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期望寻找出膜性肾病的生物学标记物。方法本实验采用HPLC-ESI-MS/MS技术研究原发膜性肾病的尿液蛋白谱特点,并与健康人尿蛋白谱进行比较,筛选出膜性肾病中差异表达的蛋白。结果与正常人的比较,找出8种差异蛋白。结论血浆铜蓝蛋白、富含亮氨酸的α2糖蛋白、α-1B糖蛋白、维生素D结合蛋白、钙结合蛋白39有可能成为膜性肾病的生物标记物。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原发性膜性肾病 尿蛋白 生物标记物
  • 简介:摘要利用MALDl-TOF技术进行蛋白组学研究是目前较为常见的研究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工作量小、时间少等优点。本文简要介绍了该技术这几年的发展和应用。

  • 标签: MALDl-TOF 蛋白质组学 质谱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蛋白组学研究中高丰度大分子蛋白的去除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乙腈-异丙醇处理血清,采用凝胶电泳和二维液相结合MAILDTOF/TOF-MS鉴定蛋白。结果乙腈-异丙醇沉淀可去除血清中绝大大部分高丰度大分子蛋白,但蛋白和多肽丢失失较多,初步的质谱鉴定得出26种蛋白。结论乙腈-异丙醇处理血清有可能为血清蛋白组学提供简单有效的分析某些蛋白的方法。

  • 标签: 乙腈 异丙醇 血清 2D LC-MS/MS
  • 简介:摘要目的对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87例诊断为药物性肝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Maria药物性肝损伤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187例中Maria评分≥14分者127例。涉及药物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抗生素47.6%(89/187),中药及减肥茶16.6%(31/187),免疫抑制剂8.6%(16/187),心血管类药7.0%(13/187),解热抗炎药4.8%(9/187),抗甲状腺亢进及降糖药4.2%(8/187),性激素类药3.2%(6/187),其他8.0%(15/187)。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58.3%(109/187),胆汁淤积型25.6%(48/187),混合型16.1%(30/187)。80.2%(150/187)患者1个月内肝功能恢复正常,7%(13/187)患者肝功能异常持续半年以上,仅1例死亡。结论抗结核药及中草药引起的肝损伤最为常见,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停用有关药物后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抗结核药 中草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害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预后。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本院内科收治的56例确诊为药物性肝损害病患作为探讨对象,对全部病患的相关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结果本组56例药物性肝损害病患的临床表现发热、呕吐、乏力、皮肤瘙痒等占40例,10例皮肤及巩膜黄染,3例肝脏肿大,3例无显著体征和症状。发病原因34例为中草药导致,22例为抗结核药、抗生素及降压降糖等药物导致。经过停药并展开保肝治疗之后,52例病患的肝功能得以恢复正常,3例好转,1例因肝功能发生急性衰竭死亡。结论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原因比较多,且该病的临床表现欠缺特异性,要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应加强肝功能监测,并及时停药,积极展开保肝治疗。

  • 标签: 药物性肝损害 临床表现 保肝治疗
  • 简介:摘要药物性肝炎在临床上较常见,某些中药及抗结核药是引起肝损害的最常见药物,应引起重视。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对39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作综合判断。本文认为,引起的肝损害患者中,免疫抑制剂、抗结核药、中药为最常见的肝损害药物。本文提出,药物性肝病重在预防,临床医生对使用的药物应充分了解其毒副作用,应用可能损害肝脏的药物时要定期做肝功能检查,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药物性肝病 病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颅脑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入住我院新生儿科所有早产儿于生后1周内进行颅脑超声检查,进行常规头颅B超检查,对确诊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的早产儿进行PVL超声图像分析并定期随访。结果经常规头颅B超检查确诊为PVL的早产儿共35例,均在超声中表现为双侧脑室前角、体部或三角部外上方对称性强回声区。其中12例于满4周前后B超复查在原回声增强区呈现多个低回声或无回声囊腔,直径范围在1.8~17.5mm。除早期死亡、自动出院及失访12例外,余23例患儿中,发生脑瘫4例,疑似脑瘫1例,10例3~12个月龄智测评分低下;8例随访时暂未发现异常。结论PVL的超声表现十分典型。由于PVL患儿预后不良,对早产儿在生后早期进行常规头颅B超检查很有必要。

