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中医适宜技术在重症ICU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将80例ICU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西医护理,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适宜技术护理干预,包括情志护理、预防褥疮护理、药食护理、便秘护理、肢体康复护理等,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治疗效果显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ICU重症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治疗效果,降低ICU重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满意度。

  • 标签: ICU 中医适宜技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基层医院推广的模式,分析问题,提出对策。方法成立上级医院、护理部与科室三级“中医护理”质量管理组织,进行分层次培训,加强各相关部门(护理、医疗、药剂、总务)等各科室的配合,根据中医传统护理技术的功能主治特点挖掘各临床科室的实施项目,以点带面,从病区逐步推广到门诊、社区。结果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基层医院开展情况良好,病人依从性及满意度较好,医护人员对中医护理适宜技术认同。结论通过分层次培训、规范的管理,在基层医院开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种模式对进一步推广中医特色护理具有指导作用,值得其他基层医院借签。

  • 标签: 基层医院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 推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80例中风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中医适宜技能护理,分析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情况与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比较无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t=4.16,P<0.05);研究组的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2.5%(25/4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6.57,P<0.05)。结论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可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中医护理 中风偏瘫 康复 效果
  • 简介:摘要中医药服务由于其安全、有效、廉价、方便的特点,不仅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同时也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对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其现实意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是社区中医药服务尤其是中医适宜技术提供的主要场所。近年来,上海市在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的同时,加强基层中医药内涵建设,创新基层中医药服务模式,优化基层中医药工作机制,基层中医药服务与水平显著提升。本文就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适宜技术服务现况做一概述和展望。

  • 标签: 中医药 适宜技术 社区推广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哮喘早期诊断及应用中医适宜技术规范化治疗推广应用进行总结性分析,探讨推广儿童哮喘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的相关效果以及经验。方法以《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为标准,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哮喘儿童9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中医适宜技术规范化治疗,观察推广前后患儿的疗效。并在出院后的两个月进行电话回访。结果推广早期诊断及应用中医适宜技术规范化治疗之后的患儿用药依从性为84.8%,显著高于推广前的22.8%(P<0.05);推广后的哮喘控制情况比推广前更为显著(P<0.05),用药依从性高的患儿病情控制情况显著高于用药依从性低的患儿(P<0.05)。结论对于哮喘儿童进行早期诊断和实施中医适宜技术规范化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哮喘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但需要强化宣教,强调规范治疗。

  • 标签: 儿童哮喘 早期诊断 中医适宜技术 规范化治疗
  • 简介:摘要基层卫生人才普遍存在“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医学上的职业素养较差。但是目前的一些旨在提高职业素养的课程又缺乏可操作性。中医适宜技术因其简便易学的特点,很适合在高职医学院校推广学习,然后鼓励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技术服务社区,通过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论证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得到有效提高。从而得出学习中医适宜技术服务社区是提高医学上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的结论。

  • 标签: 医学生 中医适宜技术 服务社区 职业素养
  •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一般会伴随有肢体功能障碍,甚至肢体痉挛性偏瘫,导致患者自理能力下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因此,如何针对肢体痉挛进行有效治疗,帮助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在患者脑卒中后康复环节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查阅近10数年来国内外关于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偏瘫康复治疗的文献,并对其中适合于社区的治疗技术及其效果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进一步指导社区治疗。

  • 标签: 社区适宜技术 脑卒中 肢体痉挛性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气管插管患者首次口腔护理适宜时间。方法本次试验对象为2014年11月~2016年1月我院就诊的150例急诊气管插管患者,其中50例插管后6小时进行首次口腔护理,50例在8小时后进行首次口腔护理,50例在10小时后进行首次口腔护理,分别为组1、组2和组3,比较三组在口腔护理后2小时和4小时的牙菌斑评分。结果(1)组2在口腔护理后2小时牙菌斑评分优于组1和组3,P<0.05;而组1和组3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在口腔护理后4小时,组1和组2患者牙菌斑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诊气管插管患者首次口腔护理适宜时间可考虑插管后8小时,可较好控制细菌生长。

