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净化在急性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于2011年1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急性损伤患者,按照患者住院日期单双日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5例)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并比较常规内科治疗以及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7%;同时治疗组患者的小便出现时间、肾功能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在急性损伤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治愈率,并且能够大大缩短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

  • 标签: 血液净化 急性肾损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住院患者急性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科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所有的住院患者,筛选资料完整且符合标准的病例共234例,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Scr值(P<0.01,OR=1.436,95%CI,1.306~1.622)及高血尿酸(P<0.05,OR=10120,95%CI,1.529~2.742)是AKI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住院AKI在住院患者中常见,患者功能未恢复率较高,AKI后可以造成患者的肾脏丢失。预后与损害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损药物史、一周内低血压史、少尿史、外脏器衰竭数、HD是AK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外脏器衰竭数和HD是肾脏丢失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急性损伤(AKI)是心脏术后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AKI的发生可引起其他有害并发症的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困难,并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死亡率增加,因此术后并发AKI时,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损伤晚期的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手段主要有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腹膜透析和肾移植三种,而临床上最常用的就是持续肾脏替代治疗。

  • 标签: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心脏术后 急性肾损伤 应用进展
  • 作者: 张毅1姜艳艳2于磊3刘兴态4谢东升5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8-08-18
  • 出处:《医药前沿》 2018年第8期
  • 机构:(1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ICU科湖北宜昌443002)(2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儿科湖北宜昌443002)(3中国核工业集团第二十二公司职工医院内科湖北宜昌443000)(4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检验科湖北宜昌443002)(5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湖北宜昌4430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对脓毒症休克结合急性损伤患者使用替代模式(CRRT)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脓毒症休克结合急性损伤患者64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32例,1组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案;2组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上使用替代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93.76%和71.8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脓毒症休克结合急性损伤患者使用替代模式治疗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肾替代模式 脓毒症休克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损伤的病因及其危险因素,预防急性损伤的发生,及时干预,改善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住院急性损伤患者101例,总结发病原因,分析疾病预后。结果老年男性AKI发病率高;急性损伤病因多样,前性AKI12例;实质性AKI占84例,其中间质小管性疾病55.5%,以药物性因素占首位;后梗阻性AKI5例。结论药物引起的实质性疾病是导致急性损伤发病的主要原因,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有效减少急性损伤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病因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急性损伤(AKI)的高危因素。方法30例AKI为研究组,55例非AKI为对照组,分析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体温、血PH值、5minApgar评分、气囊复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住院时间AKI组和非AKI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pH值、5minApgar评分、机械通气为发生AKI的高危因素,早期使用CPAP为AKI的保护因素。

  • 标签: 早产儿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合并急性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以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0—2016年带状疱疹合并急性损伤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肾功能不全程度及预后。结果25例带状疱疹合并急性损伤治愈23例(34.8%),2例进入维持透析。结论带状疱疹并急性损伤原因主要跟用抗病毒药有关,该病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肾脏功能逆转可能极大。

  • 标签: 带状疱疹 急性肾损伤 血液透析 治疗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型疟疾(CM)合并急性损伤(AKI)患者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的临床观察护理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总结的方法,对12例脑型疟疾合并急性损伤患者,在常规给予青蒿琥酯抗疟原虫治疗的同时予CVVH治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高热、凝血功能紊乱等并发症进行了临床护理观察。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脑型疟疾合并急性损伤能迅速改善病情,加强对高热、凝血功能紊乱等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并对患者心理进行耐心疏导,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血液滤过 脑型疟疾 肾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损伤传统放射检查的诊断价值和限度。方法对急性损伤患者32例进行静脉尿路造影和X线平片检查。对通过采取两种检查方法得到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2例患者进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发现有28例患者伤侧显影异常,4例伤侧显影正常;对32例患者进行X线腹部平片检查发现,所有患者均伴有胃肠道反射性积气现象,其中有30例患者伴有及腰大肌边缘模糊现象,其中双侧肾脏和腰大肌边缘模糊患者26例,仅受伤侧腰大肌边缘模糊患者4例。结论传统放射检查虽然有较多的优点,但仍具有很多不足之处,所以在急性损伤影像诊断中应以传统放射检查为基础,将传统放射检查的优势进行发挥,使诊断的水平得到提高。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传统放射 诊断价值 限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早期急性损伤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2例早期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实施间接性血液净化,观察组46例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3.48%,明显要比对照组的76.09%高(P<0.05)。在BUN、Scr、TNF-α、Cys-C四项指标上,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在早期急性损伤患者治疗中,连续性血液净化效果明显优于间接性血液净化,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间接性血液净化 连续性血液净化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观察持续床旁替代疗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5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损伤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分为治疗组和参考组,分别使用持续床旁替代疗法和常规治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愈有效率情况优于参考组(P<0.05),但在两组治疗后血糖、血钙、甘油三酯、前白蛋白、血钾、尿素氮、血肌酐以及APACHEII的评分情况上,治疗组与参考组比较(P<0.05)。结论两组不同治疗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损伤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持续床旁替代疗法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体内各项指标的稳定,对患者的治疗具有很大的帮助。

