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经改良方法、固定方法后置成功率和留置胃后固定的成功率。方法对70例需要置入胃和留置胃鼻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观察组使用压舌板辅助置入胃,用棉纱绳固定胃,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方法置入及固定胃,对比分析两组胃的成功率及留置胃后固定成功率等,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一次成功率为65.7﹪,胃固定成功率为60﹪,观察组一次成功率为94.3﹪,胃固定成功率为96﹪,统计学分析P<0.05,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压舌板辅助置入一次成功率优于传统的方法,棉纱绳固定留置胃固定的成功率优于传统的固定方法。

  • 标签: 难置胃管 压舌板 棉纱绳 置管与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PICC前系统评估对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行PICC患者,并通过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最基础的常规评估,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评估,并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PICC方法、穿刺一次成功率、导管末端位置合适率、非计划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经过不同的评估方法后,观察组患者的PICC方法、穿刺一次成功率、导管末端位置合适率、非计划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ICC患者实施系统评估可以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导管末端位置合适率、降低非计划拔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PICC置管 系统评估 置管效果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中心静脉时运用腋静脉穿刺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实施中心静脉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运用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观察组50例患者则实施腋静脉穿刺,对比两组穿刺成功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00%(45/50),对照组为92.00%(46/50),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χ2=0.1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00%vs16.00%)(χ2=4.00,P<0.05)。结论腋静脉穿刺与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均较高,但与传统的锁骨下静脉方式相比,腋静脉穿刺,可有效降低穿刺意外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腋静脉穿刺 锁骨下静脉穿刺 成功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PICC患者在院外实施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择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PICC患者(PICC组)与30例输液港患者(输液港组),两组患者都开展血栓形成因素的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比两组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输液港组并出现血栓1例(3.33%),PICC组出现血栓4例(13.33%),输液港血栓生成风险更低。结论  PICC和输液港时临床常用的两种静脉通路方式,对两种方式可能诱发的血栓危险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栓的风险,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PICC置管 输液港置管 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环形泪道支撑术治疗泪小断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医院眼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外伤性泪小断裂环形泪道支撑术修复断裂的泪小48例(48眼)的临床资料。术后3至6个月拔,之后随访3~6个月,分析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期末,39眼治愈,7眼好转,2眼无效。有效率为95.83%(46/48),术后未见明显眼睑畸形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环形泪道支撑术修复泪小断裂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导泪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断裂,泪小管 支撑管,环形 置管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环形支撑术治疗深部泪小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2008年1月至2019年6月深部泪小断裂58例(58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泪小逆向联合远端支撑缝线固定的改良环形硅胶支撑术。术后随访(53.36±27.43)个月。观察其效果。结果患者年龄9~76(39.52±14.86)岁,下泪小深部断裂52例,上泪小深部断裂5例,上下泪小均断裂1例。手术成功率为100%,未见相关并发症。结论以泪小逆向联合远端缝线固定的改良环形支撑术治疗深部泪小断裂安全、有效。

  • 标签: 断裂,泪小管,深部 置管术,支撑管,泪道,逆行 环形,改良 效果,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泪小术治疗泪小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泪小阻塞患者共90例,根据泪小阻塞长度分为≥5 mm组(A组)与<5 mm组(B组),每组各45例。均行改良泪小术,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A组治愈29例(64.44%),有效10例(22.22%),无效6例(13.34%);B组治愈31例(68.89%),有效13例(28.89%),无效1例(2.22%),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 P=0.045)。结论改良泪小术治疗泪小阻塞临床效果确切,对阻塞长度<5 mm者疗效优于阻塞≥5 mm患者。

  • 标签: 置管术,泪小管,改良 阻塞,泪小管 效果,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危重早产儿输液时应用脐静脉联合PICC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出生的41例危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输液,观察组患儿联合应用脐静脉和PICC输液,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静脉穿刺时间、住院时间、穿刺次数均少于对照组。结论:为危重早产儿联合应用脐静脉和PICC,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穿刺次数,缩短穿刺时间和住院时间。

