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药物作为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重要手段,也是造成急性损伤(AKI)的因素之一。毒性药物种类繁多,可以是单一药物亦可是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而致病。药源性AKI发病机制多样,以急性肾小管坏死和间质性肾炎为主。发病的高危因素涉及药物因素(如:药物自身的肾脏毒性、使用剂量与疗程)和患者因素(如:高龄、血容量不足、慢性肾脏病基础)。本文就临床常见及易忽视的毒性药物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毒性药物及发生药源性AKI风险因素的认知,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与警示。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肾毒性药物 发病机制 高危因素
  • 简介:病例:患者,男,47岁,身高163cm,体重61kg,体表面积1.69m^2。因"胸痛伴活动后胸闷3月,确诊胃癌1月余"于2015年12月2日入院。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胸痛位于右侧胸壁第2~4肋处,为持续性钝痛,伴活动后胸闷。10月26日患者因"胸痛再发"在我院住院治疗,入院后完善胃镜等相关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为胃印戒细胞癌。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SOX 印戒细胞癌 胸痛 体表面积 持续性钝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致急性损伤的处置措施,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1例泮托拉唑致急性损伤患者诊疗经过,探索泮托拉唑诱发急性损伤的机制及处理措施。结果 患者口服泮托拉唑第7天后出现急性损伤,先后行3次血液透析治疗,血肌酐值由925μmol·L-1降至134μmol·L-1。结论 泮托拉唑引起的急性损伤通常被误诊,误诊导致给予可能加重病情的治疗,因此对泮托拉唑引起的急性损伤进行适当的诊断和治疗是必要的。

  • 标签:
  • 简介:药物性损伤约占急性损伤发病率的20%,易发展为肾衰竭。目前临床除了肾脏替代疗法,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损伤在药物性急性损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药物性急性损伤领域中线粒体损伤的相关机制、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以及可能的干预靶点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上药物性急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药物性急性肾损伤 线粒体损伤 肾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脓毒性休克患者急性损伤(AK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急性损伤发生情况将其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其中AKI组患者58例,非AKI组患者4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急性损伤的因素。结果:AKI组的合并糖尿病、MAP、GFR、乳酸、尿素氮、D-二聚体水平、机械通气指标与非AKI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MAP、血清乳酸水平、机械通气、呋塞米单最大剂量均为脓毒性休克病人发生AK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极易出现急性损伤,合并糖尿病和低平均动脉压、高血清乳酸水平及机械通气、高呋塞米单日最大剂量均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针对措施。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 简介:急性损伤(AKI)以往的诊断标准通常使用血清肌酐浓度和尿量两个指标,其诊断的敏感度不高.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作为急性损伤更具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正越来越受到关注.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NGAL 新型生物学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急性损伤患者的诊治方式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1年 6月~ 2013年 12月收治的 68例急性损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的差异,对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等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68例样本分期情况为 Ⅰ期30例,Ⅱ期 22例,Ⅲ期 16例 ;以感染(36.8%)和药物( 39.7%)为主要致病原因; 68例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 88.2%;与Ⅲ期患者相比较, I期、Ⅱ期的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透析治疗与非透析治疗这两种方式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 P<0.05)。通过血液透析和对症治疗后患者的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有明显降低, 24小时尿量则出现明显增加的现象。 结论:药物、感染是诱发急性损伤的主要原因,该病的预后效果与病人的分期情况较为密切,临床开展治疗需及早诊断,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发病过程中对发展速度合理抑制,能够显著降低病死率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诊断 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急诊危重病监护室(EICU)患者并发急性损伤(AKI)的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并发AKI的EICU患者12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AK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124例AKI患者中,前性病因98例(79.03%),主要基础病因为心血管疾病;性病因26例(20.97%),主要基础病因为慢性肾脏疾病合并其他并发症。前性病因致AKI发生的患者死亡率为46.9%,性病因致AKI发生的患者死亡率为26.9%,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ICU患者并发AKI以心血管疾病等前性病因为主,AKI后期避免多器官衰竭是改善临床预后的关键。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临床特点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损伤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损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内毒素、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指标以及6个月内病死率。结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甲状旁腺激素、内毒素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病死率 血液透析
  • 简介: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并发急性损伤时的诱发因素,并建立回归方程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急性损伤几率进行预测。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03~2008年我院收治的共14例诊断明确的多发性骨髓瘤并发急性损伤的患者,用1:3配对分析42例多发性骨髓瘤未并发急性损伤的患者,并对其诱因进行整理,采用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以感染最为常见,而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造影剂,另外高尿酸血症和利尿剂的使用也与急性损伤的发生相关。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急性损伤多数有明确诱因,治疗过程中应准确评估患者情况,减少急性损伤的并发几率,从而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预后。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急性肾损伤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血液透析滤过技术在小儿脓毒症合并急性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2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3年10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脓毒症合并急性损伤患儿,所有患者均予以连续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随后对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比对患儿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肝功能以及肾功能指标,差异性有所加大,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脓毒症合并急性损伤患儿应选择恰当的时机采用连续血液透析滤过治疗,以此来提升临床治愈率。