  • 标签: 急诊气管插管患者 首次口腔护理 适宜时间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新疆某高校生命教育课程现状,发现目前生命教育课程授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究适宜新疆某高校生命教育课程的路径。最终,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而最终获得身心的健康、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 标签: 生命教育 课程现状 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眠症的中医治疗及临床效果,方法及现状,寻求失眠症中医治疗的最佳方法;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确诊为失眠的患者的治疗的情况和资料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对66例失眠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因证型对症施治,有效40例(60.6%),效果一般21例(31.82%),无效5例(7.58%),治疗有效率达到92.42%;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失眠症,根据患者不同的症型通过辨证论治和配伍使用进行对症下药,以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平衡,从根本上对机体进行调节达到痊愈的目的,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起到更为明显且迅速的改善作用,不引起药物依赖及医源性疾患,明显减少抑郁情况的产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标签: 中医不寐 中医辨证论治 临床效果
  • 简介:(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中医院四川宜宾644200)摘要中医护理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着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然而,中医护理在临床上应用却不尽人意,主要原因有中医护士严重短缺、护理人员配置不足、激励机制不健全、领导重视不够、人才应用不合理等。要提高和发展中医护理必须合理应用人才、护理人员到位、护理部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争取领导关心,赢得领导理解和支持。

  • 标签: 中医院 中医 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195-01
  • 简介:摘要中医与西医有着巨大的差别,两者相互结合所能够带来的作用是相当巨大的。在文中主要就中医护理特色技术在临床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帮助,为中医护理特色技术的推广与中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 标签: 中医护理 特色技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助产技术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分析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析组进行无创助产,对照组进行会阴侧切,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功能情况。结果分析组产妇的肌纤维肌力受损情况、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以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在统计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分析价值(P<0.05)。结论不同助产技术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较为显著,无创助产技术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情况,降低盆底功能损伤,能够有效改善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无创助产 会阴侧切 产妇 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时期,中医学之产生、发展以至逐步成熟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传统中医学理论特征除了整体观念外,实验性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医的内证观察实验是由医生以及患者亲身体验所感知的过程,一方面包括医家自身、修炼体验的过程以及在采药制药时的亲尝鼻嗅、疾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的体会;另一方面包括患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接受药物、针刺、艾灸等治疗过程中所反应的体验。

  • 标签: 中医内证 内景返观 内证实验
  • 简介:摘要失眠症又称“不寐症”,指的入睡困难、睡眠中间易醒及早醒、睡眠质量低下、睡眠时间明显减少,严重者彻夜不眠。西医治疗失眠症,主要依靠口服镇静、催眠、抗焦虑之类的药物,常用的如地西泮、硝基西泮、氯硝西泮、阿普唑仑等等。西药治疗失眠症起效迅速,甚至立竿见影,这是不可否认的。但目前国家对于该类药物控制严格,患者购买有诸多不便;再者,该类药物也需要长时间坚持用药,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许多的毒副作用,还可能会引起多种医源性疾病,甚至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

  • 标签: 失眠 中医治疗 辩证治疗
  • 简介:摘要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中医诊治中的应用是近年来中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通过整理近年来红外热成像技术中医妇科、骨科、针灸、内科等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探讨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临床应用所存在的优缺点,为指导中医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红外热成像 中医诊治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中医特色护理管理在中医护理中实施的关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病患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病患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100例,对对照组采取中医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对观察组采取中医特色护理管理。结果经过中医特色护理管理的观察组实施中医特使护理管理后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虽然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护理管理在临床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高度重视中医护理管理,从而促进我国中医护理事业的科学、合理、长效发展。

  • 标签: 中医特色护理管理 中医辩证施护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基层中医院建立中医护理小组的意义。方法成立中医护理小组,明确工作目标和职责;建立中医护理质量监督体系,在全院范围内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新项目,学习并实施辨证施护;进行中医护理理论与技能培训;开设中医护理门诊及社区宣讲活动。结果全院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氛围浓厚,中医养生知识得到推广,有效提升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患者的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护士的中医理论及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讨论基层中医医院构建中医护理小组可以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护理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标签: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小组 构建 成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混合痔患者7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患者再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醒中医护理技术。观察两组患者的的疼痛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观察点疼痛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7%,(χ2=8.6098;P<0.05)。结论采用中医护理技术来对混合痔患者进行术后的护理,能够有效减低患者的术后疼痛度,缓解患者的病情。

  • 标签: 中医护理技术 混合痔 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