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住院患者失眠相关因素。方法:以我院2019.1~2020.12内收治的50例骨科住院失眠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经进行访谈调查,分析其住院期间的睡眠状况及失眠因素。结果:(1)据统计,所选研究对象中,入睡困难者占比66.00%(33/50)、不能熟睡者占比38.00%(19/50)、早醒者占比30.00%(15/50)、睡眠时间缩短者占比32.00%(16/50);(2)据统计,所选研究对象中,疼痛者占比82.00%(41/50)、家庭负担加重者占比34.00%(17/50)、生活习惯改变者占比30.00%(15/50)、担心伤病预后者占比24.00%(12/50)、睡眠颠倒者占比18.00%(9/50)、环境改变者占比16.00%(8/50)、活动量减少者占比14.00%(7/50)及身体制动不适者占比10.00%(5/50)。结论:骨科住院患者普遍存在失眠症状,针对此症状,应采取综合干预方式,缓解患者失眠症状,为患者营造舒适安心的睡眠环境。

  • 标签:
  • 简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竞争压力的加大和社会老龄化后慢性病的增加,失眠患者越来越为临床常见。以往对于失眠症的治疗惯用西医药物或心理疗法,前者存在无法摆脱药物依赖的烦恼,后者则存在近期效果差的缺点。2000年以来,我院内科采用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之一的穴位按压。对50例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失眠 穴位按压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在失眠患者中的意义。 方法: 抽取本院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收治的 212 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n=106 例)、观察组( n=106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中医护理干预,对两组入睡时间和睡眠质量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对失眠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 标签: 中医护理 失眠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孕期失眠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2020年1月~12月间接收的96例孕期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48)以及对照组(n=48)。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PSQI评分。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PSQ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5,P=0.701);经过干预后,两组PSQI评分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水平更低(t=4.617,P=0.000)。结论 对孕期失眠患者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能够进一步缓解其睡眠障碍。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孕期 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失眠主要原因,并探究出科学的护理策略及效果。方法:本报告以2020年5月-2021年5月作为时间区间,并截取此段区间中我院接收的90例老年失眠患者为例作为数据提供对象,以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以45例为每组人数,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接受综合护理,并分析失眠发生因素及护理后效果。结果:通过对老年患者失眠的原因分析后发现,影响老年患者睡眠的主要因素包括:疾病因素、药物因素、精神因素、环境因素,其中疾病是最主要影响因素;此外,研究组在干预后,其PSQI分数更低,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患者失眠原因进行分析后,影响睡眠的最主要因素是疾病因素,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 失眠 综合护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失眠原因,讨论相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在医院神经科选取了2019年10月到2020年8月期间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50例,进行讨论分析。结果:经过调查表调查显示,脑卒中患者引起失眠的原因主要有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和肢体疼痛,以及药物等因素。结论:在临床治疗时,采用有效的护理对策和干预措施,可以让脑卒中患者提高睡眠质量,同时减少镇静催眠药物的使用。

  • 标签: 脑卒中患者 失眠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失眠是老年人常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其睡眠质量和健康。分析其原因,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延长其睡眠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老年住院患者 失眠 原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失眠原因,讨论相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在医院神经科选取了2019年10月到2020年8月期间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50例,进行讨论分析。结果:经过调查表调查显示,脑卒中患者引起失眠的原因主要有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和肢体疼痛,以及药物等因素。结论:在临床治疗时,采用有效的护理对策和干预措施,可以让脑卒中患者提高睡眠质量,同时减少镇静催眠药物的使用。

  • 标签: 脑卒中患者 失眠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亚健康失眠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并分析其与焦虑情绪、失眠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102例亚健康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测评及阿森斯睡眠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问卷调查,分析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及焦虑情况,以及患者失眠程度、焦虑情绪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结果亚健康失眠患者中女性占比69.61%且气郁质较多,男性占比30.39%且湿热质较多;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中气郁质(27.45%)、阳虚质(20.58%)、痰湿质(13.72%)、湿热质(12.74%)占比较高,且失眠患者多伴有焦虑情绪。亚健康失眠程度与气郁质呈正相关(P<0.05);亚健康失眠患者焦虑情绪与气郁质、阴虚质及痰湿质呈正相关(P<0.05)。结论:亚健康失眠患者多伴焦虑情绪,亚健康失眠与气郁质相关,故此对亚健康失眠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可提高亚健康失眠患者临床疗效。