  • 标签: 早产儿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头颅B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药物性肝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共收治218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是药物性肝病患者康复的关键。

  • 标签: 药物性肝病 护理的 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微波照射治疗药物性鼻炎疗效观察。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鼻用皮质类固醇(辅舒良)喷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用低功率微波照射鼻腔,10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和65.00%,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微波照射治疗药物性鼻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微波照射 药物性鼻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性皮损伴系统性损害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药物性皮损伴系统性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痊愈78例,平均住院19.4天,激素用量120mg~2160mg,平均621.7mg,死亡5例,其中大庖性表皮坏死松解型及红皮病型各1例,重症多形红斑型1例,均属重症皮疹类型,麻疹型伴重症肝炎类型2例。结论红皮病型,剥脱性皮炎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重症多形红斑型及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型,均有半数以上的病例伴有肝肾损害,而荨麻疹型均有超过半数以上的病例累及心脏,紫癜型多伴有血尿和(或)血小板减少。

  • 标签: 药物性皮损 系统性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湿润烧伤膏在治疗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中的疗效。对2010年5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肿瘤化疗病人发生静脉炎的病历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符合课题研究者共62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使用湿润烧伤膏涂擦于静脉红肿部位,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敷,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标签: 湿润烧伤膏 化疗药物 湿敷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生物性可吸收缝合线以优质生物蛋白为材料,结合生物工程技术制作而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强度,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机率和疼痛感,加快切口愈合,且瘢痕相对美观不明显等,应在临床中合力推广应用。

  • 标签: 生物性可吸收缝线 妇产科 临床治疗 切口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COPD疾病与脑部白质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间50例COPD患者,在经患者同意后进行脑部MRI检查。结果50例COPD患者的脑白质损伤比例为74%(37/50);30例脑白质损伤患者中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分别为34例、2例和1例。COPD患者的脑白质损害的进行性表现在,白质减少区域和异常信号灶由最初侧脑室三角区逐渐辐射到整个侧脑室结构中;同时信号灶逐渐增强。结论COPD患者由于长期机体供氧不足,造成了大脑神经细胞的损失,通过MRI检查则表现为白质的损害。今后应当加强这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脑白质 MRI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弥散加权成像在新生儿早期脑白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至2012年11月有围生期窒息病史患儿110例,同时选取颅脑磁共振及基础指标相同的正常新生儿110例作为对照,所有患儿均进行颅脑磁共振及DWI检查,对两组患者DWI相同位置异常高信号带进行ADC数值比较。结果HIBD灶状和弥漫性病灶ADC均值为(0.975±0.042)×10-3mm2/s、(0.948±0.038)×10-3mm2/s;HIE灶状病变及弥漫性病变平均ADC数值分别为(0.638±0.105)×10-3mm2/s、(0.623±0.113)×10-3mm2/s,实验组病灶平均ADC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磁共振及DWI技术能明显提高新生儿早期脑白质损伤的临床诊断率,为患儿提供早期防治措施提供条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脑白质损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拉莫三嗪片致重症药物性多形红斑。用药前,需必须综合衡量用药的得益与风险;用药中,需告知患者密切关注自身药物反应,特别皮肤系统;用药后,使用糖皮质激素抗过敏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以防诱发癫痫。

  • 标签: 拉莫三嗪 药物性多形红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丙型肝炎现已成为导致肝癌和肝硬化的重要原因,对丙肝的治疗与研究刻不容缓,稳定而可靠的动物感染模型将有助于治疗丙肝的研究。而针对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研究工作,也一直受阻于缺少一种有关这种疾病的小型动物模型,其原因可能是灵长类动物具有选择易感染性的特点。当前针对此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使丙肝病毒进入动物体内,并进行繁殖与传播,尤其是对丙肝病毒的感染机理进行研究。其中有关黑猩猩、小鼠、大鼠的丙肝病毒感染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此项研究难度大,目前尚无突破性进展。

  • 标签: 丙型肝炎 动物感染 模型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监测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和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还原型谷胱甘肽 药物性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