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腹部术后患者早期活动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科收治113例腹部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早期活动原因,掌握其护理对策。结果影响腹部术后患者早期活动原因有术后病情不稳、疼痛、放置引流管、患者的心理及健康教育不到位等。结论腹部术后患者早期活动与患者自身情况和护理人员护理对策直接相关,术后加强观察,指导早期活动,对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日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腹部手术 早期活动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阑尾炎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于术后8~10小时后,开始在床边活动;对照组于术后16~20小时后,开始在床边活动。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进行早期的下床运动后,24小时内排气患者有40例(80.0%),24~48小时内排气患者有10例(20.0%),没有超过48小时的排便患者;对照组在术后16-20小时进行下床活动,24小时内排气患者有4例(8.0%),在24~48小时内排气的患者有18例(36.0%),超过48小时排气的患者有28例(56.0%)。观察组术后排气效果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在进行阑尾切除术后,在麻醉剂失去药效时(术后8~10小时),就应开始在床边进行较简单的早期活动,这样有利于肠胃的蠕动,患者能够尽早恢复肛门排气功能,减少术后止痛剂的使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阑尾炎 术后运动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患者术后活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找出影响食道癌患者术后活动依从性的主要原因,针对主要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分阶段进行实施与探讨,比较、分析品管圈方法实施前后患者术后活动依从率。结果食道癌术后活动依从率从品管圈前56.8%提升到品管圈后的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食道癌患者术后活动的依从性,有利于术后的医疗护理的实施,促进患者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食道癌 活动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中风患者的早期床旁被动关节活动方法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中风患者30例早期康复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脑中风患者经康复治疗,患肢运动功能均已明显恢复,在30d时得到进一步的恢复。结论脑中风患者开始的运动大多是被动活动,当病人病情稳定后,可增加主动、辅助运动,病人可逐渐出现随意运动,最后应以病人自主活动其肢体为主。

  • 标签: 脑中风 早期床旁被动关节活动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下床活动与卧床治疗的优劣。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DVT患者9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卧床治疗,观察组早期下床活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43/45),对照组为8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7d疼痛评分有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3d疼痛评分即有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3d、5d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肢大腿周径差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卧床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下床活动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更快缓解疼痛,改善消肿程度,且不增加肺栓塞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活动 卧床
  • 简介:摘要异位妊娠是妊娠早期孕妇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腹腔镜、血β-HCG、孕酮测定、阴道超声等新技术的广泛开展和应用,异位妊娠孕妇的死亡率得到大幅度的下降。但是尽管当前诊断异位妊娠有多种方法,但最佳诊断方法还是早期血HCG检测、孕酮检测结合早期阴道B超检查。

  • 标签: 异位妊娠 激素测定 诊断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胎盘早剥患者19例,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及对症护理。结果19例患者经我院的精心治疗及护理均治愈。结论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胎盘早剥现象早期处理,对孕妇出现出血性休克症状时进行控制,加强对妇女的护理措施。

  • 标签: 胎盘早剥 妊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lon骨折术后的早期规范化康复护理。方法总结51例Pilon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包括术后体位护理、疼痛护理、阶段性康复锻炼和出院指导。结果51例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1.2±3.2周。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门诊随访,按照AOFAS踝-后足评分法评定踝关节功能,末次随访疗效优良率96%,无并发症发生。结论Pilon骨折术后,早期结合规范化康复护理方法,踝关节功能可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 标签: Pilon骨折 康复锻炼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胎盘早期剥离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28例胎盘早期剥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例,不良反应率为7.1%,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3例,不良反应率为21.4%,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早期剥离对患者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在临床研究中结合患者的病情给予综合性护理措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减少临床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瘫患儿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和重要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35例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的脑瘫患儿,分别实施相应康复护理措施,并对其截至目前的运动发育情况的改善进行评价。结果35例患儿治愈11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结论对脑瘫患儿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患儿运动发育正常化,并能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病率,值得在临床上引起重视。

  • 标签: 脑性瘫痪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伤创伤特点、急救处理流程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1月多发伤126例致病原因、救治流程、分析治疗方法。结论多发伤病情重,变化快,抢救措施要及时有效,尽早医疗干预,每个环节无缝隙衔接,多科参与,分工合作,能有效的提高多发伤抢救的成功率。

  • 标签: 多发伤 早期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4例,对照组76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针灸、康复治疗仪及心理护理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疗效,采用Fugl-Meyer(FMA)评定法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生活自理。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MI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肢体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康复
  • 简介:摘要大量的研究表明,正确的早期康复护理是脑卒中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使大部分患者的功能障碍得到明显改善,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进展做了综述。

  • 标签: 脑卒中 早期康复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予以探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60例,按照患者挂号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自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运动疗法和言语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过2个月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在2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K)评分为(68.25±17.25),运动能力评分为(78.2±1.8),平衡能力评分为(7.89±0.15),对照组在2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48.20±15.23),运动能力评分为(45.3±1.6),平衡能力评分为(4.21±0.1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采用常规治疗加运动疗法和言语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预后质量,是急性脑卒中的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早期康复 急性脑卒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护理用于先兆流产孕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先兆流产患者224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给予精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孕妇阴道出血、下腹部疼痛以及腰痛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出现感染10例,失血过多12例,流产22例;对照组出现感染28例,失血过多20例,流产44例,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护理的实施可以有效改善先兆流产孕妇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先兆流产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儿童咬合紊乱进行早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儿童咬合紊乱患者,根据患者具体表现给予针对性治疗,观察矫治效果。结果所研究的50例患者矫治后,前牙反牙合、后牙反牙合现象、牙列拥挤现象均得到矫治,缺牙间隙得到保持,3例患者有轻度牙列拥挤,患儿的吸光度值和咀嚼值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儿童咬合紊乱进行及早纠正,效果较好,同时应重视咬合紊乱的预防,从而保证患儿的颌骨正常发育。

  • 标签: 早期矫治 儿童期咬合紊乱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予以探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60例,按照患者挂号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自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运动疗法和言语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过2个月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在2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K)评分为(68.25±17.25),运动能力评分为(78.2±1.8),平衡能力评分为(7.89±0.15),对照组在2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48.20±15.23),运动能力评分为(45.3±1.6),平衡能力评分为(4.21±0.1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采用常规治疗加运动疗法和言语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预后质量,是急性脑卒中的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早期康复 急性脑卒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脂肪性肝病与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糖的关系,为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帮助。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诊断脂肪性肝病163例,并追踪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糖检查。结果163例不同程度脂肪性肝病中血脂血糖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并且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结论脂肪性肝病与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糖关系密切,并男性因饮酒等因素较女性发病率高。

  • 标签: 脂肪性肝病 血脂血糖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系统康复对手外伤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3例手外伤手术后的患者术后第二天行早期康复治疗;与术后3至5个月始行康复治疗的19例手外伤患者,对其治疗效果相比较。结果早期组拇指及其它各指功能、握力、FIM评分均优于恢复期组。P<0.01或P<0.O5,对指功能的恢复两组比较,早期组明显优于恢复期组。结论手外伤后及时手术处理是保证手功能恢复的前提、物理因子、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康复工程的早期介人能较好的改善活动度,促进手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早期康复 手外伤 功能恢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脑卒中偏瘫患者社区早期进行肢体康复治疗后,患侧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方法选择住院患者中首次发病脑卒中患者74例,均经过脑CT、MRI检查证实,诊断明确。采用随机化原则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康复组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增加康复治疗,使用运动疗法及作业疗法。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定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康复治疗前后时的肢体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功能状况。结果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康复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治疗较单纯内科治疗功能状况恢复好。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康复 早期 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