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超声表现及诊断思路。方法对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诊治的3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分析其超声特点和临床演变过程,探讨超声检查在外伤性脾破裂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其中28例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1例超声提示脾周及腹腔内少量积液,后经剖腹探查证实为真性脾破裂,破裂口位于脾门区附近;1例提示脾脏及腹腔内未见明显异常,3天后证实为迟发性脾破裂,破裂口位于脾上极。结论超声在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中有助于临床及时明确诊断,并可根据超声声像判断脾破裂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应作为外伤性脾破裂及随访观察的首选检查项目,并可指导临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超声诊断 外伤 脾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手外伤患者术前的临床疗效与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受伤原因的心理特征,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心理疏导,评定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学测试(SAS)、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心理护理对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的疗效。结果该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的焦虑值经统计学分析,P<0.05,血压(收缩压)和心率变化情况经统计学分析,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手外伤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使患者能从心理和行动上尽快地接受并配合手术,为手术赢得最佳时机,增强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极大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有利于术后恢复。

  • 标签: 心理护理 手外伤患者 术前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外伤对鼻腔生理功能的影响,以期对鼻外伤的诊治产生新的社会及经济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自2015年1月—2017年6月该院因鼻外伤而在门急诊及住院病人100例,通过对其解剖学形态、病理组织学、嗅觉功能测定、鼻腔通气试验等相关鼻腔生理功能检查,研究其影响生理功能的基本原因。结果100例患者中,平均年龄(42.52±8.75)岁。鼻内镜观察鼻腔呼吸区和嗅区粘膜形态见100例患者中有72例出现鼻中隔脱位或偏曲。有80例患者出现粘膜撕裂或鼻腔血肿形成。取下鼻甲活检标本,100例患者中有82例出现组织表面纤毛部分断裂,黏膜及黏膜下层出现撕裂,黏膜下见炎症细胞浸润,腺体结构欠规则。鼻外伤患者治疗前嗅觉功能明显较术后恢复6个月患者差。术前患者鼻通气阻力值(8.32±1.21),术后6个月鼻通气阻力值(1.49±0.8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MTR(6.98±0.98),术后MTR(4.05±0.5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外伤对患者鼻腔生理功能存在一定影响,需给予积极治疗。

  • 标签: 鼻外伤 生理功能 黏膜撕裂 鼻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优质护理对骨外伤患者作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70例骨外伤患者,按照随机数据原则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各有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中医优质护理,采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护理前后焦虑状态,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评价抑郁状态,记录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时间。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均减轻,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优质护理可促进骨外伤患者愈合,改善心理状态。

  • 标签: 骨外伤 中医护理 焦虑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外伤性脾破裂在临床中采用CT影像的诊断价值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4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CT检查的有关资料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有31例患者的CT扫描具有特异性,占77.5%;有37例患者的CT扫描具有敏感性,占92.5%。手术结果与患者的CT增强扫描诊断具有一致性。结论CT扫描能够对脾损伤出血位置及程度迅速做出判断,对于诊断外伤性脾破裂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外伤性脾破裂 医学影像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外伤后颅内出血法医临床鉴定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鉴定中心受理的85例脑外伤后颅内出血案例资料,分析和总结临床鉴定结果。结果通过鉴定,本组85例案例中,和脑外伤相关的颅内出血有73例(85.9%),包括外伤致颅内出血71例、伤病共存2例;和脑外伤无关的颅内出血12例(14.1%),包括高血压7例、陈旧性颅内出血3例、颅内血管瘤2例;死亡5例,重伤63例,轻伤案例17例。结论脑外伤是导致颅内出血的主要因素,且伤情严重,少数是因自身病症导致,应加以辨别判定。

  • 标签: 脑外伤 颅内出血 法医 临床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和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78例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气管切开术,实验组采取早期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和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气管切开术 颅脑外伤 脑出血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对重病脑外伤患者实施呼吸道护理的临床效果与体会。方法将本院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68例患有重病脑外伤的患者,根据其意愿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观察组34例患者采用一般呼吸道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并在此基础上,将呼吸道护理进行加强,为对照组的34例患者提供常规性呼吸道护理,并对护理后的两组患者血气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呼吸道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PaCO2水平情况进行比较得出,观察组患者在加强了呼吸道护理之后,患者的PaCO2水平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明显要低,而PaO2和SaO2的水平却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病脑外伤的患者加强呼吸道方面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体内动脉血气的分析指标水平,患者出现的缺氧状态可以得到缓解,是值得在临床护理方面进行推广的护理形式。

  • 标签: 呼吸道 重病脑外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法医学鉴定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外伤性脑梗塞伤者的基础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症状、受损程度、因果关系。结果26例伤者中有3例为重伤;7例进行工伤评残,4例一级伤残,2例二级伤残,1例七级伤残;18例伤者为道路交通事故评残,其中5例一级伤残,8例二级伤残,3例三级伤残,2例四级伤残;1例进行伤病关系评定,结果为直接因果关系。结论外伤性脑梗塞的形成机制比较复杂,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受伤后对伤者进行CT和MRI检查对疾病的诊断和法医鉴定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外伤性脑梗塞 法医学 鉴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