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成长档案是记录幼儿学习、发展过程的一种方式,近些年来被幼儿园教师广泛使用。那么成长档案记些什么、怎么记才能更加深入对幼儿的成长进行了解、分析

  • 标签: 幼儿园 档案 解读
  • 简介:“昨天刚带过饼干盒,今天又让带薯片罐,也不知道老师这是干嘛?”、“老师让搜集各个时代的各种各样灯的图片,我哪知道哪个时代用什么灯啊!真不知是孩子上幼儿园还是我们上幼儿园!”一一听着家长们的抱怨,我也非常委屈,难道老师这样做不是为了孩子多一些知识来源,多长见识吗?

  • 标签: 合理利用 家长 资源 知识来源 幼儿园 老师
  • 简介: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我爱音乐、孩子们更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音乐是一门艺术,有它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段,是构成人类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整体功能,

  • 标签: 幼儿音乐教育 艺术表现手段 我爱 霍姆林斯基 情感教育 跳跳
  • 简介: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学习的适宜方式。为幼儿提供充分适宜的玩教具(包括自制玩教具),是促进幼儿生动活泼发展和主动学习的重要物质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幼儿自制玩教具开展“变废为宝”活动,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进行利用与改造,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 标签: 幼儿园 自制 玩具 主动学习 身心发展 物质条件
  • 简介:民间游戏是指在民间流传的、具有浓厚生活气息、风格各异的游戏。将民间体育游戏融入幼儿园游戏中,充分发挥其趣味性强,材料简便,不受人数、场地、环境限制等特点的同时,还能对民间文化加以保护和传承,无疑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体育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体育教育在培养幼儿智、德、美中的地位是其他课程不可取代的。

  • 标签: 幼儿园教育 体育活动 游戏 民间 组织 体育教育
  • 简介:南宁市风景秀丽的南湖公园是免费开放的大型公园,我园就座落在公园旁边。公园里空气清新、绿树成荫、碧波荡漾,是一个非常适宜幼儿玩耍的地方。我园充分地利用了南湖公园良好的自然环境,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开展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幼儿、家长以及教师的欢迎。

  • 标签: 自然环境 公园 幼儿 和谐 空气清新 南宁市
  • 简介:一、确定主题活动内容,突出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和选择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而主题活动的焦点也应指向幼儿生活与发展的兴趣和需要。

  • 标签: 幼儿园 教育活动 活动内容 课程内容 教育价值 偶发事件
  • 简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包括唐氏综合征(Down'ssyndrome,DS)、18-三体综合征(18-trisomysyndrome)、13三体综合征(13-trisomysyndrome)及一些性染色体异常。其中,最常见的是DS和18~三体综合征。这两种疾病对个体的智能发育和体格发育有严重影响,是致残和致死的严重出生缺陷,至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因此,对该类疾病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在受检者知情同意原则下选择性终止妊娠,是防止这类疾病患儿出生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 产前诊断 筛查方案 胎儿 18-三体综合征 13三体综合征
  • 简介: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农村幼儿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大自然以其勃勃生机存在于他们的周围,是孩子们的欢乐之源。农村的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自然、有趣的活动场所。作为农村的幼儿教师,我们尽力去挖掘火自然所赋予的优势,摆脱课堂和书本的限制,走向自然,充分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来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养料”。

  • 标签: 幼儿园 农村 稻草 大自然 自然环境 活动场所
  • 简介:目的探讨西安市孕产妇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或治疗的3421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采集孕产妇年龄、民族,以及本次妊娠住院时间、住院次数、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分娩方式、就诊季节、手术级别、是否由其他科室转入产科病房、妊娠期并发症、围生儿妊娠结局等临床资料。2组孕产妇住院时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3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孕产妇住院时间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结果(1)本研究3421例孕产妇的住院时间为(6.4±3.0)d,生育年龄为(29.5±3.9)岁,高龄(≥35岁)产妇占11.0%(375/3421)。(2)对孕产妇住院时间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35岁与≥35岁),以及本次妊娠住院次数(1次与≥2次),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全自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分娩方式(自然分娩、产钳助产、剖宫产术分娩)及手术级别(治疗性操作或未进行手术,一、二、三级手术),是否由其他科室转入产科病房,是否有妊娠期并发症,围生儿妊娠结局为不良与良好孕产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4、-2.24,F=15.46、268.81、259.68,t=-7.58、-13.57、-13.82;P〈0.05)。(3)对孕产妇住院时间影响因素进行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本次妊娠医疗费用支付费方式为全自费(β=0.08,95%CI:0.01~0.16,P=0.035)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β=0.32,95%CI:0.06~0.59,P=0.018),分娩方式为自然分娩(β=0.29,95%CI:0.04~0.54,P=0.026),手术级别为治疗性操作或未进行手术(β=0.95,95%CI:0.71~1.19,P〈0.001)�

  • 标签: 住院时间 回归分析 因素分析 统计学 费用 医疗
  • 简介: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卫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围生期保健、产科质量等多方面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围生医学质量的优劣,关系到两代人的健康。开展围生期保健工作,使孕产妇得到系统化管理,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与高危孕妇进行有效监护,可防止妊娠期和分娩期并发症。研究并分析孕产妇死亡率和死因变化规律,

