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考察不同种植年限延胡索、一年生大、小规格的延胡索其质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迪马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三乙胺调pH至6.0)=67∶33,流速为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0nm,测定每份样品中延胡索乙素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年限延胡索的含量比较,以一年生小子折干率为最高、延胡索乙素含量最高为1.7769mg·g-1,而母子折干率为是最低、延胡索乙素含量亦最低为1.5374mg·g-1。结论:不同生长年限和一年生大小不同延胡索药材规格其质量具有差异。

  • 标签: 延胡索 延胡索乙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 作者: 韩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药学
  • 创建时间:2022-10-11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6期
  • 机构:苍溪县陵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广元628000
  • 简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多种压力的增加,人们很容易上火发炎。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提到“上火”,我们自身也或多或少出现过相应的症状,大家对此并不陌生。但千万不要轻视上火,如果对其置之不理有可能会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影响身体健康。那么什么是上火?应该怎样治疗上火呢?以下从中医学的角度为大家具体介绍。

  • 标签: 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不同产地人参差异蛋白的研究。方法:首先确定人参蛋白的提取方法以及膜杂交实验条件,进而使用多肽阵列与不同产地的人参蛋白进行杂交。结果:不同产地人参蛋白有明显差异,其中高纬度地区(逊克、木兰)人参蛋白与低纬度地区(长白、集安、抚松)人参蛋白间差异较大,同一纬度地区人参蛋白差异较小。结论:多肽阵列技术能够进行不同生长条件下人参差异蛋白的研究,不同产地的人参蛋白具有明显的差异。此外,获得人参蛋白特征性表达图谱,可用于人参的鉴定。

  • 标签: 人参 蛋白 多肽阵列 差异
  • 简介:目的:探索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玉竹的主要栽培品种、野生种及易混淆品黄精进行鉴定的新方法。方法:采用优化的ISSR-PCR体系,筛选出能扩增明显多态性条带的引物对样品进行扩增和凝胶电泳分析,并依遗传距离构建分子聚类图。结果:10个引物共扩增出125个DNA片段,其中116个片段呈现多态性,多态带百分率为92.9%。玉竹品种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样性,栽培品种与野生种及易混淆品黄精易于区分。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ISSR分子标记方法可用于玉竹的品种鉴定和良种选育研究。

  • 标签: 玉竹 ISSR 品种鉴定
  • 简介:自从《中国现代中药》杂志刊登了本人所撰写的《正在消失的资源》和《为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基》的文章后,中药资源问题的严重性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并引发了一些思考。记者最近在读者、基层中医药人员贝新法的诚挚邀请下,去他所负责的浙江义乌市中草药种植场、义乌市新法风湿病医院进行了实地采访,也倾听了以他为代表的基层中医药人员对我国中医药发展以及中药资源保护的厚望和忧思。

  • 标签: 中医药人员 中药资源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中医药事业 中医药发展 现代中药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产地中药材辽细辛的质量。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并测定挥发油的含量,GC-MS法测定挥发油中甲基丁香酚、黄樟醚和榄香脂素的相对含量,HPLC测定马兜铃酸A的含量,原子分光仪等测定药材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并用SPSS统计分析系统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化学试验测定与聚类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5个产地的辽细辛药材聚为3类。结论:应把挥发性成分(挥发油总量、甲基丁香酚、榄香脂素)、有益的无机元素含量高,毒副作用成分黄樟醚、马兜铃酸A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低作为评价中药材i[细辛质量的依据。,将化学试验与聚类分析相结合,使结果分析更为快速、准确。

  • 标签: 辽细辛 不同产地 质量比较 化学实验测定 聚类分析
  • 简介:目的:科学研究浙麦冬产地适宜的加工和干燥方法。方法:通过不同温度直接烘干、类似传统的烘后回潮再烘的干燥方式、微波杀青、100℃高温杀青、去须根干燥以及传统的加工干燥等方式加工浙麦冬,并测定其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等三类成分的含量。结果与结论:浙麦冬产地加工以60℃直接烘干,其总皂苷、总黄酮含量与传统加工方式相似,总多糖含量高于传统加工,可以代替传统的加工方式;100℃高温杀青、微波杀青或去须根等方式干燥,对总多糖含量影响较大。

  • 标签: 麦冬 产地加工 总皂苷 总黄酮 总多糖
  • 简介:药动学是借助动力学的原理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即ADME)等过程的速度规律的科学,并用数学方程定量地预测这些过程的性质,着重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存在方式与量变规律,亦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浓度)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中药及其复方实质上是一组特殊的化学药物整体,进行动力学研究,对中药药性理论、新药开发、质量控制、安全有效等问题

  • 标签: 药动学 中医方药 中药药性理论 原理研究 中药复方 动力学规律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龙葵的药效作用、指纹图谱和药效物质成分含量,评价不同采收期龙葵药材的品质。方法:采用MTS法测定龙葵药材的细胞毒活性,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器技术不同采收期的龙葵药材进行了色谱采集,通过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对采集到的8组数据进行相似度评价,并对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去半乳糖替告皂苷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的采收期对龙葵的细胞毒活性有较大的影响。不同采收期指纹图谱相似性存在显著差异,去半乳糖替告皂苷的含量在不同采收期时存在波动变化。结论:不同采收期的龙葵药材品质存在差异。

