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3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为感染肺结核艾滋病缓则好3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以及PPD(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SPOT.TB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PPD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诊断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 标签: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艾滋病 肺结核 诊断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IL-10、IL-12与临床表现间的关系。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70例慢性乙肝病毒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与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花环实验法,对70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IL-10、IL-12实施平行检测,同时与30位正常人血清进行对比(对照组)。结果类型不同的慢性肝病患者CD4、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D8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慢性肝炎组IL-10、IL-12显著高于对照组;慢性HBeAg阳性肝炎患者CD4、CD4/CD8,以及IL-12显著低于HBeAg阴性患者。讨论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病患者免疫细胞能力较差,免疫调整能力差,而IL-10、IL-12及T淋巴细胞群变化同患者HBV携带程度和复制情况有关。

  • 标签: 肝病患者 T淋巴细胞 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0901317对急性肺损伤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序列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脂多糖处理组(L组)和LPS+T0901317干预组(LT组),测定动脉血气和肺组织湿/干比值,检测肺组织内Api6的表达水平,检测CD68在肺组织内的表达情况来观察巨噬细胞的存活量,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检测大鼠肺组织中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L组CD68显著减少,凋亡指数(AI)显著增加(P﹤0.05),而LT组比L组相比,CD68表达明显增加,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5);L组和LT组Api6表达均比NC组明显减少(P﹤0.05),而LT组明显比L组表达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LPS所致ALI大鼠肺组织比正常肺组织相比Api6表达明显减少。2、肝X受体激活后通过上调肺组织Api6的表达而减轻急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是Api6参与调控肺组织中细胞的凋亡,主要是巨噬细胞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T0901317 凋亡抑制因子6 TUNEL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直肠癌患者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分析。方法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直肠癌术后患者化疗前及化疗15天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直肠瘤患者化疗后CD3+、CD4+及CD4+/CD8+较化疗前升高不少、只有CD8+较化疗前稍微降低,CD3+、CD4+及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了解直肠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免疫功能状态,以确保化疗的治疗的效果。

  • 标签: 直肠癌 化疗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目的探讨低能量雷射治疗难治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及对T细胞亚群、疼痛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难治性口腔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维生素B2、维生素C各20mg/次,口服,1次/d;于溃疡面涂抹2.5%碳酸氢钠溶液,淡盐水漱口;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低能量雷射治疗,两组均治疗3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1、3天VAS评分分别为(2.35±1.40)、(1.12±0.5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3±1.79)、(2.01±1.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分别为(69.7±6.0)%、(45.5±4.1)%、(1.8±0.5)%,与治疗前的(54.2±5.0)%、(35.0±2.4)%、(1.3±0.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CD4+水平分别为(61.2±4.5)%、(41.0±3.2)%,与治疗前的(54.1±5.3)%、(34.8±2.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能量雷射治疗难治性口腔溃疡疗效明显,能显著减轻疼痛症状,改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 标签: 低能量雷射 难治性口腔溃疡 T细胞亚群 视觉模拟评分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疾病阶段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和NASBA方法检测56例健康人、52例HIV无症状者、70例HIV有相关症状者和77例艾滋病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结果不同疾病阶段HIV/AIDS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艾滋病组(80.04±69.41个/ul)<HIV有相关症状组(275.50±43.29个/ul)<HIV无症状组(534.85±228.70个/ul)<正常对照组(694.30±185.09个/ul),病毒载量为艾滋病组(5.02±0.75log/ml)>HIV有相关症状组(4.37±0.83log/ml)>HIV无症状组(4.07±0.83log/ml)。结论CD4+T淋巴细胞计数随着疾病的进展而降低,而病毒载量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升高,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因此,在评价HIV/AIDS患者病情时,应结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综合分析。

  • 标签: HIV/AIDS CD4+ T淋巴细胞 病毒载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IFN-γ、IL-21的变化情况,希望能够了解抗病毒治疗对机体的免疫作用的影响和意义,以及抗病毒治疗引起HBeAg血清转换的可能机制。方法50例患者从基线时间点开始服用恩替卡韦(ETV)0.5mg/d,共48周,分别在基线点、治疗的第4,12,24,36,48周检测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核苷酸定量(HBVDNA)、丙氨酸转移酶(ALT)、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IFN-γ、IL-21浓度。ALT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HBV-M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V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IL-21浓度。结果CHB患者应用ETV治疗后ALT水平及HBVDNA在第四周出现下降,至第48周时患者ALT水平降至正常范围以内,HBVDNA下降至最低检测值(5×102copies/ml)以下。ALT水平及HBVDNA定量在治疗48周与治疗前基线值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8.43,t=5.64,P<0.01)。患者CD3+T、CD4+T细胞、CD4+/CD8+在第4周开始出现升高,至48周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t=6.42,t=5.69,P<0.01)。CD8+T细胞在第4周时出现下降,至治疗48周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2,P<0.01)。血清IFN-γ浓度在治疗第4周时出现上升,与基线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P<0.01)。其后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至48周与治疗前相比下降有统计学意义(t=9.48,P<0.01)。血清IL-21浓度在治疗第4周开始出现下降,至48周时与治疗前基线值相比下降有统计学意义(t=8.51,P<0.01)。结论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恢复CHB患者肝功能、抑制HBV复制。恩替卡韦治疗可以改善CHB患者的免疫功能;T细胞反应增强及血清IL-21高表达可促使HBeAg/HBeAb血清转换。

