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对“手结节”功能的定位和指运动时运动皮层功能改变方面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就治的志愿者2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组)和对照组(平面回波成像组)各10人,观察组运用实时功能磁共振对运动皮层功能活动进行成像,对照组运用超导型磁共振进行平面回波成像。针对志愿者“手结节”的定位准确程度以及指运动运动皮层的激活程度等方面,对两组进行对比。结果在志愿者“手结节”的定位准确程度方面,观察组志愿者“手结节”定位的准确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志愿者指运动时运动皮层的激活程度方面,观察组志愿者指运动时运动皮层的激活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运动皮层的准确定位,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与平面回波成像相对比,前者对“手结节”的定位准确程度更高,指运动时运动皮层激活程度更高,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实时功能 磁共振成像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核磁共振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脊柱损伤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运用CT影像学与核磁共振进行诊断,然后记录两种检查方式下的诊断数据,对比分析诊断结果。结果核磁共振技术对患者脊柱损伤的准确诊断率比CT检查明显更高,分别为93.10%和62.07%,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CT影像学检查方式相比,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更加准确的诊断脊柱损伤相关疾病,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具有十分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核磁共振 CT检查 脊柱损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在神经性耳聋的治疗过程中,声频共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所收治的120例神经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6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声频共振法进行治疗,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其治疗率以及总有效率均要明显高于观察组的患者(P<0.05),且患者的病程越短,其治疗效果也就越好(P<0.05)。结论在进行神经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时,借助于声频共振治疗法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并且患者的病程越短,其治疗效果就越突出,因此值得进行临床应用于推广。

  • 标签: 声频共振治疗 神经性耳聋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技术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既往收治的5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的受伤原因、损伤部位和磁共振诊断结果。结果磁共振技术诊断准确性为84.00%(42/50)、敏感性91.43%(32/35)、特异性66.67%(10/15)、假阳性率33.3%(5/15)、假阴性率8.57%(3/35)。结论磁共振用于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不仅安全、无创,且灵敏、准确率高、经济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磁共振 膝关节损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采用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多发性硬化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研究。结果磁共振检查发现有40例患者的脑部存在有病灶,其中有8例患者单位病灶存在于幕上与幕下,32例患者的病灶存在于幕上;23例患者的脊髓内存在有病灶。结论磁共振诊断多发性硬化采用的临床价值显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诊断准确率提高,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前可对脑白质纤维束、骨豁肌和乳腺等组织器官行三维重建的新方法,首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它主要用来评价组织结构的完整性,是功能磁共振成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已在临床工作中得到深入广泛使用。本文就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及前景做一综述。

  • 标签: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原理 临床应用 前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现回顾性分析经我院关节镜证实的13例膝关节半月板撕裂患者的磁共振图片,以进一步提高对半月板撕裂磁共振表现的认识及诊断。结果13例半月板撕裂中,内侧10例,外侧3例,其中2例为盘状半月板;其中斜形撕裂5例,水平、纵形及放射状撕裂各2例,垂直及桶柄状撕裂各1例。结论磁共振是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最佳无损检查方法。

  • 标签: 膝关节半月板撕裂 关节镜 MRI的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小肝癌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6年月6月期间收治入院小肝癌患者80例,分别进行64层螺旋CT、MRI平扫以及增强扫描检查,行CT检查者40例设为CT组,行磁共振检查者40例设为MRI组,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病灶检出率。结果两组病灶检出率比较,CT组平扫病灶检出率(76.7%)显著高于MRI组(65.5%),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MRI组和CT组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旋CT作为小肝癌检查的首选方法,可联合磁共振成像定性诊断,明确小肝癌诊断结果。

  • 标签: 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小肝癌 病灶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与胃镜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胃癌患者,评估MRI在胃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术前MRI与病理符合率为T180.0%(4/5),T282.35%(14/17),T380.00%(12/15),T481.25%(13/16)。结论术前MRI对胃癌诊断正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癌 MRI 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采用3.0T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3.0T磁共振成像检查,并且将病理结果作为基本依据,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本组的115例患者中,107例诊断正确,准确率为93.04%,5例误诊,2例漏诊;经MRI检查,良性肿瘤21例,漏诊1例、误诊3例,检出率为80.95%;乳腺癌94例,误诊3例,无1例漏诊,符合率为96.81%;经病理学检查,115例乳腺癌患者中,1例为乳腺腺病、2例为非典型性导管增生、2例为乳腺导管扩张、2例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2例为纤维腺瘤、6例为乳腺增生、25例为良性乳腺肿瘤、90例为浸润性导管癌。结论临床上运用3.0T磁共振成像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较高,尤其是浸润性导管癌,可以为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乳腺癌 3.0T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右美托嘧啶在小儿核磁共振检查的镇静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核磁共振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水合氯醛,观察组采取右美托嘧啶,比较两组患儿的镇定效果和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患者镇定效果优于对照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核磁共振检查的镇静护理中结合右美托嘧啶治疗,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病情的恢复,在临床工作中具有较大的意义。

