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理护理在核磁共振检查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方法聆听患者倾诉,解答有关疑问,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里,降低紧张焦虑情绪,在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心里状态。结果通过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不良心理反应,提高其应激能力,使患者放松身心,配合完成检查。结论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彻临床护理的全过程。

  • 标签: 核磁共振 紧张焦虑 心理护理 配合检查
  • 简介:摘要儿童护理一直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难点,而核磁共振科室的儿童护理更是儿童护理中最难的结构之一。医护人员要掌握儿童心理学知识,本着对患儿和家长负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最大的热情和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对患儿的综合护理中。如幽默的语言、动作与患儿建立信任,使其配合治疗,避免因给患儿使用药物而使其产生恐惧;与患儿家长沟通,让他们详细了解检查。

  • 标签: 核磁共振 儿童护理 心理 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疑诊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30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38.3岁,。全部患者均使用PHILPSNT-5型0.5T磁共振扫描仪,正交头线圈,扫描层厚为6mm,。采用横轴位序列,其中1例相隔10天检查两次。8例患者进行行横轴位、矢状位SE序列T1加权像。16例患者进行了PC法2D静脉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根据入选条件,对脑静脉窦血栓进行分析血栓的结果对比分析得出灵敏度、假阴性率、特异度、假阳性率、约登指数分别是92.33%、7.77%、74.3%、6.7%、0.674,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157%、94.3%、Kappa值是0.833;结论MRV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有望代替DSA。

  • 标签: 脑静脉窦血栓 核磁共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磁场共振对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2例听神经瘤患者,22例中有2例微小听神经瘤,MRI表现病侧第Ⅶ、Ⅷ神经束局部结节状等或稍低信号。注射Gd-DTPA后瘤体呈小结节状均匀强化。20例为大的听神经瘤,T1WI呈稍低或稍低、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稍高、高混杂信号,患侧第Ⅶ、Ⅷ神经束比对侧增粗,与肿瘤无明确分界,两者信号变化一致,注射Gd—DTPA后肿瘤呈明显不均匀性、均匀性或环状强化。结果本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MRI是诊断听神经瘤非常有效的方法,应作为听神经瘤的术前的首检查方法。

  • 标签: 听神经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共振脱敏患者的医护合作干预效果。〔方法〕将确诊的100例过敏性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46名和试验组54名,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患者进行医护合作干预,包括知识讲座、过敏手册和电话随访。〔结果〕经过一年临床干预,试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合作干预能提高脱敏患者的依从性和疗效

  • 标签: 医护合作干预 脱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对椎管肿瘤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的椎管肿瘤患者共56例,回顾性分析其核磁共振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经核磁共振检查,血管母细胞瘤占1.8%,星形细胞瘤占25.0%,神经鞘瘤占3.6%,转移瘤占17.9%,脊膜瘤占19.6%,室管膜瘤占14.3%,神经纤维瘤占10.7%,脂肪瘤占7.1%。临床病理诊断与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相符,肿瘤类型符合率为100%。结论核磁共振检查应用于椎管肿瘤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且操作简便,准确性高。

  • 标签: 核磁共振 椎管肿瘤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脂肪肉瘤(liposacroma)是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恶性软组织肉瘤的14%-18%⑴。常发生在脂肪组织较多的腹部和腹膜后、四肢(尤其是下肢)、臂部等部位。黏液性脂肪肉瘤(myxoidliposarcoma,MLS)是脂肪肉瘤的一个常见亚型,占脂肪肉瘤的30%-55%⑵。肿瘤主要是由各种分化不同程度的脂肪母细胞和粘液样基质组成,由于肿瘤的病理特征,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本组收集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的资料,总结其影像表现,以进一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 标签: 肉瘤 恶性肿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水成像对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0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上尿路梗阻患者95例,均接受B超检查(B超组)、磁共振水成像检查(磁共振组),对比检查结果。结果磁共振组输尿管结石诊断准确率为83.3%,输尿管肿瘤诊断准确率为90.0%,输尿管良性狭窄诊断准确率为100.0%,先天性发育失常诊断准确率为90.0%,高于B超组的76.7%、30.0%、53.3%、37.5%。结论磁共振水成像诊断率高,可将其作为上尿路梗阻病因学诊断的重要手段。

