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使用PTA与血管支架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19年12月,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6例,随机抽取,分2组,研究组33例,用PTA联合血管支架,对照组33例,用PTA,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1、3、6个月踝肱指数。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组的1、3、6个月踝肱指数高(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P<0.05)。结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使用PTA联合血管支架治疗,有效提高踝肱指数,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PTA 血管内支架 治疗效果 踝肱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腔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90例PAD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施行动脉内膜剥脱术,研究组施行经皮腔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踝肱指数(ABI)、跛行距离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两组ABI、跛行距离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经皮腔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PAD患者的疗效显著,且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缺血情况,增加跛行距离,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内支架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并且由于其具有发病快、变化更快的特点以及其一直居高不下的死亡率以及医院的管理不完善和护士本身的素质低等原因,导致了心内科的护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种种安全问题。因此,如何对心内科护理安全问题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和把握,有效的根据安全问题提高相应的护理安全的防范对策,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与差错性事件,是心内科护理管理者需要探讨的问题。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方法极为复杂并且极少数有效。随着医学研究,人们对脑血管疾病的进一步了解以及神经放射学、神经药理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出现了更多较为完善的治疗方法,其中便包括了脑血管疾病的血管治疗,它具有安全、操作简单、起效快等优点1。现在介入放射治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血管治疗技术。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血管内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心血管科护理水平。方法以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接收的心血管科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事故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与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17.78%、2.2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心血管科护理水平,整体护理质量提高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科护理管理的具体实施方式及管理体会。方法笔者选取本院心血管疾病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n=35),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运用护理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69.09%;观察组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率为92.72%,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管理,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做事有标准,护理措施有明确流程。这样,医院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可以动态监测病人的病情变化,把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体现在具体的工作过程当中。由于护理服务不断拓展和深化,满足了病人日益增长的需求,得到了病人的认可。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 管理
  • 简介:摘要:目前血流限制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的机制仍不明确。已知血管皮生长因子是促进血管生成或毛细血管形成的关键生长因子,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BFRT对血管皮生长因子影响,进行归纳总结,为未来血流限制训练的运用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血流限制训练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阵发性胸痛等症状,活动后加重。该病若未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可进展为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增加患者的死亡率。研究显示,炎症因子、脂质代谢紊乱及血管皮功能失调在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改善相关指标有助于提高疗效。临床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常见药物包括钙拮抗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等。由于病情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常规治疗效果欠佳。曲美他嗪作为抗心绞痛心血管药物,可抑制细胞内ATP水平的降低,保证离子泵的正常功能及透膜钠-钾流的正常运转,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显著。尼可地尔是首个应用于临床的ATP敏感钾离子通道开放剂,适用于各类心绞痛,如劳力型心绞痛、痉挛性心绞痛等,其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本研究主要探讨心血管科综合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及血管皮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冠心病 心绞痛 血管内皮功能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科综合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及血管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6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2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尼可地尔治疗。比较2组临床症状、血管皮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内皮素-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一氧化氮水平、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皮素-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行心血管科综合治疗,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改善血管皮功能,可应用。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血管内皮功能 曲美他嗪 尼可地尔 心血管内科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有效的心血管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减少护理过程中的存在安全隐患。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的100名心血管科重症患者,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分组。对对照组的患者仍然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监护,而对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护理模式。对比这两组中,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如摔伤、并发症出现、意外拔管)的概率、护理的安全系数、护理的整体质量和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结果在观察组中,发生意外事故的患者,占总人数的5%(五人),而在对照组中发生意外事故的患者,占总人数的28%(14人),因此,观察组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远远小于对照组。并且在护理的整体质量上,观察组也是高于对照组的。同时,观察组的患者对于护理过程的满意率高达90%,而对照组的患者对于护理过程的满意率则仅有79%。结论综合性动态监控护理,在降低心血管科重症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和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方面,都有显著的帮助,因此应该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科重症患者的护理中。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重症患者 医疗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根据心血管科用药的临床观察研究,探究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并对心血管疾病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4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并对其合理用药提出改善建议。结果 经过临床用药研究,450例心血管患者中,有29例患者出现用药问题,用药问题占比为6.44%。其分别表现为忽略用药禁忌2例,占比0.44% ;用药与临床诊断存在差异3例,占比0.67%,;用药的用量及用法不合理5例,占比1.11% ;抗菌类药物,包括人工合成类抗菌药物和抗生素类药应用不合理8例,占比1.78%;以及配伍用药不合理11例,占比2.44%。结论 心血管科患者用药不合理是现今临床用药较为常见的现象,对心血管患者用药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合理规避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干预极为重要,其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进一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用药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中心血管科用药情况。方法:观察对象为68例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于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我院进行临床用药研究,将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结果。结果:不合理用药情况共发生7例,总占比10.30%。结论:心血管科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希望能够降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临床用药 常见问题
  • 简介:血管超声成像通过安装在导管前端的微型超声探头从对血管部对管腔横截面成像,近来被认为是冠脉血管检查的新“金标准”。本文主要介绍了血管超声成像和血管超声成像探头的现有产品与技术研究进展。

  • 标签: 血管内超声 换能器 冠脉造影 导管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心血管科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7月-2020年7月间收入的心血管科感染病例展开研究分析,收集的病例共有40例,将40例病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治疗,而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加强针对性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措施下的患者疗效。结果:对比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为95.00%,高于对照组25.00%,试验组的住院时间要短于对照组,各数据差异对比度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科感染患者在治疗期间行加强针对性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感染患者 临床治疗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