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医院后勤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通过供给侧改革的引领,实现集约式发展、结构优化与要素升级,从而推动国家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 标签: 供给侧 基础设施建设 医院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6例泌尿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成各自68例患者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以体外冲击波碎石疗法给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治疗泌尿结石患者的过程中,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当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体外冲击波碎石 泌尿系结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婴儿泌尿感染临床特点及病原菌。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的100例泌尿感染患儿,收治时间为2015年3月到2018年4月,对1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泌尿感染患儿中,1岁以上的婴儿和1岁以下的婴儿的男女构成比的比较差异显著,婴儿泌尿感染患儿中男65例,女35例。起病形式以发热以及肉眼血尿起病多见,有28例患儿均显示为泌尿畸形,主要包括膀胱输尿管返流、肾发育不良、肾结石、肾积水以及重复肾。所有患儿在进行抗感染治疗后,预后效果均良好。结论泌尿系统感染以男性较为多见,临床表现分布为不典型,患儿易合并泌尿畸形,泌尿感染婴儿应该接受泌尿超声检查以排除泌尿畸形。

  • 标签: 婴儿泌尿系感染 临床特点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泌尿结石诊断中B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1月收治的140例泌尿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采用X线和B超进行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检出率。结果X线与B超对泌尿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98.6%、97.1%,经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对泌尿结石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且简单易行,值得临床选择和借鉴。

  • 标签: B超 泌尿系结石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深入研究分析老年病患泌尿感染疾病在临床上的特点和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而研究制定相对应的干扰措施。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到医院求治泌尿感染的老年病患,共计100例,全部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上述100例老年泌尿感染病患的临床反应均主要为尿频、尿痛、尿血、排尿不畅等等,其中60岁以上泌尿感染病患的发病率高达84%,而在所有泌尿感染的病患当中,出现合并糖尿病、脑血管疾患等基础并发症的概率也高达78%,实施侵袭性操作者占67%。结论:老年泌尿感染病患之所以会发生泌尿感染疾病,主要是和年龄、基础并发症、侵袭性操作等危险因素有关。因此,务必要给予高度重视。

  • 标签: 老年病患 泌尿系感染 临床特征 危险诱发因素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疑似泌尿系统感染患儿尿液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到病原菌189株,阳性率为28.12%。革兰阴性菌112株(60.2%),以大肠埃希菌居首位48株(25.3%),其次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8株(9.5%),粪肠球菌62株(32.8%)等。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已呈现不同程度耐药。结论本院小儿尿培养以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为主,检测到儿童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临床应根据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标签: 儿童 泌尿系统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引入到志愿者服务中,构建多维度志愿者服务体系,有效缓解了医疗志愿者服务资源供需矛盾,提高患者满意率,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方法以2018年5-6月我院志愿者服务为试验组,2018年1-2月我院志愿者服务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多维度志愿者服务模式开展医院志愿者服务活动,对照组采用现行的志愿者模式开展医院志愿者服务活动。在研究措施实施前后分别随机抽取我院门诊患者100例,住院患者300例对我院的志愿者服务进行患者满意率问卷调查,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线资料进行均衡性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门诊患者分别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住院患者分别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100%。研究实施前,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实施后,试验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多维度志愿者服务体系中的研究和应用能有效缓解了医疗志愿者服务资源供需矛盾,提高患者满意率。

  • 标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多维度志愿者服务
  • 简介:随着城市高新科技园区的扩张与渗透,产城融合的必然趋势对功能社区的健康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在阐述功能社区健康内涵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以上海市为例,剖析各高新科技园区功能社区健康服务的提供能力。结果显示,当前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尚无法覆盖高新科技园区的职业人群,机构服务的供给与园区人群日渐增长的需求间的矛盾愈发突出。为提高功能社区的健康服务供给能力,研究提出应完善政府办医布点,丰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提供方式,优化社会办医路径。

  • 标签: 产城融合 功能社区 高新科技园区 健康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东贝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疗效及护理。方法随机选取在2016年2月~2017年12月来我院治疗小儿肠淋巴结炎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实验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口服西药治疗法,实验组采用东贝穴位贴敷治疗方法。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贝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东贝穴位贴敷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疗效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输尿管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URSL)手术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护理方案区别分为干预组(90例)与对照组(110例)。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评分以及排石率。结果术后1周后干预组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强迫、人际关系、偏执、精神病性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排石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90.9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输尿管结石患者URSL术后产生的焦虑、抑郁等心理,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 综合护理干预 泌尿系结石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小剂量HAG方案与地西他滨联合的方案对AML进行化疗,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6例AML患者,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小剂量HAG与地西他滨联合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CAG治疗方案进行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63.6%),P<0.05;不良反应有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呼吸感染、发热等,经对症治疗后均有缓解。结论小剂量HAG方案与地西他滨联合方案治疗效果明显,有一定安全性。

  • 标签: 小剂量HAG 地西他滨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在急性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泌尿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8月我科收治的急性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泌尿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2组选择相同治疗方案,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中医护理干预,对比2组VAS疼痛评分与焦虑情绪评分。结果治疗后1h、治疗后2h,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VAS评分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焦虑评分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在急性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泌尿结石患者应用效果理想,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焦虑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护理干预 急性疼痛 首发症状 泌尿系结石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芪仙补汤对化疗后急性髓白血病(AML)骨髓抑制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成人急性髓白血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80例成人急性髓白血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2组治疗后诱导缓解有效率、外周血象(程度、时间)、血制品输注、毒副反应(感染、电解质、肝功能、黏膜)、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7.50%)明显优于对照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芪仙步汤可明显促进AML患者化疗后造血功能的恢复,降低血液制品输液,减少感染,肝脏损伤,粘膜溃疡及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使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 标签: 白血病 急性病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croRNA-340(miR-340)基因在急性髓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和70例初诊AML患者中骨髓单个核细胞miR-340基因的水平并分析临床意义。通过细胞计数法评估细胞生长,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评估细胞凋亡。结果AML患者中miR-340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7)。以miR-340表达中位数为界将AML患者分为高和低表达组,两组之间比较发现性别、年龄、外周血细胞、骨髓原始细胞比例、FAB分型以及常见基因突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miR-340高表达组患者经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率显著低于miR-340低表达组(P=0.049),且定量分析发现经1-2疗程诱导化疗获得CR的患者初诊时miR-34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获得CR的患者(P=0.009)。生存分析发现miR-340低表达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显著短于miR-340高表达组患者(P=0.034)。此外,对THP-1细胞株过表达miR-340可以显著增强阿糖胞苷诱导的细胞凋亡(P<0.001),抑制细胞生长(P<0.05)。结论miR-340在AML患者中表达下调,并且跟化疗反应和预后相关。miR-340可以增强白细胞株THP-1对阿糖胞苷的敏感性。

  • 标签: MicroRNA-340 预后 阿糖胞苷 敏感性 急性髓系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hem-0-lok夹法和电凝法处理阑尾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均行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观察组按hem-0-lok夹法处理阑尾膜,对照组采用电凝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阑尾膜两种处理方法均安全可靠,hem-0-lok夹法手术时间短,电凝法更具经济优势。

  • 标签: 阑尾系膜 经脐单孔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