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导引下腹腔神经毁损术治疗上腹部癌性疼痛的不同入路方式疗效。方法纳入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间收治60例上腹部癌性疼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前入路组(n=30)与后入路组(n=30),纳入患者均予以CT导引下腹腔神经毁损术治疗,前入路组手术选择前入路,后入路组手术选择后入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前入路组治疗1个月疗效相比后入路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发生并发症患者均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在术后24h~72h患者症状消退。结论上腹部癌性疼痛患者进行CT导引下腹腔神经毁损术治疗中选择前入路法治疗的近期疗效相比选择后入路治疗更明确,该治疗方法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CT导引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 上腹部癌性疼痛 手术入路 临床疗效
  • 作者: 巫小龙樊锐太(通讯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 要】目的:对锥形束CT图像引导用于胸部肿瘤放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胸部肿瘤病患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有病患30例。对常规组病患使用电子射野的影像仪图像进行引导分析,而实验组病患则使用锥形束CT图像进行引导分析。对两组病患左右前后方向的摆位以及头脚的摆位的偏差进行对比,同时将两组病患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概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病患在左右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以及头脚摆位的误差要明显小于常规组病患的摆位误差;而实验组病患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概率也要明显小于常规组病患(P<0.05)。结论:使用锥形束CT图像引导对胸部放射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少病患头脚以及左右前后摆位的误差,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病患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概率,其安全性比较高并且治疗的效果比较好。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在踝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6月于我院进行踝部手术的病人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应应用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等相关指标,比较两者差异,评估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应用于踝部手术中的效果明显优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超声引导 下肢神经阻滞 踝部手术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在踝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1月— 6月于我院进行踝部手术的病人 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30)和对照组( n=30),对应应用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等相关指标,比较两者差异,评估麻醉效果。结果 : 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 (P<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应用于踝部手术中的效果明显优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超声引导 下肢神经阻滞 踝部手术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B超引导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神经阻滞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86例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分为全麻组和联合组。全麻组行全身麻醉方式手术;联合组行全麻 +腰骶丛神经阻滞。对比两组神经阻滞效果和认知功能。结果:联合组视觉模拟评分( VAS)、舒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全麻组(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P> 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超引导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神经阻滞效果明显,可提高病人认知功能,无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超声引导 老年髋关节手术 神经阻滞 认知功能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对胫骨骨折手术的镇静和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胫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联合采取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结果观察组的唤醒时间、术中丙泊酚用量和拔管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麻醉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Ramsay镇静评分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寒颤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对胫骨骨折手术患者具有较好的镇静和麻醉效果。

  • 标签: 全身麻醉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胫骨骨折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上肢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分别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和传统解剖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其临床效果等相关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麻醉总优良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的阻滞起效时间和麻醉药物用量均少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解剖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相比较,在B超引导下进行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B超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上肢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人员例数一共为100例,治疗时间为2016年9月~2017年9月,分为两组进行比对,采用常规全麻方案的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以及镇静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极小,p>0.05。结论胫骨骨折患者采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麻醉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下 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胫骨骨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人员例数一共为 100例,治疗时间为 2016年 9月 ~2017年 9月,分为两组进行比对,采用常规全麻方案的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以及镇静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p< 0.05,但是,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极小, p> 0.05。结论:胫骨骨折患者采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麻醉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下 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胫骨骨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乳腺手术是最常见的手术种类之一,这种手术之后的顽固性疼痛概率达到了15%~25%,有些疼痛现象会持续数年左右的时间。胸神经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是最近所提出来的相关医学技术,可以在乳腺手术的麻醉以及手术之后的镇痛当中所使用。在超声技术进入到麻醉工作领域之后,区域性阻滞出现了较为迅速的改变,与此同时,很多新的技术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实践和应用。在这些应用的技术当中,胸神经阻滞和前锯肌平面组织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本文主要对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在乳腺手术围术期当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以此来为临床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

  • 标签: 超声引导 胸神经阻滞 乳腺手术 围术期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4月-2019年4月间收治的46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23料,分别接受超声引导神经组合复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评价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VAS评分情况,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丙泊酚使用量、苏醒时间、并发症情况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胫骨骨折手术中,选择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方法具有可行性,该方法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也能减少药物使用量、加快患者苏醒,因此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胫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应用CT、MRI对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出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于我院实施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诊治处理的患者70例,依据检查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即A组与B组。A组运用CT检查方式,B组运用MRI检查方式。观察两组的诊断结局,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照,讨论两组的诊断精准度。结果入选的70例患者中神经鞘膜瘤、神经纤维瘤、恶性神经鞘瘤对应的例数分别为54例、6例、10例。CT检查的诊断精准度为88.57%,MRI检查的诊断精准度为92.86%,两组的诊断精准度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CT、MRI对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进行诊断,均可获得令人满意的诊断结局。

