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是采用经股动脉穿刺的方法将合适的支架通过导管置入脑动脉狭窄部位以改善脑动脉血液供应,从而改善临床症状。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的特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推崇,为缺血性脑血管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手术成功后,为预防术后并发症,术后的维护非常重要。有些患者认为脑内已放入支架,不会再发生脑梗塞,出院后不按遗嘱服药,血压、血糖、饮食不控制,影响手术的效果。所以出院后的健康指导非常重要。

  • 标签: 脑血管内支架置入出院后健康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管支架成形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2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支架成形治疗;围手术期行头颈部CT或MRI、超声检查进并进行抗凝治疗、全脑血管造影;152例患者均使用脑保护装置及预扩张;观察治疗前后脑组织灌注及临床症状的改变并进行随访。结果152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血管支架,技术成功率100%;术中即刻造影,血管残余狭窄≤20%;术中一过性血压降低、心率下降115例,占75.65%;随访期3个月-24个月,平均9个月,症状消失或减轻136例,89.47%,再狭窄6例,占3.95%;3例术后肌力由Ⅳ级减为Ⅱ级,经治疗肌力恢复至术前水平;无卒中死亡事件发生。结论对围手术期进行有效治疗,选择合适血管支架及手术方式,能够快速解除狭窄,恢复生理性脑血流动力学,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血管支架成形术可作为颈内动脉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介入放射学
  • 简介:摘要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为某些方面具有比颈动脉内膜剥脱术(ECA)的优势,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效果至少不比ECA差。2004年9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将CAS用于颈动脉分叉处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治疗,随着血管介入材料不断革新,相信CAS将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带来更大的发展。本文就其有关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CAS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颈动脉狭窄病情运用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因颈动脉狭窄导致的脑卒中病患34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所有病患均进行围术期的抗血小板的治疗和全脑及颈部血管的造影或超声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操作且术后残余的狭窄小于20%,手术后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随访工作。颈部血管经过超声检查后发现再无狭窄情况发生。结论运用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患者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且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的运用实施。

  • 标签: 置入术 疗效 安全性 血管内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支架配合弹簧圈治疗颅内难治性颅内动脉瘤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并发症的防治及该技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用NeuroformΠ支架配合可控性GDC栓塞1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术后随访。结果14例宽颈动脉瘤致密栓塞,2例宽颈动脉瘤不全栓塞。6个月临床随访无再出血及脑梗塞并发症。9例造影随访1例有轻度血管狭窄,其远端血流丰富。结论血管支架配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支架 弹簧圈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报告10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血管支架术的护理特点。指出由于患者术前多伴有心血管疾病,术前控制血压,术后加强监护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胸主动脉瘤 血管内支架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食管内支架放置术后的临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各种内支架优缺点。结果33例为食管癌并食管瘘。2例为肺癌并食管瘘。平均生存时间为3.5个月。2例为肺癌术后放疗后并食管瘘。生存时间为14个月。结论覆膜食管内支架是封闭瘘口的有效方法,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为临床后续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食管瘘 内支架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探讨不用膀胱镜便可取出输尿管内支架管(双J管)的方法。方法行肾及输尿管上端手术时,将双J管与肾造瘘管用丝线连接,术后将两者一并拔出。行膀胱及输尿管下端手术时,用丝线将双J管与导尿管相连,并使丝线保留一定长度,术后拔导尿管时,剪断丝线尾并妥善固定至所需时间,通过牵拉丝线拔出双J管。结果用上述方法顺利取出双J管84例,无明显并发症,均不需要膀胱镜。结论上述方法不用膀胱镜即可拔出双J管,操作简单,减少病人痛苦及费用,尤适用于小儿及不宜行膀胱镜检的患者。

  • 标签: 输尿管内支架管 输尿管 手术
  • 简介:摘要心血管系统是人体组织中较为复杂的组织系统,这就决定了心血管科门诊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在心血管科的临床治疗中,护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护理得当才能够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但是在心血管科护理中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使得护理的难度增加。这就对护理人员的素质以及护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心血管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讨论,并提出防范措施,仅供参考。

  • 标签: 心血管 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血管支架介入治疗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此次所收治的90例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支架介入治疗,同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手术安全性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手术成功率为97.8%(88/90),术前动脉狭窄为(73.9±9.6)%,术后残余狭窄为(13.7±4.9)%。在围手术期间,患者发生病变相关性穿支动脉闭塞2例、高灌注1例。随访6~12个月,平均为(10.5±1.0);血管再狭窄15例,占16.7%;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者卒中发生率为5例,占5.6%。结论临床上,对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患者采用血管支架介入治疗,在近期内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介入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为了研究风险护理对于心血管科重症患者治疗上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对照实验的方式,选择在 2018年 5月至 2019年 5月在我院心血管科重症科室治疗的 90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共有 45例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来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融合风险管理护理方式,分别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对照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出现不良反应的出现率。结果: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方式的满意程度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 2.22%,远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的差异较明显,在 p小于 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出现风险事件的概率,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重症患者 风险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心血管科护理风险原因的分析,制定有效的风险干预措施,避免风险发生,方法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相关因素,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对护士的培训与教育,提高护士抗风险的能力,确保护理安。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强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加强对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风险 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多发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在治疗中一般使用药物治疗,但是效果不够理想。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血管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效果较好,已经被广泛的应用。本文做一综述讲解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血管治疗的进展的情况。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管内治疗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