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文件书写常见缺陷分析,探讨护理文件书写改进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统计2014年与2015年归档病历中的护理文件,2014年每月随机抽取归档病历进行质量考核,共抽取5924份作为对照组,2015年用同样的方法抽取6834份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结果。结果2015年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合格率高于2014年,缺陷率低于2014年(P<0.01)。结论通过加强护理相关知识培训,强化法律观念,医护紧密配合,精简护理文书格式和严格质量控制,可以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

  • 标签: 护理文件 常见缺陷 改进策略
  • 简介:摘要护理记录是具有法定的证据资料,重症监护室的护理记录问题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为了提高书写质量,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分析护理文件书写中的主要问题,护理文件相关单据问题,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以及防范对策。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护理文件 规范化 法律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高压氧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接收并治疗的62例脑血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栓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高压氧 脑血栓 并发症 临床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食管鳞癌中IDO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食管切除患者的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样本中的IDO、VEGF的mRNA、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分析IDO与肿瘤血管形成之间的关联。结果检测样本中的VEGF和IDO水平显著盛高,与患者的肿瘤侵犯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食管鳞癌中IDO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的形成有关。

  • 标签: 食管鳞癌 IDO 表达 肿瘤血管 相关
  • 简介:摘要本文对一例双侧大腿深筋膜坏死伴巨大脓肿形成患者的个案护理进行探讨,总结其护理措施。术前做好皮肤护理及患者的心理护理与相关知识的宣教。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伤口敷料渗血情况,做好创腔冲洗管的观察及护理,保持创腔冲洗、VSD引流管引流通畅。患者术后第6天拔除引流管,伤口恢复良好,未出现任何继发感染,术后第15天出院。提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和细致而人性化的护理措施是患者康复出院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大腿深筋膜坏死 巨大脓肿 封闭负压引流术 护理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由于预防性护理对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有很多的影响,所以本文已病例为研究对象,对病例进行随机分组,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另一组进行预防性护理,采用两组实验对比的方式观察患者病情,并记录两组病例所产生深静脉血栓的数据,通过数据对预防性护理的数据所得,预防性护理在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很好的防治,所以预防性护理可以得到广泛的推广。

  • 标签: 血栓患者 预防性护理 颅脑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PICC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PICC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其并发症发生,减轻病员痛苦,减少医疗费用。

  • 标签: PICC 相关性静脉血栓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气压泵(IPC)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期间外科术后卧床患者124例进行分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按摩、翻身和双下肢按摩;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IPC进行预防。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静脉栓子直径;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在护理之前,两组患者静脉栓子直径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静脉栓子直径显著比常规组小,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IPC对DVT的预防效果确切,可有效缩小静脉栓子直径,预防DVT发生,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气压泵(IPC)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治疗脑血栓形成恢复期临床疗效的最佳方法。方法入选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的脑血栓形成恢复期的患者68例,按照随机的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药治疗,观察组应用中西药结合的方式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的有效率70.6%,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的方式治疗脑血栓形成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脑血栓 恢复期 最佳方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通过TACEA方式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介入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肿瘤血管情况及肿瘤控制情况。结果(1)治疗后患者肿瘤血管为27.5%,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2,P=0.000);(2)治疗后CR、PR、SD分别为21%、26%、17%,肿瘤控制率为74%。结论TACE介入治疗有利于减少肿瘤血管,控制肿瘤生长,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适用于非手术及中晚期肝癌患者,但单独采用TACE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需深化研究,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TACE 肿瘤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ICU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因素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ICU患者156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和表现,探讨引发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危险性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统计分析,84例ICU患者中发生下静脉血栓的有37例,占23.7%;引发ICU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机械通气时间、卧床时间、采血次数、手术史、脑卒中、患者年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引发ICU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有很多种,予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 标签: ICU 下肢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不同入路留置溶栓导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6例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入溶栓导管至病变部位进行溶栓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10例行小隐静脉切开入路,31例行胫后静脉切开入路,15例行小腿深静脉穿刺入路。溶栓治疗后,通过静脉造影计算的血栓溶解率显示I级溶解14例(25%),Ⅱ级溶解27例(48%),Ⅲ级溶解15例(27%)。下肢肿胀、疼痛症状明显缓解52例(93%),患肢大腿周径降低(3.5±1.2)cm,小腿周径降低(2.1±0.5)cm。术后平均随访(15±3)个月,22例(39%)患者下肢肿胀完全消退,24例(43%)遗留有活动后轻度下肢肿胀,8例(14%)遗留下肢严重肿胀,伴有色素沉着,2例(5%)于出院后2~4个月出现DVT复发,1例行溶栓治疗,6例支架置入患者支架均通畅。结论导管溶栓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疗法 支架 血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在腰椎减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干预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126例接受腰椎管减压术病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3)与研究组(n=63),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用药方式,同时配合物理预防,研究组于其基础上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对比两组手术切口引流量、D-二聚体浓度、PT、APTT、静脉血栓以及肺栓塞出现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D-二聚体(0.54±0.13)mg/L,明显低于对照组(0.68±0.17)mg/L,且PT(10.94±0.41)s、APTT(27.51±4.02)s,明显大于对照组(8.27±0.35)s、(25.89±3.74)s(P<0.05);两组切口引流量比较不具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静脉血栓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15.87%(P<0.05);两组均未出现脑出血、皮下出血、泌尿系统或者消化系统出血、血小板减少症等并发症。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干预行腰椎减压术患者,可改善各项凝血指标,显著降低术后静脉血栓产生率,同时不会提高出血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推广价值高。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腰椎减压术 静脉血栓 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肾衰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与年龄、性别等的关系。结果实验显示女性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几率为73.33%(11/15),男性形成几率为33.33%(5/15),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5;糖尿病及血管病变是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血管外科操作技术因素。结论慢性肾衰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与性别、糖尿病及血管病变等因素有关,应给予其相应治疗措施来降低血栓形成几率。

  • 标签: 慢性肾衰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血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7月—2017年3月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与曲张静脉剥脱术治疗的患者32例,随机抽取16例作为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另16例作为观察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对比术后2d、术后5d时的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2d、术后5d时凝血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与曲张静脉剥脱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产科收治的188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4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产妇则根据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2%,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的12.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0,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干预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护理对降低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149例,按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4),对照组给予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社区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DVT发生的差异。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DVT发生率显著降低,同时,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血流平均速度均显著提高(P均<0.05),而对照组较入院时无显著变化。结论社区康复护理能降低脑梗塞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并可以提高股静脉的血流速度。

  • 标签: 社区康复护理 脑梗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股静脉 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泵运动对肺癌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踝泵运动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踝泵运动措施简便易行,可降低肺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踝泵运动 肺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98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98例患者中,39例(39.79%)纤维原蛋白升高,31例(31.63%)D-二聚体升高,25例(25.5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缩短,21例(21.43%)血小板高于了正常上限,8例(8.16%)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6例(6.12%)凝血酶时间延长。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机体中存在的高凝状态将会促进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加重患者痛苦,应对其进行早期预防。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深静脉血栓 高凝状态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