  • 标签: 龙葵 高效液相色谱法 采收期 指纹图谱 细胞毒性 去半乳糖替告皂苷
  • 简介:目的:研究人参粗蛋白含量随海拔的变化规律。方法:采集我国人参主产地长白山区不同年限、不同海拔人参,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人参根中粗蛋白的含量。结果:同一海拔同一地区4年生人参粗蛋白含量高于5年生。海拔127-305m人参粗蛋白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400~600m粗蛋白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海拔700—1410m粗蛋白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其中珲春地区4年生人参,海拔高度在127m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3.41%;长白地区5年生人参,海拔高度在1410m的含量最低为7.92%。

  • 标签: 人参 人参粗蛋白 海拔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比较苦参不同采收部位中的苦参总生物碱含量,为苦参栽培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年限苦参不同部位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结果: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量在不同年限苦参不同部位的分布具有类似的规律性,侧根下部〉侧根上部〉主根〉横生根状茎(地中茎)〉茎芽。主根上部和下部的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主根与侧根下部的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苦参生长的第1年、第2年生物碱含量均有较大增长,3年生苦参含量均能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结论:3年采收苦参较为合理,且3年生材料中地中茎和茎芽的生物碱含量也比较高,可以多途径利用。

  • 标签: 苦参 不同采收部位 苦参总生物碱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红花质量评价方法,对新疆昌吉、塔城、伊犁和和田几个主产地的红花进行质量分析。方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的水分、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红色素吸光度、浸出物、羟基红花黄色素A测定方法。结果:24批新疆不同产地红花的水分、浸出物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合格,和田产红花总灰分含量范围1769%~2548%、酸不溶灰分含量范围1029%~1705%,大大高于药典标准,部分样品的红色素吸光度为01403~01804,低于药典标准,其他产地样品则均合格。结论:对24批新疆不同产地的红花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和田产红花单独聚为一类,其他产地样品聚为一类,其中昌吉、塔城地区的样品更为相似,与伊犁地区的样品质量有一定差别。建议和田地区不宜大规模发展红花种植。

  • 标签: 红花 灰分 浸出物 羟基红花黄色素A 红色素吸光度 聚类分析
  • 简介:代谢组是生物体整体功能状态的“生化表型”,具有“终点放大”的特征,这些特质使得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系列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中具有突出优势。中医理论的整体观与“组学”强调的从整体角度研究生物体的功能水平相一致。随着基于核磁、质谱以及化学计量学软件的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平台的不断发展,代谢组学已在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中医证候本质、中药作用机制、中药整体药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中药质量控制与中药资源研究等。本文在综述国内中医药领域代谢组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其应用前景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扼要评析。

  • 标签: 代谢组学 中医证本质 中药安全评价 中药整体药效评价 中药质量控制 个体化医疗
  • 简介: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当前面临的一人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抗衰老产业发展至今,已取得诸多成效,起到了延长生命、改善生命质量的作用。但在我国,抗衰老产业涉及领域小,产品和服务质量良莠不齐。本文从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国家的需求以及老龄化的现状三方面介绍抗衰老产业的形势,并对此现状做了一定的分析,针对当前的问题给出了应对的方案。指出中医体质经过近40年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学术界以及民众的认可,在国家公共卫生医疗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抗衰老食品及保健食品、中医体质老年养生知识普及、健康管理、培养中医体质调理人才四方面,对中医体质抗衰老健康产业做出了展望。中医体质在抗衰老产业中可以填补理论的空白,创新产业模式,形成核心竞争力,大有可为。

  • 标签: 中医体质 抗衰老产业 健康产业 健康管理
  • 简介:连续3年进行物候观测、产量对比,研究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生物生态特性,并分析探讨其多糖含量与原生地多年生态环境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多花黄精整个生长期为201-240d,不同种源各有差异,最短的与最长的相差39d,平均值为218.8d;可分出苗期、伸长期、开花期、果实期和枯萎期,其中出苗期为24-38d,伸长期为38-45d(从出土到展叶10-15d),开花期36-47d,果实期为116-134d(结果期20-40d),枯萎期为75-108d;种植2年增产最明显的为浙江庆元种源173.1%,其次为安徽青阳种源164.5%、浙江莲都种源161.7%、浙江安吉种源159.8%;优质多花黄精对各项生态因子的要求为:空气湿度78.9%,活动积温4791.4℃,日照时数1691,年降水量平均1463mm,七月最高温30.6℃,一月最低温1.1℃。

  • 标签: 多花黄精 物候观察 产量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尤其是中药产业更是以百倍的增长速度飙升,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省区均已将中药列入支柱性产业,更迅猛的发展速度指日可待。那么,作为对资源有极大依赖度的中药将给我国的中药材资源带来哪些影响,现有的中药材资源又能否经受得住如此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的极度扩张,又有哪些措施可以为中药材资源以及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助力呢?

  • 标签: 中医药事业 可持续发展 中药材资源 中药产业 产业化生产 改革开放
  • 简介:通过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生、病理和目前对介入治疗后的证型的综述,发现血瘀证、痰证、虚证为介入治疗后的主要证型。

  • 标签: 冠心病介入治疗 中医药 证型
  • 简介:中医“证”动物模型是中药药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份。30多年来、中医“证”动物模型的研制取得了很大进步.据称证型涉及14种,造模方法达140多种.相关文献近800篇(包括期刊、会议和内部资料)、主要涉及模型研制的思路、方法、动物外观状态、检测指标和药物反证等方面(就是“像不像”问题)

  • 标签: 中医 动物模型 质量控制 药理学 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