  • 标签: 脐静脉置管 PICC置管 危重早产儿 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隧道式PICC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PICC的患者40例,为进一步观察隧道式方式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采用常规PICC的方式,乙组患者采用隧道式PICC,观察不同方式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显示,采用隧道式PICC的乙组患者,其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渗血程度以及导管位移发生率均低于甲组患者,乙组患者的一次成功率更高。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隧道式PICC的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并发症现象的产生,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 标签: 隧道式PICC置管 临床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无法进行时中转为中心静脉(CVC)的效果。方法:组建PICC补救小组,对上肢外周静脉障碍致PICC无法进行时中转为彩超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CVC进行补救。结果:中转为CVC,成功率100%。结论:PICC无法进行时中转为CVC的成功率高,补救效果满意。

  • 标签: PICC CVC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维护及护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PICC的80例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结果观察组护理前准备得分(48.56±1.58)分、导管维护得分(49.60±0.03)分;对照组护理前准备得分(32.06±1.76)分、导管维护得分(36.71±2.89)分。两组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患者的PICC期间,加强对管道的维护,能够有效提高PICC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为患者的治疗恢复提供重要的支持。

  • 标签: PICC置管 维护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在B超引导下接受PICC的患者采取全程心理干预后对应激反应的改善以及对效果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均是在本院接受B超引导的PICC患者120例,研究时间段为2014年2月至2018年4月。利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PICC管护理,观察组行全程心理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情况以及一次成功率、时间。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中VAS疼痛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一次性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留置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护理管理B超引导下PICC患者的过程中,实施全程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其应激反应,降低疼痛感,改善效果

  • 标签: 全程心理干预 PICC置管 B超引导 置管效果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外周中心静脉(PICC)维护的护理干预对减少患者并发症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PICC维护的患者30例为干预组,实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规范护理操作和流程,作为护理干预。以2010年1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PICC维护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发生堵和静脉炎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导管移位或脱出与导管破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并发症 门诊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ADOPT模式对肿瘤PICC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96例肿瘤PICC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期间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期间应用ADOPT模式实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及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依从率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出血、导管堵塞、导管滑脱、导管异位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同时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DOPT模式能有效提高肿瘤PICC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率。

  • 标签: ADOPT模式 肿瘤 PICC置管 自我管理 置管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超声检查在PICC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血管超声检查应用于PICC的全过程,包括穿刺前的血管评估,穿刺中的血管定位,穿刺结束后X线摄片检查前对导管异位于颈内静脉的检查。结果2016年15例病人均成功,无一例发生静脉炎,病人舒适度提高。

  • 标签: PICC 超声检查 外周静脉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管理在PICC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规范护士操作,设立门诊导管维护护士,加强患者健康教育管理,对2009年12月至2011年7月的40例患者实施全程综合管理,并与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的40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患者对导管维护依从性提高,并发症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有效的综合管理有利于PICC维护,减少并发症,保障患者的治疗及安全。

  • 标签: 综合管理 PICC 导管维护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途径洗胃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120例口服药物中毒需洗胃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60例,A组病人经口洗胃,B组病人经鼻洗胃,比较两组病人首次成功率、时间、满意率、配合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病人(经口洗胃)的首次成功率98.3%、管用时6.16s±0.89s,B组病人(经鼻洗胃)的首次成功率88.33、时间7.89s±1.06s,A组优于B组(P<0.05)且A组病人盘曲口腔、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相对于经鼻洗胃方法,经口洗胃可以提高病人的成功率、满意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药物中毒 洗胃
  • 简介:摘要目的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插入,开口于上腔静脉的导管即进行静脉输液的通道。它适用于需持续或间歇的静脉治疗,输注刺激性高渗性的药物治疗。方法回顾50例患癌症患者采用了PICC技术进行化学治疗药物的输注应用的整个临床治疗护理过程。结果采用PICC技术化疗,临床化疗效果好,副作用减少、安全、有效、可靠、方便患者,有计划地完成各期化疗周期。

  • 标签: PICC置管 化疗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心理干预护理实施于PICC患者的效果。方法:在2021年7月-2022年7月,我院共收治了120例PICC患者,经商议,决定将这12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工作的对象,并依据数字法,将这12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个组别,一组是观察组,一组是对照组,每组中各有患者60例。其中,在对照组患者的应允下,为其提供常规护理干预;在观察组患者的应允下,为其提供心理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最终的护理效果。结果:在 PICC导管维护依从性方面,观察组(95%)高于对照组(80%),数值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方面,观察组(96.66%)高于对照组(83.33%),数值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患者心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PICC置管 心理干预护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