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肺部穿刺活检术后临床观察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CT引导下经皮肺部穿刺活检术患者35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偶数奇数法分为对照组(n=16,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19,术后采用护理干预),对两组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引导经皮肺部穿刺活检术后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借鉴和推广价值。

  • 标签: 经皮肺部穿刺活检术 CT引导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到2015年8月于我院行开胸手术的患者共48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24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单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患者则在自控静脉镇痛基础上另行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后2、6、24、48h的视觉模拟镇痛(VAS)评分较之对照组明显下降,且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另,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泵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行开胸手术时应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效果显著,定位精准快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减少药物降痛用量,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引导 椎旁神经阻滞 开胸手术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肿块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诊治的42例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分析其准确性。结果42例经手术、随访或临床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39例,其中穿刺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37例,良性病变7例,确诊率为94.87%。结论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肺内病变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CT引导 肺穿刺活检 肺部肿块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接受CT引导经皮肺穿刺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率。结果护理前患者的并发症率为26.74%,护理后降低到4.65%,而且护理后患者穿刺成功率高达97.67%,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CT引导 经皮肺穿刺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CT诊断腹膜后恶性周围神经鞘瘤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28例疑诊腹膜后恶性周围神经鞘瘤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CT检查以及MRI检查,观察其临床检出情况以及其成像特点。结果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28例疑诊腹膜后恶性周围神经鞘瘤患者后期有25例患者确诊,给予CT检查腹膜后恶性周围神经鞘瘤阳性检出率与MRI检查阳性检出率均为96.0%。结论对于腹膜后恶性周围神经鞘瘤给予CT检查以及MRI检查可有效提高临床检出率。

  • 标签: CT诊断 腹膜后恶性周围神经鞘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降低CT引导下经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将78例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按照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而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其他的护理干预手段;并比较了2组患者术后1小时内气胸、肺出血的发生率。结果78例患者经过穿刺活检后,其中明确诊断75例,诊断不明2例,穿刺不成功1例,穿刺成功率96.15%。明确诊断的75例患者中肺癌62例,肺均未出现空气栓塞、肿瘤种植或死亡等情况发生。结论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注意患者病情、心理、认知及行为变化,适时地给予护理干预,并认真检查患者实施效果,可保证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顺利完成,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CT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并发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超声引导下锁骨下血管旁臂丛阻滞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两种不同方法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5月~2013年2月我院120例ASA分级Ⅰ~Ⅱ级的上肢手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下血管旁臂丛阻滞;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对比两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成功率、麻醉效果、麻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麻醉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成功率、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下动脉旁臂丛阻滞方法,因为有锁骨下动脉的指引使其定位迅速、准确,是一种安全、快速、简便、阻滞更完全的入路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锁骨下血管旁间隙 臂丛神经 肌间沟法 上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及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来该院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17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各86例。对照组患者行磁共振扫描,实验组患者行CT扫描,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T诊断与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情况与早期病变情况。对照组检测正常率为4.65%,异常率为95.35%,实验组检测正常率为11.63%,异常率为88.37%。对照组早期病变例数比例稍高于实验组。经过比较发现,对照组检测正常率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检验异常率高于实验组患者检验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的诊断价值稍高于CT,检出率更高。结论在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进行诊断时,CT诊断与磁共振诊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实际诊断中,需结合患者结合以及医院结合进行合理选择,必要的情况下,可对患者采用CT诊断与磁共振诊断联合的方式,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CT 磁共振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超声引导的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需要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列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实验组使用超声引导的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完全阻滞的概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高达100.0%,显著高于单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于相关神经痛觉阻滞的效果显著,且麻醉效果理想,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超声引导 肌间沟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MR与CT检查对腰骶部神经根管狭窄症显示的差别,帮助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方法收集61例临床出现明显腰骶部神经根卡压症状的患者,分别做MR检查及CT检查,比较两者对神经根管狭窄及其因素的显示有无差别。结果对于61例神经根症状患者,能确定责任神经根、卡压部位且与临床表现符合的,MR与CT分别为55例、48例,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P<0.05);在狭窄因素的显示方面,MR和CT对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的显示分别为55例、45例,对椎间孔区骨质增生的显示分别是21例、42例,对黄韧带肥厚的显示分别是21例、11例,椎体滑脱的显示均为2例,脊柱侧弯的显示均为1例。结论MR对L3-S1神经根卡压比CT敏感,但在引起神经根卡压的因素显示方面,两种检查各有优势。