  • 标签: 肝炎 乙型 慢性 恩替卡韦 肝炎e抗原 免疫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噬血细胞淋巴组织增生症是一组较为罕见的疾病,它在儿童中发病远高于成人。本研究为了解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lymphohistiocytosis,HL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状态,明确在HLH发生过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增生及活化情况及其在诊断及预后方面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对29例HL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面标记和T细胞活化后表面分子的表达进行分析,并以健康儿童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LH患者CD4+T细胞明显下降,CD8+T细胞明显升高,CD4+/CD8+T细胞比值降低,NK细胞明显减低。结论HLH患者CD8+T细胞异常升高,CD4+T细胞增生程度减低,NK细胞功能受损,免疫反应失控在HLH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状态有助于了解HLH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外踝骨折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骨一科果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愈合快,平均随访12个月,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外踝骨折,固定可靠,允许早期功能锻炼,疗效颇佳。

  • 标签: 外踝 骨折 内固定术 &ldquo T&rdquo 型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syndrome,HPS),是一组组织细胞增生活化伴有吞噬血细胞现象的一类综合征,该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本研究为了解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lymphohistiocytosis,HL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状态,明确在HPS发生过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增生及活化情况。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对29例HP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面标记和T细胞活化后表面分子的表达进行分析,并以健康儿童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PS患者CD4+细胞活化不明显,CD8+细胞明显活化。存活患者CD4+HLA-DR+表达较死亡患者明显偏低,CD8+CD25+细胞比例高。结论HPS患者CD8+T细胞异常升高、活化,CD4+T细胞增生程度减低免疫反应失控在HPS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状态有助于了解HPS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淋巴细胞亚群 T淋巴细胞 活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学检查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患有全血细胞减少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骨髓细胞学检查,观察其骨髓的增生程度,如淋巴细胞、粒细胞、红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以及巨核细胞等是否出现增多或减少的现象。结果患者因造血系统疾病引发的病症92例(76.67%),骨髓象特征表明骨髓增生Ⅲ级以上者占71.67%,骨髓增生Ⅳ级以下者占28.33%,骨髓细胞形态各异,其中红、巨、粒都有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因非造血系统疾病引发的病症28例(23.33%),骨髓象特征表明骨髓增生Ⅲ级以上者占58.24%,骨髓增生Ⅳ级以下者占41.76%,巨核系多无异常变化,骨髓细胞形态有感染骨髓象的迹象。结论造成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病因很多,病种繁杂,且骨髓细胞学检查能够准确反映骨髓的形态以及增生情况,能有效降低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骨髓细胞学检查 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 鉴别诊断 意义
  • 简介:目的:研究探索在诊断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中采用尿液巨细胞病毒DNA联合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抗体检测的诊断价值,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5月本院收诊的90例疑似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尿液巨细胞病毒DNA和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抗体对患儿进行检测,比较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与治疗前后患儿检测结果。结果:尿液巨细胞病毒DNA检测的阳性率58.89%(53/90)、特异性62.22%(56/90)与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抗体检测阳性率51.11%(46/90)、特异性61.11%(55/9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阳性率78.89%(71/90)、特异性91.11%(82/90)与两种单一检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尿液巨细胞病毒DNA和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抗体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在诊断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中采用尿液巨细胞病毒DNA联合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抗体检测的临床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尿液巨细胞病毒DNA 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抗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而倒置的T波在非冠心病检测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2005.7-2016.1接受治疗的非冠心病所致深而倒置的T波患者110例进行临床分析,收集以上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电图以及心肌酶谱、超声心动图等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通过对非冠心病深而倒置的T波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确诊患有病毒性心肌炎患者35例,患有酒精性心肌炎患者9例,X综合征患者17例,患有心尖肥厚型肌病患者有15例,心脑血管病24例,诊断率为85.24%(P<0.05)。结论临床上可以通过深而倒置的T波对非冠心病进行临床诊断,在诊断时应该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超声心动图等进行综合判断,避免对患者误诊、漏诊。

  • 标签: 非冠心病 深而倒置T波 临床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胆外科T管引流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原因,以及对应的护理措施改进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05年9月-2015年6月进行胆道T管引流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及相应的护理缺陷,并讨论改进方向。结果200例患者中共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包括胆道感染1例,胆管脱落1例,均于治疗后好转。结论T管引流是我国肝胆外科术后常规使用的引流方式,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在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并发症,护理工作者必须在工作中提高警惕。对各种并发症提高预见性并采取针性措施加以预防。提升整体护理水平。

  • 标签: 肝胆外科 T管引流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苦参碱对人皮肤癌A431细胞体外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其对皮肤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苦参碱对人皮肤癌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苦参碱对人皮肤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苦参碱在0.5、0.75、1g/L浓度时均能明显抑制人皮肤癌A431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3.35%、23.61%和41.4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IC50为1.21g/L。苦参碱0.5、0.75、1g/LG0/G1期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呈浓度依赖关系。结论苦参碱对人皮肤癌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有剂量依赖关系;苦参碱可能是通过将人皮肤癌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抑制其增殖,发挥其抗皮肤癌作用。

  • 标签: 苦参碱 人皮肤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