  • 标签: 右美托嘧啶 小儿核磁共振检查 镇静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O-ⅡANFH进行MRI检查,其中左侧24髋,右侧23髋,男25例,女12例,年龄24~75岁。分期标准O-I期临床无明显症状,X线阴性,而MRI阳性表现,显示缺血坏死面积小于股骨头25%。I期轻度髋疼痛获不适,X线阴性或局部轻微骨质疏松区,MRI显示坏死面积26-50%,出现“双边征”。Ⅱ期股骨头仍维持正常圆顶状形态,在MRITi加权像上股骨头内常见到不同走向、不同长度和形态的低信号影。结果48例ANFH中,O期16髋(左侧10髋、右侧6髋),I期14髋(左侧6髋、右侧8髋),2期18例,48髋中同时发现另一髋ANFH有II期以上的9髋,占本组病例的18.7%。结论MRI对骨髓的分辨能力极高,应用与ANFH诊断有其的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对早期病变的定位、分级和分期更精确,目前MRI已成为ANFH最重要的影像诊断方法。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O-Ⅱ期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对脊髓损伤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06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所致脊髓损伤出血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SWI序列及MRI扫描,同时分析常规序列、SWI序列出血价值,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SWI组水肿、挫伤、出血等显示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SWI组扫描显影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伤所致脊髓损伤出血中,水肿最多,明显高于坏死、增粗及出血,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可表现脊髓损伤病灶范围,属于脊髓损伤的临床理想检查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脊髓损伤出血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磁共振成像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42例皮肤黄染新生儿的临床资料,针对42例患儿实施颅脑MRI检验,依照血清总胆红素分为甲组(10)、乙组(18)、丙组(14),比较三组新生儿双侧苍白球T1WI与T2WI。结果乙组左右两侧苍白球T1WI信号强度显著高于甲组,丙组T1WI信号强度显著高于甲组与乙组(P<0.05)。结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显著特征在于苍白球T1W1对称信号上升,并且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外伤后低场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膝关节外伤患者,共50例,随机(就诊序号)分为两组(观察组n=25、对照组n=25),对照组给予X线片检查、观察组实施磁共振成像(低场)检查。结果观察组诊断正确率(92.00%、23/25)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17/25)(P<0.05);观察组评分结果与对照组对比P<0.05。结论利用低场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外伤实施临床诊断准确性高,有助于临床医生获得准确的诊断及治疗依据,值得今后应用。

  • 标签: 膝关节外伤 低场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并已确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70例,依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采取CT诊断的患者为参照组(30例),而实施核磁共振诊断的患者则为试验组(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诊断的结果。结果试验组阳性检出率为95%,与参照组的83.3%相比明显要高,P<0.05,两组数据的对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与CT相比,核磁共振诊断的有效性更高,因此建议在临床诊断中推广。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核磁共振 诊断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7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采用常规核磁共振(MRI)、磁共振脊髓造影(MRM)进行诊断,对比单纯MRI与两种方法联合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在72例患者中,共出现86个突出椎间盘,其中中央型48个,旁中央型25个,椎间孔型10个,游离型3个。联合组诊断率高于MRI组,但两者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核磁共振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MRM作为MRI诊断的有效补充,对于旁中央型、椎间孔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脊髓造影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低场强MRI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0例膝关节外伤后一周内X线检查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患者进行低场强MRI检查。结果40例患者,其中X线平片及CT扫描均未检出骨的阳性病变。MRI检出病变位于股骨或胫骨平台外侧髁为18例,位于股骨或胫骨平台内侧髁为11例,位于髁间嵴为11例;检出膝关节积液40例;25例患者均合并半月板后角1~2度损伤,另15例患者合并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结论MRI对于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及临床意义,能提高早期诊断率,对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及减少误诊及漏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 隐匿性骨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检查在骶髂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并确诊为骶髂关节炎的患者84例,给予所有患者CT扫描、MRI平扫,对比分析诊断结果。结果Ⅰ、Ⅱ级骶髂关节炎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采用MRI具有较高准确率,与CT检查结果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Ⅲ、Ⅳ级骶髂关节炎采用CT、MRI检查诊断准确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于骶髂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方面存在优势,为目前临床早期诊断准确率最高的成像学检测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骶髂关节炎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在膝关节常见病变诊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骨科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膝关节病变患者中选取200例进行研究,分别接受CT扫描诊断(对照组)和核磁共振诊断(观察组),比较两种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结果除骨质增生外,两种诊断方式的半月板变性、半月板撕裂、软组织肿胀、滑膜增厚、软骨病变、关节腔积液、关节面不平和韧带损伤的准确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核磁共振对膝关节常见病变进行诊断可以显著提高结果的准确率,为疾病治疗和预后评价提供科学参考,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膝关节 常见病变 核磁共振 运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