  • 标签: 腰椎 神经根管 神经根 侧隐窝 椎间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CT与增强CT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2月至2015年11月间已经被我院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腹腔肿瘤腹腔转移患者10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CT与增强CT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增强CT组诊断符合率为94.3%,显著高于CT组的60.4%(P<0.05),同时其最小种植灶、种植灶宽、种植灶长均显著优于CT组(P<0.05)。结论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灶方面,增强CTCT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其不但诊断准确率更高,而且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尤其是对小种植病灶的诊断,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腹部肿瘤 转移灶 增强CT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T平扫与CT增强在腹部肿瘤腔转移诊断中的应用效能。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12月于我院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确诊的114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按采取的影像检查方法不同分为CT平扫组与CT增强组,通过对比两组诊断准确性以此评估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T增强检出肝转移12例,腹腔淋巴结转移23例,肾上腺转移5例,网膜种植转移11例,腹部转移6例;CT平扫组上述部位转移检出病例分别为8例、13例、2例、9例、3例,CT增强检查诊断效能明显优于CT平扫诊断效能(P<0.05)。结论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采用CT增强扫查诊断结果更具客观性,是临床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理想检查方法。

  • 标签: CT平扫 CT增强 腹部肿瘤 腹腔转移
  • 简介:方一复明丸组成羊肝一俱,菟丝子、车前子、麦门冬、草决明、茯苓、五味子、枸杞、茺蔚子、葶苈子、蕤仁(去壳)、地肤子(去壳)、泽泻、黄芩、炒杏仁(去皮尖)、细辛、肉桂心、青葙子、当归、白芍、白术、银柴胡、丹皮、栀子、甘草、夜明砂、丹参各60克,熟地黄90克。功效滋阴养血、解郁明目。

  • 标签: 视神经萎缩 滋阴养血 菟丝子 车前子 麦门冬 草决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胃炎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老年慢性胃炎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慢性胃炎患者40例经临床治疗,显效2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结论老年人慢性胃炎的治疗应根据症状,有无活动性炎症,是否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方面全面考虑。

  • 标签: 老年慢性胃炎 临床治疗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5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对其实施X线平片以及CT和多层螺旋CT诊断,观察两种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CT和多层螺旋CT的检出率98%、特异度94%以及敏感度96%均明显高于常规X线平片的82%、80%、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通过CT以及多层螺旋CT能够取得更好的诊断效果,有着极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支气管扩张症 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CT和增强CT应用于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80例在我院进行手术或组织活检确诊为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患者84例,并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予以常规CT检查,对照组予以增强CT检查,比较两组病理诊断情况,并评估上述两种诊断手段的临床准确度。结果对照组临床准确度为64.3%,最小种植灶为(2.4×1.8)cm2,平均种植灶宽度为(5.2±2.1)cm,长度为(6.1±1.7)cm;实验组临床准确度为90.5%,最小种植灶为(1.1×0.9)cm2,平均种植灶宽度为(3.8±1.9)cm,长度为(4.1±1.0)cm,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CT诊断方法,采取增强CT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具有更高的准确性,能够有效提高小种植病灶的诊断率,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CT 增强CT 碘海醇 腹部肿瘤 腹腔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螺旋CT、能谱CT和MRI在原发性肝癌上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4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螺旋CT、能谱CT、MRI诊断,对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直径>3cm肿瘤的诊断上,三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直径为1~3cm肿瘤的诊断上,能谱CT和MRI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螺旋CT(P<0.05);直径<1cm肿瘤的诊断上能谱CT和MRI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螺旋CT(P<0.05)。结论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上,能谱CT和MRI的诊断价值更高,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 标签: 螺旋CT 能谱CT MRI 原发性肝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CG引导PICC尖端定位的方法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7年10月,共收治28例患者,借助心电监护仪的ECGⅡ导联P波的变化来判断置管长度及PICC导管尖端到达的位置结果在置管过程中,借助ECGⅡ导联P波的变化来判断置管长度及PICC导管尖端到达的准确率的关系结论通过心房内ECGⅡ导联P波的变化可以引导PICC尖端位置的定位,知道术中置管方向,提高置管成功率和安全性,降低X线检查等相关费用。

  • 标签: 心房内心电图 PICC置管 尖端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与周围感觉神经之间受损的表现情况。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患者,分析其运动神经、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正中神经、交感神经的皮肤反应测定水平。结果100例患者中神经的综合反馈异常率为60%,下肢综合资产率为40%,异常情况随着病程的增加逐步增加。病程大于3年的糖尿病患者,双下肢神经异常率为40%。结论胫神经H状况的反射程度较高,周围神经病变较为敏感,总体下肢神经病变重于上肢的病变问题。

  • 标签: 糖尿病自主神经 病变 感觉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阿霉素治疗急性肠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98例急性肠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例数均为4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案治疗,治疗组患者加以阿霉素治疗,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止泻时间、症状好转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急性肠炎症状复发率为2.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霉素治疗急性肠炎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可确保较高的治疗效果,有效降低复发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阿奇霉素 急性肠炎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