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作者: 刘镇威
  • 学科: 医药卫生 > 针灸推拿学
  • 创建时间:2022-07-28
  • 出处:《医师在线》2019年第20期
  • 机构: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云龙中心卫生院,四川 泸州 646100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痛风的发病率出现增加趋势。痛风会为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生产活动。当患者处于痛风急性发作期时,常常会出现单一或者多个关节疼痛,且疼痛难以忍受,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此时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能通过穴位刺激加快患者的血液循环,改善气血瘀滞现象,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疼痛的缓解,并加快患者的新城代谢,促进患部的尿酸结晶的溶解代谢。当患者处于痛风静止期时,患者可以日常进行针灸穴位治疗,起到调理身体预防痛风发作的作用。那么中医针灸是什么呢?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治疗痛风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 标签: 中医针灸;痛风
  • 简介:目的:探寻治疗肩周炎的较佳疗法。方法:按随机、对照、单盲法的研究原则,将174例患者随机分为用毫针组(56例)、电针组(57例)和温针灸组(61例)。3组均穴取肩前、肩髃、肩髎、臑俞、外关、合谷,分别行毫针、电针和温针灸疗法,均留针30min。治疗均为隔日1次,治疗5次为一疗程。并于每次治疗前后测量、记录患者肩关节疼痛评分和活动度评分。结果:电针组、温针灸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0%(53/57)和95.1%(58/61),均高于毫针组的78.6%(44/56)(均P〈0.01),而电针组与温针灸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个疗程治疗,电针组疼痛下降指数(4.28±0.22)、温针灸组疼痛下降指数(3.74±0.17)均明显大于毫针组(2.78±0.18,均P〈0.01),而电针组也大于温针灸组(P〈0.05);温针灸组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改善值(76.92±5.53)和电针组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改善值(60.37±3.80)均大于毫针组(42.50±3.67,均P〈0.01),而温针灸组也大于电针组(P〈0.01)。各组1疗程治疗后肩关节疼痛下降指数和活动度改善评分均大于自身初次治疗后之值(均P〈0.01)。结论:3种针灸疗法对肩周炎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电针和温针灸的疗效要优于毫针针刺。3种疗法均能较明显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但以电针镇痛效应最佳,以温针灸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最佳。在选穴相同、病情相似的情况下,临床疗效的改善程度主要取决于疗法及治疗次数。

  • 标签: 肩周炎 不同针灸疗法 疗效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Asthelargestinternationalstandardsdevelopmentorganization,the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providesastructurefordevelopinginternationalstandardsoverahugerangeofindustrysectorsandthesestandardsaregloballyrespectedandutilized.Moreover,throughmanyimportantprocessesincludingtheconsensusapproach,ISOstandardscanassistinputtingintoplaceinternationallyagreed

  • 标签: 国际标准化组织 中医药技术委员会 针灸学 临床研究
  • 作者: 刘镇威
  • 学科: 医药卫生 > 针灸推拿学
  • 创建时间:2022-07-28
  • 出处:《健康养生》2018年第7期
  • 机构: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云龙中心卫生院,四川 泸州 646100
  • 简介:现在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人们出现失眠的次数也在增多。在夜里人们翻来覆去总是睡不着。而且失眠的情况逐渐有向年轻化转变的趋势,给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然而真正把失眠问题当作一种疾病去医院就诊的患者却少之又少,只有当出现明显的失眠症状时才开始重视。其实失眠并不需要运用一些西药进行系统性的治疗,可以尝试中医针灸来改善睡眠状态。

  • 标签: 失眠;中医针灸
  • 简介:介绍了中医和针灸在卡塔尔的发展现状、立法规管、从业资格条件以及未来发展的挑战和机遇。2016年初,卡塔尔正式将针灸作为补充医学的一种立法管理,采取针灸师注册行医制度。卡塔尔“2030远景”规划的需求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中医药在卡发展提供良好契机,未来两国可在传统医学交流、医疗和教育培训等领域开展合作。

