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周围面瘫患者恢复的效果,从而为临床护理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9月收治周围面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恢复的效果。结果实验组面部恢复情况评分为(26.0±0.6)分,对照组为(17.0±1.5)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周围面瘫患者恢复有显著效果,无不良反应,因此,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周围性面瘫 恢复
  • 简介:摘要肥胖症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世界的问题,同时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认为那些美味但富含高热量的快餐应该为此负责,而也有的人认为基因才是真正的元凶。

  • 标签: 肥胖症 快餐 基因 性状Genes vs. Fast foo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管理风险及针对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术后麻醉恢复室患者44例,随机划为甲组22例、乙组22例。其中甲组使用传统护理模式,乙组使用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模式,比较患者护理风险率、纠纷发生率、总满意度。结果乙组护理风险率、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P<0.05),总满意度显著高于甲组(P<0.05)。结论针对术后麻醉恢复室患者,以护理风险管理为前提的护理模式,可在降低护理风险的同时,预防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总满意度,可推广。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护理管理 风险 措施 护患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小儿脑瘫痪患儿开展针刺加口腔功能训练的具体方法以及对患儿语言障碍所起到的效果施行分析与总结。方法将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接诊的小儿脑瘫痪患儿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所选100例小儿脑瘫痪患儿采取数字法加以分组,给予对照组小儿脑瘫痪患儿针刺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小儿脑瘫痪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用口腔功能训练,对比两组小儿脑瘫痪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小儿脑瘫痪患儿治疗之后的临床总体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结论临床中针对小儿脑瘫痪患儿,为其提供针刺加口腔功能训练效果理想,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小儿脑性瘫痪 针刺 口腔功能训练 语言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癌患者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N)基因多态,以及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5月间接收的30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来我院进行检查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RN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组织标本中IL-1RN含量明显高于观察组血清中IL-1RN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1RN含量在正常人和癌症患者血清中存在明显差异,并在组织标本中尤为突出,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癌症诊断的同时可以采用IL-1RN含量进行,以期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肺癌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基因多态性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溃疡结肠炎患者恢复期服药依从的护理干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溃疡结肠炎患者10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恢复期服药依从为100.0%与对照组80.0%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观察组对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用法、疾病知识等认知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溃疡结肠炎患者恢复期服药依从,且能显著提升其认知程度,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恢复期服药依从性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淋巴毒素α(lymphotoxinα,LT-α)C804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与河南汉族人群脑梗塞的关系。方法PCR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对30例脑梗塞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LT-α-C804A位点检测出C/C、C/A、A/A三种基因型。病例组中C/C、C/A、A/A基因频率分别为16.7%、36.6%、46.7%;对照组中分别为20%、55%、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3)。病例组与对照组中C、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5%、65%和47.5%、5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LT-α-C804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河南汉族人群脑梗塞发生有相关,LT-α-C804A位点C→A的基因突变可能是脑梗塞患者的一个危险因子。

  • 标签: 脑梗塞 单核苷酸多态性 淋巴毒素&alph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骨折患者术后进行持续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再按照抽签法将这90例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分别对其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根据两组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对两种护理方法进行对比。结果延续护理干预下的研究组患者术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数据检验(P<0.05),具备分析价值。结论骨折患者在术后接受医护人员的延续护理干预能够促进自身肢体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骨折 延续性护理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Dbindingprotein,DBP)和生素D受体(vitaminDreceptor,VDR)基因多态与中国山东地区脑梗死病因亚型的相关,并进一步探讨相关遗传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外选择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TOAST病因分型选取27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arteryatherosclerosis,LAA)型脑梗死患者(LAA组按照脑动脉狭窄部位分为颅内/颅外/颅内外三组)、87例小动脉闭塞脑梗死(smalllacunar,SAO)患者及175例同期非脑梗死人群(对照组)。从VDR基因和DBP基因中分别选取2个代表的单核酸多态位点VDR基因SNPs,rs2228570、rs1544410和DBP基因SNPs,rs4588、rs7041,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进行检测。结果所检VDR基因的2个SNPs中,rs2228570的基因型频率在SAO组与对照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纠正混杂因素(吸烟、饮酒、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hs-CRP、GLU、TC)后差异有显著P=0.026,OR(95%CI)=2.48(1.117~5.508),进一步纠正高血压后,虽然差异性仍有统计学意义,但显著较前减弱P=0.048,OR(95%CI)=2.309(1.006~5.299);进一步统计发现,rs2228570在SAO组中ff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5.29%1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所检DBP基因中的rs4588基因型频率,在LAA组与对照组纠正所有混杂因素后比较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1,OR(95%CI)=2.852(1.562~5.207)。其它两个位点(rs1544410、rs7041)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LAA组及SAO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rs2228570基因多态与SAO型卒中相关,机制可能与此多态使人群对高血压易感有关。(2)rs4588等位基因A与LAA型脑梗死发病相关。

