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脂肪肝(fattyliver,FL)系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脏脂肪(主要为甘油三酯)蓄积过多,超过肝脏湿重的5%,代谢平衡失调的病理状态。临床根据饮酒与否,将其分为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NAFLD根据其病因分为营养失调性脂肪肝、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药物性脂肪肝、妊娠急性脂肪肝等。导致AFLD的主要原因是乙醇在肝细胞内代谢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及引起的代谢紊乱,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医研究 高脂血症性脂肪肝 糖尿病性脂肪肝 妊娠急性脂肪肝 liver
  • 简介: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而造成的弥漫性肝损害。临床上早期可无症状,后期出现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症和多系统受累的各种表现,其中尤以肝硬化腹水为突出,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中、晚期常见的并发症,此时往往提示肝功能损害严重,预后不佳。此阶段患者容易并发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危害性大。死亡率高:全球每年死于肝硬化的患者达数十万人,其中大部分死于并发腹水这一时期。

  • 标签: 肝硬化腹水 中医药研究概况 上消化道出血 肝功能减退 多系统受累 门脉高压症
  • 简介:目的探讨胃窦黏膜粗糙不同表现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胃镜下胃窦黏膜粗糙不平不同表现的患者118例,根据黏膜表面凸起的均匀性分均匀粗糙和非均匀粗糙两组。均匀粗糙分细砂纸状、粗砂纸状、鳞片状及粗结节状4型,非均匀粗糙分细小、中等、粗大结节状3级。每组分有灰白凹陷和无灰白凹陷两型。比较粗糙不同表现处、灰白凹陷处的病理性质。结果非均匀粗糙对粗糙不平黏膜萎缩性炎症的灵敏度是96.8%,特异度是85.7%,和均匀粗糙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非均匀粗糙程度与病理萎缩程度有相关性。胃窦黏膜均匀粗糙灰白凹陷处与非均匀粗糙及其灰白凹陷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窦黏膜粗糙不平的均匀性可作为慢性胃炎萎缩性和非萎缩性的判断依据;黏膜粗糙伴灰白凹陷者不论占比多少胃镜诊断应以白区为准;胃镜下黏膜粗糙程度分级有临床意义。

  • 标签: 黏膜粗糙 胃炎 萎缩性 内窥镜检查 病理学
  • 简介:1病例介绍男,11岁,学生。于当日16:10下课放学,因拥挤突然受伤,学校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经X线显示确诊为右下肢胫腓骨闭合性骨折。学校记录拨打120时间为16:11分,而120网络中心程控电话记录为16:09;医院接到出车任务时,来电显示电话为16:15,接电话登记本参照本科钟表时间为16:13;急救车到达现场时间医生记录为16:25,护士记录为16:22。现病人预后良好,家属查阅各种记录后,提出起诉:认为学生受伤为上课期间,学校应给予全额赔偿,证据为120程控电话时间.而校方认为学生受伤属放学后个人活动不当所致,校方无责任。

  • 标签: 医疗纠纷 记录时间 胫腓骨闭合性骨折 接诊 急救电话 程控电话
  • 简介:1.1西医认识近年文献报道有10%~30%的胸痛,临床酷似心绞痛,但缺乏心血管器质性病变的客观证据,称为非心源性胸痛,其中胸痛直接原因为食管病变者称食管源性胸痛,是目前胸痛的常见原因。功能性食管源性胸痛是指无病理性返流或病理基础的食管动力或结构异常的情况下,反复发作的胸痛,为非烧灼性中线位置的胸痛,因胸痛作冠脉造影,15%~30%在正常范围内,24h食管pH值监测,酸暴露正常者中,

  • 标签: 食管源性胸痛 功能性 中医证治 非心源性胸痛 器质性病变 病理性返流
  • 简介:泛影葡胺作为静脉肾盂造影时常用的造影剂,所产生的副反应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其常见的副反应轻者为全身发热,恶心、呕吐、荨麻疹等,重者为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本文通过临床实践观察,发现不同推注速度对泛影葡胺副作用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关系,现总结如下。

