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静脉栓塞脑梗死的磁共振影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到2015年10月间我院经临床治疗并有效证实为静脉栓塞脑梗死的16例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表现。所有患者均给予头颅磁共振常规扫描(MRI),其中11例在此基础上给予MR增强及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检查。结果(1)16例中11例为多发病灶,5例为单发病灶;(2)静脉栓塞部位直窦及左横窦2例,上矢状窦9例,皮层大脑浅静脉2例,右侧横窦及乙状窦1例,左侧横窦及乙状窦2例。结论静脉栓塞脑梗死MR影像表现特征性较明显,MRI与MRV结合能有效增加静脉栓塞的正确诊断,及时给予治疗,值得广泛推广于临床应用。

  • 标签: 磁共振影像 静脉栓塞继发脑梗死 分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193-0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单侧唇裂鼻畸形产生机制,采用相应手术方法对不同年龄患者进行矫正治疗,探讨单侧唇裂鼻畸形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4年8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患侧鼻翼软骨充分松解后与健侧鼻软骨缝合悬吊固定,在同侧鼻前庭黏膜皱褶处采用“Z”成形术,在鼻小柱基部及患侧鼻翼外侧基部的皮下及肌层悬吊固定。纠正鼻翼塌陷、鼻尖过低、鼻小柱偏斜等畸形。

  • 标签: 单侧唇裂 鼻畸形 矫正技术 手术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069-01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43岁,电机厂工人(近10年平均每日累计坐位工作8小时),因“反复头晕4天、突发晕厥半天”于2015年5月19日入院。既往史及家族史否认特殊。

  • 标签: 头晕 脑梗死 肺血栓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动态脑电图(AEEG)对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3年6月-2014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脑梗死后继癫痫的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定为研究组,采用常规脑电图(EEG)和动态脑电图(AEEG)检查,同期选择59例脑梗死无癫痫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动态脑电图监测。观察研究组常规脑电图和动态脑电图变化及对照组动态脑电图变化。结果研究组常规脑电图和动态脑电图在检查痫样放电和异常方面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异常率和痫样放电率方面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发生部位不同,癫痫的概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死患者采用动态脑电图检测,能有效的预测癫痫发作,了解病情变化,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动态脑电图 脑梗死 继发性癫痫 常规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药窗口的药交代、中药用药咨询等药学服务过程中,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用药的依从性,可以使患者增加对中药认识,如中药的有效性与作用,以此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中药师掌握相关的药患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药患沟通关系,能确保药学服务的实施。良好的药患沟通是保证患者安全,有效使用中药,更好地发挥中药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

  • 标签: 中药发药窗口 药患沟通 中药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并硅油填充术后继高眼压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行玻璃体切除并硅油填充患者的术后眼压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继高眼压发生率为38.74%(43/1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糖尿病史、眼外伤史及眼内手术史均与玻璃体切除并硅油填充术后继高眼压的发生无关(P〉0.05),而联合巩膜外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切除晶状体、眼轴〉24mm、硅油乳化及硅油眼内填充时间〉12个月与非玻璃体切除并硅油填充术后继高眼压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眼轴〉24mm、硅油眼内填充时间〉12个月、硅油乳化、切除晶状体是玻璃体切除并硅油填充术后继高眼压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94、3.289、4.398、5.893,P〈0.05或〈0.01)。结论玻璃体切除并硅油填充术后继高眼压的诱因是多方面的,与病情及手术方式关系密切;眼轴〉24mm、硅油眼内填充时间〉12个月、硅油乳化、切除晶状体是造成玻璃体切除并硅油填充术后继高眼压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高眼压 回顾性研究 硅油填充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他汀类药物对治疗早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62例早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患者的TG、TC、LDL-C以及Hs-CRP等临床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早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当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近期疗效,其中瑞舒伐他汀的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建议在临床上予以合理应用,促进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早发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将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对经我院治疗的98例早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临床随访对象,对患者采用不同的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的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例患者治疗后的TC、TG、HDL、LDL-C、HDL-C指标值均得到改善,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后患者的评价指标值有一定差异,但比较差异值P>0.05,无统计学意义。采用瑞舒伐他汀综合指标值要略优于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结论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指标,具有重要的治疗用药地位。

  • 标签: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