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眼部皮肤软组织裂伤清创修复的恰当处理方式,提高一期处理质量,避免或减少二次手术整形修复。方法遵循眼部皮肤软组织裂伤清创和手术修复的整形原则,治疗眼部皮肤软组织裂伤急诊外伤患者45例。结果45例患者伤口及创面均I期愈合,外观满意,随访元瘢痕增生、畸形等并发症。结论治疗眼部皮肤软组织裂伤急诊外伤患者,应遵循眼部皮肤软组织裂伤清创和手术修复的整形原则,用恰当的处理方式提高一期处理质量,可以避免或减少二次手术整形修复的机会。这样既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也可以减轻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的负担,同时也能有效地防止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今天,这一课题显得非常重要。

  • 标签: 眼睑 外伤 修复 整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形手术对面部软组织损伤修复的美学效果。方法:以2019.3~2020.7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为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缝合术)、研究组(整形手术修复),每组35例,观察两组创口愈合情况。结果:研究组柔软度、色泽、血管分布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明显,(t=15.307,13.076,11.561,均P<0.05);研究组I期愈合率97.14%(34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25例),差异显著,(2=8.737,P=0.003)。结论:为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采用整形手术修复,能够帮助患者提升美学效果及加快伤口愈合。

  • 标签: 面部软组织损伤 美学效果 整形手术修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护理。方法:选取2021年1-9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手部软组织缺损60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术后护理上采用常规方式,观察组采用在采用常规身体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切口护理等多种方式进行护理,运用手指总活动度评价法(TAM)与徒手肌力检测(MMT)对患者患肢活动功能和肌力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MMT评价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两组患者差异开始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 手部软组织缺损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瘢痕修复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烧伤瘢痕修复患者5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执行复合皮移植术、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血运恢复时间及疼痛评分指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应用,可加快烧伤瘢痕患者创面的愈合速度,减轻其疼痛感,降低有关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烧伤瘢痕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修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穿支皮瓣修复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2月收治83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2例,分别予以胸腹带蒂皮瓣术、穿支皮瓣修复术,分析两种治疗方式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部功能以及外形恢复良好,总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不良反应2.38%(2/42)显著少于对照组17.07%(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予以穿支皮瓣修复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率,应有价值高。

  • 标签: 穿支皮瓣修复 手外伤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桥式交叉游离背阔肌皮瓣在外伤后胫骨裸露并骨感染,而局部无可选用转移皮瓣覆盖,受区无可供血管缝接情况下的应用。方法设计游离背阔肌肌皮瓣血管与健侧胫后血管形成桥式吻合移植修复伤肢软组织缺损。结果采用该方法治疗6例病人肌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修复,随访2~4年,伤肢功能良好。结论应用桥式吻合血管游离背阔肌肌皮瓣移植治疗胫骨裸露并骨感染,是解决伤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且受区无可供血管可缝接时的一种理想修复方法。

  • 标签: 背阔肌肌皮瓣 移植 骨外露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114-01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在对软组织肉瘤广泛切除皮瓣修复术患者进行术后护理的过程中将细节护理干预进行运用的作用。方法 结合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探究,所选入患者为60例,在本院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所接诊的患者中随机抽选,结合组内盲选的方式,取其中的30例,在治疗过程中展开常规性护理,即对照组,剩下患者在恢复的过程中展开细节护理,即观察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等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细节护理 软组织肉瘤广泛切除皮瓣修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带蒂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术后的护理模式以及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68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入院后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研究组(n=34)、对照组(n=34)两组,研究时间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给予优化护理法,包括指导功能训练、心理护理等等,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蒂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术后优化护理方法,可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通过熟练的观察与护理,提高皮瓣成活率。

  • 标签: 手指软组织缺损 蒂皮瓣修复术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部位及创伤类型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整形修复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伤部位、创伤类型等一般资料,分析整形修复方法及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1期愈合,优25例,良30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为87.3%。不同损伤部位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损伤类型愈合效果不同,切割伤优良率最高,挫裂伤、撕裂伤、火器伤之间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损伤类型对修复效果影响明显,在整形修复时应根据其类型及损伤的部位,遵循微创原则,按照相应解剖的要求修复创面,效果显著。

  • 标签: 面部软组织损伤 损伤类型 整形修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手指末节外伤性软组织缺损选择微型岛状皮瓣移植修复手术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总计纳入5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收治的手指末节外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纳入对象收集年限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根据手术方案选择不同作为分组依据,每组25例。实施常规皮瓣修复手术和微型岛状皮瓣移植修复手术治疗患者分别收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不同手术方案临床效果差异。结果 两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效果优良率较高,患者疼痛评分较低,手指关节活动能力评分较高,且皮瓣温度较高,毛细管反应时间较低,各项差异显著(P<0.05)。结论 手指末节外伤性软组织缺损选择微型岛状皮瓣移植修复手术治疗方案,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手指关节活动度提升,并优于各项预后指标,临床价值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并运用于临床中。

  • 标签: 微型岛状皮瓣移植 修复手术 手指末节 外伤性软组织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幼年皮肌炎(JDM)合并软组织钙化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JDM患者合并软组织钙化(皮下钙化组)特点,并与89例非皮下钙化组患者(非皮下钙化组)对比。结果皮下钙化组Go,on征、肌挛缩和关节功能障碍比例高于非皮下钙化组[87.23%(41/47)比43.82%(39/89)、68.09%(32,47)比21.35%(1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钙化组发病后应用最大激素量(换算为泼尼松〉1.5mg/kg)、发病后应用免疫抑制比例及发病时肌酸激酶水平低于非皮下钙化组[17.02%(8/47)比68.54%(61/89)、25.53%(12/47)比88.76%(79/89)、(566.45±240.41)U/L比(1680.12±656.5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DM合并皮肤Gotton征者更易发生皮下钙化;皮下钙化患者发生肌挛缩和关节功能障碍概率高于非皮下钙化患者;对于发病时肌酸激酶并未明显升高者,或许更易发生皮下钙化;早期积极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可以减轻或预防后期钙质沉着的发生或发展。

  • 标签: 皮肌炎 回顾性研究 软组织钙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经指背筋膜蒂皮瓣或者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随机数表法),各50例。研究组采用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术治疗,参照组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以及患者手指功能。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两点辨别试验距离短于参照组,治疗费用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指耐磨率高于参照组,手指屈伸功能受限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经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术治疗,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降低手指屈伸功能受限率。

  • 标签: 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术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治疗仪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将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包括康复训练、常规药物治疗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超声治疗仪,每天一次,治疗2周。治疗前后均用觉模拟评分(VAS)量表对慢性软组织损伤处进行疼痛测评。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疼痛消失,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有效:疼痛减轻,关节活动好转;无效:疼痛无明显改善,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结果:经过2周的康复训练治疗,两组患者的慢性软组织损伤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患者改善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治疗仪对肩颈、腰腹部和四肢部位慢性软组织损伤的辅助治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加快患者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治愈。

  • 标签: 超声治疗仪   慢性软组织损伤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