  • 标签: CT MRI 盆腔 神经鞘膜肿瘤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研究头颅模体在不同CT扫描条件下模拟定位图像对射波刀(CK)G4系统六维颅骨追踪(6D-skull)技术相同图像引导条件下头部体位系统误差的影响。方法:使用头颅模体(Lucy)模拟患者,将CT的X射线管不同管电压分为80kV组、100kV组、120kV组及140kV组,在不同管电压、相同管电流(440mAs)下,模体相同扫描层厚1mm,分别获取CT模拟定位(CT-sim)图像。通过MultiPlan计划系统分别生成相应的两幅正交定位数字重建图像(DRR)。将头颅模体置于治疗床面,按照CT-sim中心点摆位,采用CK图像引导系统的两个正交X射线管同时曝光与分别曝光方式,且曝光参数相同,记录每组、每种曝光方式各采集100份的3个线性方向(X轴、Y轴和Z轴)和3个旋转方向(L-R旋转、UP-DOWN旋转和CW-CCW旋转)6个方向的体位误差数据。根据公式M=2.5Σ+0.7δ计算X轴、Y轴和Z轴3个线性方向的外扩边界。结果:每种图像引导曝光方式相同方向头部体位误差数据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9.133,F=235.431,F=234.349,F=31.638,F=289.814,F=515.825;P<0.01)。两种曝光方式不同管电压组头部体位误差数据以120kV组头部体位误差绝对值数据分析中的标准差较小,头部体位误差较稳定。计算两种曝光方式,不同管电压条件下3个线性方向中各类头部体位误差数据外放范围最大值为0.402mm,最小值为0.009mm,95%置信区间(95%CI)为0.17~0.27mm。结论:CT不同X射线管电压条件模拟定位图像,对相同条件图像引导产生的头部体位系统误差是有一定影响。在电压120kV,440mAs下的模拟定位图像对CK-G4系统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头部体位系统误差影响较小、系统误差的稳定性好,可提高CK-G4系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图像引导的精准度。

  • 标签: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CT模拟定位 系统误差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六维颅骨追踪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和传统胃造瘘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胃造瘘术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0)和常规组(n=30)。常规组实施传统胃造瘘术治疗,实验组实施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35.4±5.2)min、住院时间(13.1±3.2)d,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的(61.5±7.1)min、(15.8±3.5)d(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3%,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3.3%(P<0.05)。实验组术后VAS评分(4.2±0.6)分,显著低于常规组的(5.5±0.7)分(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疗效显著,术后患者康复更快,并发症更少,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传统胃造瘘术 CT引导 皮穿刺胃造瘘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浓度下盐酸罗哌卡因载超声波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进行探究比较。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月由我院收治的150例上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即低、中、高浓度组,对三组患者不同部位的神经完全阻滞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在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方面,高浓度罗哌卡因的阻滞效果(100%、100%、100%、100%)明显高于中浓度的阻滞效果(93.2%、91.6%、91.6%及71.5%)及低浓度的阻滞效果(85.4%、86.3%、83.5%及6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发现,浓度在0.25%—0.75%之间的盐酸罗哌卡因,随着浓度提高,神经阻滞效果变好,镇痛时间越长,手术后恢复时间增加。

  • 标签: 罗哌卡因 不同浓度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 阻滞效果
  • 作者: 赵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     河南漯河    462000)  【摘    要】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采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麻醉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之间收治的上肢手术患者60例进行研究,采用抽签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进行麻醉,为对照组;一组采用高浓度罗哌卡因进行麻醉,为观察组,每组的患者为30例,将两组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不同部位神经完全阻滞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不同,高浓度的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更好。  【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陈伟强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汕头市中心医院 广东汕头 515000)  【摘 要】目的:研究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在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50例行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行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观察患者切皮前10 min和切皮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评估患者麻醉效果,监测患者术前与术毕的血糖变化。结果:观察组切皮时HR、MAP较切皮前10 min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切皮时HR、MAP较切皮前10 min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均为Ⅰ级(即麻醉效果完善),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不完善发生率为28%;观察组术毕血糖较术前血糖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术毕血糖较术前血糖明显升高。结论:与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应用于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效果更完善,术中管理更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实施中做股神经阻滞外侧入路对手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自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随机抽取6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3例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为研究组,另外33例入路位置为后入路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各项穿刺指标,手术后不同时间静息及活动状态下VAS疼痛评分情况以及患者对穿刺的满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穿刺时间少于对照组,穿刺针深度低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穿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最低平均电流强度、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且两组患者手术后不同时间VAS疼痛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实施中坐骨神经阻滞是常用的止痛措施,外侧入路操作的实施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经后侧入路,能够达到预期的镇痛阻滞效果,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安全性更高,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全膝关节置管术 坐骨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外侧入路 经后侧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