复41例;Ⅲ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行走6例;Ⅳ级卧位但保持意识4例,Ⅴ级死亡4例。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是一种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 CT引导吸引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磁共振头皮定位法手术治疗颅内浅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行手术治疗的122例颅内浅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前定位根据影像学诊断,而观察组采用磁共振头皮定位法,分析对比两组间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无人出现术后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内浅表肿瘤患者术前采用磁共振头皮定位法进行手术定位,可显著改善肿瘤切除率及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手术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头皮定位法 浅表肿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ICU患者经超声定位行深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就诊的急诊ICU患者共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0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解剖定位法进行深静脉穿刺置管;观察组采用超声定位法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比较不同穿刺置管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ICU在抢救危重症患者时可以采用超声定位法行深静脉穿刺置管,其操作迅速,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腹部彩超对肝外胆总管结石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腹部彩超的检查结果并与手术探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有63例患者为梗阻性结石,占总数的78.85%;另外17例患者为非梗阻性结石,占总数的21.15%。根据结石部位将结石分为上段、壶腹段和胰腺段,通过分析对比彩超定位结果和术中探查结果发现,上段的检出率为92.5%(40/80);壶腹段的检出率为87.5%(7/8);胰腺段的检出率为87.5%(28/32)。三组数据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部彩超能够比较准确的定位肝外胆总管结石,从而为手术取石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具有良很大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腹部彩超 肝外胆总管 结石 定位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带动着城市设施的完善,人口也在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大量的人口流动,给传染病的迅速传播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影响着公共卫生管理的干预效果。需要对目前卫生管理进行相应调整,以达到满意目的。该文概述了公共卫生管理领域传染病预防的现状,论述了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防控中的价值,介绍了传播媒介干预、法律规则干预、行政管控干预策略,并提出具体的干预落实方案。

  • 标签: 公共卫生管理 传染病预防 定位与干预
  • 简介:摘要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是发生在种植体周围的炎症,特征为软组织炎症及支持骨的丢失。光动力疗法是利用可见光、近红外或紫外光驱动,通过光敏剂退激产生激发态单线态氧导致多种生物分子氧化产生光动力,对于致病菌具有强烈的杀灭作用。

  • 标签: 光动力 光敏剂 口腔种植体周围炎
  • 简介:摘要目的中药与西药可能从不同的环节发生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可能产生有利于临床治疗的结果,但也可能相反,干扰临床治疗,甚至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中西药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问题。方法由于目前中西药相互作用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不同,结果可能有所差异。结果在临床用药中更需要注意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加强药学监护,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 标签: 中西药 相互作用 动力学 药物代谢
  • 简介:目的探讨远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慢性踝关节炎患者踝关节疼痛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11月在重庆市某医院就诊的36例慢性踝关节炎患者为研究组,另外招募3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医用短焦距非制冷远红外热成像仪检测2组受试对象踝关节前侧位、后侧位、内侧位和外侧位等测温点温度。比较对照组受试对象左、右踝关节各侧位测温点温度及研究组受试对象患、健踝关节各侧位测温点温度;比较2组受试对象踝关节各侧位测温点温差。结果对照组受试对象左、右踝关节前侧位、后侧位、内侧位及外侧位测温点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0.75,0.51,0.43;P〉0.05)。研究组受试对象患、健踝关节前侧位、外侧位测温点温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1,4.73;P〈0.05);研究组受试对象患、健踝关节后侧位、内侧位测温点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1.57;P〉0.05)。研究组受试对象踝关节前侧位、外侧位的远红外热成像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研究组受试对象踝关节前侧位、外侧位测温点温差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1,4.13;P〈0.05);2组受试对象踝关节后侧位、内侧位测温点温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5,1.63;P〉0.05)。结论远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提供慢性踝关节炎患者踝关节各部位的温度分布及变化情况,通过此项技术可对慢性踝关节炎患者的踝关节疼痛部位进行精准定位,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远红外热成像技术 慢性踝关节炎 疼痛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抑酸剂联合促胃动力药对稳定期COPD合并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稳定期COPD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照随机余数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胶囊和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和6MWD在治疗前后均没有明显的改善(P>0.05),观察组RDG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的SGRQ各症状分值、总分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抑酸剂联合促胃动力药能够使稳定期COPD合并胃食管反流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COPD 胃食管反流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彩超观察肝硬化脾肿大和原发性脾肿大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0例肝炎后肝硬化脾肿大患者,40例原发性脾肿大患者及40例正常人的脾动脉主干(SA)、脾叶动脉(SLA)、胰腺后脾静脉(SV)、脾叶静脉(SLV)、门静脉主干(PV)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Dpv、Dsv明显高于正常人,且随肝功能分级逐渐增大(P<0.05);肝硬化患者Qpv、Qsv明显高于正常人,且随肝功能分级逐渐增多(P<0.05);肝硬化患者Vpv、Vsv明显低于正常人,且随肝功能分级逐渐减慢(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程度的估价预后和疗效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肝硬化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危重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3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2组,各18例,对照组在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在治疗期间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对治疗前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情绪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SAS评分、SD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危重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配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危重患者 血流动力学 护理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03月~2017年03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3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5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动力髋螺钉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动力髋螺钉治疗。

  • 标签: 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胃动力联合黛力新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通过诊断后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参照组与试验组,前者行常规治疗;后者行黛力新联合胃动力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用药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3%大于参照组71.1%,用药副反应发生率4.4%低于参照组20%,两组组间数据比较后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将胃动力以及黛力新联合应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安全性高,效果确切。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副反应 胃动力 治疗效果 黛力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资料,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等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的疗效较为确切,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中出血量少,骨折固定的牢固,并发症少,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