  • 标签: 磁共振水成像 上尿路梗阻 诊断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肝硬化再生结节、不典型增生结节和小肝癌结节的核磁共振表现并探讨核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结节性肝硬化病例MR检查

  • 标签: 肝硬化 再生结节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核磁共振技术进行探讨分析,同时研究讨论其在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与鉴别诊断帕金森病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8月~2013年11月我院对收治的20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对其临床表现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对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在其中脑上缘部位呈现出凹陷或者是平坦的征象,患者的中脑横截面积为(77±15)mm2,桥脑面积为(543±73)mm2,中脑面积跟脑桥面积的比值为(14.3±2.5)%。结论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的中脑通过核磁共振检测出的MRI特征与帕金森患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促进了对这两种疾病的鉴别,提升核磁共振能够准确的对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的头部进行MRI检测,有助于医院对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标签: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核磁共振 帕金森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腔隙性脑梗死(LI)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影像学检测结果对LI个体化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连续收集我院收治的LI患者100例,完善头部核磁共振(MRI)检查,包括常规MRI序列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分析其影像特点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本组LI患者合并存在血管周围间隙46例(其中间隙扩大10例);存在脑白质疏松54例;存在微出血31例(SWI阳性31例,T2*WI阳性仅13例)。LI可合并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白质疏松、脑微出血等;SWI对合并脑微出血的检出率高于常规MRI。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磁敏感加权成像 血管周围间隙打一大 自质疏松 脑微出血
  • 简介:目的:在现有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基础上,针对检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研究3.0T磁共振图像均匀度及层厚的检测方法。方法:根据相关国际和国内标准,对新装机的3.0T磁共振进行检测,采用不同的扫描序列进行扫描,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结果:不同的扫描序列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检测时必须选择正确的序列。结论:在检测3.0T等高场强磁共振时,应选择对各个通道的增益进行校准的扫描序列。

  • 标签: 磁共振 均匀度 层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多序列检查诊断胆总管小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胆总管小结石患者中抽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实验组的患者使用磁共振多序列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准确情况。结果磁共振多序列的检出率明显优于多层螺旋CT,两种检测方式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多序列诊断胆总管小结石的准确率高,可以作为临床外科选择手术方式的可靠依据,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磁共振多序列 胆总管小结石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内肿瘤应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脑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基本诊断结果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对比发现NMR和病理结果比较可知,NMR检测的结果和患者的病理诊断吻合度为97.9%,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论核磁共振波谱诊断在实际的脑内肿瘤的诊断中具有准确度高的优势,对于脑内肿瘤诊断的诊疗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 标签: 脑内肿瘤 核磁共振波谱 临床价值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胼胝体急性梗死疾病的核磁共振表现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4例,按照患者的病因进行分组,其中,胼胝体梗死患者共48例,为实验组,非胼胝体急性梗死患者共36例,为参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并发症情况和血管狭窄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共48例,阳性的梗死患者共31例(64.58%),白质稀疏的脑梗死患者为28例(58.33%);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较高,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管狭窄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参照组患者的血管狭窄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胼胝体梗死疾病与非胼胝体梗死疾病相比更容易引发并发症,且易导致血管狭窄,利用核磁共振的检查方法能够对此类疾病准确有效地诊断,提高治疗疾病的效率,是检查脑梗死类疾病的可行方案。

  • 标签: 急性胼胝体梗死 核磁共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某院15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常规核磁共振(MRI)及磁共振眷髓造影(MRM)的检查资料,以临床最终诊断为标准,对常规MRI与MRI结合MRM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52例患者中共有194个突出的椎间盘,其中中央型104个,旁中央型58个,椎间孔型24个,游离型8个。对于旁中央型和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率MRI结合MRM高于常规MRI。结论MRI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有很好的可靠性,MRM成像作为常规MRI检查方法的有效补充,可以提高旁中央型及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率。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眷髓造影 腰椎间盘突出症 影像学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