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临床常用于治疗失眠药物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比较临床用于各类治疗失眠药物的效果。结果相对于其他类别药物,采用BZD受体激动剂对失眠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结论BZD受体激动剂对失眠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但非处方类、保健类、镇静性抗抑郁及抗精神病类等药物还不具有比较系统的支持证据。

  • 标签: 失眠患者 药物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过综合疗法治疗老年人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统计了441例诊断为失眠的老年患者中医针灸、中药,少量西药及心理治疗等综合疗法的临床疗效。其中151例完成了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结果采用综合治疗老年人失眠,总有效率可以达到89.57%。60~69岁的老年人特别是女性容易患失眠。老年失眠患者容易出现心理异常,其中以抑郁、焦虑和躯体化为多见。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老年人失眠有效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老年人 失眠症 综合疗法 心理症状自评量表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老年失眠问题日益突出,给老年人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一定影响,而规律有效地自我管理对于改善老年失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老年失眠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自我管理措施,以期为老年失眠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老年失眠 自我管理 原因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血管内科高龄老人的睡眠质量,探索干预性护理对改善老年患者睡眠,控制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45例睡眠障碍的高龄失眠患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其睡眠质量,分析原因并对其进行干预性护理,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以及睡眠质量变化状况。结果本组研究中45例患者中30例PSQI≥7,其中外源性因素13例,占43.3%;心理生理性因素8例,占26.7%;躯体疾病因素6例,占20.0%;药物依赖性因素3例,占10.0%.实施干预性护理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PSQI评分从(9.89±2.39)分降低为(7.12±2.15)分。血压发生变化,收缩压从(172.65±17.32)mmHg下降到(151.41±14.92)mmHg,舒张压从(105.21±12.94)mmHg下降到下降到(91.86±11.04)mmHg。结论干预性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心内科高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且降压作用显著。

  • 标签: 心血管 高龄 失眠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肝炎患者失眠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重症肝炎患者出现失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个性化的护理。结果经过相应的护理措施,重症肝炎患者失眠状况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能使重症肝炎患者失眠得到改善。

  • 标签: 重症肝炎患者 失眠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失眠患者占住院患者的比例越来越高。失眠是指一种持续长时间对失眠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常见有入睡困难、睡眠不深、睡后易醒、醒后不易入睡、多梦早醒、醒后感到不适或疲乏等。由于失眠,大脑及人体的系统未得到及时的休息和恢复,降低机体抵抗力,大大延缓了疾病早日康复。依靠药物(如安定、舒乐安定)效果并不满意。我科在2009年对80名失眠患者进行了彻底的原因分析与总结,并根据不同的患者,制订了心理和行为干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标签: 失眠 原因 心理 行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眠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失眠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的心率变异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失眠组的HRV值明显降低。结论失眠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下降,以迷走神经张力下降为主,交感神经活动相对亢进。

  • 标签: 失眠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
  • 简介:一般患有失眠的病人,多是由于情绪焦虑所致,受心理因素影响较大。当睡眠好转后停用安眠药时,从心理上就会担心:“今天没吃药,不知道能不能睡好?”而越是这样想,就越是容易产生内心紧张感,从而越是睡不着觉。建议停药时应掌握两条原则:一是睡眠好转后不要着急停药,要稳定一段时间(视病程长短而定)后再考虑停药,同时在此段时间内从心理上逐步减少对睡眠的过分关注,以期有所适应;二是应先试着逐渐缓慢减量,

  • 标签: 失眠患者 安眠药 心理因素 情绪焦虑 病程长短 缓慢减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276例老年患者的睡眠状况及失眠原因进行调查,探讨减少老年患者失眠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访谈式睡眠调查法调查老年病患者睡眠情况。结果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早醒是失眠最常见的症状。引起失眠的原因依次为焦虑、抑郁、病理生理因素、药物因素、睡眠环境等因素。结论建议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为指导,采用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法,提高老年患者的睡眠和生存质量。

  • 标签: 老年患者 睡眠障碍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焦虑症伴发失眠与原发性失眠患者过度觉醒水平,探讨焦虑症伴发失眠特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例正常睡眠者、25例焦虑症伴发失眠患者及26例原发性失眠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脑电频谱、24h尿游离皮质醇数据。结果焦虑症伴发失眠患者及原发性失眠患者心率变异性低频/高频(LF/HF)、24h尿游离皮质醇浓度、脑电谱频theta、alpha、sigma、beta、gamma相对功率值均高于正常睡眠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异性高频(HF)、5min平均心率标准差(SDANN)、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爱丁堡指数(pNN50)、脑电谱频delta相对功率值均低于正常睡眠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症伴发失眠患者心率变异性低频/高频(LF/HF)、24h尿游离皮质醇浓度、脑电谱频beta、gamma相对功率值均高于原发性失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异性HF、SDANN、SDNN、rMSSD、pNN50、脑电谱频delta相对功率值低于原发性失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症伴发失眠与原发性失眠患者均存在过度觉醒,其中,焦虑症伴发失眠患者过度觉醒水平比原发性失眠患者高。

  • 标签: 失眠症 焦虑症 过度觉醒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失眠散、耳穴压豆联合护理在COPD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本院76例COPD失眠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38例,行综合护理,观察组38例,联合失眠散、耳穴压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失眠效率和睡眠质量评分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 给予COPD失眠患者失眠散、耳穴压豆干预能显著提升睡眠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失眠散 耳穴压豆 慢阻肺 失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内科的失眠患者予以中医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失眠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照治疗的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实验组实施中医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9.31%;实验组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5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的治疗中,对失眠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疗效,故在临床治疗上可被广泛推广。

  • 标签: 中医治疗 神经内科 失眠患者 疗效
  • 简介:摘要失眠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主诉之一,影响其身心功能。本文对脑卒中患者失眠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 标签: 脑卒中 失眠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老年患者失眠的原因,提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治疗且发生失眠的80例老年患者失眠原因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环境、精神、饮食和药物是造成住院老年患者失眠的主要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患者失眠状况有明显缓解,干预前后患者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失眠的具体原因制订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失眠情况,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住院老年患者 失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干预护理方法在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将110例住院失眠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实施综合性系统干预护理,对照组予以一般健康指导与常规护理。结果通过对55例实施综合性系统干预护理的干预组与55例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比较,干预组PSQI及睡眠的客观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从而更进一步加快疾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心内科 失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住院肝硬化患者失眠的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32例住院肝硬化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接触交谈分析影响睡眠的因素,制定相应扩理干预措施。结果失眠与精神症状,社会、环境、心理因素、躯体状况。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的影响有关。及时控制情绪,消除疼痛和药物不良反应。加强心理疏导,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是控制失眠的有效措施。结论做好住院肝硬化患者的睡眠状况临测,对其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可保证病人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 标签: 肝硬化 失眠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穴埋豆对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8年9月我科住院接受的60例失眠患者作为案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方式和耳穴埋豆进行治疗,治疗后对结果分析和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有效人数分别是27例和21例,总有效率分别是90%和70%,乙组的优势明显。乙组的评分高,说明乙组的睡眠质量高。结论对于失眠患者给予耳穴埋豆方式进行治疗,能避免出现病情加重,符合当前治疗要求,值得实施和推广。

  • 标签: 耳穴埋豆 失眠患者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