  • 标签: 中医药 针灸 立法 卡塔尔
  • 简介:目的:评估穴位的组织特性(不同经络、组织、神经节段)对电针针感频率、强度及产生针感电流量的影响。方法:电针针刺21名健康志愿者,根据穴位不同组织特性配成5组:足三里vs阳陵泉(ST36vsGB34,不同经络)、内关vs大陵(PC6vsPC7,不同组织)、足三里vs水道(ST36vsST28,不同神经节段)、关元vs中脘(CV4vsCV12,不同神经节段)、足三里vs关元(ST36vsCV4,不同组织、经络、神经节段)。电针频率为15Hz,电流量以受试者能忍受但不产生尖锐性疼痛为度,间断电针3次,通电时间共90s。记录酸感、麻木、胀满、沉重、麻刺、压感、钝痛、热感及冷感针感和产生针感的电流量,比较配对穴位间各种针感发生的频次、强度及电流量间的差异。结果:各种针感频次在配对穴位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针针刺的9种感觉中,胀满、麻木和酸感最常见和最明显,沉重、压感和麻刺次之,钝痛、热感和冷感的发生频次均较低;部分针感强度在配对穴位间存在差别,酸感、胀满、沉重感在ST36较ST28更强(均P〈0.05),胀满、麻木在ST36较CV4更明显(均P〈0.01),胀满在CV4较CV12更明显(P〈0.05);电针针刺电流量在配对穴位间相近(均P〉0.05)。结论:在产生针感的电流量未见明显差异的状态下,电针针感次数与穴位的不同组织间未见明显相关,穴位间针感强度的差异可能与穴位位于不同神经节段相关。不同时间电针刺激同一穴位产生的各针感频次及其强度具有相对稳定性。

  • 标签: 电针 针感 穴位研究 针感强度
  • 作者: 刘镇威
  • 学科: 医药卫生 > 针灸推拿学
  • 创建时间:2022-07-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第7卷第25期
  • 机构: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云龙中心卫生院,四川 泸州 646100
  • 简介: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中医文化,针灸是中医在为病人治疗疾病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针灸治疗虽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是在针灸养生时,需要注意一些针灸禁忌。那么中医针灸养生时需要记住哪七大禁忌呢?

  • 标签: 中医针灸;养生针灸;禁忌
  • 简介:OnNovember15,2015,theAwardCeremonyof'2015internationalphotocontestofTCMacupuncturemoxibustion'washeldinBeijing,ChinabyHeadquartersoftheWorldFederationofAcupuncturemoxibustionSocieties(WFAS),congratulatingthe5thanniversarycelebrationofsuccessfulapplicationforthelistofworldheritageof'TCMacupuncturemoxibustion'and'Worldacupuncture-moxibustionweek'seriesofactivitiesof

  • 标签: 针灸 中医 摄影 国际 世界遗产 学会
  • 简介:目的:比较电针配合西医综合疗法与单纯西药综合疗法对突发性耳聋患者不同频率听力损害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28例(32只患耳)和西药组30例(34只患耳)。针药组采用电针配合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电针主穴选择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西医疗法使用扩血管药物、促进神经功能药物、缓解内耳水肿药物和高压氧综合治疗;西药组单纯采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1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及电测听评定,并进行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测。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50.0%(16/32),西药组为55.9%(19/34),两组疗效相当(P〉0.05);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在250Hz、500Hz和1kHz水平,两组电测听数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恢复(均P〈0.01);在2kHz水平,针药组在治疗1疗程、2个疗程后较治疗前电测听数值有显著改善(P〈0.05,P〈0.01);在4kHz水平,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测无异常。结论:电针配合西医综合疗法与单纯西医综合疗法对于突发性耳聋的低频听力损害均有效,高频听力损害均无效,对中频听力损害,电针配合西医综合疗法优于单纯西医综合疗法。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神经性耳聋 电针 听力 不同频率
  • 简介:本文探讨了21世纪中医针灸国际发展十大趋势与战略思考:①立法是中医针灸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②中医理论、临床、剂型改革将成为重要研究课题;③中医药针灸国际标准化将"求同存异";④海外中医针灸队伍将不断壮大和优化;⑤海外中医医疗机构将逐步整合与扩大;⑥中医药针灸知识产权的保护将受到重视;⑦海外中医针灸教育与学习方式将多元化发展;⑧中医针灸手法的传承将"不可替代";⑨互联网等高科技及风投更加促进中医针灸国际化;⑩崛起的中国将助力中医药针灸国际化。

