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品管圈1活动在降低介入术后留置尿2的置率的。方法利用品管圈工具,以“降低介入术后留置尿率”为主题,以患者介入手术的先后顺序对80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品管圈活动开始前40例,实施品管圈活动后40例,对所有的首次介入术后的患者进行查验,分析留置尿的原因,制定相对应的措施并且实施。结果在实施相应措施后,介入术后患者留置尿率由22.5%(9/40)下降至7.5%(3/40)。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显著降低介入术后留置尿率。

  • 标签: 品管圈 介入手术 留置导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留置胃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观察改良型胃固定法结合(圆角鼻贴)结合“工”字胶布高举平台法在胃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神经内科留置胃病员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3M胶布制作的鼻贴固定法,观察组使用3M胶布制成的圆角鼻贴结合“工”字形胶布在面颊部用高举平台法加固。结果观察组病员卷边率、胃脱落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鼻贴更换时间显著延长,留置胃时间延长。结论圆角鼻贴结合“工”字形胶布的高举平台法应用于胃固定具有双重保护作用,增强了固定效果,提高了病员的舒适度。

  • 标签: 胃管固定 改良鼻贴 高举平台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PICC置前系统评估对置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行PICC置患者,并通过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最基础的常规评估,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评估,并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PICC置方法、穿刺一次成功率、导管末端位置合适率、非计划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经过不同的评估方法后,观察组患者的PICC置方法、穿刺一次成功率、导管末端位置合适率、非计划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ICC置患者实施系统评估可以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导管末端位置合适率、降低非计划拔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PICC置管 系统评估 置管效果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神经重症患者不同鼻饲方法的成功率。方法选取30例神经重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普通硅胶胃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螺旋胃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置24h后行X线拍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置成功率,记录置时间、住院费用,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成功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7%,置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呕吐、返流、误吸及胃潴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胃方法较于螺旋胃方法操作简单,耗时更短,并发症少,成功率高,且不易堵易管理,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重症 普通胃管 胃复安 螺旋型鼻肠管 置管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降低老年患者浅静脉置非计划拔的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将90例在我院行浅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浅静脉留置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88%,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8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率为22.22%,干预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率为4.44%,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浅静脉置老年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浅静脉置管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措施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颌恒切牙根解剖因素与根治疗难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根治疗患者98例作为样本,X线下评估患者的下颌恒切牙根解剖情况,观察下颌恒切牙根解剖因素与根治疗难度的相关性。结果98例患者中,下颌恒切牙根长度为1分者占52.04%、数量与形态为1分者占比为63.27%、弯曲度为1分者占比为61.22%、钙化为1分者占比为63.27。与其他分数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Ⅰ级难度者,根长度(0.12±0.01)分、数量与形态(0.05±0.03)分、弯曲度(0.06±0.02)分、钙化(0.31±0.05)分。与其他难度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长度、数量与形态、弯曲度与钙化程度,与根治疗难度呈显著正相关。

  • 标签: 下颌恒切牙 根管解剖 治疗难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不留置双J无化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0例不留置双J化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后疼痛管理,术后并发症出血、尿外渗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4例患者出现术后出血,经卧床休息,使用止血药后1~2天后出血停止。11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按医嘱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注射液50mg,疼痛缓解。12例患者出现尿外渗,指导健侧卧位,更换敷料后症状减轻。100例患者术后平均住院4~6d痊愈出院。随访1~3个月,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不置双J化经皮肾镜取石术常见的并发症有出血、疼痛、尿外渗,护士熟练掌握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经皮肾镜 无管化 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根治疗中患者疼痛的原因与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牙齿根治疗的患者98例,总结治疗期间疼痛发生的原因,并总结对策。结果在本次的98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疼痛表现,其概率是51.02%,其中6例患者是重度疼痛,其概率是6.12%;其中16例患者是中度疼痛,其概率是16.33%;其中28例患者是轻度疼痛,其概率是28.57%。差异显著(P<0.05)。有50例患者未使用抗菌药物,其概率是51.02%;有48例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其概率是48.98%。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发生疼痛的概率(35.42%)低于未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66.0%),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牙齿根治疗中患者疼痛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术中操作不当以及术前感染,所以医生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严格规范手术操作。

  • 标签: 牙齿根管治疗 疼痛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咽瘤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之间在贵州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且病理结果证实为颅咽瘤的36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5例,女11例;平均年龄31.0岁(范围6~62岁);入院时高颅压表现29例,视力下降、视野缺损24例,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12例;瘤体平均直径3.0cm(范围1.0~6.0cm);肿瘤主体位置,鞍内3例、鞍上33例。36例初诊我院,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3例,经翼点入路12例、前纵裂入路8例,冠状切口经额下入路7例,胼胝体-穹窿间入路6例。结果肿瘤全切24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6例;术后电解质紊乱31例,其中高钠血症21例,低钠血症6例,高钠、低钠血症交替出现4例;尿崩症21例,出院后仍需药物治疗7例;垂体功能低下26例;癫痫发作7例;脑脊液鼻漏并颅内感染1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死亡原因与下丘脑-垂体功能受损、术后再出血、癫痫发作有关。随访5~60月,平均30.5月,随访期间肿瘤复发6例、复发原因与术中肿瘤残留密切相关。结论合理的选择手术方案,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 标签: 显微外科手术 颅咽管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次法根治疗和一次性根治疗在牙体牙髓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随机数表法分组2016年7月—2018年1月本科接诊的牙体牙髓病患者72例实验组36例实行一次性根治疗,对照组36例实行多次法根治疗。分析两组的疗效,比较治疗时间。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22%,比对照组的75.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治疗时间为(4.01±1.56)d,比对照组的(9.04±1.42)d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一次性根疗法对牙体牙髓病患者进行施治,能够显著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

