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磁共振平扫(MRI)与磁共振关节造影(MRA)对于诊断肩袖撕裂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3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42名肩关节损伤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常规的磁共振平扫检查之后,需接受磁共振关节造影检查,观察并记录这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检查的准确性。结果磁共振关节造影的诊断准确性以及敏感度都远高于磁共振平扫,差异进行比较,P<0.05,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关节造影对于肩袖撕裂的准确度和敏感度更高,在临床诊断中值得被推广。

  • 标签: 磁共振平扫 磁共振关节造影 诊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低场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胆管梗阻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5例胆管梗阻疾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低场MRI及MRCP进行检查,并经病理学诊断,分析低场MRI及MRCP诊断准确率。结果低场MRI及MRCP在胆管梗阻疾病诊断中其准确率为95.2%。结论胆管梗阻疾病患者采用低场MRI及MRCP检查,具有较高准确率,有效降低临床检查数量及检查费用,确诊率上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低场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胆管梗阻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诊患者在进行磁共振检查中的护理的重要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9月263例进行磁共振检查的急诊患者护理经过,根据疾病特点及病情程度进行归类,并针对护理干预情况对磁共振检查所得图像分析。结果263例急诊患者磁共振检查中,均未发生病情急剧加重等不良情况。其中意识清醒能够主动配合检查组48例护理干预和非护理干预1级图像比例为89.47%和75.86%(P>0.05);意识清醒不能主动配合检查组132例护理干预和非护理干预1级图像比例为94.05%和18.75%(P<0.05);意识不清醒检查中无自主运动组37例护理干预和非护理干预1级图像比例为90.91%和88.46%(P>0.05);意识不清醒检查中存在不自主运动组46例护理干预和非护理干预1级图像比例为94.59%和11.11%(P<0.05)。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在急诊患者的磁共振检查中有重要价值,可以大大提高磁共振图像质量。

  • 标签: 护理 磁共振成像 急诊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磁共振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的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30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0.3T强磁共振对患者进行检查和诊断,从而对磁共振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价值。结果前交叉韧带完全撕裂17例,低场强磁共振证实17例,占100.%;前交叉韧带部分撕裂13例,低场强磁共振证实12例,占92.31%;漏诊/误诊0例,低场强磁共振证实1例,占3.33%,与金标准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诊断前交叉韧带撕裂准确率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低场强磁共振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核磁共振检查中止的原因,并研究对其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治疗期间行核磁共振检查中止的患者50例,分析核磁共振检查中止的原因,并研究对其的护理对策。结果分析患者核磁共振检查中止的原因,患者本身因素占48.0%,对核磁共振检查认识不足的因素有32.0%,环境因素占20.0%。其中患者本身因素占有比例最大。结论对于核磁共振检查中止的患者,针对性采取护理措施有其必要性,消除患者中止检查的原因,对减少中止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核磁共振检查 中止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磁共振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的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30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0.3T强磁共振对患者进行检查和诊断,从而对磁共振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价值。结果前交叉韧带完全撕裂17例,低场强磁共振证实17例,占100.%;前交叉韧带部分撕裂13例,低场强磁共振证实12例,占92.31%;漏诊/误诊0例,低场强磁共振证实1例,占3.33%,与金标准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诊断前交叉韧带撕裂准确率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低场强磁共振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药物研发是当前我国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这种药物研发工作来说,必须要重点针对药物分子的具体化学组成进行深入的剖析,尤其是对于分子结构以及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来说,更是需要进行详细的探究,这也就需要借助于各类先进的技术手段,核磁共振波谱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类技术手段,本文就重点针对核磁共振波谱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 标签: 核磁共振波谱 药物研发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效果。方法搜集本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及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9例患者经核磁共振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8.14%,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2.88%。定位诊断率与定性诊断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是目前对椎管内肿瘤进行检查的最好方法,能有效的对其发病部位及性质进行诊断;诊断率主要取决于信号的强弱、强化特征。

