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科针刺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我市1000名感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针刺原因、危害及处理方式。结果合计共发生针刺1430次,针头处理过程405次(28.32%),抽血、注射套回针帽环节291次(20.34%),医疗废物处理环节305次(21.33%)。针刺多发生于针头处理、医疗废物处理及抽血、注射套回针帽环节。本组接受调查且发生针刺的护士中,感染乙型肝炎(HBV)357次(24.97%)、感染丙型肝炎(HCV)114次(7.97%)、感染艾滋病(HIV)5次(0.35%),发生其他感染11次(0.77%),共因针刺发生感染487例,综合感染发生率34.06%。结论感染科护士应在积极接受培训、提高针头处理、医疗废物处理及抽血、注射套回针帽等环节感染预防认识的同时,规范日常护理操作,将针刺发生率降到最低。

  • 标签: 感染科 针刺伤 危害与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在实习期间对针刺防护意识,并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1-2012年我院110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49.09%的实习护生在实习期间发生过针刺,其中51.85%是因为自我防护意识不强,74.54%的实习同学对护理职业防护不了解,70.90%的实习同学对针刺后的处理方法不了解。结论实习护生发生针刺的几率相比于工作人员要高,其中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是实习护生发生针刺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实习护士 针刺伤 调查
  • 简介:摘要针刺是一种伤及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1,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犬伤门诊的护士日常工作时与之密切接触的莫过于注射器、针头等锐利器械,因而极易导致针刺的发生。本人于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对我中心犬伤门诊的6名护士进行调查,了解护士被针刺的相关因素,定出有效的防护措施,对预防护理人员被针刺,减少职业伤害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犬伤门诊 护士 针刺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的原因,增强护理人员防范意识,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357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针剌伤情况,并对针剌伤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结果357名临床护士中有272名曾被针刺,发生率为77.71%。结论增强防护意识,规范操作及加强管理,可降低临床护理人员针刺的发生率。

  • 标签: 护士 针刺伤 原因分析 防护
  • 简介:摘要在手术室日常护理工作中,手术室护理人员直接接触病人的伤口,血液等,随时都有被传染病感染和针刺的危险。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要规范操作技术和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管理以减少针刺的发生。

  • 标签: 针刺伤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针刺是采血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是指在采血过程中针尖刺破皮肤造成出血的意外伤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门诊采血护士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在繁忙而紧张的工作中,针刺的问题就日趋严重。

  • 标签: 针刺伤 护士 感染 原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减少护生针刺的发生率。方法针对我科2011年8月—2012年3月的实习护生进行临床职业防护教育,并与2010年8月—2011年3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生,在针刺的发生率、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以及针刺处理措施的知晓率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进行职业防护的护生针刺及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明显减少,而针刺处理措施的知晓率明显上升。结论要减少实习护生针刺及造成的职业暴露,带教教师在临床中的防护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防护教育 实习护生 针刺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护理工作中针刺发生的原因及防护措施。方法调查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275名临床护士发生针刺的情况。结果临床护士针刺的发生率为74.91%;平均每人为2.48次。发生1~2次的为69.90%;发生3~5次的为24.76%;发生6次及以上的为5.34%。结论明确发生针刺的环节,在操作当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加强安全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针刺的发生率。

  • 标签: 护理工作 针刺伤 发生原因 防护措施 分析
  • 简介:摘要护士在医院中面临各种职业危害,其中针刺是各种锐器刺伤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大量研究证明护士是发生针刺及经血液传播感染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意识到针刺的严重性和知晓预防及处理方式。

  • 标签: 针刺伤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护士在发生针刺方面发生的原因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此进行相对应的预防及创新性措施,使护士们可以加强自身防护意识,减少在针刺上的发生率,减少不必要的医疗伤害。

  • 标签: 护士 针刺伤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基层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对针刺相关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探讨相应防护对策。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我院85名临床实习的护生进行调查。结果58.82%的实习护生不知道针刺后标准处理方法;49.41%的实习护生携带乙肝抗体;50.59%的实习护生发生过针刺;41.86%的实习护生针刺后有上报。结论基层实习护生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相关防护知识不掌握,针刺处理不正确,其中中专实习护生尤其显著。针对此情况,应该在实习前期强化职业防护知识,根据实习护生不同学历的具体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进一步完善临床带教工作,不定期地进行相关防护知识的考核,了解其对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完善职业安全教育,减少针刺的危害。