  • 标签: 泛影葡胺 副反应 常见 喉头水肿 静脉肾盂造影 过敏性休克
  • 简介:目的探讨MMP-7(基质溶解素)在结直肠上皮病变的恶性转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7例结直肠癌,23例结直肠腺瘤、10例非肿瘤性息肉及1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手术标本的石蜡切片中MMP-7的表达。结果37例结直肠癌切片中25例MMP-7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67.6%);23例腺瘤切片中,15例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65.2%;10例非肿瘤性息肉中,1例阳性表达,阳性率10%;10例正常结直肠上皮对照均未见表达。结论MMP-7在结直肠上皮病变的恶性变中逐渐增强,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MMP-7 阳性表达率 结直肠癌 肠上皮 息肉 非肿瘤性
  • 简介:背景:小肠疾病并非少见,尤其是糜烂性和溃疡性疾病更为常见,内镜下取材活检多为慢性炎症,不能得到明确的诊断,这些小肠类疾病属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小肠不同节段的微生态状况如何?细菌在小肠疾病的发生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些均是不明确的问题。目的:了解全小肠不同节段的腔菌群和膜菌群的组成和分布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微生态在小肠疾病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对13例非腹部外伤意外伤亡者小肠的空肠上段、空肠中段、空回肠交界处、回肠中段、回肠下段10种细菌的腔菌群和膜菌群微生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肠杆菌和乳酸杆菌几乎存在于所有标本的各节段小肠,肠球菌和消化链球菌主要存在于回肠中下段,少部分标本存在葡萄球菌、酵母菌和梭菌,所有标本均未检出双歧杆菌、拟杆菌和真杆菌。13例标本的腔菌群和膜菌群分析显示,肠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消化链球菌在不同节段小肠肠腔和黏膜分布的数量不同,越靠近回肠末段,细菌数量越多;黏膜菌量多于肠腔。葡萄球菌、酵母菌、梭菌仅在少数标本的某些节段有分布,无明显规律性。结论:上述细菌越靠近回肠末端菌量越多,在同一肠段中,膜菌群较腔菌群占优势。

  • 标签: 小肠 肠杆菌科 集落计数 微生物
  • 简介:我院在2002年5月至2003年3月对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不同剂量黄芪注射液进行疗效观察,发现大剂量黄芪疗效好、副作用少,现总结如下.

  • 标签: 不同剂量 乙型肝炎疗效 剂量黄芪
  • 简介:随着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之改善,民众饮食结构之调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目前仍是消化内科常见病之一。多数病人选择西医治疗,以求服药方便及见效快的结果,但其复发率较高。中医治疗则能起到标本兼治、有效抗复发的作用。现结合我院5年来收治的消化性溃疡50例病人治疗情况,参阅有关文献及诊治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临床体会 辨证施治 中医药 病人选择 国民经济
  • 简介:目的研究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33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50例中度、32例重度、64例肝硬化、5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和30例健康人,采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CD3^+、CD4^+、CD8^+细胞数和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0.05),以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下降最显著;HBeAg阴性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数较HBeAg阳性患者显著减少(P〈0.05);HBVDNA载量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严重的HBV感染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调节紊乱,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程度与病毒复制水平无明显相关.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衰竭 T淋巴细胞亚群 HBV DNA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秒钟负压抽吸法和BardMagnum切割针自动切割法经皮穿刺肝活检的优缺点。方法在3322例次住院肝病患者肝活检中,分别采用抽吸法3059例次和切割法263例次。对抽吸法获取的标本长度小于1.5cm或为碎片组织的病例行2次或3次肝穿刺;切割法为经皮肤上同一针孔、肝内不同部位连续2次以上肝穿刺,即"一孔多点切割法"。结果抽吸法和切割法肝活检第一针穿刺标本平均长度分别为2.06±0.62cm和1.29±0.50cm(t=17.089,P=0.000);在221例抽吸法获得碎片组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病理学诊断为肝硬化者184例(83.26%),对不能诊断为肝硬化的37例患者再行"一孔多点切割法"肝活检,结果35例(94.6%)为肝硬化。结论抽吸法较切割法获取的肝组织多,应作为肝活检的首选方式,肝组织呈碎片标本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大多是肝硬化,"一孔多点切割法"几乎能检出所有的肝硬化患者。