  • 标签: 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 25(OH)DDBPVDR 多态性单核苷酸 rs4588rs222857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型与其临床表型的相关。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患者25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其与临床表型的相关。结果有63.2%患者的基因型为B基因型,36.8%患者为C基因型;B基因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9.2±9.4)岁,远小于C基因型患者(36.7±10.1)岁;C基因型在肝硬化患者和肝细胞癌患者中所占比例远高于在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中的比例;B基因型的HBeAg阳性率为55.7%,显著低于C基因型的72.8%;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患者的临床表型有很大的相关,C基因型患者更容易发展成为严重的肝硬化或肝细胞癌,在临床诊断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表型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本地区肺癌患者使用第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酪氨酸酶抑制剂(TKIs)吉非替尼及厄洛替尼后发生肝损害与未发生肝损害患者CYP2d6*10基因多态的差异,探索CYP2d6*10基因多态与使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方法检测使用第一代靶向药(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后发生肝损害与未发生肝损害患者CYP2d6*10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通过χ2检验来比较使用第一代靶向药后发生肝损害与未发生肝损害基因型分布差异和等位基因差异。结果发生肝损害与未发生肝损害患者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使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后肝损害的发生与CYP2d6*10基因多态性具有相关

  • 标签: CYP2d6*10 肺癌 吉非替尼 厄洛替尼 肝损害 基因多态性 PCR-RFLP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ZBED61043位点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直肠癌的相关。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内切酶长度多态方法,对81例随机直肠癌患者和同数量无亲缘关系健康对照者的ZBED6基因1043A/G多态进行检测,并随机抽取患者及正常人样本各5例测序。结果在81列直肠癌患者标本中未检测到ZBED61043位点存在基因多态,均为AA型。结论ZBED6基因1043A/G位点基因多态与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无相关

  • 标签: 直肠癌 ZBED6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膀胱病人生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46例脊髓损伤后并发神经源膀胱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3例,均实施康复科护理常规,观察组还实施针对护理措施。观察两组病人自行排尿时间、入组2个月后自行排尿残余尿液量以及膀胱尿道异常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中胸髓损伤、腰髓损伤、颈髓损伤病人恢复自行排尿的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2个月后观察组病人自行排尿残余尿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1个月、2个月时B型超声检查异常以及尿路感染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膀胱病人实施针对康复护理措施,可明显促进病人膀胱功能的康复,减低泌尿系统相关异常率,护理经验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康复护理 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FGFR4基因多肽在弥慢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初治的5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通过PCR-RFLP技术检测FGFR4rs351855G/A基因的多肽,探讨FGFR4基因多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结果在患者中rs351855A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DLBCL预后评价指标中,rs351855AA在AnnArbor分期Ⅲ期以上、ECOG评分≥2及IPI评分的中高危患者中的表达率高。结论FGFR4rs351855G/A基因的多肽可作为DLBCL的预后不良指标。

  • 标签: 弥慢大B细胞淋巴瘤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Xp21临近基因缺失综合征1例及基因缺失。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收集1例Xp21临近基因缺失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实验室检查,采用安捷伦外显子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分析确定基因缺失范围。结果IL1RAPL1、NROB1、GK、FTHL17、DMD基因存在缺失变异,符合Xp21临近基因缺失综合征致病基因。结论采用安捷伦外显子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分析有助于明确区域缺失范围,且明确致病基因,可为其诊断提供新方法。

  • 标签: Xp21临近基因缺失综合征 临床表现 基因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影响恢复期精神病病人服药依从的原因,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院近两年的恢复期精神病病人90例调查。结果影响恢复期精神病病人服药依从的主要原因是(1)无自知力,认为自己没有病,不需要服药;(2)认为自己已经痊愈,没有必要吃药了;(3)服药后给躯体带来的不适感而不愿意服药;(4)由于药物副作用,怕损害内脏器官;(5)怕社会歧视;(6)服药后反应变迟钝了,怕变傻;(7)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而服不起药;(8)怕影响婚姻。结论根据影响恢复期精神病病人服药依从特点,采取如下干预措施(1)加强心理护理;(2)据患者的经济支付能力,合理选择药物;(3)对家属的健康指导;(4)做好患者的卫生宣教工作?。

  • 标签: 恢复期 精神病病人 服药依从性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孔源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retinaldetachment,RRD)是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疾病之一,其治疗方法以手术封闭裂孔为主,术后视网膜虽然能达到解剖复位,但是患者往往术后视力不理想。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是一种可以显示高分辨率的活体组织横截面图像的光学相干扫描技术,它能清晰显示视网膜的各层结构。通过OCT检查发现孔源视网膜脱离患者其视网膜发生了一系列结构变化,这些变化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密切相关。本文就OCT对评估孔源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视力恢复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索延续护理干预对肝癌术后病人身心健康恢复的影响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接收的肝癌患者144例,随机分为使用常规出院护理的对照组患者72例,使用延续护理干预护理的观察组患者72例,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身心健康的恢复状况。结果(1)两组患者术前心理状况评分无明显差异,出院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素质、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和精神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术前生理指标评分无明显差异,出院后观察组患者食欲、睡眠质量、疼痛感和生活质量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续护理干预的施行,能够大大提高肝癌患者术后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帮助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的社会活动,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延续性护理干预 肝癌 身心健康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针对护理应用于孕妇对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依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根据根据收治时间划分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实施传统护理,后者实施传统护理联合针对护理。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康复治疗依从评分较对照组更高,盆底肌肉张力构成比、恢复效果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对孕妇实施针对护理,负性情绪可得到显著改善,提高康复治疗依从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孕妇 盆底肌 康复锻炼 治疗依从性 恢复效果