  • 标签: 椎管内肿瘤 核磁共振 手术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磁共振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的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30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0.3T强磁共振对患者进行检查和诊断,从而对磁共振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价值。结果前交叉韧带完全撕裂17例,低场强磁共振证实17例,占100.%;前交叉韧带部分撕裂13例,低场强磁共振证实12例,占92.31%;漏诊/误诊0例,低场强磁共振证实1例,占3.33%,与金标准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诊断前交叉韧带撕裂准确率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低场强磁共振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全脊柱成像技术在脊柱疾病中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8例脊柱病变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原则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4例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描述,给予部分脊柱磁共振扫描成像。实验组44例患者给予全脊柱扫描成像,对两组患者磁共振图像进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磁共振扫描脊柱疾病的正确率。结果实验组44例患者全脊柱成像诊断的正确率为100%,对照组部分脊柱成像诊断的正确率低于全脊柱磁共振成像。结论对于患有脊柱疾病的患者进行全脊柱成像可一次性对全段脊柱、脊髓进行检查,观察病变位置,以及对整个脊柱造成的影响,对脊柱疾病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全脊柱成像 脊柱病变
  • 简介: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变性基础上的髓核疝出,其X线表现及CT/MRI表现有其基本特性。X线片以腰椎间隙不均匀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以及Schmorls结节有其特征;CT表现更具有特征,以其椎间盘后缘局限性突起,突出的CT值高于硬膜囊CT值和硬膜外脂肪移位为其特点改变。其MRI表现T1加权象信号强度与高信号强度的硬膜外脂肪及低信号强度的硬膜囊形成鲜明对比,诊断意义可以成为最佳影像手段。本文分析了30例患者,对30例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核磁共振影像进行分析。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X线 CT MR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着重对颅底脊索瘤的CT以及核磁共振的成像影像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分析了其诊断特性以及在临床应用中所产生的价值。方法选取某市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前往就诊的患者20例,这20例患者中均患有颅底脊索瘤疾病。另外又从中选取了患有侵犯颅底鼻咽癌的病患15例,患有垂体瘤的患者8例,将上述这些患者进行对比,在治疗过程中,均采用了CT以及核磁共振(MRI)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了检查,其中有9例患有颅底脊索瘤的患者又进行了核磁共振在多层面的重建检查。结果从检查结果来看,MRI能够将患有肿瘤的位置检查出来,并且对比MRI与CT,前者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后者。但是在颅底中线骨质的破坏程度上来看,CT以及MRI基本上具有相似的破坏程度。通过MRI能够将肿瘤以及侵犯范围的位置显示出来。结论将核磁共振在多层面的构建应用于患有颅底脊索瘤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具有明显的效果,所以在临床中具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 标签: 颅底 脊索瘤 核磁共振 影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卵巢性索间质肿瘤患者进行研究,上述患者均接受多排螺旋CT检查以及低场磁共振影像学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上述患者多排螺旋CT检查以及低场磁共振影像学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吻合,诊断准确率高达100%。结论磁共振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磁共振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核磁共振和CT诊断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股股头坏死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测和核磁共振的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诊断率。结果本研究86例股股头坏死的患者共涉及到152个髋关节,CT检测出105个,核磁共振检测出138个,两组比较,观察左右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结论临床上对股骨头坏死进行诊断,采用核磁共振的方法,其诊断效果优于CT诊断,能够提高临床检测的诊断率,有助于对患者进行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CT 核磁共振 股骨头坏死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螺旋CT和核磁共振对肝脏囊性占位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肝脏囊性占位患者120例,然后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对照组的肝脏囊性占位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肝脏囊性占位的诊断,对观察组的肝脏囊性占位患者采用核磁共振进行肝脏囊性占位的诊断,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肝脏囊性占位诊出率为100.00%,炎性病变诊出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的肝脏囊性占位诊出率为100.00%,炎性病变诊出率为68.33%。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肝脏囊性占位诊出率都很高,但观察组患者的炎性病变诊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体来说,螺旋CT和核磁共振对肝脏囊性占位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有效诊断出肝脏囊性占位的病理特征,为肝脏囊性占位的进一步治理提供有效的临床参考,但是针对于炎症性病变的诊断,核磁共振的正确诊断率比螺旋CT更高一点。

  • 标签: 螺旋CT 核磁共振 肝脏囊性占位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54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传统CT检查,观察组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经过核磁诊断,关节腔积液患者最多,共9例(33.33%);其次是半月板损伤患者,共8例(29.63%);之后分别是韧带损伤以及骨质改变,分别为6例(22.22%)和4例(14.82%)。对照组关节腔积液患者9例(33.33%);半月板损伤共3例(11.11%);韧带损伤以及骨质改变分别为6例(22.22%)和4例(14.82%)。对照组的确诊率则为81.4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检查有着无辐射、视野广、多方位以及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等优点,有着较强的评估能力,有效弥补了传统CT检查的不足,具有较大的临床诊断价值,而且结果也与手术结果有着较高的吻合度,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膝关节损伤 核磁共振 受力 诊断 成像
  • 简介:目的:针对脑肿瘤形状、位置及大小等多变性,提出一种适合磁共振成像(MRI)脑肿瘤分割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改进方法。方法:将卷积神经网络应用到脑肿瘤分割上,并针对脑肿瘤的特点,提出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MSCNN),通过多尺度的输入与多尺度下的采样,克服脑肿瘤的个体差异,同时适应脑肿瘤不同图像层之间的大小位置差异,弱化肿瘤边缘与正常组织灰度相近的影响。结果:通过对30例患者的多模态磁共振图像进行分割,得到平均Dice系数为83.11%;平均灵敏度系数为89.48%;平均阳性预测值(PPV)系数为78.91%。结论:MRI脑肿瘤分割的改进方法可使分割精度得到明显提高,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能自适应脑肿瘤的差异性,并准确有效地分割脑肿瘤。

  • 标签: 脑肿瘤分割 多尺度 卷积神经网络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采取CT与磁共振诊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接诊的8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进行CT诊断与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CT诊断8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检出异常46例、正常34例,检出率为57.50%,磁共振诊断则检出异常78例、正常2例,检出率为97.50%,磁共振检出率显著高于CT诊断(P<0.05);磁共振检出病脑、结脑等也明显高于CT诊断(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单纯采取CT诊断效果不佳,而联合磁共振诊断,则能提高确诊率,而且能更好地检出各种脑病,使得重视。

  • 标签: CT 磁共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性探讨分析磁共振造影剂钆喷酸葡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2014年4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行磁共振检查注射造影剂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空腹,低血糖反应,原发病的影响,对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共有40例,其中轻度不良反应、中度不良反应、重度不良反应的患者分别有21例,18例,1例,经过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均痊愈。结论对磁共振检查注射造影剂钆喷酸葡氨后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及时采取护理干预,能够减轻症状,使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磁共振 造影剂 钆喷酸葡氨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