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市于2016年2月-2020年3月选择的150名空巢老人,将上述老人作为研究组,并从该市中选取150名非空巢老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比两组老人SCL-90量表各维度评分情况。结果:经对比后可知,研究组老人在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以及恐惧5个维度与对照组老人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程度与非空巢老人相比差异较大,相关社区应根据老人实际情况制定改善其心理情绪的方法。

  • 标签: 城市 空巢老人 心理健康状况 SCL-90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巡诊对改善基层官兵心理状态。方法:选取某部队基层官兵665名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巡诊,在进行心理巡诊前后分别应用SAS、SDS量表评价所选官兵心理焦虑、抑郁情况,对比分析心理巡诊前后官兵SAS、SDS评分差异。结果:所选官兵巡诊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心理巡诊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基层官兵给予心理巡诊有助于维护基层官兵心理健康。

  • 标签: 心理巡诊 基层官兵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非母婴同室产妇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方法 本文研究时间选择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之间,研究对象纳入我院在研究时间内诊治的98例产妇,并将产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产妇术后为母婴同室进行护理,产妇数量为51例,而研究组产妇术后为非母婴同室进行护理,产妇数量为47例,在护理后对产妇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采集产妇的负面情绪评分数据,并予以统计学数据分析处理。结果 对98名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产妇在产后需要进行母婴同室以及丈夫、家属陪伴的人数最高。此外,根据数据分析显示:在予以母婴同室前,所有产妇的负面情绪评分数据无统计学差异,而在为对照组产妇予以母婴同室后,产妇的负面情绪水平明显优于研究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母婴同室 心理状况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7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8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价值。结果:实验组负面情绪得到好转,满意度得以提升,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心理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有效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其降低产后出血率,在产房中实施风险管理,以此分析实施风险管理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300例产妇,时间于: 2017年 1月~ 2019年 1月,随机电脑分为 2个例数相等的小组:对照组、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产房风险管理。对组间的产后出血发生率,焦虑与抑郁评分进行指标对比。结果就研究组而言,其产后出血发生率( 1.33%)、焦虑( 32.22±2.11)分与抑郁评分( 33.31±2.43)分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其产后出血发生率、焦虑与抑郁评分分别: 6.00%、( 46.66±1.32)分、( 47.76±2.22)分, P< 0.05,差异性显著。结论在产房中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其降低产后出血率。

  • 标签: 产房风险管理 产妇心理状况 影响 产后出血情况 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掌握影响因素,提出改善措施,为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保健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取某市4所医院急诊科287名在职医护人员为样本分析对象,采用症状自测量表(SCL-90)调查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将结果与国内常模作对比分析。结果 287名在职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各项SCL-90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诊科 医护人员 心理健康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肿瘤晚期阶段患者接受安宁疗护对其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21年1--12月间收治的72例肿瘤晚期阶段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为依据进行分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安宁疗护,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前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对比结果显示差异细微,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显著降低,组间相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安宁疗护 肿瘤晚期阶段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针对白内障术后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详实的分析,并根据护理结果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 眼科白内障疾病,并需要开展手术治疗。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 计算机随机数字表 法,对 120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个性化心理护理措施。 结果: 从 SAS 焦虑评分、 SDS 抑郁评分 上看,观察组术后为( 26.34±3.15 )分 、( 43.26±1.58 ) 分,对照组术后为( 37.96±4.33 )分 、( 49.07±1.42 ) 分,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4.32%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81.69%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 对白内障患者 术后的心理状况 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患者 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白内障患者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针对白内障术后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详实的分析,并根据护理结果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 眼科白内障疾病,并需要开展手术治疗。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 计算机随机数字表 法,对 120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个性化心理护理措施。 结果: 从 SAS 焦虑评分、 SDS 抑郁评分 上看,观察组术后为( 26.34±3.15 )分 、( 43.26±1.58 ) 分,对照组术后为( 37.96±4.33 )分 、( 49.07±1.42 ) 分,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4.32%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81.69%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 对白内障患者 术后的心理状况 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患者 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白内障患者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羊水栓塞患者并发症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我院在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期间收治羊水栓塞患者 96例,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对照组( n=48)与并行综合护理干预实验组( n=48),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焦虑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羊水栓塞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程度,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综合护理 羊水栓塞 并发症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老年痴呆患者家属的心理情绪变化,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 方法 在本院筛选出 94 例老年痴呆患者家属,时间选为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9 月,使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 47 例、对所有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强心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结 果 对两组护理前后 SAS 、 SDS 评分对比,护理前两组无明显差异( P > 0.05 ),护理后,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 ( P< 0.05)。 结论 老年痴呆患者家属由于疾病因素需长期照顾患者,在此期间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需对患者家属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缓解家属负面情绪,使其能够以轻松、愉悦的心态面对患者,使患者得到更加的护理服务,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痴呆 家属 心理状况 护理干预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入伍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在本部队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录入的新兵中随机选择1200例进行进行调查,统计其心理健康表总分并对不良心理健康状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发现,实验所选400例人员的心理健康量表评分的个人总分平均为(46.21±0.33)分,其中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异常的有18人,占总人数比为1.50%,18人中经专家访谈后确认存在心理问题的共有5人,占总人数比为0.42%。其中,海南与湖北两地来的新兵心理异常表现出阳性的较多,占当地人比分别为2.34%、2.03%;文化程度为初中水平的新兵心理异常表现出阳性的较多,占比为10.00%,而后是文化程度为大专水平以上的新兵,占比为2.29%。结论:入伍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呈现较为良好的情况,出现心理测试异常主要受到地域、文化程度及心理健康知识水平等三个方面的影响。

