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膀胱内灌注透明酸钠治疗细菌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9年7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31例细菌性膀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膀胱内灌注透明酸钠治疗方法。结果: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下尿路症状评分、膀胱容量变化显著;同时,患者的治疗安全性较高。结论:细菌性膀胱炎患者的治疗采用膀胱内灌注透明酸钠,短期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显著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 标签: 膀胱 透明质酸钠 非细菌性膀胱炎
  • 简介:【摘要】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最深层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加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传承中华文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有力举措。无锡市中医医院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创新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及品牌塑造,打造了中医医疗机构传统医药类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无锡样本”和“无锡经验”。

  • 标签: 非遗文化 中医药 保护传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吉替尼靶向治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影响。方法以小细胞肺癌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实施团队负责制整体护理模式后临床护士的心理体验。方法于2019年5—10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本院实行团队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病区的22名护士,采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结果团队负责制整体护理模式下临床护士的心理体验归纳为两大主题:积极感受与消极感受。积极感受包含4个方面:增进了护患沟通、激发了主动服务与学习意识、促进了护士的团队协作、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消极感受包括4个方面:感知人力支持不足、身体疲劳与情绪紧张、价值体现不足的挫败感、激励机制带来的困惑。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在团队负责制整体护理模式下工作护士的真实感受与体验,通过分层培训提升护士综合素质,健全支持保障系统以减轻护士工作负荷,多措并举来保障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团队负责制整体护理 护士心理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PICC及外周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便利取样的方法,记录和分析了PICC和外周静脉留置针的计划性拔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费用等情况。结果:PICC组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2.3%与96.2%;PICC组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组的计划性拔管率分别为3.8%与4.6%。结论:PICC组管腔堵塞及药物外渗发生率比静脉留置针组的低,成本比外周静脉留置针组的高,在不考虑经济因素的前提下,建议乳腺癌患者首选PICC作为化疗的静脉给药途径。

  • 标签: PICC 外周静脉留置针 乳腺癌 化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脑梗塞患者对患肢体康复训练的认知和真实体验。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对13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 Colaizzi 现象学 7 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 结果脑梗塞患者术对患肢体康复训练的体验可归纳为5个主题:不能接受自身的改变;疼痛;对患肢康复效果的不确定感(担心,质疑患肢功能训练的效果);压力较大(经济压力、心理压力)以及支持系统薄弱(缺少家庭支持,缺乏专业技术支持,渴望社会支持)结论:脑梗塞患者术对患肢体康复训练的疼痛较为明显,对患肢体康复训练的积极性不高,且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其运动体验,给予必要的家庭及社会支持。

  • 标签: 脑梗赛,患肢, 康复训练,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大多数有机磷农药具有高效、广谱、低残留的优良特性。氟乙酰胺和毒鼠强因其毒性大、见效快而广泛应用于城乡。多年来由它们引起的食物中毒占很大比例。2018年,某市仅毒鼠强和有机磷就发生了10余例食物中毒,确定食物中毒的原因,为医院抢救病人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针对气-联用法同时测定多种有机毒物处理食物中毒事件展开探讨。

  • 标签: 气-质联 有机毒物 食物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在疫情背景下居家网课学习期间产生的焦虑来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在贵州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临床实习学生中抽取8名学生开展研究,采取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开放式结构访谈,随后将收集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8名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焦虑大部分的来源为网课学习体验感不佳;疫情负面信息较多和家庭人际关系相处不融洽问题。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网课的心理焦虑来源于疫情的影响、学习方式的转换和家庭关系等,所有因素的总和加重了大学生疫情期间的网课学习压力,易使之产生负面的心理问题。因此,一方面建议学校加强和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疏导,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另一方面,学校应鼓励学生主动联系心理健康老师,寻求心理障碍疏导,积极克服消极心理问题。

  • 标签: 新型肺炎疫情 网课学习 焦虑来源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情况下产妇心理干预和对策。方法:应用两样本比较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5月46名母婴同室产妇为受试评定分析对象,按照干预环节相关措施方法差异,等比例对照划分为常模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肝脏疾病,当前,对此病的治疗主要以调整病患者生活方式为主,至今,采取药物治疗并没有明显的效果。近几年,随着学者对此病发病机制的探究,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治疗方面得以重大研究。患者对药物治疗具有良好的依从性,所以,对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筛选,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阐述了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理生理,对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药物治疗展开了探讨。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治疗 药物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吉替尼靶向治疗对晚期EGFR基因突变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晚期EGFR基因突变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90例),采取数字单双号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吉替尼靶向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治疗有效率、免疫功能、表皮生长因子为研究分析指标。结果:在治疗效果上,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免疫功能上,观察组IgA、IgG、IgM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胸腔积液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晚期EGFR基因突变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临床治疗上采取吉替尼靶向治疗,能够发挥出确切疗效,对患者免疫功能和表皮生长因子改善作用明显,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吉非替尼靶向治疗 EGFR基因突变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过量饮酒和其他明确肝损害因素导致的肝内脂肪过度沉积,该病患者往往合并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全身代谢异常疾病。 目前,NAFLD成为影响全球约25%人口的最常见慢性肝病。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指包括向心性肥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及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血压和高血糖在内的代谢异常疾病。随着不良生活方式的增加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代谢综合征已经成为21世纪的常见病,酒精性脂肪肝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虽然大多数NAFLD患者不会出现因肝病引发的相关并发症,据估计5-10%NAFLD患者如不加控制,将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终末期肝病或肝细胞肝癌,死亡风险增加。笔者将对二者联系、肝病与饮食、微量元素的关系作相关阐述。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代谢综合征 维生 D 饮食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HP)的发生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我院消化内科中挑选病例资料共计82份,病患症状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就诊时间在2019.12-2020.12期间,由一月进行资料整理并观察胃炎抗HP感染和相关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在本次收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资料中共计82例出现了34例HP感染者,占比其中41.46%。而终结患病特点发现和性别、活动性、初级胃炎的发展程度等有关,而与对象年龄段无直接关系。结论:对于胃炎患者而言调整活动性、胃炎发展并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则是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的有效措施,两者见影响相关明显,可作为疾病防治关键。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感染
  • 简介:【摘要】:近年来,慢性传染性疾病的临床发生率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加剧,生活压力提升以及不合理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而明显提高,导致大量社会资源以及医疗卫生资源被占用,提升社会、家庭以及患者的负担,为此针对慢性传染性疾病展开积极有效的预防及控制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控制干预措施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有针对性的探讨心脏外科护士对于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情况以及护理实践效果。方法 采取性研究方法有针对性的应用半结构式的访谈,对于某市三级甲等医院的10名心脏外科护士进行相对应的访谈,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分析。结果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可以看出,心脏外科护士对于患者深静脉血栓并没有高度重视,相对应的防治工作效果不够理想,护士知识体系本身不够健全完善,在临床实验中实施深静脉血栓预防管控措施时,往往面临很多方面的问题,有着多重困难。结论 针对心脏外科护士来说,因为对深静脉血栓疾病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理解认知,因此要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使其专业技能、业务素养全面提升,同时进一步强化医护合作,这样才能进一步有效避免或者减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 标签: 心脏外科护士 深静脉血栓,具体认知 护理实践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