  • 标签: 基层医院 针刺伤 实习护生 防护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各类人员对针刺的应对能力,明确能力提升的努力方向。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9月自愿报告院感科跟踪备案的74例针刺人员的基本资料应对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士和实习护生针刺发生率分别为48.65%和31.08%;≤1年工龄(含实习护生)高达50.00%;伤口局部处理工勤人员正确率最低(22.22%);能按正确程序及时报告医技人员和医师比率分别为0和20.00%;仅有9.46%的人员发生针刺后注意做好保密工作;被HIV病毒或TP污染的针头刺伤引发不良心理发生率为100%,其中污染源为HIV病毒的有66.67%人员心理问题影响工作和生活;对针刺的成因及预后正确认识的学历越高的人员正确率越高。结论对针刺有前瞻性的防范意识,全员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心理素质,将职业安全贯穿于临床带教的全程,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能提高员工对针刺的应对能力。

  • 标签: 各类人员 针刺伤 应对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实施干预措施降低针刺发生率的有效率。方法选择2014年1月我院在编护士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2组,每组45人,对照组不进行针刺干预措施。干预组进行综合干预措施,实行半年之后,统计两组人员的针刺发生情况,刺伤后处理情况以及各个环节刺伤发生情况。结果从针刺发生情况上来看,对照组护士针刺发生率为4.44%,观察组护士针刺发生率为17.78%,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从各个环节针刺发生情况上来看,观察组临床护理中注射,采血,拔针环节刺伤发生率比对照组要低,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针刺之后,所有护士处理伤口方式正确,经过相关人员评价之后,给予6人预防用药,对已经发生刺伤的护士跟踪检查血清指标半年,无感染案例发生。结论将操作流程进行全面规范,组织护士进行业务培训工作,并将相关考核成绩和护士的奖金挂钩,能够在根本上将护士的职业防护能力与主动执行能力提升,进而减少针刺的发生机率,值得在护理工作中进一步的推广实施。

  • 标签: 职业暴露 职业安全 针刺伤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了解实习护生针刺后伤口处理情况的现状,为制订针刺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回顾性调查,以无记名方式分别对2009~2011年轮转到我科实习的护生发放实习期间针刺问卷调查表,问卷内容为实习期间针刺情况,包括针刺发生次数、刺伤程度、性质及处理情况。结果实习护生针刺存在发生率高,发生后不能正确的进行伤口处理及后续处理不能跟上等问题。应增强职业防护措施指导,增强其防护意识,降低锐器损伤的发生率,减少获得性职业感染。

  • 标签: 实习护生 针刺伤 伤口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针刺连续发生的原因,探讨防范措施,保障护士职业安全。方法对当事护士及当班护理组长进行访谈。结果发生针刺的3名护士分别为规培护士、进修护士、实习护士,且均发生在为患者采取血标本时,主要原因为工作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风险意识低。结论新进护士及护生防护意识薄弱、经验不足、护理操作技能不熟练、职业安全教育不到位是导致这3例针刺的主要原因,应加强护理安全教育,采取多种措施降低针刺及其它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针刺伤 职业防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习护士发生意外针刺的常见原因,以探寻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以2013年6月~2015年6月于我院实习的30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实习护士发生意外针刺的原因。结果收回的292份问卷调查表中,有172名实习护士发生过针刺针刺发生率为58.90%;20.93%的实习护士因整理使用过的带针器械而导致针刺,16.86%的实习护士因注射或建立静脉通道导致针刺,15.70%实习护士因回套针帽导致针刺,15.12%实习护士因分离针头导致针刺;本科、大专、中专实习护士针刺发生率分别为53.13%、55.23%、54.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习护士意外针刺的发生率较高,主要是由操作不规范引起,因此,应加强对实习护士进行规范操作技能训练,增强其职业安全防护意识。

  • 标签: 意外针刺伤 实习护士 原因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