  • 标签: 入伍新兵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化心理应激护理模式对于改善呼吸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以及肺部基础功能的治疗效果,探索强化心理应激护理模式的临床医学应用价值。方法: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自愿接受本医院专业化呼吸衰竭疾病治疗工作的共计291名患者之中,随机选取100名患者参与后续研究工作以及追踪调查工作,要求100名呼吸衰竭患者随机抓阄,平均分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呼吸衰竭患者需要接受常态化心理健康护理工作以及肺功能康复工作,观察组全体呼吸衰竭患者需要接受强化心理应激护理工作。护理工作将持续六周,护理任务全部结束之后,医护工作人员需要对全体呼吸衰竭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立足于生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两个视角,多角度研究呼吸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以及肺部功能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相对稳定,肺功能恢复速度较快,出院后已经初步恢复基础肺部功能。在后续复查环节中并未出现并发症,未见肺部功能损伤。对照组呼吸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并不稳定,偶尔出现失落、暴躁、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肺功能恢复速度一般。后续复查环节中,极个别患病症状比较特殊的呼吸衰竭患者出现咳嗽、胸闷、气喘等症状,继续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如上症状有所缓解。结论:强化心理应激护理模式对于改善呼吸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提高患者肺部功能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全体医护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强化心理应激护理 呼吸衰竭患者 心理状态 肺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化心理应激护理模式对于改善呼吸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以及肺部基础功能的治疗效果,探索强化心理应激护理模式的临床医学应用价值。方法: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自愿接受本医院专业化呼吸衰竭疾病治疗工作的共计291名患者之中,随机选取100名患者参与后续研究工作以及追踪调查工作,要求100名呼吸衰竭患者随机抓阄,平均分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呼吸衰竭患者需要接受常态化心理健康护理工作以及肺功能康复工作,观察组全体呼吸衰竭患者需要接受强化心理应激护理工作。护理工作将持续六周,护理任务全部结束之后,医护工作人员需要对全体呼吸衰竭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立足于生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两个视角,多角度研究呼吸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以及肺部功能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相对稳定,肺功能恢复速度较快,出院后已经初步恢复基础肺部功能。在后续复查环节中并未出现并发症,未见肺部功能损伤。对照组呼吸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并不稳定,偶尔出现失落、暴躁、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肺功能恢复速度一般。后续复查环节中,极个别患病症状比较特殊的呼吸衰竭患者出现咳嗽、胸闷、气喘等症状,继续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如上症状有所缓解。结论:强化心理应激护理模式对于改善呼吸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提高患者肺部功能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全体医护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强化心理应激护理 呼吸衰竭患者 心理状态 肺功能 影响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综合性心理干预对孕产妇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200例孕产妇作为实验样本,通过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10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妊娠结局差异。结果:研究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其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以上各项均为P<0.05,具备统计学差异。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有利于促进孕产妇正常分娩,保证妊娠结局和母婴健康。

  • 标签: 孕产妇 综合性心理干预 健康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麻苏醒期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105例手全麻醉术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差异性,将其中53例患者分为常规组,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余下患者分为实验组,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与躁动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实验组的躁动发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的躁动发生率,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全麻苏醒期 心理状况 躁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标记鼓励法护理对小儿门诊输液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5月-2023年8月收入的门诊输液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标记鼓励法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96.67%,高于对照组73.33%(P<0.05);干预后观察组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标记鼓励法护理用于小儿门诊输液中能提高患儿输液依从性,改善心理状况

  • 标签: 门诊输液 小儿 标记鼓励法护理 依从性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对于全麻苏醒期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后患者 心理状况及烦躁的情况 。方法:本研究 随机选取了 2018 年 2 月 -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 育龄期女性非常重要、非常特殊的一段时期就是妊娠生育。处于妊娠期的女性往往能够得到家人以及亲友们的关注,因此该时期的女性能够获得足够的幸福感。在完成分娩后,很多产妇由于不能很好的适应角色的变化,加上生理方面的改变,心理上容易出现较大的波动,因此该阶段的女性容易抑郁。在临床上产后抑郁主要表现为抑郁、伤心流泪、容易激动以及容易出现幻觉等异常行为,上述行为在分娩后的六周内表现尤为突出[1]。有很多因素会引起产后抑郁的发生,生理因素和外界因素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公认的导致产后抑郁的两大因素。生理因素往往归因于内分泌失调,引起产后抑郁的外界因素包括遗传和社会心理因素。产妇体内的激素水平随着产妇分娩发生相应的改变。研究发现,产妇体内的雌孕激素、甲状腺激素水平在分娩后下降显著,尤其发生于分娩后的24小时内[2]。与此同时,产妇体内的神经递质水平也相应的发生改变。目前临床多关注该病引起的生理方面的改变,实际上由于该病的出现,病情的进展与社会、心理因素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由于病因复杂,病程较为漫长,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极易忽视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比如情志低落、焦虑、抑郁,而这些心理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对该病的全面治愈带来极大的挑战[3-4]。基于此,本次研究对患有产后抑郁的产妇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给予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详实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隔离病房内不同批次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和睡眠状态。方法 :对绵阳市 NCP疫情开始以来进入者隔离病房内工作的护理人员采用 9条目健康问卷 抑郁筛查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心理健康水平和睡眠状态。结果: (1)首批进入隔离病房的护理人员抑郁、焦虑水平高于其他批次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睡眠总分高于其他批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2)第三批隔离病房内护理人员与第二批次比较,在抑郁、焦虑水平和睡眠评分无明显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第四批隔离病房内护理人员与第三批次和第二批比较,在抑郁、焦虑水平和睡眠评分方面均有明显降低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NCP疫情期间隔离病房内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和睡眠质量均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通过积极进行干预后可得到改善。

  • 标签: [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护理人员 心理评估 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