  • 标签: 亚健康失眠 中医体质 分布规律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足浴对中风后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中风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足浴组各32例,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西药组每晚睡前服用舒乐安定(艾司唑仑)2mg,足浴组在每晚睡前接受中药足浴,连续干预7d。分别于干预前后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测评两组睡眠质量,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足浴组PSQI各因子评分和总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低于同期的西药组(P〈0.05,P〈0.01);西药组的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和总分较同组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足浴组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P〈0.01)。结论:中药足浴能明显改善中风后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 标签: 中药足浴 中风 失眠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妇科手术患者术前耳穴埋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妇科手术治疗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耳穴埋豆护理),收集分析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指数和心理焦虑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指数以及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手术患者术前给予耳穴埋豆护理,能够缓解患者心理焦虑情况,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耳穴埋豆 妇科手术 失眠 SAS
  • 简介:摘要:肾脏作为人体五脏之一,一直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肾衰患者日益增多,而肾衰会导致代谢的异常,体内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失衡,从而导致其他器官受到损伤。肾衰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承受病痛的折磨,因此很多肾衰患者都会存在失眠焦虑的目前,对于肾衰患者出现失眠的情况,除了使用药物干预,还可以使用中医药枕进行治疗,而本文就是针对中医药枕对失眠的肾衰患者的疗效进行讨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神经内科失眠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治疗失眠的90例患者,按照半年时段划为两组,2020年1月前治疗失眠患者设为对照组(C组)45例,2020年1月后就诊患者设为研究组(S组)45例。C组采用常规治疗,S组在C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比结果。结果:S组失眠改善情况明显高于C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的治疗方式,能够缓解患者失眠情况,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中医 辨证治疗 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措施针对中医内科老年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到我院接受治疗的中医内科老年失眠患者,数量共86例,按照护理干预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数量分别为43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医内科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对护理人员的总满意率进行对比。结果 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护理前评分为13.23±1.99,护理后为5.26±2.07;对照组护理前评分为13.24±1..98,护理后为8.37±2.15。通过数据对比不难发现,两组患者护理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均有一定程度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

  • 标签: 护理干预 中医内科 老年失眠患者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心脏病患者失眠的原因,并评估针对这一群体的不同心理干预方法的有效性。通过综合分析心脏病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本研究揭示了失眠的多重病因,并提出了多种心理干预策略,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支持和咨询、放松技巧和压力管理等。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治疗方法,尤其是将药物治疗与心理干预相结合,对改善心脏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显著效果。本研究为心脏病患者失眠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 标签: 心脏病 失眠 心理干预 病因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恶性肿瘤患者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HAMD总分、HAMA总分及PSQI总分较护理前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HAMD总分、HAMA总分及PSQI总分较对照组患者更优(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失眠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恶性肿瘤 失眠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眩晕失眠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82例眩晕失眠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前后PSQI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患有眩晕失眠患者,进行中医特色护理干预之后,患者失眠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患者也更加满意,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中医特色护理 眩晕失眠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中医内科护理干预疗法对老年失眠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00名老年失眠患者选取于本院2021.07——2022.04期间,设为统计对象。按照抽签分组法分出两组,即常规组、实验组。将50名接受基础护理干预患者纳入常规组,将50名接受中医内科护理+中药足浴治疗+基础护理干预患者纳入实验组,对比两组睡眠指数(PSQI)、负性心理指数(SAS、SDS)。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PSQI、SAS、SDS指数更低,P<0.05。结论:中医内科护理干预疗法可帮助老年失眠病人改善睡眠状况,促进预后水平提升,建议普及应用。

  • 标签: 老年失眠 中医内科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技术中穴位敷贴结合耳穴压豆对于妇科患者术前失眠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妇科手术且失眠患者共60例,分为两组,即实验A组和实验B组。其中实验A组实施普通基础手术护理服务,30例患者;实验B组在手术常规护理上增加穴位敷贴结合耳穴压豆的中医疗法,30例患者。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标准进行对比。结果:实验B组患者的睡眠效率大于实验A组,则其睡眠改善情况明显要比实验A组效果好。结论:中医护理技术中穴位敷贴结合耳穴压豆能大力改善妇科患者术前失眠的情况,可值得推广。

  • 标签: 穴位敷贴  耳穴压豆  术前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失眠患者采用耳穴贴压联合耳尖放血治疗干预取得的临床效果,重点分析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在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诊治的失眠患者11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耳尖放血干预,观察组采用耳穴贴压联合耳尖放血干预。结果:经不同治疗,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较高,睡眠质量评分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失眠 耳穴贴压 耳尖放血 睡眠质量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