  • 标签: 经皮穿刺肝活检 取样误差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γ-干扰素(γ-IFN)对胃结肠癌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5例胃结肠癌术后病例随机分为3组,A、B为不同剂量治疗组,C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免疫学指标,观察比较CD3^+、CD4^+、CD8^+、NK、ILγ-变化以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A、B组自身比较,在应用γ-IFN前后CD4^+、NK、IL-2均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A、B间组间比较各项指标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A、B组与对照组C组间比较应用γ-IFN后CD4^+、NK、IL-2明显增高;对照组C在同期其各项指标都显示降低趋势。治疗B组毒副作用发生较A组明显增高。结论小剂量持续应用γ-IFN能有效提高胃结肠癌术后病人的机体抗肿瘤的能力。

  • 标签: Γ-IFN 胃结肠癌 免疫功能
  • 简介:赵荣莱教授从医50余载,学贯中西,是全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消化专家和名老中医之一,在诊治中医脾胃病和功能性胃肠病等方面颇有建树。余随赵老学习数年,悉心观察,仔细揣摩,体会颇深。现将赵老治疗中医脾胃病和功能性胃肠病的学术经验总结如下,以兹同道共勉。

  • 标签: 赵荣莱 治疗 中医 脾胃病 功能性胃肠疾病 学术经验
  • 简介:目的比较急性阑尾炎感染期与恢复期中性粒细胞活性和吞噬能力的变化及中性粒细胞吞噬异物后死亡方式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珠江医院普通外科2010年,10例成年急性阑尾炎患者静脉全血作为样本,用磁珠分选法分离中性粒细胞,检测其0、12、24、48及72h细胞存活情况;在中性粒细胞中加入CFSE标记的珠子共同培养1~6h,流式细胞仪(FCS)检测中性粒细胞的活性及其吞噬情况。结果体外培养感染期患者中性粒细胞72h仍存活,正常人及恢复期患者中性粒细胞24h即出现大量死亡。病人感染期中性粒细胞在2h可达最大吞噬量,吞噬后细胞多发生凋亡;恢复期中性粒细胞在4h达到最大吞噬量,吞噬后细胞多发生坏死。结论感染期中性粒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人和恢复期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在感染期中性粒细胞吞噬异物后以细胞凋亡为主,而在恢复期中性粒细胞吞噬异物后细胞以坏死为主。这可能与不同时期中性粒细胞功能活化有关。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急性阑尾炎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止血联合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三组患者均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静脉推注20mg奥美拉唑,B组静脉推注40mg奥美拉唑,C组静脉推注80mg奥美拉唑,治疗1疗程后,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分别经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后,C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A组(62.50%)、B组(7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三组空腹胃液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三组空腹胃液pH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组空腹胃液pH值显著高于A组、B组(P<0.01);治疗48h后,三组空腹胃液pH值较治疗24h显著升高,C组显著高于A组、B组(P<0.01)。B组、C组出血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A组,而C组出血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B组(P均<0.01)。C组治疗后再出血率为2.50%,显著低于A组(22.50%)、B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B组、C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7.50%、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止血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可短时间内提高空腹胃液pH值及止血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再出血发生率,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 消化性溃疡 出血 内镜 奥美拉唑 不同剂量
  • 简介: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脾胃消化病进展高级研讨班》,由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医院、清远市中医院共同主办的2010年脾胃消化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脾胃消化病进展高级研讨班》将于2010年7月在广东省清远市召开,

  • 标签: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 中西医结合诊治 消化病 脾胃 征文通知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