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大学接种疫苗是预防校园传染病爆发流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总结三年为大学接种各类疫苗的体会,认为设计好接种卡及接种登记流程,认真耐心的一对一宣教,做好接种前准备工作,注重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规范疫苗接种操作,加强冷链管理,严格执行留观时间及异常反应处置工作,是确保大学安全接种的关键。

  • 标签: 大学生 疫苗接种 安全 管理
  • 简介:目的了解大学控烟意识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进行控烟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806名大学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吸烟态度总体均值为(1.80±0.72),低于理论中值2.5;律己控烟意识的总体均值为(1.30±0.46),律他控烟意识的总体均值为(1.38±0.49),均低于理论中值1.5。不同性别、学历和学科的大学对吸烟态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学科和民族的大学对律己控烟和律他控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个人吸烟状况与控烟意识各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父母吸烟状况与大学吸烟态度呈显著正相关(r=0.155,p〈0.05);接受过父母的吸烟危害教育的学生为73.9%,接受过学校的吸烟危害教育的学生仅为24.8%;父母吸烟危害教育与吸烟态度呈显著负相关(r=-0.103,p〈0.01),与律已控烟呈显著正相关(r=0.098,p〈0.01)。结论大学控烟意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不同性别、学历、学科、民族存在差异。父母吸烟状况和吸烟危害教育与大学控烟意识密切相关,而高校对大学缺乏控烟教育。为全面提高大学控烟意识,高校对大学进行控烟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 标签: 控烟意识 影响因素 大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大学在药物安全使用上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为指导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提高大学对药品知识和药物安全使用行为,加强对大学药品知识教育,以改善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药物知识 用药行为 大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大学考前焦虑状况。方法运用考前焦虑自测问卷对108名大学进行测试。结果本组大学焦虑自测问卷得分平均分为31.40,处于轻度焦虑水平。男女之间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大一和大四学生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t=2.49,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大学的考前焦虑水平存在年级差异,不存在性别差异。

  • 标签: 大学生 考前焦虑 考试焦虑自测问卷
  • 简介:目的通过对武汉大学在读本科生的调查,探讨大学抑郁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访谈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武汉大学本科学生201人进行调查,并作统计分析。结果201名调查对象中,存在抑郁者7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5.32%;轻、中度抑郁者57人,占抑郁者的80.28%;重度抑郁者14人,占19.72崛。不同性别、学科和年级的大学抑郁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抑郁状况不容忽视,影响因素有性别、年级和学科。

  • 标签: 大学生 抑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调查以某中医药大学本科生为主,了解大学心理健康现状并提出对策分析。方法采用量表调查并结合访谈法分析。结果通过此次调查了解某中医药大学本科生心理健康现状有年级差异、男女差异、人际交往问题突出等情况。结论通过分析本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

  • 标签: 心理问题 大学生 健康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大学早餐习惯与营养知识,发现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为大学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374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涉及基本情况、早餐习惯、早餐态度、营养知识等四个方面。结果此次调查显示大学对早餐的重视程度不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某高校的大学的心理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方法对某高校管理学院在校大学大一及大二本科在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抽样随机不定性访谈,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归类。结果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学校学生人际关系及自我认知等心理现状。结论通过分析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 标签: 心理问题 人际交往 大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不同认知风格的大学在人际交往各维度的表现。方法使用量表对210名大学进行调查。结果(1)就认知风格而言,大学在不同专业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在性别、来源地等方面未表现出显著差异,文科生倾向于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理科生倾向于场独立型认知风格。(2)在交谈、交际、与异性交往方面,不同认知风格的大学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待人接物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总体人际关系方面,不同认知风格的大学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认知风格 个体差异 人际交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的中医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调查分为两个阶段。SDS总分≥50者为可疑抑郁症。对可疑抑郁症者进行HAMD抑郁量表调查及望闻问切四诊诊察。结果抑郁症的患病率为6.9%。本病以虚证多见,实证较少,主要病变部位在心脾肝肾。

  • 标签: 抑郁症 中医特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中西思想文化的碰撞中大学这一特殊群体对婚前性行为的认知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而由于受到认知程度的影响,大学群体非婚受孕、人流现象屡现,给女青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损害。同时由于没有安全的防护措施,感染性疾病、妇科疾病甚至艾滋病。对此,本文就在校大学婚前性行为及避孕行为进行简单的研究,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与措施。

  • 标签: 大学生 婚前性行为 避孕 研究
  • 简介: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强烈需求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是我国迈入经济现代化的建设者,是国家繁荣昌盛的主力军,大学的健康成长与进步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学校的卫生保健工作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大学健康成长以及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在最新的历史形势下,大学的卫生保健工作的内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只有在不断地改革与完善的情况下,才能满足时代与教育工作发展的新要求。

  • 标签: 卫生保健 心理健康 生活习惯 预防为主 信息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大学对无偿献血的认识,针对影响他们在献血前中后的各种因素进行健康教育,确保临床用血的需要与安全和无偿献血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应用自编的问卷对随机抽取的572名大学在校生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的讲解。结果大学对献血知识不同的认知程度与心理均影响其无偿献血行为。结论了解大学对献血的认知态度及行为,有助于建立相应科学有效的献血知识宣传和心理护理模式,并采取应对措施推进无偿献血。

  • 标签: 无偿献血 健康教育 认知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学对肝炎的认知及行为情况,为促进学生健康提供有力的健康教育保障。方法选取4235名在校大学对肝炎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对象对肝炎相关知识知晓率差,且居住地不同也有明显差异(p<0.01);肝健康促进项目实施后,在校大学对肝炎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知晓率较肝健康促进活动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肝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促进肝健康行为的建立,对预防和控制肝炎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知信行 大学生 肝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自我防御机制的影响研究。方法大一时抽取345名大学,大二时抽取其中100名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大四时进行防御机制问卷调查。结果未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的学生与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的学生在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和和掩饰防御机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不成熟防御机制比较中,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的自我防御能力有明显提高。

  • 标签: 团体心理辅导 大学生 防御机制
  • 简介:摘要中医思想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的价值观和人格等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多采用现代西方心理健康理念和心理疗法。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对中医心理理论进行文献研究来了解大学常见心理问题,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法等从中医心理角度对大学常见心理问题防治方法进行探索,提出针对中医药院校学生的一套心理问题防治方案。

  • 标签: 中医心理理论 大学生心理问题 干预途径
  • 简介:摘要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对于自己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尤其是近些年来,大学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大学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大学充分地认识了解自己的情况及外部社会的环境,对大学正确选择职业,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扰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职业生涯 规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结核病患者心理特点及干预预措施。方法通过观察,交谈,调查等方法了解患者的心理,并有针对地进行干预。结果通过心理干预绝大多数病人能遵医嘱完成整个疗程,身体得到较好的恢复,并能以正常的状态回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 标签: 大学生 结核病 心理 干预
  • 简介:培养大学的积极心理品质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取向。园艺疗法作为一种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而建构的心理疗法,是一种通过植物栽培过程体察生命意义,促进身心整合,克服焦虑和空虚的心理调节方法。本文基于作者从事园艺疗法的实验,总结了园艺疗法的操作步骤与心理体验。实践证明,园艺疗法对于培养大学热爱自然与生命,通过劳动体悟人生意义,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园艺疗法 大学生 积极心理
  • 简介:相关研究[1]表明,青少年在生理、心理、行为和社会等各个维度的诸多特点,均为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因素,而青少年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实现遏制艾滋病流行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学校健康教育可提高青少年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2-3]。艾滋病的流行与行为、社会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我国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的关键时刻,加强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是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措施。

  • 标签: 大学生 艾滋病 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