  • 标签: 孕产妇死亡率 围生期保健 病因 分娩期并发症 产科质量 医学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TD)发病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TD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12月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以抽动为主诉就诊并确诊为TD的患儿纳入研究组(n=122)。对照组(n=106)为同期在本院就诊,排除TD病史儿童(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儿童年龄及男、女儿童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自行设计的《儿童抽动障碍Logistic相关因素分析量表》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TD危险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对照研究发现,15项单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管教严厉、儿童发脾气/性格敏感、饮食偏嗜、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及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家族抽动症病史等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母亲年龄、胎龄、围生期窒息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管教严厉、儿童易发脾气/性格敏感、饮食偏嗜、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及ADHD、家族抽动症病史为TD发病关系密切的危险因素(P〈0.05)。未发现TD同生产方式、出生体重、母亲年龄、胎龄、围生期窒息等因素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防治TD应注意优化家庭养育环境、平衡日常饮食、调试儿童性格、调节儿童免疫功能以增强抵抗力等。

  • 标签: 抽动障碍 相关因素 LOGISTIC分析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异位妊娠(ectopicpregnancy)及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在本院住院确诊的148例(A组)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及同期门诊超声提示宫内早孕90例(B组)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A组27例重复异位妊娠患者中,22例首次异位妊娠时在本院治疗,病历资料完整,将其纳入A1组;另121例为首次异位妊娠患者,将其按约1:2比例随机选取54例纳入A2组。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法,对其年龄、孕次、性生活时间、避孕方式、盆腔手术史、慢性盆腔感染史、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HCG)、妊娠结局等变量,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筛查异位妊娠及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对A1组重复异位妊娠患者的首次异位妊娠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A2组首次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利用x^2检验分析其首次异位妊娠治疗方式的差异。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比值比(OR)分别为:年龄(OR=1.153,P=0.000),放置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device,IUD)(OR=4.782,P=0.008),口服紧急避孕药(OR=12.735,P=0.018),慢性盆腔感染史(OR=6.352,P=0.001),异位妊娠史(OR=5.292,P=0.035)。重复异位妊娠的相关危险因素的比值比分别为孕次(OR=1.419,P=0.013),慢性盆腔感染史(OR=3.026,P=0.015)。x^2检验显示,治疗异位妊娠方式以保守性治疗较手术治疗的重复异位妊娠率明显增加(x^2=4.046,P=0.036)。结论慢性盆腔感染史、口服紧急避孕药、放置宫内节育器、无避孕措施和不严格工具避孕为发生异位妊娠或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治疗异位妊娠方式以手术切除患侧输卵管并酌情结扎对侧输卵管为保护因素。

  • 标签: 异位妊娠 重复异位妊娠 危险因素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的产前诊断指征,为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4年4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的5655例孕妇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产前诊断指征包括:产前血清学筛查结果高风险,如21-三体综合征风险值≥1/270或18-三体综合征风险值≥1/350(2482例),高龄(年龄≥35岁,1889例),不良妊娠史(675例),夫妇一方染色体异常(49例),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异常(465例),以及早孕期接触大量化学毒剂、辐射或严重病毒感染,或服用可能致畸的药物等(95例),上述产前诊断指征均为单一指征,无交叉。通过羊膜腔穿刺染色体检查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确诊。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上述具有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孕妇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类别及检出例数、检出率,以及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异常与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具有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孕妇的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介入性产前诊断术前均与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1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5655例孕妇中,共计检出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为124例,检出率为2.2%。分别以产前血清学筛查结果高风险、高龄、不良妊娠史、夫妇一方染色体异常、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异常、早孕期异常物质接触史为产前诊断指征,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孕妇分别为2482、1889、675、49、465及95例,检出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分别为40、47、12、5、19及1例,检出率分别为1.6%、2.5%、1.8%、10.2%、4.1%及1.1%。夫妇一方染色体异常及产前超声检查异常孕妇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率较高。上述具有不�

  • 标签: 产前筛查 超声检查 产前 染色体畸变 胎儿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不同类型CSP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38例CS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超声检查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经阴道超声组(n=28,接受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经腹部超声组(n=10,接受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并分析不同类型CSP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北京军区总医院超声科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2008-2012年CSP年发生率呈逐年递增趋势。2两组诊断符合率比较(100%vs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SP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型示瘢痕处孕囊型CSP患者为17例(44.7%),包块型CSP为11例(28.9%),宫腔下段及瘢痕处孕囊型CSP为10例(26.3%)。结论CSP具有特征性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CSP的诊断优势明显,经阴道及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可使CSP病灶的检查更为全面。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剖宫产术 妊娠 异位 瘢痕
  • 简介: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10年6月本院收治并诊断为KD,且常规接受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的36例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2个月~6岁。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KD患儿临床病历资料中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案进行相关分析。按照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剂量不同,将36例KD患儿分为A组[n=8,0.4g/(kg·d)×3d],B组En=20,1g/(kg·d)×2d]和C组[n=8,2g/(kg·d)×1d]。3组患儿的KD初诊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KD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及咽部弥漫性充血,口、唇潮红及皲裂等,并且均为KD最早期症状;实验室检查表现为C反应蛋白(CRP)异常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及血沉增快等早期表现。不同IVIG剂量组的退热时间比较,B组、C组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但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D的治疗重点为极早控制血管炎,防止形成冠状动脉瘤(CAA)等。对诊断为KD患儿采用IVIGE(1~2)g/(kg·d)×(1~2)d]治疗,具有更强退热效果。

  • 标签: 川崎病 冠状动脉疾病 小儿
  • 简介: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0年3月至2010年12月于本院确诊及治疗的86例不典型KD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签署临床科研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患儿均出现发热症状(100%),出现口唇皲裂症状为51例(59.3%),皮疹为40例(46.5%),球结膜充血为68例(79.1%),颈部淋巴结肿大为36例(41.9%)。辅助检查结果: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为81例(94.2%),血小板增高为76例(88.4%),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为72例(83.7%),C反应蛋白(CRP)增高为74例(86.0%)。74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患儿均发现冠状动脉出现不同程度改变。结论提高对不典型KD的认识,及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及治疗,可降低该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 标签: 川崎病 不典型 诊断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