  • 标签: 连续血液透析滤过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损伤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疗效,并对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4例SAP,合并急性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肾功能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有效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血清炎症因子 连续性血液净化
  • 简介:2例女性患者(年龄分别为42和33岁)分别因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入院手术治疗,均无肾病史,分别于第2和第4次静脉滴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2.4g后出现恶心、呕吐、血尿、尿量减少、轻度水肿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Scr和BUN异常(例1:Scr423μmol/L,BUN7.2mmol/L;例2:Scr443μmol/L,BUN6.8mmol/L)。2例患者均立即停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接受止吐、止血、利尿和补液等对症治疗,并分别于用药后第5和第3天转外院肾内科进行血液透析。2例患者的尿量、Scr和BUN分别于转院后第18和第20天恢复正常(例1:Scr49μmol/L,BUN4.1mmol/L;例2:Scr55μmol/L,BUN5.1mmol/L)。

  • 标签: 阿莫西林棒酸钾合剂 急性肾损伤
  • 简介:严重急性脊髓损伤的病人常于伤后一周内伴发低渗性低钠血症。尿钠的排出明显增多。尿钠的浓度甚至超过血钠水平,此种情况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yndromeofinappropriateADHsecretion,SIADH)较为一致。尤其是颈髓段的损伤,由于交感神经系统遭到破坏,素和醛固酮的分泌可能会减少,亦可能是导致钠的异常丢失,引发低钠血症的原因之一。静脉输注过量液体也可以引发低渗性低钠血症。因此在疾病的初始容量复苏时最好给予)0.9%的氯化钠溶液,以减少脊髓损伤病人急性期低钠血症的发生和/或减轻低钠血症的严重程度,同时限制水的摄入。

  • 标签: 急性颈髓损伤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低渗性低钠血症 急性期低钠血症 急性脊髓损伤 交感神经系统
  • 简介:目的:阐述药源性损伤的病理机制和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生影响因素,以及此类病例的处理措施和药学监护重点,为预防和避免药源性损伤的发生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脏内科的典型药源性损害病例。结果:共发生6例典型的由药物引起的损伤案例,包括阿德福韦酯致范可尼综合征1例,阿托伐他汀钙致横纹肌溶解伴急性损伤1例,穿心莲内酯致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2例,别嘌醇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非甾体抗炎药致急性损伤1例。结论:药源性损伤问题日益突出,需引起临床重视,以便及早进行预防和治疗。

  • 标签: 药源性肾损伤 阿德福韦酯 阿托伐他汀钙 穿心莲内酯 别嘌醇 非甾体抗炎药
  • 简介:【摘要】急性损伤( 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短时间内发生的肾功能降低的综合征,是对急性肾衰竭的扩展,在肾脏发生生物学、组织学标志物改变即可定义,本病强调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急性损伤临床路径( 2019版)中明确了 AKI的检查项目,如肝功、 24h尿蛋白定量、腹部超声、肾脏血管超声、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neutrophirgelatinase- associatedlipocalin, NGAL)等, NGAL在机体多个部位表达,主要经由肾脏代谢,正常健康状态下,机体尿、血 NGAL的水平较低,而在损伤发生超早期,即可见 NGAL水平的急速上升,本文主要就 NGAL在 AKI诊断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 标签: NGAL AKI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严重多发伤合并急性损伤患者治疗中,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方案的应用成效。方法: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为抽取研究对象时间,具体构成为:62例患者,对其行分组处理后,组别名称为:对照组、观察组,指导依据为:奇偶数字法,全部患者检查后,确诊为“严重多发伤同时并发急性损伤”,并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为其提供;在RIFLE分级Ⅰ期治疗为对照组,RIFLE分级F期治疗为观察组,各组收纳患者以31例为主,比较最终效果。结果:不同时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关于总有效率比较,(74.19%)VS(93.55%),数据在观察组中居更高水平,P<0.05。结论: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既可对其临床症状进行较好改善,又能提高严重多发伤合并急性损伤患者总有效率、预后水平,推广意义显著。

  • 标签: 严重多发伤 急性肾损伤 总有效率 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