  • 标签: 持续床旁肾替代疗法 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肾损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内科重症患者急性损伤临床探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本院68例老年内科危重症患者急性损伤病患进行分析,研究老年内科危重症患者急性损伤病起因、临床表现、伴发症状、治疗恢复、死亡情况等情况。结果老年内科危重症患者急性损伤最主要的病因是低血容量,临床表现最主要的表现是少尿,最主要的合并伴发症状是高血压,经过治疗死亡率仍然较高,主要死亡原因是感染。结论要关注病患低血容量、少尿、高血压以及感染等症状,从而达到有效降低病患死亡率,缩短病患恢复时间的目的。

  • 标签: 老年内科危重症 急性肾损伤 低血容量
  • 简介:摘要急性损伤(AKI)是心脏术后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AKI的发生可引起其他有害并发症的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困难,并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死亡率增加。临床为了降低患者心脏术后不良并发症,特别是急性损伤的发生率,就必须得明确其影响因素,故本文就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等引发AKI可能的因素进行总结,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AKI。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急性损伤(AKI)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死亡率较高,且自身为独立死亡因素,一直备受关注。尽管随着医学的发展,AKI的治疗效果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若不能早期发现,其预后仍然较差,病死率较高。因此,对AKI进行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对AKI早期诊断生物学标志物的探索。这些标志物包括损伤分子-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白细胞介素18等,以及一些新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如miRNA等。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生物学标志物 KIM-1 NGAL CysC IL-18 miR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合并急性损伤(AKI)患者的早期诊断并评价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0例脓毒症合并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危险因素。结果呼吸衰竭、泌尿系统感染、血小板减少、择期手术、糖尿病、感染性休克、ARDS、DIC、GCS评分、CPR、APACHE评分及SOFA评分是脓毒症患者发生急性损伤的高危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CPR及术后高SOFA评分会促进急性损伤发生的风险(P<0.05)。结论加强对脓毒症患者的监测和治疗,避免DIC、CPR的发生,防止并发急性损伤,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列地尔在老年AK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2008.5—2015.3在我院治疗的77例老年AK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资料,77例老年AKI患者被确诊后立即实施对症治疗,并给予前列地尔。结果77例中痊愈55例,好转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0.91%。结论前列地尔治疗老年AKI的疗效明显,且副作用少。

  • 标签: 肾损伤 老年 前列地尔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血液净化模式对合并急性损伤的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到2015年12月间接收的80例合并急性损伤的危重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征得患者同意后,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HD),观察组采用间断高容量前稀释在线血液滤过(HF),后观察两组人均透析次数和维持治疗时间,同时观察患者经过透析治疗后的病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人均透析次数、维持治疗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血液净化模式对合并急性损伤的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同,间断高容量前稀释在线血液滤过可以较好的改善患者临床情况,继而降低临床的病死率,因而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间断高容量前稀释在线血液滤过 合并急性肾损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损伤的临床特点作以分析。方法将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128例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损伤患者按照年龄分布情况分为老年组(76例)与青年组(52例)。将两组患者急性损伤临床特点与转归情况作以比较。结果老年组糖尿病肾病占23.7%(18/76),慢性肾小球炎占15.8%(12/76),高血压损害占35.5%(27/76),肾病综合征占3.9%(3/76),狼疮性肾炎占2.6%(2/76),多囊肾占15.8%(12/76);青年组糖尿病肾病占5.8%(3/52),慢性肾小球炎占34.6%(18/52),高血压损害占7.7%(4/52),肾病综合征占23.1%(12/52),狼疮性肾炎占28.8%(15/52),多囊肾占1.9%(1/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损伤由多种因素诱发,提高对高危因素的重视度并及时采取对症措施处理,为避免急性损伤对于原发疾病建议行整体治疗。

  • 标签: 慢性肾脏疾病 急性肾损伤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慢性肾脏病(CKD)基础上发生急性肾脏损伤(AKI)的病因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将本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住的36例A/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诱发AKI的最常见因素是恶性高血压(30.5%)、严重感染(27.8%)以及应用毒性药物(16.6%)。结论恶性高血压、严重感染以及应用毒性药物,是CKD基础上AKI的主要诱发因素。

  • 标签: 肾脏 慢性肾脏病 急性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