  • 标签: 一次性根管治疗 疗效 牙体牙髓病 多次法根管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牙体牙髓病患者采用多次法根治疗与一次性根治疗两种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牙体牙髓病患者106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53例。对照组实施多次法根治疗;治疗组实施一次性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牙髓病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口腔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6%,高于对照组67.9%;仅有2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8例;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牙髓病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体牙髓病患者采用一次性根治疗进行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控制症状,减少相关不良反应,在最大程度上控制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升。

  • 标签: 牙体 牙髓病 一次性根管 多次法根管
  • 简介:摘要目的牙体牙髓病利用多次法根治疗与一次性根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实施多次法根治疗,实验组实施一次性根治疗,对比两组VAS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常规组高,组间对比有一定的差异性,P<0.05。实验组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对比两组,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多次法拉根治疗,一次性根治疗应用于牙体牙髓病的治疗中,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牙体牙髓病 多次法根管治疗 一次性根管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了解PICC堵再通的护理,为PICC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PICC”“堵塞”“堵”为关键词,从万方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进行PICC导管堵塞后再通的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663篇,针对堵原因多为血栓性和非血栓性;最常使用的再通药物依次为尿激酶配置液(73.15%)、肝素钠溶液(21.41%)、碳酸氢钠(5.4%);引起PICC堵的原因不同,选取的再通药物不同。结论最易发生PICC堵的原因为血栓性和非血栓性,尿激酶配置液、肝素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是PICC堵再通的常用药物,不同原因引起的PICC堵应该选择不同的再通药物。

  • 标签: PICC堵管 再通 数据挖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支架长期留置的危害及相关并发症的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于2012—2014年收治的输尿管支架长期留置的18例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并检索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1)18例患者中9例行膀胱镜拔除输尿管支架,5例采用钬激光碎石后拔除输尿管支架,3例采用肾盂切开取,1例去管过程中支架断裂,采取膀胱镜加肾盂切开取,均取成功。(2)选取9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其中包括病例共49例,留置时间从3个月到7年不等,治疗方法均是先行膀胱镜取,无法拔除,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拔,如无法拔除,行输尿管镜拔除,如支架断裂或者两端都有巨大结石,可采用输尿管镜加肾盂切开取石术或者经皮肾镜取石术,仅有7年留置1例,行右肾及及输尿管切除术。结论输尿管支架长期留置会引起许多相关症状和并发症,并且随着时间的增长,并发症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而且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并发症。需定期取出,以防止危害及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输尿管支架管 长期留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根治疗牙隐裂伴牙髓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采用多次根治疗和一次性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持续疼痛控制率分别为95.0%,和85.0%;摘除患牙保护率分别为95.0%,和87.5%;恢复率分别为92.5%和80.0%,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牙隐裂伴牙髓病变患者,采取一次性根进行治疗,疗效较为显著,可有效缓解疼痛,保护患牙,促进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根管治疗 牙隐裂 牙髓病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电针为主对于腕综合征的实际效果。方法对我院接收的100例患者进行实际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对比实验。结果经过相关的实验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为主的治疗方式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实际情况,使患者的病情可以更好的恢复,对其实际治疗工作具有较大的帮助,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腕管综合征 电针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在急诊ICU动脉穿刺置困难患者的应用。方法将我科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30例收至我科需要动态监测血压留置动脉针的患者,因休克、严重水肿、亚低温治疗等各种原因引起动脉触摸不到或动脉搏动微弱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超声组和常规对照组,超声引导组将超声引导技术应用于动脉置整个过程,包含有操作前动脉血管评估及选择动脉针型号,操作时实施引导,操作后进行确认评估。常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动脉触摸或者触摸不到依据解剖学血管走向来盲穿。对照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使用时间及导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引导组一次成功率高达73.3%,操作花费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导管留置时间远远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极大减少。结论运用超声引导下在ICU留动脉管是一种成功率高、安全快速的置辅助方法,尤其是针对高难度置困难患者,减少并发症,更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 标签: 超声引导 动脉留置针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在神经重症患者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比较三种中心静脉置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及护理体会。结果三种置股静脉成功率较高。锁骨下静脉留置时间长,感染率低。结论锁骨下静脉是神经重症置首选部位。

  • 标签: 神经重症 中心静脉置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医院深静脉置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在以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基础的前提上,自行研究开发用于深静脉置门诊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将该管理系统应用到医院门诊部门和住院部中,对深静脉置患者进行信息化管理。结果通过对深静脉置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充分应用,对医院门诊部门和住院部进行信息化系统管理,并实现了将置患者信息、置信息、护理信息等资源的共享。结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医院对置患者的信息管理、护理会诊管理,从而有效提高了相关医疗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体验,使医院对深静脉置患者的管理更具有规范化、系统化以及科学化。

  • 标签: 医院深静脉置管 信息化管理系统 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