  • 标签: 中医 针灸 趋势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中医筋骨三针疗法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微型筋骨针和巨型筋骨针的针具创新和筋膜旋转分离法、筋膜弹拨分离法、筋膜切割分离法、筋膜扇形分离法、经筋飞挑法、末端筋膜叩刺法等针法创新。提出了手三阳、手三阴、足三阳、足三阴、任脉和督脉六个经筋膜动力区带;提出了"经筋走行,结于骨峰,骨突筋结,动静交融;骨突侧方,血管神经;关节骨突,三点相应;筋膜肌肉,三角平衡;经筋结节,软伤疼痛;针法松解,筋结为宗"的治疗纲领并归纳出筋骨三针定位法。

  • 标签: 骨三针疗法 肌筋膜区带 经筋 筋结
  • 简介:目的:比较针药复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和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选取择期行LC患者39例,随机分成针药复合麻醉组(针药组)和全麻组。针药组先行电针刺激15~30min,穴取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然后行全身麻醉,电针刺激至手术结束;全麻组单纯行全身麻醉。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术后2h、术后第1、3天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h两组总T淋巴细胞(CD3^+)、抑制T淋巴细胞(CD8^+)较麻醉诱导前降低(均P〈0.05);全麻组辅助T淋巴细胞(CD4^+)显著降低(P〈0.05),针药组CD4^+无显著改变,CD4^+/CD8^+显著上升(P〈0.05)。术后第3G针麻组TNF-α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针麻组患者术后恶心例数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结论:针药复合麻醉对LC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低。

  • 标签: 针药复合麻醉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T淋巴细胞亚群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ISO18746:2016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terileintradermalacupunctureneedlesforsingleusehasbeenpublishedonAugust15,2016.(http://www.iso.org/iso/home/store/catalogue_tc/catalogue_detail.htm?csnumber=63263)ISO18746:2016specifiestherequirementsofsterileintradermalacupunctureneedleforsingleuseasa

  • 标签: 期刊 编辑工作 中医药国际标准 《一次性无菌皮内针》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腧穴配伍对颈型颈椎病患者体表肌电即时效应的影响,探讨腧穴配伍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规律。方法: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先后进行3种不同腧穴配伍的针刺,A组(远部取穴组:昆仑、后溪);B组(近部取穴组:风池、天柱);C组(远近取穴组:昆仑、后溪、风池、天柱),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针刺前后患侧斜方肌体表肌电(surfaceelectromyography,SEMG)平均振幅值,测量肌电积分(integratedelectromyography,IEMG)及肌电均方根(rootmeansquare,RMS)均值,计算肌电振幅变化率,组内比较不同腧穴配伍针刺前后对体表肌电即时效应影响的差异,组间比较各组针刺后差异。结果:组内针刺前后比较,A、B、C组的肌电平均振幅值、肌电振幅变化率、IEMG、R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针刺后比较,A、B、C组针刺后肌电平均振幅值、肌电振幅变化率、IEMG、RMS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差异无统计意义(均P〉0.05);临床总有效率A、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腧穴配伍的针刺治疗均能够提高IEMG、RMS,降低肌电平均振幅值和肌电振幅变化率,增强颈椎稳定性和肌纤维的主动收缩能力,改善颈部前屈的耐疲劳性;而针刺对颈型颈椎病的治疗作用与取穴的远近、取穴数目的多少无关。

  • 标签: 腧穴配伍 颈型颈椎病 体表肌电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年龄人群双侧内关穴区激光多普勒血流量的侧性及其相干性。方法:共计30例健康受试者参与血流检测。受试者先在控制室温条件的房间中休息40min,然后用PeriFluxSystem5000~录受试者双侧内关血流15分钟,每5分钟为一时间段进行分析。受试者以40岁为界分成年轻组(n=18)和年长组(n=12),计算不同组间左右内关血流量的不平衡系数和Coherence值。结果:在三个时间段内,右侧内关平均血流量依次为9.74±3.36PU、9.83±3.63PU、9.69±3.40PU,左侧内关平均血流量依次为6.73±2.22PU、6.99±2.37PU6.77±2.32PU,经检验左右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虽然不平衡系数年长组高于年轻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herence分析结果提示,从0.5Hz到1.5Hz之间,其波峰对应的频率值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右侧内关血流灌注值高于左侧内关,双侧内关激光多普勒血流量的Coherence分析可为不同年龄人群微循环状态的改变提供一种潜在的无创评价方法。

  • 标签: 穴位 穴位侧性 激光多普勒血流量 内关穴 Coherence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